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抑雲現象的背後,是大家需要一個窗口宣洩

2020-08-28 西安信達會計培訓

今天想來和大家談談網抑雲現象,以及網絡抑鬱症背後的一些事情。

我想先說一個結論。我認為網抑雲現象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兒,這年頭生活都這麼慘了,大家在網上裝一裝發洩一下,其實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網抑雲,而在於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全民調侃抑鬱症的年代。

同樣是網易雲,之前提起來都是走心的樂評,現在提起都是裝X者的聖地。為什麼大家都不再尊重悲傷的權利了?為什麼大家都開始瘋狂調侃抑鬱症了?

這路風潮,其實是各路不當人的明星和網紅帶起來的。從幾年前開始,很多網紅和明星幹了壞事兒被人懟的時候,就很喜歡把抑鬱症搬出開甩鍋。然後把自己設一個抑鬱症的人設,動不動就開始說自己遭受了網絡暴力,然後說自己不忘初心堅強抵抗抑鬱症,然後再正道的光,雞湯來一下。

雞湯喝多了,不僅會膩,而且真的是會讓人上火的,這是大家對於網絡抑鬱症憤慨的火種。真的,一開始他們說自己抑鬱的時候,我還有點同情,後來想到他們比我有錢的多,我還在替他們擔心的時候,我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抑鬱症。

直到後來,宇宙資深美少女喬碧蘿老師接受採訪都說自己十年抑鬱,我覺得自己完蛋了,抑鬱症這個詞也差不多完蛋了。

當你想到抑鬱症的時候,你就想到了喬碧蘿奶奶溫柔微笑,說真的,這個場景既魔幻、又恐怖、還滑稽。十年抑鬱修成喬碧蘿,很多人問什麼是賽博朋克,這個就是真正的賽博朋克。

不只是網紅和明星,我們這些普通人,這年頭也真的是抑鬱症見得多了,似乎抑鬱症都成了某種時尚的符號。

尤其是職場上,我看到一個個平日裡跳得不行的人,一到需要示弱來獲取優勢博取同情的時候,就瘋狂說自己抑鬱,怎樣需要被世界溫柔相待,還有當場哭出來的,更極致一點的,還可以現場摔鍋砸碗跳大神。

真的,為什麼我特別憤慨這件事,因為有一次他們砸的是我的電腦,砸完之後還把咖啡潑了上去。

而這些事情真正的嚴重的後果在於抑鬱症已經被徹底汙名化了,這次全網的網抑雲梗的流行,就是抑鬱症被徹底汙名化的一個具象化體現。

由於太多人裝抑鬱症,導致在這個年代當你說出自己可能有抑鬱症的時候,你收穫的並不完全是同情,大概率還有嘲諷的那種微笑,就是大家對抑鬱症患者漏出的那種神秘的微笑。

大家的眼神好像在說,又有一個抑鬱症,真巧了,在座的人均抑鬱症。

為什麼有人喜歡裝抑鬱症呢,因為抑鬱症它是一個完美的疾病。

對,你們沒有聽錯,它是一個完美的疾病。

正因為抑鬱症的完美,才導致了大批正常人在往這個方向去靠。

第一,抑鬱症這三個字,你讀一下、感受一下。你品、你細品。是不是不僅不難聽,還有一種歇斯底裡的優雅在裡面,一個優雅的病名,是會被大量群眾拿來玩而的前提條件。

假如,你把抑鬱症換成白癜風,是不是生活的承重幹就撲面而來了。

第二,抑鬱症是一個難以被攻擊的病症,自帶守護光環。

裝病這件事,要是被拆穿就會特別尷尬。正常人裝病有可能被拆穿,但是裝抑鬱症這件事情,一般來說除非是深仇大恨或者人緣極差,不然基本不太會有人閒著沒事來戳你的。哪怕他內心不信,但是他犯不上呀。

