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這個詞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隨著網絡信息越來越發達,神童出現的頻率也更頻繁。他們不僅在這些方面出色,而且在數年之後與同時代的人相比,顯得非常精通。
說起神童來,我們就不得不說起唐朝來,畢竟唐朝的神童的數量最多。比如四歲能賦詩的權徳,五歲能詞章的令狐衝,以及七歲可以做文章的李白藥、張九齡、徐彥伯等人。兒而二十歲就被提拔為監察御史的盧莊道,也是唐朝時期的一段佳話。
再比如現在生活中西安智商高達149的西安神童高雍涵、詩詞大會中的5歲神童王恆屹……
當這些神童出現在家長的視線中,很多家長感覺到了緊張,生怕孩子屬在起跑線上,也想通過培養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但是又擔心會拔苗助長,給孩子帶來太大的壓力和負擔,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讓孩子過早識字真的是有用的嗎?
耶魯大學的格塞爾博士表明:孩子從幾歲開始識字,對孩子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了》中,曾經就「是不是要對孩子進行『超前教育』」發表過自己的看法,她認為如果孩子的發育沒有得到相應的標準,家長給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就是在浪費時間。
也許提早認字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
因為過早識字,強行地塞給寶寶書本知識,只會讓孩子從小就對學習產生抵抗心理。提早認字會影響孩子學習能力
說道這裡我又想起了一個故事。據說早在1968年,美國內達華洲的一個小女孩的媽媽將幼兒園老師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老師教會了自己只有2歲的女兒字母「O」,要求賠償她女兒精神傷殘費1000美元。
聽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費解,明明老師教會孩子知識是好事,為什麼會被告?要知道在中國,幾乎每個家長接到寶寶的第一句話都是「今天都學了些什麼呀?」看起來老師比竇娥還冤,但事情的結果卻是最終媽媽獲得了勝訴。媽媽的理由是:老師雖然教會了女兒認識字母,但是她卻剝奪了女兒的想像力。如果沒有老師去直接告訴女兒「O」是一個字母,那么女兒可以把它說成蘋果、足球、雞蛋、太陽等一切圓形的東西,但是現在她只知道那是字母。
孩子識字的3個發展階段,父母應該看
第一階段:1-3歲的意識階段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文字是不敏感的,他們主要依靠自己的感覺來認識世界。這個階段的兒童是處於無條件接受期。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兒童的身高體重成倍增長,學會辨認物體,認識周圍的人,學習走路,用語言表達自己和進行交流進行自己的探索。孩子在這個階段,是不會有文字的認識的,他們更多的是將文字看成一種圖形。
家長這個時候不需要特意去教孩子識字,而是培養孩子的興趣,給孩子提供文字的環境,讓孩子熟悉這種「圖形」,進行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童話大王鄭淵潔為了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好奇心,從孩子滿月之後,他就刻意在孩子面前「表演」讀書,借所謂的無條件地從外界學習模仿的早期過程。因為了解孩子愛模仿的天性,這種從孩子小時候就培養興趣的方法,很值得家長學習。
第二階段:3-3歲半的自我意識萌發階段
在3歲之前,家長的「表演」已經讓孩子有了一定的興趣,孩子有了自我意識。
在這個階段,有個非常關鍵的概念叫做「自我意識形成」;這個時候,父母不需要給孩子報早教班學習太超前的知識,可以在家裡根據孩子的喜好,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興趣。
也可以給孩子講一些故事或者繪本,幫助孩子培養閱讀興趣。
第三階段:3歲半-5歲半識字敏感期
孩子對文字的敏感期是處於3歲半-5歲半。3歲後的孩子經歷著不同的「敏感期」,繪畫敏感期、心理敏感期、詛咒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審美敏感期……克服了一個敏感期,孩子前進了一大步,之後又經歷另外一個敏感期,就像打遊戲做通關一樣,不斷的打怪,不斷的通關,不斷的變強。
在這一階段,孩子經常會對著一些文字問父母:這個是什麼?這就代表,孩子的敏感期到了。這個時期,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解答疑惑,有意識引導孩子去識字。
什麼時候給孩子認字最合適?
0-6歲,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儘可能地發揮孩子的感官能動性,讓孩子以他自己擅長的方式去學習,激發孩子的自我學習力。
我們中國的文字都是從象形文字進化來的,從小對孩子進行漢字啟蒙,能夠促進孩子右腦的發育,對於提高孩子的記憶力有很大的幫助。
從小進行漢字啟蒙的孩子,右腦和記憶力相對都比較發達。所以,父母可以從小對孩子進行漢字啟蒙,然後在後天培養,對孩子進行大腦開發,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凡事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
閱讀對孩子的好處是非常多的,通過接受信息的方式,讓孩子將聽、看、讀、寫、學結合,幫助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基礎,從而增加識字和閱讀興趣。
孩子小的時候,對於漢字僅僅保持在圖形階段。父母可以通過圖畫、繪本等形式,幫助孩子將圖形和文字聯繫在一起。繪本裡色彩鮮明的圖畫能夠吸引孩子的興趣;生動有趣的故事能夠豐富孩子的頭腦,讓孩子懂得一些道理。
在培養孩子識字方面,只要家長善於引導,相信你的孩子也能很快成為識字高手,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歲-6歲是孩子的識字敏感期,父母在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
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相對於單調枯燥的漢字,這些色彩斑斕的圖案更容易被孩子記住,留下深刻印象。孩子記憶文字也會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好的習慣決定好的未來,抓住3-6歲這段黃金時期,好好培養孩子的情商、習慣和情緒管理,是終身受益匪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