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盒子美術館打造「中國園林」,探尋古建空間的「天人合一」

2020-12-17 瀟湘晨報

6月30日下午,由策展人沈瑞筠策劃的展覽「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在順德華僑城盒子美術館開幕,參展藝術家包括劉建華、何岸以及王思順,是策展人沈瑞筠以「中國園林」為主題的系列研究中的最新呈現。據悉,這也是華僑城盒子美術館與沈瑞筠關於「園林」系列的第二次合作。

本次展覽試圖以中國園林為切入點,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對人的理解,以及處理人與萬物關係的方法。在展覽的籌劃前期,策展人沈瑞筠攜同參展藝術家劉建華、何岸及王思順三位藝術家一起走訪了山西和蘇州的園林和古建築。這次遊歷,使四位對中國古建築和園林的空間布局以及園林中的情感溫度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展廳現場

策展人沈瑞筠表示,受農耕文明影響,中國哲學發展出了天人合一,天人同構,天人感應的世界觀。中國古代的園林和建築空間製造通過營造意境使人的情感和景物產生共鳴;把空間的實用功能和人的感情需求結合、把人的精神寄託融入日常生活、把天地萬物構想成一個多樣統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都是這種思想的具體體現。這次展覽是對當代藝術作品嘗試構建園林的遊歷體驗,並讓觀眾在觀展的遊歷中獲得新的認知的過程。

展廳現場

本次展覽展出作品共13件,主要為裝置作品。三位藝術家分別使用不同媒介,各自媒介的特性表達出中國園林中不同元素的觀賞或遊歷體驗。

三位藝術家的作品各不相同:劉建華通過翻轉材質的物質和視覺特性,質疑視覺所建構的固化認知的可靠性;何岸通過對工業部件的改造和重組使表面冰冷的材料產生微妙的敘事關係;王思順通過石頭來回應天人感應和天工開物的思想。藝術家針對展覽主題訂做作品或改變原有作品的形態,目的是成就彼此。策展人嘗試通過處理空間和作品的關係來製造一種心境。

何岸 愛與火箭 玻璃鋼、水泥 直徑2.5米 2020

王思順 啟示 18 2 5,石頭,10 × 6 × 120cm2018

展覽以一種「意」和「境」的概念重構三位藝術家的作品,使作品之 間互相穿插,互相呼應,互為意義;並由此形成不同形態和氣質 的空間,引發觀眾在觀展的過程中產生此起彼伏的心路歷程,探討每位藝術家的作品在特定關係中所生成的意義。

何岸 9 水泥,鋼鐵,玻璃鋼 2002

劉建華 聚核 瓷 尺寸可變 2012-2018

同期開幕的還有華僑城盒子美術館第二十期駐地工作坊展覽「舞臺 與劇透」。「舞臺與劇透」是由廣州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院長宋光智為藝術家李長興策劃的個展,展覽呈現了李長興近幾年的石版畫創作,展現了藝術家劇場般的寓言與邏輯。

上述展覽均由華僑城盒子美術館主辦,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策劃組統籌,大良文化中心協辦,中山大學藝術文化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為顧問。「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在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展期結束後將會巡展至深圳坪山美術館。

「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展期為2020年6月30日至8月15日。「舞臺 與劇透」展期為2020年6月15日至7月20日。