去招惹一個號稱自己抑鬱的人,是一件典型沒有好處且政治不正確的事情。尤其是近些年還特別流行的雪花論,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你在質疑別人的時候,你就有了把柄,這個把柄是可以被人拿來攻擊的。

而且在現實生活中裝抑鬱其實好處多多,當你開始裝抑鬱,身邊的人都受制於政治正確,不敢惹你。你可以獲得很多過去沒有的便利,並且抑鬱症本身不是攻擊性的疾病,不會影響到身邊的人,所以不太會被排擠。

所以抑鬱真的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尤其是在標準不透明的情況下,說到標準不透明,那就要說到第三點。

第三,抑鬱症這個病的標準,是非常難以被客觀判定的。很多時候只要你會演,真的誰都可以抑鬱。

我不是說真正的抑鬱症病人,真正的抑鬱症病人要專業醫生的診斷,並且要配合吃藥,病情並不完全可控。

注意,這裡說的診斷,不是網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表格,而是正兒八經的三甲醫院的診斷書。

裝抑鬱可操作性極強,隨時可以為應用場景調節抑鬱度,只要臉皮夠厚,陽光到抑鬱一鍵調節。

尤其是在網絡上發視頻的很多抑鬱症,更是可以通過剪輯做出各種奇妙的表現。別說抑鬱症了,人格分裂都能給你整出來。

這年頭大家壓力都大,也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畢竟領導和同事中不當人的太多了,生活的重擔總是衝著屁股打,這一切都會導致我們的生活體驗變得越來越差,不然喪文化也不可能這麼流行,甚至已經發展到很多人坦然又開心地說自己是一個廢物的程度,大家普遍都有壓抑的感覺。

但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抑鬱症,而是抑鬱情緒,甚至只是偶爾的情緒低落。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個暫時的狀態,後者是一個長期的病理特徵。前者存在自我調節和被他人開導的可能性,後者需要嚴格配合藥物治療。

注意,抑鬱情緒不代表抑鬱症。只有長期存在的,無法自我控制的,影響生活的抑鬱情緒才有可能和抑鬱症沾一點邊。抑鬱情緒人人都有,而抑鬱症不常有。

現在提起抑鬱症,誰不能嘲笑幾下,誰還沒幾個抑鬱症的朋友,所以網抑雲的的梗一下子火爆到了全網,說白了就是大家忍了很久了。

然後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討厭網絡抑鬱症?無非三個原因。

第一,有人弄虛作假,明明不是抑鬱症,卻裝成抑鬱症,拿著那種網絡問卷以及醫院的一些傾向類的判定,就敢說自己抑鬱,那種東西只要想裝,並不難裝,真正的抑鬱是疾病,是涉及到生理病變的,而且不吃藥會很難挺著。

第二,把抑鬱症弄成了財富密碼,打著抑鬱症的旗號去騙錢,有些人自己裝也就罷了,他們跳出來各種直播各種整活兒,吸引大家關注和同情心,搞一些有的沒的人設,然後化身鉗刀割大家韭菜。

第三,他們擠上了抑鬱症患者的路,反而讓真正的抑鬱患者無路可走,當大家對抑鬱症習以為常甚至開始嘲笑的時候,更多真正的抑鬱症隱藏得更深了。

他們不再敢透露自己的真實情況,生怕別人以為自己是裝的,受到傷害。要麼反過來,瘋狂自黑,拿自己的抑鬱症編段子嘲笑自己,逗大家開心,臉上笑著,但心裡沒有笑。

但這些原因正是我覺得網抑雲現象其實是件好事兒,因為這是給大家一個合理的不會傷害到別人的發洩渠道。

不管你在上面傷春悲秋還是調侃為樂,都好都可以,只要你能夠開心就好,因為這種傷春悲秋它是無害的。你沒有辦法通過這個東西騙錢啊,你在評論區編故事能騙到什麼錢呢。

這些東西跟老一輩的人在各種BBS上面胡吹海侃有什麼區別;跟我們以前在貼吧裡面天天五虎將,十殿閻羅有什麼區別,人和人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這些東西跟我們在知乎裡「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謝邀,有什麼區別」。

