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上午11點,家住渝中區大坪正街渝州新都的何望收到了當天的第一條快遞收貨信息,看收貨資料,又是表姐秦怡的東西。這是國慶節後小何收到的第12個快遞,這些快遞大多來自淘寶,收貨人都是表姐秦怡,而此時,秦小姐還在萬裡之外的紐西蘭,準備10月15日開啟回國探親之旅,「還沒回國,朋友請求幫忙代購的東西就有二十多個了。」
每年回國探親 她都被迫「反向代購」
何望查看了寄送到自己家的包裹,發現都是很日常的東西,其中有一套女童的芭蕾舞衣,一雙兒童洞洞涼鞋,一套國內很流行的國風口紅套裝,甚至還有兩本最近很流行的中文愛情小說。
「姐,這些東西難道國外買不到?」這已經不是何望第一次在姐姐回國以前承擔大量取包裹的工作了。31歲的秦怡大學畢業就去了紐西蘭,後來定居在那裡,每年回國探親一兩次。
何望和表姐從小感情好,每次秦怡回國探親,都會專門到何望家住幾天,姐妹倆聚一聚。去年開始,秦怡每次回家就要幫朋友代購大量東西回紐西蘭,「被迫反向代購,每次都是自己人還沒回過,包裹就跟雪花一樣飛到妹妹家。」
幫朋友帶枸杞 海關教會她英文叫法
秦怡介紹,請她在回國期間幫忙代購國貨的,有身邊的中國朋友,他們會自己淘寶下單,然後把地址寫成秦怡住的地方,請她幫忙帶回。而還有一些紐西蘭當地的朋友,則會告訴秦怡自己想要什麼,請她回國幫忙購買。
「這次就有個紐西蘭當地的同事,知道我要在成都停留,請我幫忙帶一份真正的蜀繡工藝品送給家人。」這樣的請求,秦怡只要可以做到,每次都會答應。她發現,外國朋友請求自己帶的,大多是和中國文化相關的東西,這些東西當地確實買不到。
相比起來,華僑華人朋友請秦怡帶的東西就接地氣多了,許多都是中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她幫一個朋友帶過一打洗碗用的絲瓜布,還幫別人帶過竹製的簸箕。這些在國內看起來習以為常的東西,在國外要麼很難找到,要麼價格比國內貴許多,「所以我們回國都有個慣例,就是幫朋友代購國貨,我也請人幫我帶過。」秦怡說。
一次,一位朋友請秦怡幫忙在重慶購買了兩斤黑枸杞,在紐西蘭機場報關後,海關人員拿著這袋已經被制過的植物類通關品詢問她是什麼。秦怡才想到,自己從來沒有注意過枸杞的英文單詞,情急之下說是「chinese berry」。對方詢問有什麼作用,秦怡回到可以「補血」。隨後,另一位海關工作人員認出了這是枸杞,並告訴秦怡,這個東西英文就叫「gouji berry 」,到最後,兩個紐西蘭海關人員都對這個東西能「補血」感到大為驚訝。
國貨反向代購成潮流 有專門的APP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兩年來,隨著國貨的興起,從中國代購商品到國外的「反向代購」也逐漸形成規模,像秦怡這樣幫忙性質的「反向代購」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而已。
在蘋果手機的APP下載商店裡,標榜「專為國外顧客代購中國國貨」的APP就有好幾個,記者下載了其中用戶量最多的一個。在其首頁上寫著「海量中國商品,輕鬆淘到手。」這個APP直接與中國的淘寶等第三方網購平臺連接,以幫助在國外的華人華僑直接從第三方網購平臺代購商品的模式盈利。
記者隨意點進其中一間商品的展示頁,上面不僅能直接以美元換算出商品價格,還詳細列舉出了預計採購完成時間和國內運費和國際運費。
除了專業的APP,和許多留學生從事在國外幫國人代購商品的服務一樣,一些中國留學生也開始利用每年回國的假期或者和家人一起進行反向代購,以幫當地的朋友代購國貨賺取一些費用,「我是每樣東西代購費10%,代購費最低50元一件保底。」在法國留學的21歲重慶女孩楊躍然介紹,自己最開始也是義務幫忙朋友代購,但是要幫忙的人越來越多,最後就定了個收費標準掙一點零花錢,「我每年回國兩到三次,每次掙的代購費也就一兩千塊,但是代購東西多的時候,一個半人高的行李箱都裝不下。」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石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