【來源:南方都市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展覽在順德華僑城開幕
    信息時報訊(記者 葉佳茵)6月30日,由策展人沈瑞筠策劃的「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展在順德華僑城盒子美術館順利開幕。據悉,「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參展藝術家為劉建華、何岸以及王思順,是沈瑞筠系列研究中以「中國園林」為主題的最新呈現,這也是華僑城盒子美術館與策展人沈瑞筠關於「園林」系列的第二次合作。
  • 湯國&金亞楠雙個展亮相華僑城盒子美術館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外景圖2020年11月17日,由華僑城盒子美術館主辦的「湯國:大江東去」和「金亞楠:流動的間隔」兩個個展將同時拉開帷幕。「湯國:大江東去」由胡斌擔任學術主持,鄭聞擔綱策展,呈現湯國最新創作的一系列大尺幅天然紙漿纖維作品。「金亞楠:流動的間隔」由冀然擔綱策展,展出金亞楠六組裝置雕塑作品。
  • 「天人合一」思想對古典園林山水布局的影響
    園林設計中人們經常提到「天人合一」,我們將其稱為一個思想。可以說,「天人合一」思想已經滲透到社會上的各個方面,中國的建築、環境、文學、繪畫、園林等都與「天人合一」的相關理論有關。本文以「天人合一」思想與古典園林山水空間的構建為依託,分析了「天人合一」思想對皇家園林及私家園林山水布局的影響。
  • 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呈現「風格派及未來」中歐當代抽象藝術家聯展
    德國策展人索菲-夏洛特·邦貝克(Sophie-Charlotte·Bombeck)在開幕式上致辭3月22日上午,「風格派及未來」中歐當代抽象藝術家聯展在華僑城盒子美術館拉開帷幕。華僑城盒子美術館執行館長劉可在開幕式上致辭
  • 天人合一、咫尺乾坤:蘇州園林的東方魅力
    新華社南京6月4日電 題:天人合一、咫尺乾坤:蘇州園林的東方魅力新華社記者 王敬中 羅震 張展鵬這座位於長江下遊的城市是一座「名貴」之城,馬可波羅在遊記中寫道。聯想到萬裡之外的故鄉,他親切地稱蘇州為「東方威尼斯」。千百年來,交錯縱橫的水道使蘇州繁榮不衰,富足的蘇州人建起了一座座典雅秀麗的園林。從蘇州乘高鐵到上海只需20多分鐘,這座城市至今仍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城內尚存100多座古典園林,其中有九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 古建築園林工程師玉靈子維也納開講中餐廳和住家風水
    12月8日,來自西安的古建築園林工程師、著名堪輿學者、陝西古建園林規劃設計研究院特邀專家、西安市風景園林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真教武當龍門派第二十代傳人玉靈子,在《歐洲時報》維也納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中餐廳和住家風水講座,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案例分析,為大家講解中餐廳的風水布局及運勢、住房及餐館補救辦法以及如何用個人努力改變風水等。
  • 藝起逛丨中國園林中的人
    如果有一場展覽可以讓你感受到天人合一的融合,讓你重新認識並思考我們的世界,慢慢覺得周圍一切的靜物,或許是真實的,或許是模糊的,對建築和園林的空間布局,園林中的情感溫度進⾏⼀次考察。空間從一入門的「撒野」到主展廳的「沉重」,進而轉入「靈動」的對話,最後進入「寧靜」的意境,園林的移步換景在美術館空間得到淋漓展現。
  • 造否空間:用商場裡的「盒子美術館」打造品牌化的消費藝術品
    這種對於創作空間的強烈需求是許多年輕藝術家們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對於從法國留學回來後一直在藝術中心做策展的郭進夫來說,打造一個年輕藝術家聚焦部落,以此來解決藝術家面臨的創作空間問題便成了他最想做的事情之一。在此想法下,一個專門針對年輕藝術家及設計師的藝術孵化器便應運而生。
  • 坪山美術館展覽《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開展
    日前,由坪山區委宣傳部、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坪山美術館承辦的展覽——《合意——中國園林中的人》拉開序幕。  本次展覽系策展人沈瑞筠的「中國園林」系列展的最新成果,展覽結合坪山美術館空間特質呈現劉建華、何岸及王思順三位藝術家的13組作品,包含新增一件在地創作作品,為巡展賦予更豐富的意義。
  • 景建學習 | 貝聿銘:我最精彩的設計是美秀美術館
    ——東晉陶淵明在中國,如果要問哪一部文學作品中的「建築種子」常在建築師心中發芽,可能非「桃花源」莫屬了。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記》中的平淡自然,高尚悠遠的文學藝術意境與中國古典園林境界高度契合,奠定了他在歷代造園藝術家心中的至尊地位。意境的營造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一大特色,意境可以賦予作品以情感,讓遊覽者與設計產生一種心靈上的對話。
  • 中國寺院展現天人合一宇宙觀(圖)
