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6月28日下午,上海市屬農場知青老照片畫冊在市旅遊集散中心二樓舉行首發式。市裡幾位老領導龔心翰、胡延照、賈樹枚等應邀出席。坐在各地代表席上的我剛得到這本畫冊即刻就翻閱起來,畫冊124頁的第一張照片相當清晰,我看這張照片上一副學生模樣的人有點面熟陌生,再看照片下面的註解是1970年在海豐農場的上海女知青陳範榮。啊!這個不太容易重複的名字對我來說是有深刻印象,她的面容可我實在是模糊記不清了。
那是20年前的盛夏,我在東北下鄉時結交的當地朋友老伊被查出是胃癌晚期,當地醫院叫他快到大城市醫院求治。老伊的兒子打電話給我,希望我幫助在上海找醫院,並說已買好明晚來上海的機票。我在辦公室與同事說起這件急事,有人建議我去長寧區中心醫院(現合併為同仁醫院),據說該院擅長這類病情的手術。第二天上午我尋找到剛在仙霞路新址啟用不久的長寧區中心醫院。看著大廳裡擠滿排隊掛號的人群,我開始擔心老伊屆時能否掛上號?
挪動著雙腳在大廳裡來回尋思的我一籌莫展,踱過一旁的門診辦公室,只見門口裡有兩位醫生各自在與人談話,裡面還有一位醫生伏案在寫著什麼。我就徑直向那位醫生走去,輕輕在她桌子邊敲了一下,請問她掛號及要求住院的有關事宜。她好奇問我怎麼是東北來的病人?當她得知我曾在東北下鄉、回到上海已有18年,現在與當地朋友還有來往時,她微笑著說:明天如掛不上號,可以來找她。同時還問門口另一位同事:腫瘤科徐幼龍主任醫生的專家門診是哪天?隨即給徐幼龍醫生打電話,告知明天有一位東北的病人來求醫。
我並不好意思麻煩這位素不相識的女醫生,便託朋友安排人第二天一早就去排隊掛上號。徐幼龍醫生診斷老伊病情後立即開出住院單。可住院部說現無床位,要病人回家等通知,徐幼龍醫生對此也沒辦法。看著病人虛弱的身體,讓他回到在浦東的我家中等醫院通知,這可真是一件愁人的事。無奈、我只能走進門診辦公室,向這位名叫陳範榮的醫生求助。陳醫生向我們解釋了醫院的有關規章制度,並安慰說去請示院長,不一會兒回來說:院長讓她與病房的護士長協調一下,能否加個臨時病床?病房的張護士長馬上同意:特事特辦,立馬行動。可又被住院部要交2萬元的規定難住了,病人家屬只帶了1萬元現金(那時醫院還未開通銀行卡轉帳業務),我請住院部先將病人收入病房,我們去附近找銀行取款,可是這個要求住院部不答應。我只好再次走進門診辦公室麻煩這位陳範榮醫生,在得到我保證1小時內取來現金時,陳範榮醫生代我們向住院部負責人擔保另1萬元的住院押金,這才把病人的住院事情都解決了。
那年8月1日,徐幼龍醫生帶領團隊親自主刀,經過近6個多小時的手術,老伊成功獲得了第二次生命。
老伊住院期間,我們得知陳範榮醫生的媽媽因病也住在該院二樓,在與老人交談中得知陳範榮醫生曾下鄉到農場,她母親經常告訴她要善待每個病人。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兩個星期後老伊要出院了。沒想到陳範榮醫生買來好多禮品送給老伊。這真是從來沒碰到過的事,哪有醫生給病人送禮的?!可陳範榮醫生說:沒想到我們上海老知青與當地的朋友關係這麼好,離開那裡這麼多年了,還保持著來往、親如一家人…...
20年前的這件事,陳範榮醫生的名字和她給予我及老伊的幫助,我們始終銘記在心。
那天首發式會上,見到這張老照片,我立即向周圍朋友介紹起認識這位"白衣天使"的過程。一回到家趕緊翻找出徐幼龍醫生的電話號碼,迫不及待地按徐幼龍醫生告訴的電話號碼給陳範榮醫生打過去,當她驚訝地聽到我自報家門頓時回想起20年前的這件事,並告訴我,今天的首發式會上她也在現場,因為會場人多,我們沒機會碰上。可我與陳範榮醫生商定:一定要找個機會,好好重敘友情。
來源:大眾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