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在版納過的第一個春節

2020-07-23 回眸如煙往事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知青往事:在版納過的第一個春節

版納的夜晚,天空一片漆黑,在南臘河畔,在膠林深處,有幾排用泥磚造的屋子,淡暗的小油燈閃出微弱的光線,在頂頭的那間大屋裡,傳出了女知青們陣陣的哭泣聲……

這是大年三十的夜晚,這是一九七一年我們來版納過的第一個春節。我站在連隊的場地上,面向上海,聽著這哭聲,眼前浮現出半個月前離開上海時父母姐妹的哭泣,火車站上的哭泣聲……

一九六六年我小學畢業,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都停學了,後來我們進了中學幾個月就作為六九屆初中畢業生到雲南,黑龍江,安徽等地上山下鄉了,我的大批同學早在六九年十一月就來到了版納當時的水利兵團,而我正好骨折,以此為藉口。躲過了當年的上山下鄉。

但到一九七零年的十月,凡是以前沒有上山下鄉的社會上的青年,都要去雲南建設兵團,否則的話,家長工作也要停下來。每天家門口鑼鼓聲不斷,上門動員的人川流不息,沒辦法,父母含淚同意了,馬上一張「光榮批准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雲南建設兵團」的大紅喜報貼在我家門上。戶口也馬上遷出去了,望著這大紅喜報,我感覺好像真的參軍了,我的心已經飛到雲南了……

由於各方面的安排問題,從十月份戶口遷出後,遲遲沒有動身。當時說法反正從批准那天起,你就是兵團戰士了,那正好在家多待幾個月,我想可能要過春節後再走了。但在元旦那天,接到通知,在元月三日就要上火車出發了,這消息給全家過節罩上了陰影。父母愁眉苦臉地含淚為我準備行裝,而我還為這齣發的消息而有點興奮,想像著這美麗的版納,想像著兵團部隊的生活。

一九七一年元月三日,那是一個陰冷的日子,未滿十七周歲的我含淚告別了父母,由我姐姐送我上火車,我姐是六六屆初中生,早在六八年就下鄉了。上海北火車站,紅旗飄揚,站臺上站滿了送行的人們,鑼鼓聲和哭泣聲混在一起,奏成了一曲悲傷的歌,這歌聲隨著火車的開動,震天動地。只見人們嚎啕大哭!哭爹叫媽!有人當場暈倒在地。我淚流滿面,向親人告別!這一幕,像昨天一樣,浮在眼前……

經過四天火車五天汽車的路途,元月十二日晚上到達了雲南兵團一師六團四營,我和其他十名知青分到了八連,來接我們到連隊的著一身軍裝的現役軍人指導員和連長。當坐上拖拉機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行駛時,我想真不知道是開到那裡去了,在開過南臘河時,在黑暗中我真驚奇。車子能在河裡開。在經過傣家村寨時,傣家人在黑暗中見到拖拉機的吼叫聲,令人可怕。

半個小時多點,總算到連隊了,在黑暗中被引進宿舍,在小小的煤油燈下看到裡面是用樹叉搭的,竹排鋪起來的床。比我們早來半年的三個上海楊浦區的知青看到老鄉來了,興奮而熱情,我們也很高興,吃過飯後就蹲在床上和他們聊開了,當聊到版納艱苦的生活和勞動時。有些人又啜泣起來。那第一個晚上,也是在這哭泣中渡過的。

四周樹林裡,漸漸透出亮光,天空的星星,慢慢減了顏色。一會兒,月亮出來了,給操場上灑上了一層銀光。遠處不時地傳來那些不知名的野生動物的吼叫、鳴叫聲。給人一種恐怖感。那女生宿舍裡還不時傳來那哭泣聲,對面住著上海楊浦區的知青正在哼著那懷念家鄉的悲傷歌曲。而我還沉思在這回憶之中……

