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看」爸爸媽媽,「秋凍」有講究!這四類孩子不適宜

2020-09-20 上音藝術

「秋天凍一凍,不是對身體有好處嗎?怎麼我的小孩還沒凍幾天,就凍出感冒了?」這幾天的兒科診室裡,不少孩子因為感冒發燒來到醫院。

最近,浙江大地相繼官宣入秋,不少家長為了預防寶寶感冒,幫寶寶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老話說的「春捂秋凍」能增強孩子體質,因此即使天氣漸涼,也仍舊給孩子穿著短袖、裙子。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科學進行。


四類孩子不宜「秋凍」

專家提醒,「秋凍」一定要因人而異,這些孩子不適合「秋凍」。

平素出汗多、反覆感冒肺氣虛弱。

面色發黃、消瘦、食欲不振脾胃虛寒

肺脾虛弱的症狀明顯。

有慢性病,如抽動症、哮喘、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等。


孩子為何一換季就愛生病

(1)氣溫變化大

入秋之後光照時間慢慢減少,晝夜溫差大,孩子若白天穿著輕薄,到了晚上就容易著涼。而一些體質偏寒的小朋友,夜晚可能會因為秋涼而出現失眠、頭痛,如果不注意滋補,可能會加重病情。

(2)抵抗力下降

剛經過夏天的高溫天氣,換季時孩子的抵抗力容易下降,身體防線比較弱,這也就給細菌、病毒提供了攻擊的好機會。

(3)細菌病毒活躍

夏秋換季時,天氣漸漸變得涼爽,再加上空氣乾燥,家中的廚房、衛生間等部分區域很適合細菌、病毒生存和繁殖。所以換季的時候,也就進入了細菌、病毒的活躍期,孩子感染的機率會呈直線上升。


「秋凍」應循序漸進

專家提醒,小兒的體溫調節能力尚不成熟,在天氣忽冷忽熱時,比成人更易染病。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循序漸進,科學進行。

首先,進行冷適應。從入秋開始,父母就要逐漸培養孩子耐「凍」。飲食均衡,不盲目「貼秋膘」,多戶外活動,多接觸戶外空氣和陽光,給孩子增添「秋凍」的底氣。

其次,一定要把握「漸進」和「適度」兩個原則。鍛鍊應循序漸進,不宜進行高強度、過長時間的活動,也不宜活動到大汗淋漓的程度,以孩子能耐受,微微出汗,然後逐漸增加活動量。

再者,注意適時增添衣物。孩子穿衣應注意腹部、足部的保暖,不要穿得過於厚實、嚴密。但對於平素體質欠佳、反覆感冒或者穿衣比較多的孩子,先不要嚴格要求衣服與其他孩子厚薄相同,根據孩子的體質、運動量及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讓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寒露過後勿「秋凍」

初秋時節,暑熱未消,氣溫偏高,氣候變化比較平緩。此時,少穿點衣服,使身體略感涼意,適當「凍一凍」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時節,氣候變化較大,早晚溫差增加,一旦有強冷空氣活動,氣溫急劇下降時,就應及時、適當地增衣保暖,此時若再一味強求「秋凍」,就會適得其反。

寒露之後不宜再「秋凍」,尤其要注意肩頸、腰背、腳部保暖。

「秋凍」可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地過渡到秋涼,但是「秋凍」也不是隨便凍。要「凍」出健康,就要因人而異、循循漸進,要增強孩子體質不是簡單「受凍」,更重要的是在于堅持鍛鍊、合理飲食及穿著。


秋季,還要小心這3種常見病

(1)肺系疾病

實際上就是呼吸系統的疾病,多發於9月以後。秋冬季節是兒童呼吸道感染高發季節,以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為最多,嚴重者發展為氣管炎、甚至肺炎。

(2)過敏性疾病

秋季花粉濃度較高,所以過敏性疾病也在逐漸增多。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出現鼻癢、眼癢、噴嚏、鼻塞、流涕等症狀;過敏性皮疹,包括各種皮疹、蕁麻疹、溼疹這一類的,在這個季節都是比較多發的。

