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是很多人的夢魘。大家都知道,由於產後女性體內激素發生的巨大改變,再加上新手媽媽的手忙腳亂,多數寶媽都有或多或少的產後抑鬱症狀。於是,當寶媽產後出現「大脾氣」或者「多愁善感」的現象時,都會被認為是產後抑鬱。
但事實當真如此嗎?不!事實上,除了產後抑鬱,還有一個產後疾病,同樣會導致產婦心慌、乏力、情緒反常,這個疾病就是——產後甲狀腺炎。
什麼是產後甲狀腺炎?
產後甲狀腺炎是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一個類型,也是對新媽媽身體危害極大的內分泌疾病。開始是一過性甲亢,隨後發生一過性甲減,最後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
新媽媽分娩之後一年內,如果出現心跳過速、疲乏和甲狀腺腫大,甚至閉經的症狀時,就要引起注意,因為這些症狀的出現,可能預示著新媽媽患了產後甲狀腺炎。
新媽媽也不要太擔心,一般會在半年到一年後自然恢復健康。但是,會有20%的左右的產婦會終身甲減。所以,產後若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建議:孕前要檢查甲狀腺激素;產後三個月到半年,監測血清甲狀腺激素和TSH水平。
產後甲狀腺炎這樣識別
甲亢期:通常在產後一個月到半年發病(產後三個月左右發病的居多),持續一個月到兩個月。新媽媽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心慌心悸、倦怠無力、怕熱、容易情緒激動等。新媽媽用手觸摸甲狀腺,會發現輕度、中度腫大,但沒有觸痛感。
發病原因:甲狀腺組織被炎症破壞,甲狀腺激素漏出,出現了甲狀腺毒症。
甲減期:產後三個月到八個月(通常在產後半年左右),持續四到六個月。表現的症狀:乏力、畏寒、皮膚乾燥、便秘、注意不集中、肌肉、關節疼痛僵硬等。
發病原因: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被炎症損傷後,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
恢復期:發生在產後半年到一年。但是要警惕約有20%的產婦會轉變成終身甲減,以及產後甲狀腺康復之後了,可三年到十年又再次發生甲減;對於曾確診過產後甲狀腺炎的女性,建議產後最初的八年到甲狀腺科做相關檢查。
哪些女性容易患上產後甲狀腺炎?
1、在生育期、妊娠期存在有I型糖尿病;
2、本身就有甲狀腺疾病的孕婦,例如甲亢或甲減疾病;
3、直系親屬中有甲狀腺疾病史的孕婦,例如父母跟姐妹。
存在這些高風險的女性,最好在孕期就要做甲狀腺功能的篩查,有甲狀腺疾病的患者要積極的接受治療。以保證母體的健康跟胎兒的正常發育,避免不良妊娠結果的出現。
產後得了甲狀腺炎怎麼辦?
1、保持情緒穩定:因為甲狀腺疾病跟患者的情緒有很大的關係,儘量保持心情的舒暢,避免過大的波動。這樣有助於調節機體的陰陽相對平衡,更有利於患者的健康恢復。
2、及時反饋自身病情變化:因為產後甲狀腺炎有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表現出的症狀也都不一樣,用藥量也會隨著改變。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其它新的症狀,例如情緒的變化、畏熱,體重、胃口變化等等,最好及時就醫檢查甲狀腺功能,詳細的告知醫生身體同意的改變。
3、飲食注意:因為甲狀腺疾病都與碘這一元素有關,關於產婦的飲食,最好諮詢相關醫生。根據產婦的病情,選擇飲食,避免錯誤飲食影響病情跟治療結果。
生育是女性一生中,較為特殊跟重要的一個階段,無論孕婦本人還是家屬都需要格外的關注。建議做好孕前檢查,孕期也要遵循醫囑做好孕檢,在孕後也要注意產婦身體跟清楚方面的變化,以期降低一些容易在生育期出現的疾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