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到底學什麼,才不會被AI時代淘汰?

2020-12-22 騰訊網

雲南尚恩教育-一站式解決你的英語考試問題

本文由尚恩「少一門」高考英語教研組整理編輯

2020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一份報告,名叫《未來的工作》。報告說,預計到2025年,現在的8500萬個工作崗位會消失,或者被機器人取代。但同時也會產生9700萬個新工作。也就是說,新增崗位數量比被淘汰的要多。那這些新工作到底是什麼呢?報告說,新工作都需要人與機器的合作。

面對這樣的未來,很多人擔心:現在學校教的以後會不會用不著,以後要用的現在是不是還沒準備好。真的是這樣嗎?

2020年,我們看到了一些正在發生的變化:

學習是為了成為「人類」

從未來職業對今天人才需求的變化說起!都說機器換人,快遞員這個職業最容易被機器取代了吧?未來,什麼無人送貨車、配送機器人把跑腿的活兒都幹了。那是不是就不需要人呢?還真需要。未來的快遞員不是怎麼把貨送到這麼簡單了,而要把大量精力投入在對人的洞察上,要了解社區裡不同家庭的消費水平、生活習慣,了解他們有什麼特殊的需求,然後通過給機器人重新編制和設定程序,實現個性化服務。

你看,快遞員工作,還是你眼中那份簡單的體力勞動嗎?不是的。他要有同理心,要善解人意,要有溝通能力,還要有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他能夠與機器合作,而不是被機器替代的理由。

這裡提到的同理心、溝通力、解決問題,這些能力在今天的學校都沒有教。而前面提到的9700萬個新誕生的崗位,都需要這樣的能力。

怎麼辦?這就需要學校課程體系的重構。不學那些能被機器替代的技能,而要學習如何成為「人類」,也就是「人之為人」的特點,這才是機器取代不了的。

話又說回來,這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但在2020年,我還是看到了一些星星點點的突破。

第一種方式是做加法。以前不學,那我現在就加一門課。

第二種方式是外圍戰。課堂不變,那我就在外圍環境上下功夫。

做加法:社會性情感課程的興起

第一種方式,做加法。

有一門課正在全世界蓬勃興起,叫做社會性情感課程(SEL)。一聽名字你就知道,這門課教的不是學科知識。是的,它主要是學習一個人如何和他人交往、如何在社會中生活、如何學會與自己打交道。

以前,這門課程在國內開得很少。但是在2020年,我們國家的社會性情感課程發展勢頭迅猛,很多地方都開始了嘗試和探索。在上海市靜安區,這樣的社會性情感課程已經覆蓋到了每一所學校。

我在上海市靜安區某小學聽了一堂這樣的課。當時學校剛開完運動會,班上有一個同學在接力賽交接棒的時候,落棒了,沒拿到好成績。老師教授的社會性情感課就在這個事件背景下自然而然地開始了。

老師給每個學習小組發了一套撲克牌,每張撲克牌上都寫著一種情緒。然後,讓學生設想,如果你是那個沒有接到棒的同學,會打出哪張情緒牌?

同學們第一輪打出的牌,都是生氣、懊惱、害怕、憤怒這樣的負面情緒。

第二輪,學習小組接到了一個新的任務,如何把那些生氣、懊惱的情緒變成快樂、高興,並打出新的情緒牌?

孩子們想了很多辦法。有的說給落棒的同學一點好吃的,鼓勵他沒關係,下次再來。有的說,假如我是那個遞棒的,我會說,都是我不好,我們再多多練習配合。還有孩子說,我們語文課不是馬上要寫一篇「一次有意義的經歷」的作文嗎,你如果把這個失敗寫出來,一定很生動,那不就是壞事變好事了嗎?

想出這些好主意後,同學們的第三輪撲克大戰開始了,大家打出了各種表達快樂、喜悅、興奮的情緒牌,出一張撲克,就說出一個辦法,結果把剛才那堆負面情緒卡都吃掉了。下課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開心。

這就是我國社會性情感課程的樣態,雖然剛剛起步,但它已經跟傳統課程很不一樣了?它在同學們的學習過程中,至少實現了這樣三個目標 ——

首先,讓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情緒的。

第二,每個人的情緒是不一樣的,要學會理解他人。

第三,有很多辦法可以把壞情緒變成好情緒,所以情緒是可以控制的。

這些目標實際上就涉及到社會性情感課程的五個培養範圍:自我意識,社會意識、人際交往、負責任的做決策和自我管理。你看,這五個方面是不是讓教育回歸到「人之為人」的軌道上來?

