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關注】中小學是否適合翻轉課堂?

2021-02-25 教師成長聯盟

有人認為,「翻轉課堂」與慕課的相機結合,正在形成一場自班級授課制創建以來基礎教育領域的最大革命。其實,「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僅是一個新的教學模式,所謂翻轉,主要是對學習流程的重構。

傳統教學模式裡,學習通常是學生先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再課後複習、做作業,而在「翻轉模式」下,學生先通過老師製作的教學視頻自學,然後再在課堂上做練習,用知識去解決實際運用中的問題,老師會在課堂指導,但不當堂講授。

無疑,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努力實現學生的先學,是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一次探索。

「翻轉課堂」在中國實踐的時間不長,絕大多數學校是從2011年開始的。最近,筆者有幸觀摩了十多節「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在感受這種新教學模式給課堂帶來的巨大變化時,疑惑接踵而至。實際上,翻轉課堂的實踐仍然存在很多疑點。正如葉瀾教授提醒:「在一個充斥技術資源和誘惑的時代,我們十分需要在技術工具面前的清醒。」切莫因為技術,而丟掉了教育教學的本質。

其一,「教學」是否會被「自學」代替?

「教學」之形成有三個基本要素:學生、教師、媒介(文本)。教師施教的最佳方式是帶領學生走向文本,教師在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並指出了路徑後,由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構建知識並形成能力。可「翻轉課堂」是教師預先錄製好所教內容的視頻,這似乎是帶著處理過的文本(亦即教案)走向學生,是把教師所預設的教學內容通過視頻灌給學生,是又一種形式的「電灌」。

但拉夫爾·泰勒早就說:「學生的學習取決於他自己想學什麼,而不是教師要教什麼。」在常規課堂的教學中,師生在課堂上針對教學目標任務循序漸進,走一步後再走一步,待絕大多數學生弄懂第一步的學習內容後,再探究第二步的學習內容。

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學生和文本在同一時空出現,教師會多方面顧及不同層次的學生,了解學生一步一步的學習現狀,然後再確認下一步該怎樣走。且在這樣的課堂裡,學生也可以相互幫助,大家互相協作往下一步走去。但在「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學的三個要素總是錯位出現,先是教師與文本的對話,即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處理,再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即學生自學文本,不懂的看教師的教學視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都無在場感,也無課堂感,似乎是讀廣播電視大學一樣。這樣的時空錯位,教師講時學生不在場,學生學習時教師不在場,教學的三個要素總是出現兩個,這是「教學」呢,還是「自學」?

是不是「翻轉課堂」模式其實就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

其二,有適合每一個學生的視頻嗎?

一個班級幾十名學生,每個學生的學情不可能是一樣的。他們的知識基礎、社會閱歷、閱讀圖式、實踐經驗等也不可能是相等的,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也因此有很大的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教師所預錄的一個教學視頻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嗎?

就是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基礎學生的學情預錄三四個視頻,就一定能達到滿足每個生需要的目標嗎?學生在家裡觀看視頻時,如果在某一小環節看不懂而無法往前時,反覆多看幾遍就一定能解決問題嗎?要是第二天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幾乎不能做練習,老師是全班講還是個別輔導呢?是逐個環節地講還是跳躍地提示?教師又通過什麼方式去診斷學生觀看視頻的效果呢?

實際上,課堂一旦「翻轉」,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保證每一位學生能暢通無阻地看懂視頻、看完視頻。如果這個環節踩不實,所謂翻轉課堂之翻轉到課外的學習頂多就是傳統課堂下的「預習」,而課堂上的「練習」仍舊變成了教師的「講授」。從筆者所觀摩的十多節課來看,無不是這樣的結果。

客觀地講,不可能有讓每位學生都能看懂的視頻,沒有教師在場的課堂是很難適應每個學生學習需要的,教師絕妙的「導」是在課堂生成過程中產生的,是教學過程中師生智慧火花碰撞的結果,從來沒有看到過沒有學生參與其中的課堂還有精彩出現。葉瀾教授提醒:「在一個充斥技術資源和誘惑的時代,我們十分需要在技術工具面前的清醒。」

其三,能適合每一門學科嗎?

中小學乃至大學的各門學科,有的似乎僅需要教師的「講授」,只要教師循循善誘地講,學生也是能夠獲得知識的。但有的學科僅有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教師哪怕講得聲嘶力竭,學生也許還在雲裡霧裡。

諸如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學科,更多地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參與,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操作實驗才能有觀察、體驗、分析和收穫,學生也只有在親自操作下才能探尋物質世界的定義、性質、規律。

如果學生僅看視頻,僅聽老師逐一講這個實驗,學生會收穫什麼呢?這類需要學生大量實驗操作的學科課堂怎樣翻轉呢?

