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小學「差生班」是對「有教無類」的嘲弄

2020-12-15 齊魯時評

  作者:戴先任

  最近網絡上曝出廣西桂林市永福縣一個中心小學「學渣班」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網民的關注。近日,永福縣堡裡鄉一位家長反映:2015年秋季學期,堡裡中心小學將該校和三多、拉木兩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按成績劃分,成績最差的學生組成了一個班級。其中,最刺痛家長們神經的,是「學校把這個班分在最差的教室,配備代課老師,像是拋棄。」(3月2日《桂林晚報》)

  這一中心小學將差生都分到六年級3班,校長對此的回應是,這是因材施教,並不是歧視。但六年級3班的教室也是全校最差的,這個教室靠廁所,據學生講,天氣熱的時候,教室裡都是臭味,得捂著鼻子。而教室的桌椅也都很老舊,班主任林波說,這些都是其他班級和實驗室更換淘汰下來的舊桌椅。這是很明顯的歧視,無法用因材施教的說辭唬弄過去。而據了解,六年級3班的任課老師,多是代課老師,有的教師不久前還是學校的保安。從教師隊伍的「弱」到教室硬體設施的差,都指向了六年級3班這個「學渣班」是如何不受學校待見,以至受到了不對等待遇。

  而記者發現,在2015年春季學期堡裡、拉木和三多三所小學五年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排名表上:成績墊底的51名學生中,有8名學生的名字另外被紅圈圈起。他們並沒有被分到六年級3班。六年級3班的班主任稱,這些學生,是學校老師的親戚或朋友的孩子。如此看來,就算是「因材施教」,也是要看「背景」的。就算是像校長所說的「因材施教」,對差生來說,也是不公平的,「學渣班」的學生,不僅僅是成績差,他們還沒有背景,沒有關係。

  更大的不公平是,差生不應該受到歧視,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被平等對待,教育應該做到有教無類,給這些成績差的學生貼上「差生」標籤,將他們分別對待,可能讓學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這所學校肩負教育責任,卻對學生區別對待,對成績差的學生、沒有關係的學生予以「二等公民」對待,這是嚴重的失職瀆職,這種做法是對自身教育責任的嚴重違背。更讓人覺得荒謬的是,永福縣教育局對此作出的《關於群眾反映永福縣堡裡鄉中心小學歧視學生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匯報》給出結論:將基礎相對薄弱的40人編入132班(六年級3班),確實是為了便於因材施教,不得已而為之。這到底是當地教育部門在替學校「背書」,還是學校設「學渣班」不過是主動向當地教育部門「站隊」?這需要上級相關部門予以徹查,並依法嚴懲相關責任人。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及基石,要能推進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僅是校際之間、區域之間,就是在學校裡面,也不能形成對部分學生的歧視與區別對待。對於那些製造教育不公的責任人,更要加強懲治力度,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平等沐浴在溫煦的教育陽光下。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

