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 !一輩子紮根於情感教育研究的知名教育學家朱小蔓教授逝世

2021-02-19 人民教育

      2020年8月10日,知名教育學家,我國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實踐者,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國家督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兼黨委書記朱小蔓逝世,享年73歲。

朱小蔓,中國知名教育家,曾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督學,兼任中國德育雜誌社社長、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她曾任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1996-2002年),個人專著《情感教育論綱》(1993年),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主編著作《反思與構建——小學素質教育模式理論研究(1997年)》,獲教育部師範司基礎教育改革優秀成果一等獎。2016年起,擔任人教版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的總主編。

1973年朱小蔓從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1988年在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獲哲學碩士,1992年在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博士。1992-1993年在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做訪問學者,專攻道德哲學。在這漫漫的求學過程中,她認為記憶中最難忘的時光就是和魯潔老師等一些科研人員探討問題時的激烈場景。彼此之間為學術科研而爭論,卻秉持著同樣的對於學術科研的熱愛之心,總能迸發出思維的火花。

浸潤於學術科研的探討求知過程在她的心裡深深埋下了學術科研的種子,這粒種子在學習過程中慢慢生長成大樹;在從政過程中,學術科研這棵大樹變得更加枝繁葉茂。從政不是她的本意,但出於自己的革命情懷,她還是選擇了科研和行政雙肩挑。從政的過程是繁忙的,但朱小蔓憑藉教育家的敏銳觀察力,從這些繁瑣的事物中發現所做工作的經驗、感受都可以轉化為教育思考能力,使知識和實踐產生聯結。

無論多麼疲憊不堪,只要談及學術問題,她總能立刻變得神採飛揚;她的眼睛慢慢放光、面部表情漸漸生動、思維越來越活躍,仿佛換了一個人似的,教育仿佛她全部的動力源泉。與她一同求學於南師的魯潔先生這樣評價她:「讓我欣慰的是,她做了三十幾年行政,似乎不在乎「官位」,更不善於「權術,保持著教師,學者的本色和天真。」對於這樣一位身居高位卻始終保持著學術科研初心的教育者,我們肅然起敬。時光會消磨很多東西,卻無法磨去朱小蔓的學術科研之心。

作為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和實踐者,長期以來,朱小蔓教授在實踐中結合哲學架構與科學意識,用現代科學知識綜合考察教育問題,彰顯教育中的「情感」維度,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領域提出了許多帶有中國本土特色的原創性理論並付諸實踐,在全國廣大地區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情感德育論》一書的自序中,朱小蔓回顧了她關於情感教育研究的心路歷程。20世紀70—80年代,先生在大學擔任團委書記、黨委宣傳部長等職務,負責學生的思想工作,並成立了大學生思想道德工作處(當時是全國高校中第二家這樣的專門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機構),進行系統化的德育課程建設。同時,又在實踐工作中逐漸意識到體系化、完全認知導向的德育的實效性並不理想,以及其對於學生鮮活生活尤其是情感的忽略,於是她開始自覺反思概念化、體系化德育和德育課程的局限性,以及道德及道德教育更為內在性的東西。她在《情感教育論綱》自序中寫道: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即個體品德形成雖然需要社會環境、輿論、規則、法律等外部力量的支持,但究竟是什麼東西在人的內心持續、內發、內控地生長、壯大著品性,從而使一個人成為善人、好人、有德之人呢?到現在我對這個問題已經想了三十多年,我想,這是我一輩子要想的東西。

對此,朱小蔓在2017年第五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生命教育專業委員會作年會報告時再一次講道:

當年我是因工作經歷強烈地意識到,培養一個完整的人(生命)不能只重視認知而不重視情感。而我們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對此卻貢獻甚小。相反,中西哲學史倒是對情感與生命有厚重的思想和知識積累。我發願要從教育學理上做這個工作。

對於自己的研究,朱小蔓說:

我從事的是情感教育視域下的生命教育研究,或曰指向生命完整發展的情感教育研究。

朱小蔓認為,情感、體驗和踐履在道德教育中尤為重要。道德情感不僅僅是道德認知的產物,它還關乎人的那些與社會性發展特別是德性形成有關的情感的形成。道德教育在本質上講是人格、生命、完整生活質量的教育,它是整個教育的靈魂,統攝並滲透在全部教育過程之中。

她認為,不觸及和開發人的情感資源很難有真正的德育、真正的素質教育。情感是人生命態度的重要表徵,情感的存在、表達方式及其質量反映著人的精神面貌,情感教育關乎人的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所以教育的全程都應當關注人的情感。

從1989年起,朱小蔓把對道德情感的關注擴展到了教育的全領域。1989—1992年,她完成了《情感教育論綱》。在《情感教育論綱》中,她對情感在人的生命和成長中的價值、情感與認知的關係等問題進行了基礎而深刻的哲學倫理學思考和探索,並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指向人的完整發展的情感教育理論框架,對情感教育的形態、目標、過程、模式等等進行了系統的探索和回應。

長期以來,朱小蔓教授以情感教育研究為基點對很多學校教育實踐中的核心問題進行探索。她建立以培育情感為基礎、以發展素質為導向的「情感性素質教育模式」,提出並探索情感性道德教育模式,關注並實踐生命教育,關注課程改革中情感維度和課程育人實踐,關注教師的情感表達能力和教師情感人文素養。除此之外,朱小蔓教授還關心農村教育特別是提出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靈關懷、關心女童教育、特殊群體兒童教育、關注兒童道德情感的發展及其教育等等。

作為一名教師,她反對重認知,輕情感的教育,她始終提倡著情感教育。朱小蔓教授說過:「如果學生的情感心靈沒有因為對學業的厭惡拒絕而閉鎖僵硬,那麼開放的、自由活潑的心靈便是塊播種並生長真善美人格品質的豐茂綠地。」學生心靈始終是她關注的重點。

她的學生劉慧(現任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在自己的論文中這樣形容自己的恩師:「真正的師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在師生互動的具體情境中,由教師的言行表達出來的。先生的情感教育理念早已化作了行動,無形中影響了我們的成長。」

情感教育之魂不僅體現在她自己教導學生的過程中還體現在她對教師的指導上。她倡導以發展教師的「情感人格素養」為核心的教師教育模式,倡導教師要竭力做到俯下身來看見學生。同時,她還創建了情感師範教育,倡導在各級師範教育中,加強對師範生情感素養方面的培養,使師範生不僅在認知、技能水平上達到師範教育目標,而且在未來的師範職業中,能夠與學生順利進行情感交流,勝任對學生情感導向的教育工作,將來真正能夠做到俯下身來看見學生。

「教師就應該做一名情感豐富的人,摒棄靜態的、權威的、一廂情願的、單向度的愛,在積極的對話之中敞開自我生命和不斷成長,創生一種共同的、享用道德的教育生活。」這是朱小蔓在做講座時引用過的 《學會關心—一另一種教育模式》中的一句話。朱小蔓認為情感素質及其表達能力原本是教師專業能力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長期以來,學術界和一線教師對此缺乏關注。這種教師情感表達的缺乏即使在職後也並未得到改善。她始終認為外顯的情感能力背後是教師的情感人文素質。情感表達的適切性在於教師的人文素養能否站在為學生提供援助的立場,做出妥帖、智慧的處理。

 在《中國教師》的專訪中,她說:」 如果教師具備情感素質和能力,鍛鍊出足夠和適切的敏感,就能比較順暢地溝通和應答,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對教師和同伴做出關心的回饋,那麼,教師也就能在職業生涯中體會到自己工作的樂趣和價值,享受自己的勞動。」從朱小蔓教授的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教師的情感表達既是自身人文素養的體現,也是貼近學生心靈的方式,更是教學過程中的快樂源泉之一。

