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乃中華文化之明珠,小編不才,曾讀作幾首,今試作七絕十大排名,聊博諸位一笑: 第一名: 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代詩人中天才不少,但王之渙同學絕對是天才中的第一牛人,他流傳下來的詩只有區區六首,小弟認為,只此一首,足可讓其躋身一流高手之列,再加上那首地球人都知道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想不成為江湖大腕都難。本詩大氣磅礴,意境優美,豪邁中有鬱悶,鬱悶中有控訴,字字珠璣,句句經典,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說它是千古第一名詩估計是沒人反對的。
第二名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
這首詩和前一首一樣,同屬地球人都知道的一類,以膾炙人口還形容還嫌低。李白毫無疑問是唐代乃至整個中華文化史上最拽的詩人,其詩想像奇瑰,變化多姿,律詩、絕句這類格律要求較嚴的形式竊以為是不太符合口味的,但所謂功到極處,信手拈來即是詩。
李白被流放夜郎,那可是典型的鳥不下蛋之地,心中可謂鬱悶至極,恨不得學習革命先烈屈原同志,投江明志。但流放路上到達白帝城時,卻接到了無罪釋放的通知,從大悲到大喜,心花怒放,估計和杜甫一樣,初聞涕淚滿衣裳,漫捲詩書喜欲狂。坐在舟中再看那猿啼三聲淚沾裳的三峽,一丁點多愁善感、悲天憫人之心也沒有了,於是乎,千裡江陵一日還、輕舟已過萬重山這種牛皮哄哄的詩句就出來了。本詩看似平淡,卻餘味無窮。 第三名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
唐代不象我們現在,交通發達,從小弟家到北京,兩千裡地,幾個小時就到了,要擱在唐代,怎麼也得一個多月吧。所以唐詩中送別詩很多,有名的也很多,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楊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等,都屬佳作中的佳作。但在七絕中,本詩與下面的《送孟浩然之廣陵》名氣最大,個人認為,本詩似乎更勝一籌。別的不說,單說本詩被譜成琴曲《陽關三迭》,就知其魅力。
本詩以景寫情,景切情真,其情之深,意之切,感染力之強,渭城曲尚在,讀罷淚沾襟。在當時一磚頭能砸中六個詩人的情況下,本詩就被廣為傳誦,推為絕唱。 第四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別詩的又一力作,但本詩與「勸君更盡一杯酒」卻是絕然不同的風格:維哥哥是送好友去上萬裡外的安西邊塞,為苦寒之地;白哥哥送浩然兄是順水而下幾日可到的揚州,為煙花之地。送的人不同,去的地方也不同,送人者的心境自然也不同。維詩的總體風格是低沉、壓抑、鬱悶的,白詩卻是高昂、歡快、明亮的。
當是時,李白同學遇到了比他年長且已名動江湖的孟哥哥,兩人剛在黃鶴樓中推杯換盞,聽完江湖藝人們笛吹「梅花落」,應該是十分高興的。李白同學可是非常崇拜孟哥哥的,還模仿星宿派弟子的語氣賦詩一首,詩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基本上把老孟捧上了天。酒後送別偶像,作為FANS的李白心情一定是舒暢的。 第五名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時節,三月的小雨淅淅瀝瀝的下,春寒料峭,春愁黯黯,或許是趕著去掃墓,或許是趕著去會朋友或會情人,一股莫名的思緒從行人心中泛起,於是,想起了消愁解憂的良藥----酒。可是哪裡有酒館呢?只得去問那牛背上的牧童,牧童遙指遠方,抬眼望去,酒幌子在雨中隱隱約約,那就是杏花村,消愁的好地方。
縱觀本詩,字字傳神,處處留意,精巧精緻,渾然天成,宛如中國水墨畫的清明煙雨圖。有好事者將此詩生吞活剝,每句刪兩字,成了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 唐代詩人中,杜牧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同屬第二集團的領軍人物(李杜王白可算是第一集團),但兩人各具特色。詩人詞人多為好色之徒,喜歡尋花問柳醉臥花叢者多的是,但象老杜這樣灑脫不羈的還真不多。一般人都是光幹不說,老杜卻是又幹又說,春香院中,瀟湘館裡,處處留下墨跡,還自吹「贏得青樓薄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