;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

相關焦點

  • 差生班學生成績會越來越差?超7成網友認同
    調查結果(截至3月22日14時)  近日網絡曝出廣西永福縣一鄉鎮中心小學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劃分班級,將成績最差的學生「分配到最差的教室近7成網友表示,在其中小學時期,學校是按照成績劃分班級的,而近10%的受訪者坦言自己被分到過「差生班」。  「差生班」到底啥樣?這樣的學習環境對孩子成長有著怎樣的影響?「差生班」學習環境用「亂」來形容並不為過。在班上,早退曠課、打架鬥毆、抽菸賭博、早戀等問題一大堆,有調皮搗蛋的學生甚至連班主任都敢打,這讓任課老師倍感無奈。
  • 戴先任:借閱古籍限文憑也是「以貌取人」
    原標題:戴先任:借閱古籍限文憑也是「以貌取人」  文|戴先任   近日,有市民反映,根據首都圖書館歷史文獻閱覽室規定,閱讀該閱覽室圖書需要具有研究生及以上文憑或是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專業研究人員,這一規定被讀者質疑「有歧視嫌疑」。為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首都圖書館歷史文獻閱覽室探訪。
  • 學生上課炒菜的差生班是什麼體驗?
    近日網絡曝出廣西永福縣一鄉鎮中心小學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劃分班級,將成績最差的學生「分配到最差的教室,配備代課老師」,有家長將其稱為「學渣班」。目前在當地教育部門的介入下,學校已進行整改。  「差生班」到底啥樣?這樣的學習環境對孩子成長有著怎樣的影響?一位親歷者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真實經歷。  現年35歲的小常初中畢業後就學起裁縫。從小學到初中,小常因貪玩學習成績平平,「初三這年開始分班,我因為考試分數低被分到『差生班』。」
  • 戴先任:高校教師為何把抄襲變成了「個人愛好」
    華農教師抄襲十篇論文仍在崗 校方:發表文章是個人愛好(資料圖)作者:戴先任屢遭舉報後,華南農業大學(下稱「華農」)現代技術教育中心實驗師李濤的博士學位被華南理工大學(下稱「華工
  • 廣西一小學"差生班"配代課老師 學校:因材施教
    但就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最近網絡上曝出廣西桂林市永福縣一個中心小學「學渣班」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網民的關注。  近日,永福縣堡裡鄉一位家長反映:2015年秋季學期,堡裡中心小學將該校和三多、拉木兩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按成績劃分,成績最差的學生組成了一個班級。其中,最刺痛家長們神經的,是「學校把這個班分在最差的教室,配備代課老師,像是拋棄。」
  • 廣西一小學劃分差生班配代課老師,學校和教育局稱因材施教
    但就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最近網絡上曝出廣西桂林市永福縣一個中心小學「學渣班」的新聞,引起了很多網民的關注。近日,永福縣堡裡鄉一位家長反映:2015年秋季學期,堡裡中心小學將該校和三多、拉木兩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按成績劃分,成績最差的學生組成了一個班級。其中,最刺痛家長們神經的,是「學校把這個班分在最差的教室,配備代課老師,像是拋棄。」
  • 師恩難忘 有教無類
    二千多年前,後世譽為「大成至聖先師」的孔子首倡「有教無類」​,認為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有教無類」的核心是教育平等,簡樸而又蘊含人性的大愛,作為貴族出身的孔子,摒棄階級偏見,提出「有教無類」,充滿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性意識,也成為千古師德規範。
  • 【成語典故】有教無類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西周時期,政府設國學和鄉學兩類。國學又分大學和小學兩級,而鄉學則多稱為庠、序、校、塾等。《禮記·王制》記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闢雍,諸侯曰泮宮」。西周前期,因戰事頻仍,學校教育以武事為主,而西周后期政權穩定,開始傾重文化教育。當時大學學習以禮、樂、射、書為主,而小學則多學六藝基礎知識。
  • 有教無類是什麼意思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西周時期,政府設國學和鄉學兩類。國學又分大學和小學兩級,而鄉學則多稱為庠、序、校、塾等。《禮記·王制》記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闢雍,諸侯曰泮宮」。西周前期,因戰事頻仍,學校教育以武事為主,而西周后期政權穩定,開始傾重文化教育。當時大學學習以禮、樂、射、書為主,而小學則多學六藝基礎知識。
  • 成語故事:有教無類
    國學又分大學和小學兩級,而鄉學則多稱為庠(xiáng)、序、校、塾等。《禮記·王制》記載,「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闢雍,諸侯曰泮(pàn)宮(意思是天子的學宮稱為闢雍,諸侯的學宮稱為泮宮。闢雍是四周環水,而泮宮僅僅是南面有水,『泮之言半也』)」。西周前期,因戰事頻仍,學校教育以武事為主,而西周后期政權穩定,開始傾重文化教育。