(3)胃腸道疾病

在秋天,孩子除了容易出現秋燥肺部症狀的同時,也容易出現脾運失健的症狀,影響脾胃的運化,出現腹脹、腹痛、吐瀉、便秘等胃腸道症狀。

季節轉換

氣溫波動明顯加劇

晝夜溫差也增大

大家記得及時增添衣物

同時也要注意飲食和運動哦


(來源:教育之江)

相關焦點

  • 爸爸媽媽,「秋凍」有講究!這四類孩子不適宜~
    「秋天凍一凍,不是對身體有好處嗎?怎麼我的小孩還沒凍幾天,就凍出感冒了?」這幾天的兒科診室裡,不少孩子因為感冒發燒來到醫院。最近,四川大地相繼官宣入秋,不少家長為了預防寶寶感冒,幫寶寶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老話說的「春捂秋凍」能增強孩子體質,因此即使天氣漸涼,也仍舊給孩子穿著短袖、裙子。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科學進行。
  • 爸爸媽媽,「秋凍」有講究
    這幾天的兒科診室裡,不少孩子因為感冒發燒來到醫院。最近,全國各地相繼官宣入秋,不少家長為了預防寶寶感冒,幫寶寶穿上了厚厚的衣服。但也有很多家長認為,老話說的「春捂秋凍」能增強孩子體質,因此即使天氣漸涼,也仍舊給孩子穿著短袖、裙子。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科學進行。
  • 孩子「秋凍」有講究,家長必知!
    有家長問:「都說『春捂秋凍』,秋天凍一凍」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科學進行。 四類孩子不宜「秋凍」專家提醒,「秋凍」一定要因人而異,這些孩子不適合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循序漸進,科學進行。 首先,進行冷適應。從入秋開始,父母就要逐漸培養孩子耐「凍」。飲食均衡,不盲目「貼秋膘」,多戶外活動,多接觸戶外空氣和陽光,給孩子增添「秋凍」的底氣。其次,一定要把握「漸進」和「適度」兩個原則。
  • 寶寶秋凍有講究,這4個部位一定要「捂嚴」
    天氣逐漸轉涼,有媽媽說要給寶寶多穿點衣服,有的又說應該「春捂秋凍」。於是,爸媽開始迷茫了:「寶寶秋天要怎麼穿?所謂的『秋凍』,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要想讓寶寶健康地進行「秋凍」,爸爸媽媽就要科學理解「秋凍」的含義,不可一味地「凍!凍!凍!」-1-了解「秋凍」秋風陣陣,乍冷乍熱,地氣蕭殺,有時卻又連綿秋雨,陰霾悶溼。
  • 李波育兒說:孩子秋凍有講究,該注意哪些方面?很多家長不知道
    李波育兒說:孩子秋凍有講究,該注意哪些方面?很多家長不知道!  中醫上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因為秋天是陰長陽消的季節,所以要養陰為主。同時,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因此養生應以養肺為主。
  • 一生E本分享||孩子「秋凍」有講究,家長必知
    有家長問:「都說『春捂秋凍』,秋天凍一凍,不是對身體有好處嗎?怎麼我的小孩還沒凍幾天,就凍出感冒了?」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科學進行。四類孩子不宜「秋凍」
  • 大部分家長不知道的秋凍誤區!你真給孩子凍對了嗎?
    有家長問:「都說『春捂秋凍』,秋天凍一凍,不是對身體有好處嗎?怎麼我的小孩還沒凍幾天,就凍出感冒了?」秋天雖然是耐寒訓練的好時機,但「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科學進行。我們常說「秋凍」,就是說秋季氣溫稍涼爽,不要過早過多地增加衣服。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鍊,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產熱,提高身體對低溫的適應力。
  • 寶寶「秋凍」有講究,這幾個部位一定要「捂嚴」了!
