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心慌、乏力、情緒反常,並不一定是產後抑鬱,警惕這個疾病

2020-12-19 秋兒育兒說

產後抑鬱,是很多人的夢魘。大家都知道,由於產後女性體內激素發生的巨大改變,再加上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多數寶媽都有或多或少的產後抑鬱症狀。於是乎,當寶媽產後出現「大脾氣」或者「多愁善感」的現象時,都會被認為是產後抑鬱。

但事實當真如此嗎?NO!事實上,除了產後抑鬱,還有一個產後疾病,同樣會導致產婦心慌、乏力、情緒反常,這個疾病就是——產後甲狀腺炎。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科普一下。

什麼是產後甲狀腺炎?

產後甲狀腺炎,其實是一種內分泌疾病,對產婦的身體健康危害極大。一般產後甲狀腺炎會有兩個階段,一開始是產後甲狀腺炎的甲亢階段,隨後變會轉入甲減階段。雖然產後甲狀腺炎的診斷並不難,但由於人們對這種疾病的認識不足,且產後甲狀腺炎出現的症狀與產後抑鬱的症狀類似,往往被誤判,導致部分患者確診時,已經發展為永久性甲減,需要終身服藥。所以寶媽如果出現如下症狀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

甲亢階段的主要表現:心悸、乏力、怕熱、多汗、消瘦等;

甲減階段的主要表現:頸部增粗、怕冷、易疲勞、情緒低落、嗜睡等。

一般來說,甲亢會在產後1-3個月內發病,症狀較輕的會在產後6個月內自行恢復,症狀較重的會轉為甲減階段。雖然說,症狀較輕的患者可能無需治療,在調理下可自行緩解,但是仍有不少女性朋友產後甲狀腺康復後再次復發甲減。所以只要曾確診過產後甲狀腺炎的女性,建議產後最初的八年每年到甲狀腺科做相關檢查,避免延誤治療導致終身甲減,一輩子都要服藥。

產後甲狀腺炎的預防和護理,你可以這樣做!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疾病,預防總是勝於治療。一旦確診為疾病,對身體的傷害總是無法避免。特別是哺乳期的媽媽,不僅產後身體處於恢復期,還需要承擔母乳的重任,更要懂得相應的預防措施。

1、保證充足的睡眠

由於母乳的需要,產後媽媽的睡眠是很難保證的,特別是睡眠質量比較不好的寶媽。但寶媽還是要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為自己爭取一些休息的時間,比如趁寶寶睡覺時自己也眯一會兒。產後三個月要特別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不要急於瘦身減肥。

2、膳食均衡很重要

生完寶寶,新媽媽膳食均衡的任務也要繼續。除了每天保證魚、蛋、肉、奶等蛋白質的攝入,碳水化合物、蔬菜瓜果也要適當補充。如果已經確診為產後甲狀腺炎, 甲亢期飲食應以富含高維生素、高熱量、蛋白質和糖類為主。禁食海帶、紫菜等含碘高的食物。甲減期應該以高維生素、低脂、低熱量、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為主,多進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一些比較不健康的燒烤類、煎炸類食物,也一樣要忌口。

3、保持心情美美噠

心情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產後寶媽應該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心情美美噠。雖然有些親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來看寶寶時,可能會說一些嫌棄的話,比如生女寶的寶媽可能被嫌棄沒有生男孩,但寶媽也不要受到影響,有好的心情才有好的未來。

4、按時複診

如果是確診產後甲狀腺炎的寶媽,一定也不要諱疾忌醫,用逃避來解決瘟疫。一定要遵醫囑,按時複診檢查,並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儘快讓身體康復。

產後甲狀腺炎能給寶寶餵奶嗎?

所以確診患有產後甲狀腺炎並且需要藥物治療的寶媽,最好是不要給寶寶餵奶。因為寶媽服藥後,藥物是會進入到乳汁裡頭的,如果堅持餵奶,藥物就可能通過乳汁進入到寶寶的體內,給寶寶的健康成長帶來不良影響。但如果是很輕度的產後甲狀腺炎且症狀可以自行緩解,寶媽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繼續哺乳。