不僅我們國家在實踐,其實全球都在提速。2020年10月,世界經合組織(OECD)正式推出了面向全球學生的社會性情感測評標準。這是一個重要的風向標。以前他們只測評各國學生的閱讀、數學、科學。2018年加入了問題解決能力。現在又加入了社會性情感,用這些指標來評估一個國家的人才競爭力。這個評價指揮棒的變化,會引導全球大中小學以不同的方式增設「人之為人」的課程。

這是做加法,以前沒有的,現在補上來。除了社會性情感課程,還有兒童哲學、IMMAX思維課程等,都是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外圍戰:正在生長的空間

2020年,又出現了第二種方式,課程不變,用外圍包抄的辦法,逐步逼近「人之為人」的教育目標。

6月份的時候,美國EDI(Educa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公司的總裁普拉卡什先生,,被委託設計天津的一所九年一貫制新學校。

普拉卡什說,這已經是他今年承接的第四個學校空間設計大項目了,一所在印度、一所在美國,另外兩所都是中國。本以為疫情的爆發,學校都關閉了,今年日子會不好過。可沒想到學校空間設計需求依然很大。普拉卡什說,從這些項目需求中,能夠看到中國教育的發展速度,兩所學校全部打破了「教室+走廊」的傳統格局,甚至沒有倉庫、沒有儲藏室、沒有固定辦公室,讓學校裡的所有空間都變成了學習的場所。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蒲公英教育智庫(DETT)教育設計院執行院長。她說這一年,她們接到全國各地的項目需求超過了1000個。尤其是科學技術與創意中心的設計需求非常大。這個中心要讓學生完成生產一個產品或者製作一個作品的全過程,而且,還要把機器人製造、數學與工程設計、藝術創意展示這些內容都組合在一個空間裡。

你發現沒有,無論是整體建設,還是局部改造,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打破。打破什麼呢?打破原來教室一統天下的局面。

你想啊,一間教室,其實就像是以前的流水線車間,人物關係簡單,桌椅擺放整齊,老師和學生只能按部就班地上一節節課,每天什麼時間幹什麼都是確定的。它的代價就是犧牲了人的個性、多樣性和選擇性,這是與真實生活脫節的。

現在呢,課程沒有變,但是多了一些外圍空間。老師就可以製造一些場景,設計一些活動,創造出與真實生活相近的體驗。在這樣的空間裡,無序與隨機、偶然與相遇、問題與問題解決就都湧現出來,「人」本身的潛能與特性也就彰顯出來了。

下一步走向哪裡?

剛剛講了兩個變化:一個是做加法,增設相關課程;一個是外圍包抄,改變校園環境。這兩個變化,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就是凸顯「人之為人」的特性。

但要真正實現這個目標,局部改造是不夠的,還需要系統的課程重構。也就是說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組織形式和課程評價等都要進行系統的改造。

就拿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來說。老師傳統的上課方式是教一篇篇課文,要求學生分段、背誦、概括中心思想,然後寫讀後感。未來,就需要打破學科限制,把語文、數學、科學等各個學科知識整合起來,設計成一個個的學習任務。然後,把思維能力和社會性情感都融入到這個任務裡面。

學生在完成一個有挑戰性任務的時候,把所有這些目標都落實了,而且還特別有動力。這樣,一個年級一個年級升上去,就能讓學生擁有真正的「人類能力」。

但這樣的重構,並且在學校裡運行起來,至少得走10年。只有到那個時候,我們才可以說,AI準備好了,我們人類也準備好了!