不可能讓學生在家做實驗吧!即使在學校實驗室,沒有教師的指導,學生能獨立完成一個又一個實驗嗎?同理,需要學生參與體驗、實作的藝體課程能翻轉嗎?再比如語文這類學科,前後內容和知識之間無必然的邏輯聯繫,也沒有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對文本的理解全靠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積澱,靠學生自己切己體察、深潛涵詠。

學生如果佔有各種資料,有開闊的閱讀視野,很多文本是可以自己看懂的。老師的教學視頻對他們而言其價值不大,老師花較多的時間準備教學視頻,還不如多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助讀資料。

其四,教師還需要教學風格嗎?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不是技術。既然是一門藝術,那就會有教師教學風格的存在。在傳統課堂裡,教師進行充分的課前預設,在教學內容選取、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方法使用、教學結構預製等方面都進行了精心的考慮。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由於教師、學生和文本同時在場,課堂因為學生的主體參與而千變萬化,因為學生的現場生成而豐富多彩;教師也因為課堂的千變萬化而隨機應變,因為課堂的生疑解惑而妙語連珠。在這個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藝術和風格得以充分地展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獲取了知識,還得到了教師靈動智慧的薰陶,獲取了學習的快樂和幸福。

教師講課,從前是面對鮮活聰慧的學生,而現在是面對一堆面無表情的機器,教師有講課的激情嗎?缺少了學生的參與,教師講課無異於自說自話,其心裡會是怎樣的感受呢?如果有人認為這樣的「講」很有價值,那央視的「百家講壇」節目何必要請些聽眾坐在下面呢?讓那些大師直接面對機器講不就行了嗎?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說:「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

天的時候,就使得採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貶,被迫屈從於不屬於他們自己的標準。這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痛苦。」

翻轉了課堂之後,學生課表上的課程幾乎都是作業課,學生上學幾乎都是做作業。學生上午做了,下午又接著做,那這樣的上學又有多大價值呢?學生難道不感到乏味和枯燥嗎?一張幾乎全是做作業的課表,一個老師不出現在教學現場的課堂,未必就是「翻轉課堂」的特色?

(作者單位系重慶市涪陵第十四中學,來源:《人民教育》)