相關焦點

  • 產後情緒抑鬱就是產後抑鬱?還可能是甲狀腺炎
    產後抑鬱,是很多人的夢魘。大家都知道,由於產後女性體內激素發生的巨大改變,再加上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多數寶媽都有或多或少的產後抑鬱症狀。於是,當寶媽產後出現「大脾氣」或者「多愁善感」的現象時,都會被認為是產後抑鬱。但事實當真如此嗎?不!
  • 產後情緒波動,90%的人都誤以為是產後抑鬱,殊不知竟是甲狀腺炎在搗蛋
    由於產後女性體內荷爾蒙發生的巨大改變,再加上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多數媽媽或多或少會有產後抑鬱的症狀。於是,當產後出現心情低落、缺乏活力的現象時,都會被認為是產後抑鬱。 但事實當真如此嗎?不!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甲乳外科胡清林教授表示:事實上,除了產後抑鬱,還有一個產後疾病,因為與產後抑鬱症狀相似,而經常被忽略。
  • 【易被誤診】女性產後情緒波動大,當心甲狀腺疾病在作祟!
    產後最初的日子,王女士每天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滿足,但沒過不久,她總自覺心慌、燥熱、出汗,有時莫名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家人以為是產後虛弱,加上帶孩子辛苦,休息不好引起的,也就沒太當回事。於是就讓她做了甲狀腺功能及抗體檢查,最終被確診為「產後甲狀腺炎(甲減期)」,並不是所謂的「產後抑鬱症」,經過一段時間的甲狀腺激素替代治療,王女士的反常情緒終於逐漸恢復正常了。
  • 產後抑鬱?可能與「甲狀腺」有關,3個方面要了解!
    導語:產後甲狀腺炎患病率約為8%,它是指妊娠前無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的女性在分娩或流產後一年內所發生的甲狀腺功能異常(甲亢或甲減)症候群。患者往往在產後出現比較明顯的情緒變化,尤其是發現脖子變粗才來就診。也有少數病人只表現為情緒低落,容易被誤認為「產後抑鬱」。
  • 請注意:產後不良情緒不止產後抑鬱
    這些因素造成的產後抑鬱,就需要家人多給媽媽一點理解和關愛。產後母親本來就處於極度虛弱的狀態,還要迅速進入母親這個角色,並且由於新生兒過於脆弱,便要求母親變成十項全能選手,如果這個時候,家人把一切責任都甩到媽媽一個人的身上,既不幫助,甚至責怪,是十分不人道的。
  • 「汝元菲創產後康養」產後想做辣媽?甲狀腺也要恢復好
    ,如果在產後一年內,出現心慌、怕熱、體重嚴重下降、手抖、脖子增粗等表現,或者過度怕冷、乏力、便秘、容易情緒低落等症狀,都要警惕身體健康狀況。  甲狀腺激素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分泌激素,一旦身體內的甲狀腺激素失調了,就容易出現各種疾病。  患病的原因:   產後媽媽們之所以患產後甲減、甲狀腺炎,是因為產後免疫系統紊亂導致的。媽媽在懷孕到生產這個期間,免疫反應由「妥協」慢慢恢復到正常狀態,然而跟甲狀腺有關的抗體會增多,對甲狀腺進行攻擊,之後身體便會進入三個時期。
  • 產後的抑鬱情緒,該怎麼緩解呢?
    目前國際上對產後抑鬱的篩查多使用各種自評量表的形式,下文中所列的愛丁堡產後抑鬱量表,為我國產後抑鬱症指南中推薦的自測量表。生化湯說完了,如果此時你不僅新產後,還有情緒不佳,抑鬱的傾向,我們可以選擇安神生化湯。
  • 年輕媽媽產後抑鬱離家出走 如何預防產後抑鬱
    據其家人透露,她是患上了產後抑鬱症。那什麼是產後抑鬱症,該如何調節這種情緒呢?龍女士的丈夫姜先生表示,妻子原本活潑開朗,但是產後便覺得身體疼痛、難以入睡,出現了情緒低迷的情況,尤其是在晚間的時候更加明顯。還多次說自己身體壞了,感到自責,不想拖累家人。
  • 關注新媽媽產後抑鬱,家人該如何警惕?
    產後抑鬱不僅影響當事人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嬰兒的健康發展,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虐、自殺的傾向。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提醒,了解產後抑鬱的徵兆,警惕女性產後抑鬱,若發現女性產後出現不穩定的情緒變化,需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 重視產後抑鬱,做個快樂的媽媽!