文章來源 | 《不朽的師魂| 回歸情感的教育者——朱小蔓》(作者:南師大教科院學生會),《劉慧:關注人的心靈成長——我的導師朱小蔓先生的情感教育思想及其畢生追求》(作者:劉慧)《 緬懷名家|朱小蔓:以「情感」之眼看教育》(作者:朱小蔓教授的助理王平)

相關焦點

  • 沉痛悼念!一輩子紮根於情感教育研究的知名教育學家朱小蔓教授逝世
    2020年8月10日,知名教育學家,我國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實踐者,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國家督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兼黨委書記朱小蔓逝世,享年73歲。
  • 沉痛悼念 | 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
    沉痛悼念 | 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這位可親可敬的教育家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她所熱愛並為之奉獻一生的教育事業。「我們失去了一位很有思想、非常勤奮的教育學家。」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說。「我與朱小蔓老師交往多年,她是我最尊敬的研究者之一。」日本教育學家佐藤學說。1973年,朱小蔓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年在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1992年在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博士學位。
  • 美德懿行,她是用生命在做教育——沉痛悼念朱小蔓教授!
    2020年8月10日下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朱小蔓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3歲。這位為教育而生,為教育事業勤勤懇懇服務了一輩子的優秀教育家,永遠離開了我們。朱小蔓出生於1947年的江蘇南京,在紅色家庭文化薰陶下,在長期生活、研究與求索過程中,朱小蔓養成有理想、有擔當、有作為的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優秀品質。
  • 著名教育學家朱小蔓逝世
    本報北京8月10日訊(記者 楊桂青)今天下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朱小蔓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3歲。「朱小蔓同志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她學養深厚,道德純粹,對教育事業無比忠誠,對工作執著奉獻的精神令人尊敬、讓人感動。」
  • 73歲朱小蔓去世,一輩子紮根情感教育:做教育,尤其不能忘本
    文丨趙碎碎說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就在昨天下午,也就是8月10號,著名教育專家朱小蔓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在教育領域多年的學者,都知道這位園丁,她一輩子紮根於情感教育,不忘初心。
  • 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著名教育學家朱小蔓10日在寧逝世
    揚子晚報網8月11日訊(記者 王贇)11日,南京師範大學官方公眾號發布悼文,沉痛悼念著名教育學家朱小蔓。朱小蔓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教育學家、中國情感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原主任、
  • 沉痛悼念朱小蔓教授!她曾呼籲「讓教師生長出更多的職業幸福感」|...
    8月10日下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俄羅斯教育科學院外籍院士朱小蔓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3歲。「朱小蔓同志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她學養深厚,道德純粹,對教育事業無比忠誠,對工作執著奉獻的精神令人尊敬、讓人感動。」教育部原副部長、江蘇省原副省長王湛說。「她是為教育而生的,為教育事業勤勤懇懇服務了一輩子。」
  • 73歲著名教育學家朱小蔓逝世,開拓了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新領域
    據中國教育學會官方微信消息,8月12日上午,中國著名教育學家和教育家朱小蔓遺體告別儀式在南京殯儀館(西天寺)舉行。兩日前,朱小蔓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朱小蔓遺體告別儀式現場。(網絡直播截圖)朱小蔓生前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督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等職。
  • 73歲著名教育學家朱小蔓逝世,開拓了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新領域
    據中國教育學會官方微信消息,8月12日上午,中國著名教育學家和教育家朱小蔓遺體告別儀式在南京殯儀館(西天寺)舉行。兩日前,朱小蔓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網絡直播截圖)朱小蔓生前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督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等職。她既是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和實踐者,被譽為「情感教育聖女」,又是一位在教育領域富有實績的官員,參與推動了我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與課程改革。
  • 「教育女神」朱小蔓走了,她是情感教育的奠基人
    反對重認知、輕情感的教育,始終提倡情感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鼓勵師生間的心靈溝通……8月10日下午,中國著名教育學家、中國情感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小蔓在南京逝世,享年
