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涼意習習,我正在暖暖的被窩裡睡得香甜,迷迷糊糊中,一陣雞鳴把我吵醒,摸摸手機一看,六點鐘,公雞報曉了。家裡的公雞養了好幾個月了,長膘了,都顯示出雄性當仁不讓的本色了,經常互啄到頭破血流,雞毛橫飛。於是我跟老媽決定對其中的一隻比較兇的公雞判處「燉刑」。
最外面的那一隻就是最強勢的那一隻,於是我們開始準備燒水宰雞,由於畫面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適,所以就不發出來了。主要步驟就是在公雞頭部靠頸的地方,用刀割破它的頸動脈,讓雞血排出來,這樣做的目的有兩方面,其一是殺雞,其二是為了避免雞肉積血,做菜的時候,雞肉會滲血,影響口味。接著就是燒一大桶開水,把已經升天的公雞放進去浸泡以利於脫毛。接著就是拔毛,切塊,清洗,前期工作準備完畢。
接著我們準備雞湯輔料,香菇幹,木耳幹,黃花菜乾。用熱水浸泡十分鐘後衝洗幾次,擠幹水分備用。這三種輔料是我們鄉下燉雞湯的三寶,家養雞比較健壯,油脂較多,香菇木耳能吸附大部分的油脂,讓湯汁不會那麼油膩,香菇的香味還能讓湯汁更加鮮美;而黃花菜更是一種養生益體的蔬菜,口感滑嫩,還具有清熱,明目,降壓等功效。聽我媽說,在他們那個年代,女人坐月子的時候,最經常吃的就是這三樣輔料燉的湯,那時候比較窮,有時候沒有肉就直接清燉。
準備完畢之後,我們就開始用祖傳的農家柴火灶燉湯,柴火灶火勢比較均勻,中小火能充分把雞肉的鮮味燉出來。首先把雞肉焯水清洗一遍,然後加木頭,燒大火,倒入適量花生油,油熱之後放入兩片生薑,倒入雞肉翻炒,加生薑的目的是為了去腥;待炒出香味之後,加入熱水(目的是防止冷熱交替使雞肉變硬),加到所需要的量,蓋上大鍋蓋,大火持續輸出,直到雞湯沸騰,倒入準備好的輔料三寶,中小火燉一個小時,待筷子可以輕鬆插穿雞肉時,加入適當的調料,便可以出鍋了,一道美味的雞湯就呈現在你眼前了。
這樣做出來的雞湯,兼具色,香,味,補,油而不膩,老少皆宜。雞湯可以配米飯,也可以下麵條或粉絲。今天我們吃的是雞湯線面,先把線面用開水煮透,撈出濾幹,然後倒入少許花生油攪拌均勻,再倒入雞湯,一碗雞湯麵就完成了。這樣的雞湯麵,面香肉嫩湯鮮,營養豐富,滿滿的農家味。
吃了滿滿一大盆,好有滿足感。農村家養雞是確確實實比市面上的飼養雞好吃太多了。隨著社會的發展,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在都市生活的人很難品嘗到正宗的農家味,不過市面上還是很容易購買到農家雞與這些輔料的,想要品嘗農家雞湯做法夥伴可以去試試哦,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注意一點,做的時候不建議用高壓鍋燉,普通鍋燉久一點就可。回到農村數月時間了,最真切的感受就是生活節奏的悠閒與愜意。#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