    種種原因,都可能導致新媽媽陷入低落、焦慮的情緒中無法自拔,如果新媽媽長期承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就可能會產生抑鬱情緒,甚至產後抑鬱。實際上,產後抑鬱是絕大多數女性在產後都會遇到的情緒問題,產後抑鬱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它是由一組情緒和行為表現來進行評定的。
  • 學會覺察情緒變化-關注產後抑鬱
    2 產後抑鬱表現 據臨床醫學統計,女性產後有情緒波動比例較高,但長期一直情緒低落、絕望、不安、無助,有時會不由自主的流眼淚。 產後抑鬱症,主要表現為疲勞、焦慮、失眠、記憶力不集中。
  • 【案例科普】被忽視的產後抑鬱
    在家人的陪同下來我院,經我院精神心理專家全面評估+科學診斷,王女士患了重度產後抑鬱。   性格開朗也難逃產後抑鬱的騷擾   近幾年產後抑鬱症這幾個字慢慢被大眾所熟知,它是指產婦在分娩後由於生產和心理因素造成情緒低落,而情緒持續低落,就可能發展為產後抑鬱。
  • 新媽媽遭遇產後抑鬱是怎麼回事?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產後抑鬱,出現產後抑鬱如何進行調節?產後抑鬱是怎麼回事?產後抑鬱是女性產後的常見病,也是一種可以完全治癒的疾病。很多產婦在分娩後都有一些情緒不良的表現,多發生在產後1-2周內,一般一周後心情會比較鬱悶,有些人還會持續性加重,繼而產生抑鬱症,但多數都是短暫並且可以自行緩解的。
  • 產後狀態不穩定,負面情緒爆棚,寶媽要警惕這是不是「產後抑鬱」
    焦慮暴躁脾氣大,產後情緒不穩定,這是不是「產後抑鬱」的前兆小金是一位90後新晉寶媽,剛生完寶寶沒多久,正在坐月子期間,這時間小金感覺自己特別煩躁,尤其是聽見寶寶哭泣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大喊。小金的變化越來越明顯,小金的丈夫也有所察覺,於是去諮詢了醫生,根據描述醫生懷疑小金可能是「產後抑鬱」,至於具體情況了,還要患者來醫院進行檢查。分析其實每年都會有不少產婦像小金一樣,感覺情緒特別低落、焦慮、暴躁,其實這都有可能是「產後抑鬱」的徵兆。
  • 產後媽媽一定要重視的變化——產後抑鬱
    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更重視了?其中產後抑鬱症: 約85%的女性會經驗暫時性的抑鬱情緒 約10%-20%的人會患抑鬱症約產後四周內發病,少數可能在產後幾日或幾個月後發病。開心是因為國家都開始關注我們產後新媽媽的身心健康了,難過的是這樣的數據在不斷的上升。我在月子期間,也曾經遭遇過產後抑鬱的困擾。說真的,那個時候並不知道這就是抑鬱。
  • 產後抑鬱是女人太矯情?無知!
    「產後抑鬱」從醫學角度上講應為「產後抑鬱症」。其實,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高達15%-30%,原來大家沒聽說過,現在卻被頻頻提及,是因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變成人們更在意的生活品質指標,因此,產後抑鬱問題才凸顯出來。● 究竟什麼是產後抑鬱症?產後抑鬱症是指女性於產褥期出現明顯的抑鬱症狀或典型的抑鬱發作。
  • 9成的新手媽媽都有產後抑鬱情緒?
    「這個孩子一降生,就好像只是我的責任一樣,哭了要哄,晚上才剛睡著就要爬起來餵奶。我才剛生完孩子,讓老公、家人幫忙照顧一下,大家都不願意。沒有人關心我的心情、關注我的情緒...那段時間真的是我的至暗時刻。」
  • 產後抑鬱,不只是產後的事
    我一個同齡的侄女(我輩分大),十年前生完小孩後,她媽媽說她得了產後抑鬱。那個時候我們其實很少聽到這個詞,都覺得是她們大驚小怪了。 產後抑鬱,這個我們媽媽輩幾乎聽都沒聽過的詞,怎麼就頻頻在我們口中出現了呢?
  • 別因產後抑鬱忽略了它!出現想睡、全身無力,要小心產後甲狀腺炎
    不只身體勞累,心理也會出現極大變化,不少媽媽就此出現產後抑鬱的症狀,但值得留意的是,產後甲狀腺炎也可能找上身,因為與產後抑鬱症狀相似,而經常被忽略。由於產後女性體內荷爾蒙發生的巨大改變,再加上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多數媽媽或多或少會有產後抑鬱的症狀。於是,當產後出現心情低落、缺乏活力的現象時,都會被認為是產後抑鬱。但事實當真如此嗎?不!
  • 警惕產後抑鬱,對BB也會產生長期影響!
    警惕產後抑鬱,對BB也會產生長期影響! 科學家們已經表明,當接受標準的壓力測試時,患有焦慮或抑鬱的母親QI嬰兒在生理上表現出比其他孩子更強烈的壓力跡象。這些嬰兒的心率明顯增加,研究人員擔心這可能會導致孩子長大後留下深刻的情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