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語很有意思,李白等人的唐詩有意境,二者結合,妙趣橫生

2020-12-19 青青詩文

很多人喜歡猜謎語。由於謎語雅俗共賞,妙趣橫生,猜謎語已經成為一項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娛樂活動。唐詩是中國詩歌的巔峰,其中李白、杜甫、王維等文學大家流傳了難以計數、膾炙人口的詩篇,很多人對唐詩的喜愛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唐詩中有意象淺顯的作品,也有不少朦朧甚至晦澀的詩歌,加上唐代距今已有一千餘年,閱讀唐詩需要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唐代文人的情感世界,甚至唐代文學的表達手法,於是有人面對那整齊劃一的唐詩望而卻步。

而謎語也是如此,製作謎語者由於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有些謎語妙趣額橫生,意境幽遠,但也有很多謎語不僅謎面不堪,而且謎面和謎底牽強,讓人覺得無趣。如果將那些膾炙人口的唐詩與謎語結合起來,是不是相得益彰呢?

唐代詩魔王維曾經寫過一首五言絕句詩《畫》:「遠看山有色,近看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盡」。這首詩如果掩住題目,就是一首絕妙的謎語詩。這類唐詩詩文充滿意境,而題目就是題眼,也是謎底,謎面中絕對不會出現題目中的文字。

閱讀自媒體文章,總是遇到類似「全詩無一個趣字,但字字句句充滿樂趣」這樣的標題,這是唐詩鑑賞一類的文章,這類文章賞析的其實就是一首謎語詩。如「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謎的謎底是「風」。

唐代詩人喜歡寫詩,民間也流行寫詩,唐代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時代,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農夫漁民,嬉笑怒罵、七情六慾,無時不詩,無地不詩。他們還喜歡將詩歌製成謎語,增加生活的樂趣,達到了無事不詩,無人不詩的境界。

李白喜歡飲酒,但他到了一家酒店,卻沒有酒喝。當時天氣炎熱,渴得詩仙七竅生煙,他於是對店家說:「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那店家一聽知道是謎語,於是就端上一瓶醋:客官盡可品嘗。

現代社會流行摘取現成的唐詩句子製成燈謎,稱之為「成句謎」,用以區別通過遣詞造句而製成的「自撰謎」。比如從李白的《靜夜思》中摘取「床前明月光」製成謎面,要求猜一個漢字,其中「床前」為廣,而「明月光」為日,合起來就是一個「曠」字。

這種謎語因為有「前」這樣的方位詞以及有「光」這樣的筆畫取捨意思,猜出謎底並不十分困難。而現代流行的唐詩燈謎,常以會意為主,就洋溢著濃厚的文學氣息,同時謎面和謎底很接近地氣,貼近生活,既充滿詩情畫意,也充滿了生活的趣味。

有些謎語相對簡單,如以白居易的名句「能飲一杯無」為謎面,謎底為口語「幹嗎」;而以王維的名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製作為謎面,打一外國地名,謎底為「巴爾幹」,意思是:巴望你幹掉這杯酒」,這些詩謎深受普通大眾的喜愛。

也有些謎語十分複雜,製作謎面的人想像力極為豐富,他們將同類詞組製作成環環相扣的謎語和謎底,難度明顯增加。如以李白的那首七絕《望廬山瀑布》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為謎面,猜四個少數民族的名稱,這類謎語只有那些資深謎友才能猜出。

最後還有一種唐詩謎語,通過謎面猜唐詩,這種謎語難度更大,需要熟知唐詩,至少那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要爛熟於胸,這樣才能完成謎語。列出幾個謎語,大家不妨試一下:

謎面1:入入入(李白詩)。謎面2:丟臉(崔護詩)。謎面3:生活必需品 (白居易詩)。

相關焦點

  • 李白最美的月夜泛舟唐詩,洞庭湖上水天一色,美不勝收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的背後,更有一種把天底景色都放在心中的愜意自如。這是唐詩當中非常容易見到的意境之美,有山有水有船有月。詩人們在這裡就像是進入了世外桃源,盡情地揮灑著上天賦予的才華,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完美融合。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 出自唐詩宋詞中的古風名字,意境極美!
    千百年來,中國古代詩歌一直都是文人青睞的對象,其不僅有平平仄仄的音律,而且還有如詩如畫的意境,所以,從詩詞中為孩子起名,別有一番韻味,特別是唐詩和宋詞,既是文學史上兩座並肩而立的高峰,又輝映著婉約與豪放、現實和浪漫。因此,接下來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唐詩宋詞中的古風名字。
  • 意境取勝:最精彩羈旅唐詩,20字意境完全媲美《天淨沙·秋思》
    作為和王維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雖然一輩子沒有出來做官,但是他自己詩歌創作還是很有成就的。他和當時的王維,李白的人都有非常好的交情,只可惜他科舉連連失利,一輩子沒有機會做官,也讓他的內心非常的苦澀,成為人生中的一大遺憾。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李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還與中唐詩人李賀,以及晚唐詩人李商隱,等人並稱為「三李」;李白是那個時代最具有才華,也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另外風格多樣,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1000多首,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精品之作,一些經典的詩句
  • 淡煙疏雨落花天——意境最美的十首唐詩,每一句都值得細細品味
    而我們,都是在唐詩和宋詞中不知不覺的成長。春有繁花,夏有鳴蟬,秋有落英,冬有飛雪,而一年四季,都有美麗的唐詩。唐詩是古代文學的一座高峰,後世難以逾越。各種美麗的意象,組成了唐詩那美麗的意境。春水、芭蕉、朗月、清風、遠山、孤雲,千百年來,它們一直在唐詩中美麗著。今天,我們就用這篇文章來看一看意境最美的十首唐詩,每一句都值得細細品味。
  • 李白《怨情》 | 唐詩宋詞古詩詞名句鑑賞
    查看唐詩宋詞古詩詞,國學、美文分享!【唐】李白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朗讀詩詞「含蓄有古意」、「直接國風之遺」,在理解李白詩歌的時候應該注意這些。古代的「美人」不是一個普通的詞,與現代的「美女」很不一樣。《離騷》裡的「香草美人」指賢臣明君;《詩經》中的美人指容德俱美的年輕女子,「有美一人,清揚婉兮」。「美人卷珠簾」是指品性容貌都美好的閨中女子,李白詩歌的「含蓄蘊藉」是指詩歌中主人公情韻的婉轉,而非指寄託興寓,所以說它「直接國風之遺」。
  • 唐代最著名女詩人的這首送別詩,意味悠長,與唐詩大家不相上下
    雖然科舉做官等還是不允許有女子出現,但是那個時代的女子也已經有才女名世。比如魚玄機,又比如薛濤等人,雖然比不得李杜白等人名滿天下,但是在當時的詩壇上,也是有自己的地位的。尤其是薛濤,堪稱唐代最著名女詩人。
  • 《文學回憶錄》回顧│唐詩的格律與爛漫
    不受沈宋體系制約的詩人還有劉希夷,張若虛等人。盛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毫無疑問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浪漫主義全盛期的代表,杜甫天性是沉鬱的,悲劇性的,正適合寫憂傷離別。木心認為安史之亂後杜甫的詩有貝多芬慢板的境界。第22講:文學藝術中「馬和韁繩」的關係。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的這首《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也是他眾多作品最有意境的一首詩,同時他的這首詩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千古名篇,所以說文人與文人之間,文學與文學之間在某些方面,應當說都是有著共同之處。
  • 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這一首能排第一,李白也只能寫一首詩佩服
    每個詩詞愛好者的心裡,都藏著一個詩詞歌賦滿天飛的唐朝,哪怕是簡單學過幾首唐詩的青少年,心裡也有一首自己最愛吟誦的詩,有一個自己最欽佩的詩人,這詩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詩,這人可以說是你心裡的第一人。古人留下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唐詩,其中一首可排第一,詩仙李白無可奈何,只能作詩一首表示佩服之情。