作者:快樂

相關焦點

  • 「知青歲月」南疆往事
    版納的夜晚,天空一片漆黑,在南臘河畔,在膠林深處,有幾排用泥磚造的屋子,淡暗的小油燈閃出微弱的光線,在頂頭的那間大屋裡,傳出了女知青們陣陣的哭泣聲。這是大年三十的夜晚,這是一九七一年我們來版納過的第一個春節。我站在連隊的場地上,面向上海,聽著這哭聲,眼前浮現出半個月前離開上海時父母姐妹的哭泣,火車站上的哭泣聲......
  • 【知青往事之十一】鄉親
    在吳址那些年,我們這些知青也基本上都學會了河南話。據說河南人最早遷入安吉,歷史上有過兩次遷移時期。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第二次是在解放前大概1930年左右的時候。不僅是吳址,在安吉的東部、北部都有不少這樣的移民村,而在臨近的安徽廣德、長興泗安等地分布更廣。有人曾把河南人的地域性格和人格特徵歸納為:儒骨道風,忠厚本色,外柔內鋼,外厚內直。
  • 知青往事:起步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因為這些下鄉用過且幾經流轉保留下來的物品,對我有著特殊的意義。雖然是一堆不起眼的雜物,但它是我人生起點的必備,是我青春歲月的陪伴。我下鄉的十年經歷中,有過許多值得回憶的往事,相比之下自己的起步因為比較波折,且與這些物品息息相關,讓我終身難忘。
  • 知青往事:三弟兄都是知青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1969年12月從四川省開江縣城下鄉到這個縣的紅巖公社4大隊3隊的,是當地第一批下鄉知青。參加農業勞動這是必須過的「第一關」。首先是對農業生產不熟悉,對犁田、插秧、薅草、打穀等活路不懂;其次是勞動強度較大,一天幹上10多個小時這是常事。這些,我覺得倒都不要緊,不懂就請教老農,邊幹邊學;年輕體強,勞累一天後睡上一覺就沒事了。最讓人不適應的是,單身插隊的知青收工回家之後,還要自己做飯。
  • 知青往事:深情厚誼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6月28日下午,上海市屬農場知青老照片畫冊在市旅遊集散中心二樓舉行首發式。市裡幾位老領導龔心翰、胡延照、賈樹枚等應邀出席。
  • 知青往事:補習文化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在我人生路上也有一次重大轉機,它讓我從心灰意冷中迸出「火星」。它浸透著父親刻意安排的心血,它也讓我付出一年多沉心靜氣的努力。這場轉機發生於蘇北響水河畔,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魚拜龍王」,讓我的人生從此「峰迴路轉」。補習文化——高考條件卻發生根本變化。
  • 「知青往事」候選者
    1973年夏秋季的一天中午,我正在知青小屋柴灶後燒火,炊煮簡單的飯食。施朝忠是大隊民兵營長,從大隊部回家,特意路過知青屋,停頓下自行車,站在屋前狹窄的場地上,大嗓門響亮地叫喚幾遍:"富民,你要上大學了。"著實激動人心,我兩分鐘馬上弄明白上大學事由的來龍去脈。各大隊推薦青年當工農兵學員,大隊幹部意向性點到了我的名字,施營長得風就是雨,八字沒一撇就咋咋呼呼。
  • 京知青生活往事:因為一張合影照,他和陝北女子結為伉儷
    1969年春節前,那天是1月23日(臘月初六),天氣特別冷,楊雲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把他送上了北京開往陝西方向的知青專列。看著站臺上哭哭泣泣送行的人群,楊雲方心裡一陣酸楚,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含淚揮別父母和弟弟妹妹,楊雲方離開了生他養他的父母,離開了全國人民都嚮往的北京城,走向了廣闊的農村。
  • 「知青往事」北大荒的七年知青生活
    北大荒培養過我,我永遠不忘。我到北大荒的最初幾年是在基層連隊。連隊每隔半月要開一次批判會或頌揚會。當時值得批判的事那麼多,值得頌揚的事也那麼多。每次我都是批判會或頌揚會上的重點發言者,這並非我很樂於扮演的角色,不過是我無法推卸的義務。我是第二批到連隊的知青,照例要開歡迎會,歡迎會上照例要有新知青代表發言。
  • 知青往事:捉蝨子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原標題:《知青生活趣事五則》 作者:李小芹捉蝨子書載:蝨子,昆蟲綱,蝨目,寄生於人和哺乳動物的體表,吸食血液,並能傳播疾病。