本質上不都是自嗨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麼。

其次我覺得這年頭大家的壓力都很大,學生有學業,社畜有996,中年人有35大限、有買房,這世界對老實人都不怎麼好。有時候我們真的很努力了,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也沒有什麼壞心思,但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了,很多人的崩潰真的都是悄無聲息的,笑著笑著自己就崩潰了,我們需要一個發洩的機會,不然人真的會精神繃不住的。

網抑雲成了一種承載,大家可以打開一個軟體,播放一個音樂,給自己一個發洩的痛哭的機會。這些評論可能是假的,可能是編的。但當大家看到這些評論,想到自己人生中的種種意難平的時候那種情感是真的。

大家的眼淚做不得假,讓成年人放聲痛哭的機會真的十分珍貴,這個年代從來不包容弱者,平時大家已經做得堅強得過分的地步了,為什麼這樣的機會都不肯給了呢。

說都會經歷一個少年時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的階段,等到年紀大一點,煩惱根本無法宣洩,真的苦到了極點,其實是說不出來的。

我真希望大家可以哭著哭著哭完就笑了,而不是被逼著笑著笑著笑累了才開始默默的哭。

最後,我承認很多樂評的傷春悲秋是無病呻吟,甚至是搬運黏貼、吃飽了撐的、閒的蛋疼,沒錯,一點都沒錯,說的很對。

但能讓一代人放肆的無病呻吟,這難道不是最好的時代嗎?這難道不是先輩的願望嗎?況且,大家哭過之後,誰還不是帶著眼淚繼續在生活呢。

我尊敬每一個人傷春悲秋的權利,尊敬每一滴眼淚,畢竟誰還不是被這個世界PUA呢,我愛這個魔幻的世界。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你曾在網抑雲村留下過什麼印記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到點了我該網抑雲了!為什麼大家用網易雲音樂宣洩
    或許你不知道網抑雲是什麼,但我猜你一定聽說過網易雲音樂這個平臺,網抑雲就是網友們對它的別稱。「到點了,該網抑雲了」從字面不難看出,他們是想表達到了這個時間點,人開始抑鬱了。網友們為什麼要修改一個音樂平臺的名字呢?
  • 「網抑雲」背後是「人均抑鬱症」?
    只是很多評論讀起來卻是頗為「傷感」,還有不少網友在上面抒發自己的小情緒:家庭矛盾,學習困難,工作壓力,等等,有人批評這些言論太「矯情」,甚至還有人稱這些留言背後簡直是「人均抑鬱症」。微博截圖。排除極個別的確存在心理問題的網友,多數網友的「網抑雲」式的言語,其實只是私人情緒的抒發和交流。如今,不論是在校學生還是步入職場的年輕人,普遍面臨著較大的壓力。但多數人並不會在現實生活中暴露自己心理脆弱和情緒低落的一面,而是會在網上尋求精神慰藉。
  • 為什麼人們把網易雲稱為「網抑雲」?解讀梗背後的社會問題
    網抑雲這個梗的來源是因為網易雲大部分歌曲下方的評論都很煽情,感覺好像每個人都過得很悲傷、抑鬱。其實並非所有的評論都是真實的。一部分人的確是帶著悲傷的情緒,把情緒附著在評論上。而另一部分人,發現這些傷心的評論可以吸引人們點讚,於是會故意地編寫一些假的故事,吸引人們點讚。
  • 情感宣洩定律:請給情感一個宣洩的窗口
    比如,早上出門堵車,導致上班遲到了:工作出了差錯,遭到上司批評了:與朋友因為意見不合,發生衝突了……當這些不好的事情累積在一起而得不到合理的宣洩時,人們就很容易心理崩潰,並由此而引發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
  • 《心理學與生活》第1期|「網抑雲」時間到了
