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鳥先飛」很多人都認同的道理,為了能讓孩子早早地走在前面,很多家長都選擇遵循這個「道理」,讓孩子提前起跑接受各種超前教育,各種早教機構也應運而生。但很少有家長考慮,超前教育到底適不適合孩子。
現在的家長都太著急、太焦慮了,看到別人家3歲識千字的孩子,就認為自家孩子也應該如此,想著讓自己家孩子也儘早識字。但讓孩子過早識字真的是好事嗎?
李玫瑾教授在《開講了》節目中說過:孩子發育沒達到標準時,所有的超前教育都是在浪費時間。
孩子識字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其實並不需要家長刻意灌輸。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發現孩子在4、5歲時對文字會表現出很明顯的興趣,會主動問家長這是什麼字。這說明了孩子是有識字敏感期的。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的敏感期》中提過:
兒童進入5歲左右,文字、符號(拼音)、塗色、數學邏輯、閱讀等方面都進入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敏感期。
知識這種東西,主動吸收的效果要大於被動輸入。識字也是如此,孩子主動識字達到的效果要遠遠比家長刻意教強得多。因此,相比於超前教育,我們要抓住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
01、讓孩子對文字有好感
繪本是孩子從小就接觸教育工具,雖然小時候會文字這種符號並不認識,但長時間的接觸孩子會有很強烈的熟悉感。想要孩子以後能快速識字,首先要建立孩子和文字之間的練習。
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知道文字這種符號,能讀出常用書名就已經足夠了。
02、孩子語言能力的成熟是識字教育的前提
孩子3歲後,語言能力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相比之前增加了很多詞彙量,也能組織一些複雜的句子。我認為詞彙量是孩子識字的基礎,如果孩子之前沒有聽到過這個字,再想要認字會更為困難。
因此,讓孩子識字要建立在孩子相對成熟的語言能力上。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多給孩子準備一些帶有拼音或高頻詞的繪本故事,提升孩子的詞彙量。不要急於讓孩子認識,先讓孩子與文字混個臉熟。在閱讀幾遍的基礎上,先讓孩子跟讀然後指讀,能提升孩子的詞彙量和識字速度。
03、在家裡開啟全面識字模式
孩子4歲後就可以進入全面識字階段,一般情況下這個年齡的孩子都會開始對文字感興趣。碰到不認識的文字會主動問「這是什麼字」,這時要注意的是不要太過刻意教孩子識字,需要有一個轉折的過程,避免孩子後期對識字產生厭煩心理。
首先可以增加親子閱讀的時間,用指讀的方式對繪本進行閱讀,增加孩子與文字的接觸時間。在每閱讀一本繪本時,挑一些不常出現的文字進行學習,然後考考孩子。這個階段過去後,在進行系統的識字訓練,但也要注意識字的難度。
這裡是智慧父母學園,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
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