  • 深切緬懷:回歸情感的教育實踐家朱小蔓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教育學家、中國情感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兼黨委書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原主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研究所首任所長、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小蔓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
  • 痛悼朱小蔓 | 中國教育界的一根頂梁柱
    2020年8月10日下午15:00整,我國知名教育學家朱小蔓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江蘇南京溘然長逝,享年73歲。主持了《德育過程中的非理性因素》、《中學情感性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青少年兒童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重點項目的研究開展,共計發表論文130篇、個人專著和主編專著20餘部。
  • 沉痛悼念鄭張尚芳先生
    回憶我進語言所前後的語言研究歷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歷程回憶-文學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414.「胴」字當來自吳語,《語文建設通訊》106期,2014.515.吳式求《慶元謠諺》序,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516.吳語語音的分層及其歷史記錄,《吳語研究-第7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617.
  • 那位播下情感教育種子的人走了!著名教育專家朱小蔓在南京逝世
    8月10日下午,著名教育專家朱小蔓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這位在情感教育領域孕育出無數「種子」的園丁,把自己最美麗的面龐留給了校園,留給了學生,留給了眾多接受情感滋養的孩子們。學生眼中的她是個執著的人,有著和風細雨般的溫柔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朱曦是朱小蔓教授的第一位碩士生。在他的眼中,朱小蔓教授是一個充滿教育情懷的人。「她對教育有著一種天然的愛好,朱老師經常對我們講,自己是教育的痴迷者。」朱曦說:「朱老師對自己的學術很執著,研究情感教育的她獨具魅力。」
  • 那位播下情感教育種子的人走了!著名教育專家朱小蔓在南京逝世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8月10日下午,著名教育專家朱小蔓在南京逝世,享年73歲。這位在情感教育領域孕育出無數「種子」的園丁,把自己最美麗的面龐留給了校園,留給了學生,留給了眾多接受情感滋養的孩子們。
  • 著名教育家朱小蔓教授去世!曾是中小學政治課總主編!當代陶行知
    【鼎恆商學院新聞中心丨一哲】近日,鼎恆商學院新聞中心從北京師範大學處獲得消息,我國著名教育家、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會長朱小蔓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8月10日逝世,享年73歲。朱小蔓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她對中國教育界的貢獻,完全可以用當代陶行知來形容。她不僅是中國情感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還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的首任所長。同時,朱小蔓教授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她是俄羅斯教育科學院的特聘外籍院士。在她逝世後,多名國際國內教育家表達了深深地懷念。
  • 以「情感」之眼看教育——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思想探析
    [摘要]朱小蔓教授是我國情感教育研究的先驅,她的情感教育思想代表作《情感教育論綱》的第1版於1993年出版,至2019年第3版再版整整26年。值此之際,對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思想進行梳理,不論對於提升情感教育研究和實踐的自覺性,還是對於增強情感教育理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 「教育界女神」逝世
    反對重認知、輕情感的教育,始終提倡情感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鼓勵師生間的心靈溝通……8月10日下午,中國著名教育學家、中國情感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和開拓者,南京師範大學原副校長、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兼黨委書記
  • 追思朱小蔓教授:中國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
    不少教師是捧著她寫的《情感教育論綱》認識了範美南、諾丁斯,開始了教育哲學類書籍的閱讀。在與她交往的過程中,人們認識到她熾熱的教育情懷、勇敢的人生態度和率真的學術品格。「《情感教育論綱》是在先生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的,第1版1993年5月出版,第二版出版於2008年,第三版則是2019年9月出版,先生持續30載專攻一隅。」
  • 沉痛悼念李碩豪教授
    紮根黃土任勞任怨育桃李滿天下精於高教才思敏捷傳華章遍九洲李教授思想境界高、學術水平一流、對待學生如家人!李碩豪,甘肅秦安人,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飛天學者;甘肅省第六屆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甘肅省「555」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