作者:戴先任
最近網絡上曝出廣西桂林市永福縣一個中心小學「學渣班」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網民的關注。近日,永福縣堡裡鄉一位家長反映:2015年秋季學期,堡裡中心小學將該校和三多、拉木兩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按成績劃分,成績最差的學生組成了一個班級。其中,最刺痛家長們神經的,是「學校把這個班分在最差的教室,配備代課老師,像是拋棄。」(3月2日《桂林晚報》)
這一中心小學將差生都分到六年級3班,校長對此的回應是,這是因材施教,並不是歧視。但六年級3班的教室也是全校最差的,這個教室靠廁所,據學生講,天氣熱的時候,教室裡都是臭味,得捂著鼻子。而教室的桌椅也都很老舊,班主任林波說,這些都是其他班級和實驗室更換淘汰下來的舊桌椅。這是很明顯的歧視,無法用因材施教的說辭唬弄過去。而據了解,六年級3班的任課老師,多是代課老師,有的教師不久前還是學校的保安。從教師隊伍的「弱」到教室硬體設施的差,都指向了六年級3班這個「學渣班」是如何不受學校待見,以至受到了不對等待遇。
而記者發現,在2015年春季學期堡裡、拉木和三多三所小學五年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排名表上:成績墊底的51名學生中,有8名學生的名字另外被紅圈圈起。他們並沒有被分到六年級3班。六年級3班的班主任稱,這些學生,是學校老師的親戚或朋友的孩子。如此看來,就算是「因材施教」,也是要看「背景」的。就算是像校長所說的「因材施教」,對差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學渣班」的學生,不僅僅是成績差,他們還沒有背景,沒有關係。
更大的不公平是,差生不應該受到歧視,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被平等對待,教育應該做到有教無類,給這些成績差的學生貼上「差生」標籤,將他們分別對待,可能讓學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這所學校肩負教育責任,卻對學生區別對待,對成績差的學生、沒有關係的學生予以「二等公民」對待,這是嚴重的失職瀆職,這種做法是對自身教育責任的嚴重違背。更讓人覺得荒謬的是,永福縣教育局對此作出的《關於群眾反映永福縣堡裡鄉中心小學歧視學生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匯報》給出結論:將基礎相對薄弱的40人編入132班(六年級3班),確實是為了便於因材施教,不得已而為之。這到底是當地教育部門在替學校「背書」,還是學校設「學渣班」不過是主動向當地教育部門「站隊」?這需要上級相關部門予以徹查,並依法嚴懲相關責任人。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及基石,要能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僅是校際之間、區域之間,就是在學校裡面,也不能形成對部分學生的歧視與區別對待。對於那些製造教育不公的責任人,更要加強懲治力度,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平等沐浴在溫煦的教育陽光下。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