    ,逛B站的時候會經常看到一個詞「網抑雲」,你的心中或許會有迷惑,也或許對這個詞已經了解深透了,但是還是會有人不了解。「我認為大家都挺好的,原來大家都不好」似乎成為了我們的某種共識,我們感覺到自己的疲憊,找不到生活的價值,而這也就是社會所帶給我們的異化,讓人陷入抑鬱的狀態。
  • 小程序也能心理諮詢,讓網易雲不再「網抑雲」
    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網抑雲」成為了最近極其火爆的一個詞「老網抑雲了」的調侃隨處可見,有的人是真實的情緒宣洩,有的人卻是為了博人眼球,將「表達抑鬱」作為一種彰顯潮流的方式。適合在感到焦慮、抑鬱、無聊時去收聽,做公交或地鐵收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多一點關懷和包容「網抑雲」也會轉晴打開網易雲時的封面有一句話:音樂的力量。音樂確實擁有治癒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 網易雲變「網抑雲」了,網際網路時代悲觀情緒如何表達?
    (健康時報記者 孫歡)「今天,你網抑雲了嗎?」「一開口就是老網抑雲了。」「12點到了,開始網抑雲時間。」……愛在網上「晃蕩」的朋友,最近是不是被這些話刷屏了?「網易雲」最近被許多網友戲稱為「網抑雲」?究其原因,是網易雲音樂評論區中存在的抑鬱情緒發言較多,甚至出現所謂的「人均抑鬱症」現象。起初這些評論可讀性較強,但隨著網易雲逐漸發展開來,評論區逐漸變得千篇一律,更是無病呻吟居多,因此有了「網抑雲」這個稱號。
  • 「網抑雲」,咱中國不需要!
    「網抑雲」很火,主要是因為裡面充斥著很喪氣的句子或段落,尤其是「很喜歡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人生不會更好,只會越來越差」「求求自己活下去」,由於受到不少音樂愛好者追捧,網易雲音樂App平臺成為抒發情感的「公共空間」,、由於其中包含不少「喪文化」、負面情緒內容,「人均抑鬱症」,「一開口就是老抑鬱症了」因此也被網友稱為「網抑雲」。
  •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衝上熱搜!
    網易雲音樂表示,「網抑雲」式內容雖然只佔了平臺內容生態中很小的一個比例,卻也精準地反映了今年以來大眾心理的情緒。接下來,網易雲音樂將聯合管理部門、專業機構、專業心理專家等,發起「雲村治癒所」守護者計劃,加強主流價值引領,守護年輕人身心健康,為真正有需要群體提供更加專業的幫助。
  • 當「網愈雲」治癒「網抑雲」
    在此背景下,我們將對以下問題進行探討,從音樂平臺的角度來看,「網抑雲」事件究竟是如何發展到引起正主回應,其積極處理的背後又透露出了音樂平臺怎樣的考量?1「雲村」何以變成「網抑雲」?首先,我們需要釐清的是,曾因歌單優質、評論區評論社區氛圍數一數二,被大家親暱地稱為「雲村」的網易雲音樂,究竟是如何畫風突變,變成了眾多網友口中的「網抑雲」?經編輯部觀察,初期,「網抑雲」是部分B站up主對網易雲音樂站內評論區「多愁善感」網友的一種調侃。
  • 網抑雲的背後,是我們的矯情,還是我們無處發洩的情感
    01作為一個太關心網絡熱詞的我,打開手機看見新詞語「網抑雲」的我一頭霧水。現在網際網路更新的速度,已經達到了一天不上網就被網絡拋棄了,那我豈不是一個斷網少年。02經過研究,現在的網抑雲不再局限於對某音樂app評論中的「咯噔文學」的調侃,而是各大平臺 ,打著網抑雲的口號,播放大量的相關視頻。而當代社畜青年,在經過了白天的辛苦工作,雞血滿滿,一到半夜就開始傷春悲秋,發表一些傷感又厭世的言論。
  • 凌晨12點,準時開啟「網抑雲」模式
    這種情況甚至出現了人傳人現象,患者病發症狀十分準時,只會在凌晨12點集體發作。 「網抑雲」衍生出了各式的段子,在熟悉這些梗的網友眼裡,「網抑雲」的稱號更像「分享你剛編的抑鬱症故事」。