相關焦點

  • 【教育前沿】四問「翻轉課堂」:中小學是否適合翻轉課堂?
    無疑,這種教學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努力實現學生的先學,是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一次探索。「翻轉課堂」在中國實踐的時間不長,絕大多數學校是從2011年開始的。最近,筆者有幸觀摩了十多節「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學,在感受這種新教學模式給課堂帶來的巨大變化時,疑惑接踵而至。實際上,翻轉課堂的實踐仍然存在很多疑點。
  • 教育關注 「翻轉課堂」是什麼?不是什麼?看翻轉課堂是如何改變學習的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天津市教育學會」快速關注,我會將通過上述微信公眾號每天向進行關注的會員發布本市基礎教育學術會議信息
  • 教育熱點:「翻轉課堂」解說
    伴隨著耶魯公開課、可汗學院微視頻、TED ED(TED 的教育頻道)視頻等大量優質教學資源的湧現,翻轉課堂已經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三、翻轉課堂的定義   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後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
  • 翻轉課堂新境
    翻轉課堂的由來與優勢2004年,可汗學院開發數學等各學科的網絡課程資源,根據每一個單元及其基本概念加以細分化與結構化。原本設想學習者在放課後展開「在線學習」的服務,在翻轉課堂普及的同時,出現了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加以運用的案例,教師的角色開始了從「講師」到「教練」的轉型。
  • 翻轉課堂與翻轉學習:剖析「翻轉」的有效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翻轉學習;深度學習;教學結構;對分課堂;反思一、引言 今天的學校大多仍保留著工業經濟時代的特點,對學生的培養採用「工廠化」大規模、生產線作業的方式,考慮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特點不夠。如何變革傳統教育以適應信息化的知識經濟社會,是眾多教育研究者和實踐者持續思考的問題。
  • 【前沿】翻轉課堂,一種革新的教育模式
  • 知・識 | 「翻轉課堂」的多重解讀與理性審視
    o 搜微信號「zxxzsgl」或公眾號「中小學知識管理」---✄-知不足則多困,識不足則多慮,知而後方能識。知・識欄目力圖用明白曉暢(簡單粗暴)的方式介紹與中小學教育工作者有關的研究論文。欄目的宗旨是「我們不生產知識,我們只做知識的搬運工,搬運工中的順豐。」
  • 翻轉課堂
    在四川教師招聘考試中,翻轉課堂是教育公共基礎的熱點知識點,多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的,側重於考查其本質、流程、地位等,需要考生對此進行識記和理解。那麼,本文在此就以上知識點做出總結,希望對各位考生的備考有所幫助!1.背景翻轉課堂,最早應用於美國。
  • 翻轉課堂別成「翻船」課堂
    翻轉課堂通過讓學生課前使用微課視頻自學,課堂上消化、鞏固並融會貫通,實現了教學過程的「逆序創新」,體現了混合式學習的優勢,為職業院校開展多場所、多渠道學習提供了便利。但隨著實踐的深入,翻轉課堂也產生了諸多問題,有人甚至戲稱翻轉課堂變成了「翻船」課堂。
  • 【智慧教育】「翻轉課堂」創始人亞倫·薩姆斯: 「翻轉課堂」並不只是視頻錄製,而是有效的課堂管理
    相比娛樂性質的視屏,讓學生觀看教學的視頻其實是是枯燥的。因此培訓學生觀看視頻的技巧就很重要,比如教會他們看圖標,或者帶著小任務去看視頻,比如填空等,而不是單單只是觀看視頻。【「翻轉課堂」並不只是是視頻錄製,而是有效的課堂管理】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學生來我的課堂,聽我的「講座」,看我的實驗。而在「翻轉課堂」中,學生觀看我的視頻,參與我的實驗,接受我的測試。
  • 翻轉課堂教育教學方法
    但是在傳統的課堂上,我們看到老師把大部分時間花在講課上。這種方法如何適用於所有的學習者?公共教育體系渴望循規蹈矩,表現出的只是在下一代人討論過的惰性思想。由於這個原因,在社會上,把一些新牌放在桌子上是很重的。一些美國教師認為,「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模式,允許學生在課堂上應用更多的信息,進行協作學習。這可能會引發關於「什麼有效」問題的幾個因素的有趣討論。
  • 教育要踐行|郭鵬飛:國外關於「翻轉課堂」的理性思考
    在領軍人物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喬納森·伯爾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的推動下,翻轉課堂在美國中小學逐漸獲得認可,發展迅速。翻轉課堂在教學流程上做出了巨大的變革,然而我們所關注的是學生在家觀看視頻與傳統的在教室聽課所接收的教學信息基本是一樣的,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差別不大。  首先,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與傳統課堂沒有本質的區別。雪萊·賴特認為,翻轉課堂並不是現有教育的救星,因為「晚上看授課視頻、白天做課堂作業」形式只是傳統課堂的重新安排。
  • 探尋「翻轉」背後的教育邏輯
    探尋「翻轉」背後的教育邏輯 2015-04-01 來源:《中國教育報》    發源於美國而後風靡全球的MOOCs(慕課)給了正處於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中的中國中小學校長教師許多啟發,微視頻教學
  • 翻轉課堂的概念以及優缺點
    翻轉課堂的概念以及優缺點一、翻轉課堂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在課前製作關於各個知識點的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外完成通過觀看視頻的任務,根據教師的講解對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交流,解決問題,完成檢測的一種教學形態。
  • 【特別關注】翻轉課堂:讓世界盡在我們翻轉之中
    9月21日晚,景炎學校1602班的教室裡燈火通明,熱鬧非凡,同學們和父母正在認真聆聽老師們關於STEAM和翻轉課堂的教育培訓。
  • 翻轉課堂已死,翻轉課堂永生
    很多人認為如果想改變中小學沿襲多年的被動式課堂教學,培養出學生的興趣,真正達到因材施教就應該以學校為切入點,於是可汗學院的「翻轉課堂」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那麼什麼是翻轉課堂?它又翻轉了什麼呢?所謂翻轉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把學生在上課環節進行的聽課、做筆記等環節翻轉到下課回家後進行自主學習。
  • 翻轉課堂更適用於3C類型教育嗎?
    翻轉課堂更適用於3C類型教育嗎?毋庸置疑,大力推進信息化,將是推進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必經之路。而翻轉課堂,作為時下最流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之一,也被引進到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當中。筆者經過研究發現,相較於普通教育,或許3C類型教育(按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更加適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 「翻轉課堂」翻出大智慧 ——從「翻轉課堂」預見未來的教育
    我校自建校以來,一直注重教師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10月8日,我校全體教師就「翻轉課堂」這一國際化教學理念進行了系統地認知和深入的理解。會上,郭鈺竹校長針對「翻轉課堂」的誤區和優勢做了詳細的報告。一、翻轉課堂的定義: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
  • 未來的教育是什麼樣?精準教育、翻轉課堂……專家這樣描繪→
    我們就是通過同步課堂,「1+7」模式,就是一個課堂再拖7個課堂,每個課堂有助教,每一次課都在不同的課堂,老師不能在同一課堂上課,要挑一個課堂去上課,因為跟他的學習者還要「面對面」的,要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再一個是結合5G和AR、VR的技術,我們不僅把圖像傳過去,還可以把人,把真實的人傳過去。
  • 用翻轉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度
    西切斯特大學的教師認為翻轉課堂作為一種網際網路在線教育形式,必然要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設計與構建,滿足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需求,以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他們把知識傳遞的過程放在了教室之外,學生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師生之間有更多的討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