更多一手雲南中高考資訊請關注云南尚恩教育,我們會在第一時間給您推送專業、即時的信息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怎麼教育才不會成為AI時代的魯蛇?
    在未來,當很多工作不需要人來完成時,對一個能力不足的人,等待他的可能只有失業領救濟。那麼為了避免未來被機器淘汰成為魯蛇,現在的孩子最需要培養什麼能力?思辨力什麼是思辨力?美國哲學家John Dewey對思辨力曾給出一個明確的定義:「對觀點和被認同的知識所採取的主動的、持續的、仔細的思考。
  • 關於英語學習:你不會被AI淘汰,你會被自己淘汰
    簡單來說:凡是完全重複性的技能,都將在短時間內迅速淘汰;凡是帶有創造性或者情感的技能並且達到了高階水平,都還能在未來擁有自己的細分市場。英語的初階,確實是基礎性重複性工作。這個時代會淘汰的,永遠是雖然焦慮卻沒有行動的人。我所在的是一家真正的世界500強,前段時間計劃召開一次大型品牌發布會,真的有考慮過採用現在紅到發紫的AI技術作為宣傳組合拳之一博眼球。 結果呢?試用過多款「同聲翻譯設備」,查閱過多篇AI聲技術文章,只能放棄。
  • 90後姑娘吳莫愁被「移出」娛樂圈,時代淘汰一個人從來不會打招呼
    吳莫愁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她的軌跡圖中可以窺見其中端倪。小小年紀,一夜成名,20歲的吳莫愁紅的發紫,但是她的這種「紅」仔細看看,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當時走紅的吳莫愁更大程度憑藉的是自己怪異風格,誇張表情,這種吸引對於觀眾只是暫時的,新鮮感一過,必將「敗好感」。
  • 未來是科技時代,孩子不學少兒編程將被社會淘汰?智商稅要交了沒
    讓我不禁好奇,希望能學到新的知識點。點進去看了後,主要講了10後的孩子用自學編程只做快閃作品大放異彩。然後讓我們家長開始反思,未來我們的孩子應該學什麼?我沉思了,對啊,時代在進步,未來孩子需要學什麼?這倒是個問題。
  • AI智能時代,外語專業還有吸引力嗎?我們怎麼樣才能免於淘汰?
    未來趨勢:《未來簡史》所描述的「無用階級」尤瓦爾·赫拉利在他的暢銷書《未來簡史》中給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群體:在未來,人工智慧高度發達,甚至在各大領域上全面超過人類。BBC基於劍橋大學研究者麥可·奧斯博恩(Michael Osborne)和卡爾·弗雷(Carl Frey)的數據體系分析了365種職業在未來的「被淘汰概率」。最容易被淘汰的前三個職業是:電話推銷員(99.0%),打字員(98.5%),會計(97.6%)。
  • 在數字時代,數以百計的職業被淘汰
    他們已經卻沉默很久沒有答案……有的專業就頂不上了,有的工作要做就被淘汰了近一兩年來,類似的新聞報導席捲了我們的學生和家長,讓我們對未來的申請感到困惑。以這一流行病為例,有多少老模式的企業和公司因停產而面臨破產,又有多少人擁有新興的在線教育和在線辦公……帶來的商機如果家長們還是用自己固有的思維看待當今社會,認為只要孩子通過985、211考試,就一定能得到「鐵飯碗」,那麼也許終有一天,你的孩子也將面臨被時代淘汰的困境。
  • 未來十年都不會被淘汰的4個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工作等於金飯碗
    畢竟時代在發展,很多專業在以前還處於大熱門,但是現在已經被市場給淘汰了,所以說大家在選專業的時候一定要有眼光,比如下面這未來十年都不會被淘汰的4個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工作等於金飯碗!1、軟體工程專業都說網際網路的爆發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開始進入了平穩發展時期,所以不要選擇計算機相關專業,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 學編程,到底有什麼好處?
    有人甚至認為,現在的小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會在未來從事目前尚未發明出來的工作。正如清華校長所說我們未來需要的是有創造力的孩子。而那些只會做題不會思考的孩子,在未來註定會被淘汰。這就給我們的教育出了個難題:讓孩子學點什麼,才會讓孩子更加有創造力,才能不落伍,真正受益一生?
  • 未來的社會,將會「絕情淘汰」這幾種人,不管什麼階層,難以逃避
    在未來,這個社會將會「絕情」淘汰這幾種類型的人,也許你也在其中,要警惕了。 但是,來到這個節奏極快的社會中,你會發現,不管你怎麼學,也都很難跟上這個時代的發展。因為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一天的發展就足以抵得過十幾年前一年的發展。 那麼,我們身處在這社會當中,該怎麼辦呢? 只有一條路,那就是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
  • 20年後,這樣學習的孩子才不會被淘汰
    如今人工智慧時代日漸臨近,如果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女不及時學習,無法戰勝Ai,很有可能被時代淘汰。每位家長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擔憂:孩子怎樣學習才能不被時代拋棄?如何重塑學習觀,才能快速迭代出最有效、最適應時代的學習方式?