  • 話說美國的「有教無類」
    「有教無類」法例可行否?不。   小布希唯一德政是在2002年推行迫使教師與學生面對學習及考試達標而設立的No Child Left Behind法令。   話說回來,美國一般小學、中學、高中的所謂畢業試是高一不到的英語,數學水平罷了。為什麼?百分七十五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在大學一年級時都通不過英語試,且要重讀,何其諷刺?
  • 平民教育體現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實質
    子曰:「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比較認可的理解是說,人,原本是"有類"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順,有的不肖。但通過教育,卻可以消除這些差別。這就叫"有教則無類",簡稱"有教無類"。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理論基礎是其"眾生一體都有善性"的理論。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說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習相遠"又說明了實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於"人皆可以通過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認識,孔子才作出了"有教無類"的論斷。孔子"有教無類"思想的具體實踐離不開當時的社會現實。
  • 「學生分等次」是對「有教無類」的抹殺
    杭州網友:我女兒在餘杭一所小學讀二年級。最近聽女兒說,老師把學生分三種,精英組、平民組、麻將組。其中,平民組又分好幾個等級,而麻將組底下的,就是學習不好的小朋友。班主任語文老師是按每一單元考試來劃分,我女兒是在平民組2號,我想麻將組的小朋友心裡陰影面積有多大呢?我還想知道,老師有權這樣做嗎?
  • 孔子的有教無類公立學校不用學,也學不了
    孔子是私立學校,也不是名校,沒資格掐尖,只能有教無類的多招生,以求碰上有前途的,孔子門下弟子三千,賢人72,成才比例不高,遠低於擴招前中國的大學生錄取比例,由於孔子當時並沒有很高的地位,來找他學習的如子路這樣的粗人很多,能教出這樣的成績已算不錯,這三千人因為有了孔子才有了受教育的機會
  • 「有教無類」不是口號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學主張,大意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這一主張一直延續到今天,而且早已深入人心,成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如今竟還有教育工作者搞社會歧視,違背「有教無類」的基本理念,簡直是不知今夕是何夕。
  • 軍長:中國部分青年嘲弄英雄 無尚武精神任人宰割
    站在「八一」軍旗下,反思當下青年之現狀,我憂心如焚:當一部分青年人「啃著老人」、穿著名牌,追逐著崇拜著外國的明星,嘲弄著自己的國家,嘲弄著自己的英雄。作為一種基本價值、道德準則和精神支柱,愛國主義、崇尚英雄和榮譽受到批判和嘲弄,必須引起高度警覺。中國要發展、要強大,要實現強國夢強軍夢,青年人必須對愛國主義這面旗幟形成高度共識,讓愛國主義成為全體國人堅決捍衛的核心價值。
  • 《論語》:教育的有教無類
    《論語》:「子曰:有教無類。」有教無類可以說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個概括,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包含孔子一生的教育理念和追求。這是從教育的角度來理解有教無類,從古代漢語的角度來分析則別有一番道理。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有教無類」包含了四種句式,從不同角度出發探討孔子的教育思想。
  • 我們一起走過的這五年,鯤鵬公益有教無類2020
    即將告別充滿挑戰與要求創新的2020年,第五屆網際網路支教研討會暨第三屆有教無類網際網路支教教師獎頒獎大會確定於12月6日在上海舉辦。繼往開來,這裡簡要介紹2020年鯤鵬公益有教無類開展的公益活動,並將五年的公益實踐作一小結。
  • 什麼是有教無類?
    後來孔子創辦私學,不管什麼人,不分高低貴賤,智愚、貧富,只要他願意學,想學習,來孔子這邊,孔子都收他為徒,所以叫有教無類。使的學術風氣逐漸由當時的「學在官府」轉向「學在民間」。那麼有教無類是不是意味著孔子什麼學生都教呢?答案是否定的。在《論語》裡面孔子有一個學生名叫冉求。孔子稱他為「求也藝」,意思是說冉求這個學生是多才多藝的。
  • 「有教無類」不是一句空話
    近日,甘肅某地小學一班主任竟公然拒絕班上幾名「差生」報導,筆者不禁想起前幾年,某班主任不讓「差生」參加期末考試的事件,兩者如出一轍,任意剝奪學生入學接受教育和參加教育活動的正當權益。少數教育者功利心和私慾性的驅使,如此差異和區分對待教育對象,置公平、平等、公正的教育理念主張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