  • 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唐詩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上其興盛經歷了漫長的積累。李白杜甫出現在唐朝絕非偶然,但是卻也是多少代詩人們的積澱後的結果。我們今日談論唐詩,談論李杜,只不過是摘取了文學史上最燦爛的花朵。而它的蛻變過程,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新生一樣,經歷多少坎坷,多少波折。
  • 唐詩裡的刀光劍影:就那麼幾句,讀來比金庸幾十萬字的小說都帶勁
    古代詩人的武功到底有多高?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話題。別人咱們先不說,只說詩仙李白。 多年來,李白一直被很多人當成劍聖裴旻之徒,甚至有人稱其劍法為大唐第二。但文史學家們,從沒有找到這種說法的史料證據,而且李白的詩中也沒有提到過劍聖。
  • 4首唐詩五言絕句,短短20字,意境美到窒息,心一下就靜下來了!
    要讀有意境的詩,唐詩五言絕句不可錯過,唐詩五言絕句在「言簡意深」、「辭微旨遠」方面堪稱典範,今天就和小編一起讀4首唐詩五言絕句,短短20字,意境美到窒息,心一下子就靜下來了!現在覺得不僅僅是一個輕快的敘事和哲理,還蘊含著一種悠遠神秘的色彩,意境更加廣闊。「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何等意境喲。可能越長大,越渴望心裡的歸隱和獨行吧。3、《送靈澈上人》唐·劉長卿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 李白寫夕陽精彩唐詩,30字寫夕陽山泉美景,更寫思鄉情無限惆悵
    對於李白來說,他的人生經歷足夠精彩,但是也足夠坎坷。有過榮光的時候,但更多的時候卻是被一種悲傷失落的情緒所籠蓋。這樣的情緒、這樣的人生挫折,讓他的詩詞內容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豐富展現。在我們眼前,這更是一個無論在詩詞內容,還是在詩詞技巧上都有卓越成就的古代最著名的詩人。公元740年,39歲的李白來到了河南南陽。這一片土地在古代是山清水秀之地,自然也吸引了李白的目光。一個夕陽西下的下午。李白獨自感受著這美麗的景色,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精彩唐詩。
  • 「唐詩宋詞」的英文版,別有一番意境在裡面!
    我們國家有那麼多的好東西,應該讓更多的人來了解我們的中國文化。比如唐詩宋詞,如果用英文翻譯出來,應該是別有一番意境的。我們不妨思考一下,是否可以在學校裡專門開設「唐詩&宋詞英文誦讀」課程?學生們可以通過學習翻譯成英文的唐詩宋詞,在提升英文素養和能力的同時,也幫助他們用英語傳播中華古詩詞之美。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了,相關語言素養和能力也提升了,在提升學生語言素養和能力的同時,還可以用英語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馬勒交響套曲《大地之歌》蓉城首演 傾聽飽含唐詩意境的交響曲
    中新四川網10月20日電 (王鵬)19日晚,荷蘭阿姆斯特丹樂團攜手川音交響樂團、成都交響樂團,在指揮家彼得·桑塔的帶領下,攜手女中音歌唱家梁寧、男高音歌唱家王豐以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陳響,在錦城藝術宮上演了「詩意化交響樂專場音樂會」,演奏了著名作曲家馬勒創作的《大地之歌》,讓蓉城觀眾在交響樂與唐詩的完美融合中
  • 杜甫這首寫給李白的唐詩,呈現出的完全是一個粉絲的心態
    在唐代詩人的群體當中,李白,杜甫都是名氣很大的。他們在後世的名氣不相上下,但是在當時,李白的名氣要比杜甫高很多。李白曾經有過輝煌的人生經歷,畢竟在詩人中能夠直接服侍唐玄宗、楊貴妃的人不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他的地位。
  • 論詩歌中「意境」和「意象」的關係
    對於「情」和「景」二者之間的關係,王夫之有較為系統的論述:「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日: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唐詩評選·卷四》)。在現代白話詩中,主要是以其表情達意的明朗性,以及形式的自由化,使情景結合的表現手法有了進一步發展。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可以稱得上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 從唐詩入手,淺談唐朝近體詩「出律」現象
    但在唐朝的近體詩,也有一些不合格律的作品,例如李白的七律作品《登金陵鳳凰臺》中,便存在嚴重的「失黏」現象。那麼這是李白不懂格律,還是天性灑脫而不屑格律呢?二、從近體詩的發展看唐詩「出律」現象唐朝近體詩「出律」的現象並非只有李白,在初唐、盛唐詩人的作品中,這種現象尤為集中,例如王勃《九日懷封元寂》、王維的《酌酒與裴迪》等作品都有出律的問題存在。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2015年11月30日11: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奧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