  • 逆襲時代即將來臨,未來三十年這4類父母將被「淘汰」,中了要改
    此前在大數據峰會上,馬雲也表示:未來的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也是重新定義變革的時代,假如父母還是保持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那麼三十年後孩子有極大的可能被社會淘汰掉。可是未來的競爭力是取決於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從小是依靠模仿父母去成長的,父母教育方式會決定孩子的以後,因此,假如父母不能跟上社會所被淘汰,那麼孩子的未來也將堪憂。
  • 在未來的淘汰浪潮下,那些「穩定工作」的人,該如何找到自己出路
    折騰到最後搞得遍體鱗傷最後能得到的,往往還不如安分守己的人收穫的,而唯有原始資本累積的足夠多,才可以讓自己面對世界的桎梏時有翻身之力。2想起了在之前,一個做老師的朋友專門來向我請教關於編程的問題。我回答了她的問題之餘,就問她為什麼突然想要學這些,疑惑一個初中老師用不著教這些的吧。
  • 疫情居家學Python,未來已來,網友:不想被時代所拋棄?
    宅在家裡的普通人,一天除了吃飯睡覺玩手機追劇,還能幹什麼呢?當然還可以看書學習!仿效董遇「三餘」讀書: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疫情就是空閒之餘,正是學習的好機會。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學生可以上網課,成人也可以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新知識,才不至於落伍淘汰被拋在時代的後面。
  • 「漫咖啡」不敵星巴克,時代到底會淘汰什麼,而願意保留什麼?
    有數據顯示漫咖啡在北京的門店已經關閉了三分之二,這令人不禁思考,時代到底會淘汰什麼,而願意保留什麼?事實上不止在咖啡行業,包括在其他行業,還是「標準化」更容易被保留。標準的餐食,標準的服務,標準的裝修,星巴克就是身邊很典型的例子。
  • 人工智慧時代,擁有這種能力的孩子才不會被AI所取代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擔心孩子在人工智慧時代缺乏足夠的競爭力。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呢?其實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愈加顯示人的情商的重要性,因為人與人建立關係,體驗情緒,增強信任,產生共鳴等這些情感是沒法被機器替代的。
  • 00後進入職場時,65%的工作已消失:什麼樣的孩子,才不被未來淘汰?
    在這場人機大戰中,什麼樣的孩子,才不被未來淘汰?這幾年,人工智慧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卻沒有意識到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遠超我們的想像,並且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代人類!可以說,2019年,人工智慧時代已經到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人工智慧科技發展的速度看,未來10年,人類將全面進入智能時代,而那個時代,我們的孩子將會是社會的主導。反觀現在的教育,是否可以支撐起孩子在未來的生存?以色列著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今日簡史》中寫過一段話:今天出生的嬰兒,到2050年剛30歲出頭。
  • 《當人工智慧考上名校》:認識人工智慧,擁抱AI時代
    因為有很多職業被淘汰的同時,也有很多的職位興起。幾十年前,有誰想過玩遊戲會成為一個職業呢?幾十年前又有誰想過供銷社會最先被淘汰呢?幾十年前,有誰想無人車會橫空出世,而政府車隊會被淘汰呢?2、所有會被淘汰的職業的共性:這些工種都是簡單的操作工,他們只要根據工作指令就能做好工作,換言之,他們都是操作工,有很強的的替代性。
  • 將人工智慧進行到底,百度AI聊的未來是什麼?
    人工智慧來臨之後,百度在輸入法上也加入了AI聊,這是否是將AI人工智慧進行到底嗎?AI助聊,百度輸入法要解放的你的雙手了百度輸入法最近更新了一個功能「AI助聊」,不過需要10.0版本以上才能夠體驗。進入到百度輸入法的設置頁面裡,常規設置裡有啟用AI助聊的按鈕,點擊打開之後,就會啟用「智能預測」、「智能幫寫」以及「智能糾錯」的核心功能!
  • 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
    學英語到底有什麼用?
  • 鴻蒙初開,智能未來,我們能從華為身上學到什麼?
    就是為未來而生,有時代背景,目的是實現OS與硬體綁定,生態與OS耦合。它也是華為消費者業務未來5-10年的長期戰略——全場景智慧生活戰略的核心。華為認為未來將是萬物互聯的時代,認為未來人工智慧才是大產業,才是華為發展的戰略要地。鴻蒙OS應運而生,她是面向未來的作業系統,且是一個面向AI的作業系統。大會上餘承東還公布了「鴻蒙落地規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