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魯中晨報淄博7月21日訊 4小時緊張手術,僅僅通過4個直徑1cm的孔洞醫生就將十歲女孩腹腔內4個脾臟全部切除。昨天,一場特殊的腹腔鏡下「遺傳球」脾切除術在淄博市婦幼保健院成功完成,為患兒切下的脾臟足足有4斤沉。目前,患兒恢復恢復良好,已經轉至普通病房。
張正茂(右一)帶領醫護人員在為患兒緊張手術。
十歲的盼盼(化名)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有著與同齡孩子一樣的天真、爛漫,但是她卻有著遠超同齡孩子的憂鬱。因為盼盼出生後不久即被診斷為「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這是一種家族性遺傳疾病,患兒會反覆出現貧血、消瘦、黃疸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盼盼的血色素值更是經常降到只有正常孩子的一半,因此住院、輸血,便成了她的家常便飯。
為了擺脫這無休止的病魔,盼盼的父母帶孩子找到了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的張正茂主任。張正茂了解了盼盼的病情後,給孩子家長解釋了疾病的成因和發展,並給出了治療這類疾病的唯一方案——切除患兒脾臟。盼盼家長接受了張主任的建議。
一周後,在淄博市婦幼保健院的手術室內,被麻醉後的盼盼平靜地躺在了手術床上。在張正茂帶領下,盼盼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正式開始。隨著腹腔鏡進入盼盼的腹腔,醫生便看到了一個幾乎充滿盼盼整個腹腔的巨大脾臟。「我從醫30年來從未見過這麼巨大的脾臟,孩子的胃、肝、結腸都被這個巨大脾臟擠到了一邊。如果說正常十歲孩子的脾臟大概有一個網球那麼大小,盼盼的脾臟則有接近一個排球大小了。」張正茂說。
在游離患兒脾臟過程中,醫生在盼盼的脾臟下方,發現了另外一個小脾臟(副脾)。這第二個脾臟也不小,有兵乓球大小。然而當醫生準備給患兒切除這第二脾臟的時候,卻在副脾的外側又發現了盼盼的第三個脾臟。手術臺上的醫生面面相覷,隨即,張正茂主任帶領兩個助手仔細給盼盼腹腔探查,並在腹腔深處找到了盼盼的第四個脾臟。「四個脾臟同時在儲存血液,同時在破壞盼盼異常的紅細胞,難怪盼盼會不停貧血。」張正茂一邊感嘆,一邊小心翼翼地游離著這四個脾臟。經過四個小時的緊張奮戰,張正茂帶領小兒外科的手術團隊終於給盼盼完整切除了這四個脾臟。
切脾手術完全在微創腹腔鏡下進行,既根治了盼盼的疾病,又沒有給少女留下難看的蜈蚣腳手術疤痕。原本需要近40釐米的大手術瘢痕,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的醫生們,僅僅用4個直徑1CM的孔洞就完成了手術。術後盼盼的腹壁光潔如初,沒有留下難看的大疤痕。
經過測量,盼盼的脾臟近4斤重。醫生表示,經過十幾天的恢復後,盼盼就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正常學習生活了。 (大眾日報融媒體中心記者 翟詠雪 通訊員 宋天印 報導)
腹腔鏡下「遺傳球」脾切除術。
【來源:魯中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