    中國寺廟建築展現天人合一佛教在線6月8日訊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在中國和歐洲旅行,那些極富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宗教建築都是遊客的必選之地。有意思的是,歐洲教堂常聳立於鬧市中心,幾乎隨處即可望見,而中國的寺院則喜歡隱居於風景秀美的山川,「名山」與「大剎」往往相得益彰,五臺、普陀、九華與峨嵋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深山藏古寺」體現中國天人合一宇宙觀中國寺院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
  • 天人合一
    ○王溢嘉 每一個到北京天壇的遊客,都會看到或聽到如下的介紹:天壇是圓形的、用的是藍色琉璃瓦、欄板望柱和臺階數都是九或九的倍數(天是陽,而九為陽的極數)、北圓南方的壇牆和圓形建築搭配方形外牆的設計,都象徵中國傳統
  •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在悅來美術館開幕
    「六個盒子」當代藝術展將悅來美術館既有的建築空間,假設為六個形狀各異的「空盒子」,讓六位藝術家成為不同「盒子」的掌控者,在有限的「自由」下,通過各具特點的現場創作來賦予這六個空間不同的內容、感知和想像,用作品激活存放在美術館中的六個盒子空間。
  • 「歡樂在一起」 華僑城文化旅遊節50城共奏歡樂頌
    頂級魔術師在各地歡樂谷帶來奇幻之旅,來自世界各地的街頭藝術家與遊客近距離互動,錦繡中華千人愛國跑迎國慶,在彩雲之南盡享雪山花海,在「中國博物館小鎮」安仁古鎮感受歷史與生活的溫度,在OCAT藝術空間駐足,和孩子一起在甘坑小鎮小涼帽繪本花園享受悅讀,在三亞鹿回頭帳篷節仰望星空且聽風吟…… 10月-11月兩個月期間,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在近50個城市開展200餘項形式多樣的活動,
  • 習近平:天人合一
    今天我們繼續講述與這個思想相貼切的、同樣也是被習大大多次提及的、中國文化貢獻給人類世界的另一智慧,就是「天人合一」。  比如,2014年5月4日習近平主席考察北京大學,在師生座談會上列舉中華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和理念,就提到了「天人合一」;更重要的是,2014年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首次提出闡釋中國和平發展基因的「四觀」,包括: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
  • 「天人合一」說氣候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融合,這種觀念逐漸升華凝練為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如何理解「天人合一」?  它首先是「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敬畏之情。儒家代表孔子認為,自然界通過四時運行創造萬物,「天」即是自然界;  它亦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謙和之心。
  • 天人合一與修道
    緯禕道人:我認為的天人合一就是天理跟良心合一,就是說,我們想事情要憑良心。儒家所講的反求諸己,我覺得是天人合一的一個實施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尋求改進。理想跟實際要合一,所講的話跟行為要合一,自然跟道德要合一,憑天理良心來走好未來的。改變自己,順應天道。
  • 30個中國最值得去的美術館
    松美術館 松美術館是由華誼兄弟創始人王中軍的跑馬場改造而成,筆直的通道與虯曲的古松掩映著一座白色石塊築成的中式建築。長達365米的院子中,199棵形態各異的古松翠柏共同構成一種蒼勁的人文景觀,「松」也成為了這裡的標誌。 松美術館庭院內左右皆有古建,與中間的現代展館組合。既有西式的美感,又不失東方韻味。
  • 「天人合一,美美與共」
    這屆電影節與前兩屆的最大不同之處,是啟動了「天壇獎」評獎單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旗幟鮮明地推出了「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這一價值理念既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又具有兼容整合的時代精神,倡導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之間電影文化的平等交流和互補生輝,因而,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國際意義。
  • 天人感應與天人合一(深度好文)
    天人之間的關係,更是中國傳統哲學的基本命題。「人在做天在看」,具有至高無上地位的老天爺似乎與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在封建王權社會,身處皇位的「天子」的稱號以及「替天行道」的起義旗號歷代更迭不斷。在對天的信仰的支配下,「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是最常被提起的兩個概念。天人感應,代表的是早期儒家所倡導的讖緯神學;天人合一,代表的是早期道教所提倡的宇宙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