  • 網抑雲的好與壞
    ,就瘋狂說自己抑鬱,需要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有的還真能現場哭出來,摔鍋砸碗 為什麼大家會選擇裝抑鬱症呢?抑鬱情緒跟抑鬱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前者是一個短暫的狀態,後者是一個長期的病理性疾病;前者存在自我調節和被人開導的可能性,後者需要嚴格的檢查和配合藥物治療的。抑鬱情緒不代表抑鬱症,只有長期存在的、無法自我控制的、嚴重影響生活的抑鬱情緒才有可能和抑鬱症沾一點邊。
  •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 網抑雲是什麼意思是個什麼梗?
    首頁 > 動態 > 關鍵詞 > 網易雲最新資訊 > 正文 網易雲回應網抑雲 網抑雲是什麼意思是個什麼梗?
  • 「網抑雲」被全民娛樂背後的抑鬱症群體
    當網友們用來來調侃逗趣的時候,他們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些文字背後的故事,也沒有意識到以取笑「抑鬱症」為樂對這個群體造成怎樣的社會壓力和痛苦,這只是一場網民們證明自己5G衝浪趕在潮流前線的無知狂歡。不知從何時起,網絡環境好像就形成了一個「規則」或者「標準」,哪些話能說哪些話不能說,都會有人像巡邏警察一樣來監督你批判你。有時也會莫名的遭受網絡暴力。但,我們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每一個情緒都是真實的,應該正常表達。做不到感同身受,但請包容一點,接納這個群體和這些情緒的存在。
  • 網抑雲?請別拿抑鬱症開玩笑
    最近一個詞語「網抑雲」突然出現在各大網絡平臺,大家都知道網易雲音樂是一個以優質評論著稱的音樂軟體,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就慢慢變了味,出現了大量的壓抑,甚至極端的評論,網友將其戲稱為「網抑雲」。
  • 凌晨十二點的「網抑雲」,藏著多少重度抑鬱症的妖魔鬼怪?
    說實話,發朋友圈的這位兄弟平時是個陽光正能量的憨憨,萬萬沒想到,這樣一個每天「哈哈哈哈哈」的人也逃不過「十二點的人間不值得」。在這裡,大家都經歷了不能忍受之痛,人人都是文筆了得的大文豪。十個評論九個抑鬱症,好像沒有一點悲傷的故事,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網抑雲用戶。天堂地獄的「神權論」者。
  • 回答:你怎麼看待「網抑雲」這個梗?
    在網上無病呻吟可能是一種病,但站在一個安全的角度批評這種無病呻吟,認為真正的抑鬱症需要立刻去接受治療,需要立刻被治好,同樣也不是什么正常的想法。什麼人認為抑鬱症需要被立刻消滅?比如寫《反抗抑鬱症》的克雷默就在一個烏託邦時代,在基因工程和社會工程師的努力下,抑鬱症會像麻風病和黑死病那樣消失掉。
  • 「網抑雲」現象爆發,拿什麼拯救年輕人的壞情緒?
    「人均愛而不得」、「人均抑鬱症」尤其是在朋友圈、網易雲和抖音等到了12點就準時抑鬱「兄弟們,到點了,打開網抑雲給我哭網抑雲語錄:「很溫柔嗎,半條命換的」「一開口就老網抑雲了」「有的人8歲就死了,80歲才埋。」
  • 12點到了,開啟「網抑雲」模式:年輕人的矯情,還有救嗎?
    說不清是從哪一天起,「網抑雲」這個梗突然爆紅,屢次登上熱搜,刷屏全網。 有人沉迷於玩梗,有人抵制這種現象,有人則一頭霧水: 網易雲音樂不是用來聽歌的嗎?「網抑雲陰樂」又是什麼情況? 「網抑雲」到底是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