  • 知青往事:人生沒有假若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正值大好年華的知青,既興奮又糾結,興奮的是終於有求學的機會了;糾結的是孤陋寡聞,學識淺薄,從未經歷,不敢應考;加之,咋複習?考些啥?簡直「老虎吃天——無法下爪」。那時,我就像丟了魂似的,一天到晚,萎靡不振,到知青大灶吃飯,大家彼此談論高考,不少知青嘴不言明,心中較勁。那會兒人年輕,對高考知之甚少,就說按課本複習吧,我的神啊!
  • 【往事】新疆上海知青:回憶我在阿克蘇的監獄生涯
    上海知青雲集阿克蘇上訪請願到11月26日下午,我在辦公室裡,汽修廠的一個工人代表來辦公室找我。說地委書記劉裕如要接見上海青年代表,商量怎麼解決問題,我們城裡的上海青年一致推薦你去。我猶豫了,我是一個國家幹部,從來沒有想過,也沒有參加過農場知青的鬧事。我如果直接參加和政府的談判,我的身份就是鬧事的代表。
  • 知青往事:我家鄰居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我想起我家鄰居,姐姐的同學芬姐。芬姐和我姐都是67屆畢業生,響應上山下鄉的號召,去了農村。凡是家裡有知青的人都知道,沒有戶口的滋味,不僅沒有供應糧,而且就業、找對象都成了老大難。況且她是在父親反對的情況下,偷拿戶口報的名,他父親無能為力,經常借酒消愁,心情不好就拿她撒氣。十多年沒戶口,什麼都耽誤了,又面臨這樣的家庭情況,可想芬姐的處境會怎樣。
  • 知青往事:響水河,我的人生福地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在我人生路上也有一次重大轉機,它讓我從心灰意冷中迸出「火星」。它浸透著父親刻意安排的心血,它也讓我付出一年多沉心靜氣的努力。
  • 知青故事│粵北陽山的青春之歌(三)難忘山鄉往事
    粵北陽山的青春之歌(三)難忘山鄉往事  吳 幼 堅廣州老知青  路過社員家,人們招呼:「阿堅,這麼快就吃過了?」我一臉得意地點頭。  「文革」期間廣州血站告急,我也曾獻過血,明白通常情況下獻血不算什麼。但我也明白下鄉後營養跟不上,知青們身體並不好。女知青似乎還較易發胖,男知青則臉色較差。大姐在湛江中醫院,收到我春節梳長辮穿大襟衫的照片,回信說感覺我在適應農村生活。她寄來當歸、紅棗等藥材,要我燉瘦肉、雞蛋補血。其實我因手頭拮据,農民趁圩問要捎什麼,都答買肥膘做油,捨不得買瘦肉。想到羅偉平剛獻血,我把當歸送到七隊,給他燉肉湯補血。
  • 「知青往事」夫妻雙雙把學上
    在填寫報考的志願書上,由於我從小愛好船模,高中時製作的船模曾在1965年全市中學生比賽上得過名次,因此,5個志願一律都填了上海交大船舶製造系;妻子的5個志願也都一律只填復旦大學數學系。  既然下了決心,就要抓緊複習。然而,我倆白天還要照常上班,教書,一點也不能缺。只能利用晚上時間複習。
  • 知青往事:來之不易的準考證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我記得我是在火車上,聽見車上廣播,才知道1977年要恢復高考的。當時是1977年10月,我和弟弟坐火車從宜賓返回成都。
  • 知青往事:「我是六九屆的」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1999年,是上山下鄉運動三十周年。我中學的同學聚會過一次,有將近四十人參加。分別三十年後,大家都還好,只是沒有一人在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上大學。我算是接受了成人高等教育,上了夜大,有國家承認的文憑,被同學們稱為「知識分子」。我心裡很難過,因為在我的單位,我的學歷很不「硬」,很拿不出手。
  • 知青往事:回城複習參加高考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對於政治,我在農村這幾年,讀過幾本馬列原著,縣知青辦也曾號召知青開展通讀《毛澤東選集》一至五卷的活動,我們大隊知青隊正兒八經地還搞過「通讀『毛選』五卷的誓師大會」。別人是否真正通讀完了我不太清楚,我卻是真的通讀過一遍,並且還做了讀書筆記。加上當時的日常生活須臾離不開政治運動,政治口號和概念不斷地出現,人們都耳熟能詳了,所以我認為政治不用複習也可以對付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