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父母都想讓自家娃成為「別人家的孩子」,比如3歲熟背古詩,5歲認識千字等等,為了能夠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不少的家長很早就讓孩子去接觸漢字了。
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就應該要早點識字,這樣才有利於實現自主閱讀,還能達到開發左腦、提高智力的效果,平時就算不能很好地提高智商,趁孩子大腦發育快的階段,讓娃多認識、多學習也算是為小學打下基礎!
3歲應該讓孩子「認字」嗎?
耶魯大學博士阿諾德格賽爾曾指出:「孩子3歲之前和7歲之前開始識字,將來並沒有什麼不同,孩子在發育沒達到的時候,一切的超前教育都是在浪費時間!」
所以,孩子「識字」是一個非常自然過程,就算家長沒有可以去教,他們也能學會,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要順從孩子的發展,而不是強迫孩子去學習!
根據《兒童發展心理學》表示:在語言的學習中,孩子始終是主動者,只要有合適的環境,他們就能開花結果!而家長們要做的不是「揠苗助長」,而是順應孩子的發展,並為他們的學習做好準備。
超前教育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家長們進行了超前教育,你很有可能會剝奪了孩子的童年,而這看似為孩子好,實際卻是強行給孩子灌輸知識,而且,孩子學習這些知識中,本來擁有的快樂的童年,都被家長們給毀掉了。
而且過早的去壓制孩子的天性,會導致孩子越來越厭惡學習,長期下去,他們只會成為父母學習的機器,等到上學之後反而對學習不利,而且,現在很多進行超前教育的孩子,在上學時總覺得自己什麼都會,在課堂上不會好好聽講,也不利於孩子專注力形成的,從而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孩子什麼時候適合「認字」?
我國生物學教授曾表示: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多會在3歲半~5歲左右出現。
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兒童敏感期表明:孩子的識字敏感期是在3-5歲,這個時候孩子會對文字產生興趣,比如看電視時,他們會不停地追問孩子這念什麼字?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們就要去教孩子識字了。
當然,每個孩子的發展規律都是不同的,如果孩子沒有表現出對識字的興趣,家長們也不要那麼快去教他們,這樣很容易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育。
不急於教孩子識字,不等於不教孩子識字
大部分的孩子識字能力是自然出現的,比如孩子從小就被文字的環境薰陶,他們的識字速度和識字量都要比正常的孩子多,相反,如果孩子的漢字接觸少,他們的認字效果肯定差!所以,父母教孩子識字,首先就要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文字環境!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幼兒學前1000字》,全書共有4冊,可以從入門到拓展,讓孩子每一天都在進步,適合3-6歲的孩子學習,內容全面,能夠教會給孩子練習、發音等等。
閱讀是最好的文字環境
我家孩子就是從小就開始接觸書籍,有的時候我也會親自講給他聽,一直到孩子自己對繪本感興趣之後,我們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翻閱書籍,增加閱讀量了。
所以,家長們不要錯過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在這裡推薦《魔法拼音名家經典系列》,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適合4-8歲的孩子閱讀。
《魔法拼音名家經典系列》一共分為8冊,分別是《笨狼的故事》、《從現在開始》、《別去五釐米之外》、《第七條獵狗》、《小巴掌童話》、《豎著爬的小螃蟹》、《能聽懂人話的貓》、《第十二隻枯葉蝶》。
《魔法拼音名家經典系列》多篇作品都被入選教材,全彩拼音,性價比非常高。
通過本書分享的方法,孩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
*孩子與書籍自然地親近起來
*孩子的理解力提高,詞彙量變豐富。
*思考能力提升
*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孩子小的時候,識字是父母最重視的教育,我們帶孩子進行閱讀,可以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識字,我們在給孩子讀書的時候,家長們可以適當的改變自己的語氣,運用誇張的表情,讓孩子對閱讀提起興趣。
這樣的話, 孩子就可以在快樂中就學會了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書籍也就漸漸成為了閱讀玩具,這對閱讀興趣的培養非常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