    這就讓不少新手爸媽懵圈了:「咦?寶寶秋季該怎麼穿,到底要不要進行秋凍?」 提醒爸媽們,寶寶「秋凍」有講究,不可盲目進行,想讓寶寶擁有健壯的小體格, 以下這些小科普不可不 看哦! 新手爸媽須知:什麼是秋凍?! 新生BB離開母體後,需要逐漸適應外界寒暖的變化,需要自己調節體溫。
  •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可是家長悠著點,你可別把孩子凍感冒了
    古話說:「凍九捂四」「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指的是在乍暖還寒的4月不要急於減衣服,不妨捂一捂;相反到9月不必急於增衣服,不妨凍一凍。因此入秋後,為了鍛鍊寶寶的耐寒能力,很多媽媽並沒有急著給寶貝換上暖和的棉衣棉褲,覺得讓寶寶「秋凍」,這樣才能逐步適應秋日轉涼的天氣,確保寶寶安然過冬。
  • 孩子該如何科學「秋凍」?衣服應該這樣穿
    「十一」長假歸來,醫院門診感冒、咳嗽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很多家長疑問,「春捂秋凍」,秋天凍一凍不是對身體有好處嗎?怎麼小孩還沒凍就感冒咳嗽了?孩子該如何科學「秋凍」?「秋凍」是要通過「凍」來增加孩子對冷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增強孩子體質,但不意味著到天氣轉涼仍舊一直給孩子穿著短袖、裙子。殊不知小兒體溫調節能力尚不成熟,在天氣忽冷忽熱時比成人更易染病。所以還有句俗話說:「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秋凍」也不應盲目,而需循序漸進,科學進行。1.進行冷適應。從入秋開始,父母就要逐漸培養孩子耐「凍」。
  • 「軍諾拓展」最好的家庭關係,是爸爸支持媽媽,媽媽支持孩子
    在我們公眾號後臺,經常有媽媽因為衝孩子發脾氣而後悔自責。他們每天忙家務,拖地、洗衣、做飯......有的孩子小,特別不配合,媽媽連上個廁所,孩子都吵個不停。這些瑣碎的事情,常常讓媽媽們難掩飾自己的沮喪、無力和絕望。
  • 孩子該如何科學"秋凍"?衣服應該這樣穿
    編者按:「十一」長假歸來,醫院門診感冒、咳嗽的孩子逐漸多了起來。很多家長疑問,「春捂秋凍」,秋天凍一凍不是對身體有好處嗎?怎麼小孩還沒凍就感冒咳嗽了?孩子該如何科學「秋凍」?「秋凍」是要通過「凍」來增加孩子對冷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增強孩子體質,但不意味著到天氣轉涼仍舊一直給孩子穿著短袖、裙子。
  • 孩子叛逆家長怎麼辦?媽媽請放手,讓爸爸領航
    這往往會成為親子關係中新的衝突點,而且常常是誤解,非常不必要和令人遺憾。孩子叛逆這種改變並非一夜之間,孩子從八歲到十八歲都走在這條路上,父母註定會常常在回憶與現實中掙扎:「他以前都……現在都……」這個時候,我們的思維慣性不妨暫時停頓下來,好好想想,叛逆期孩子的教育到底是什麼?
  • 又見「親吻病」!這 5 類人說什麼都不能親孩子
    這幾天,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關注。蘇州一名 8 歲的女孩陽陽,近年來反覆出現皮疹和發燒,被確診為「慢性活動性 EB 病毒感染」。這幾類人不要隨意親吻寶寶除了爸爸媽媽,可愛的寶寶有時候也會被一些親戚朋友親吻,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注意,決不允許以下幾類人隨意親寶寶:1.
  • 「感謝爸爸不殺之恩」?爸爸帶娃究竟哪裡不靠譜?
    甚至有網友調侃:「爸爸帶娃,活著就行」。——母親被理所當然地視為「育兒擔當」,而父親的育兒能力有限,需要被監督和糾正。如何管教孩子,是為人父母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然而對於父母來說,要在管教孩子這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卻並不容易。例如,爸爸和媽媽可能對孩子應該在什麼年齡遵守什麼規則、對孩子犯錯應該如何懲罰等,持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二者不能在這方面達成一致,那麼就會給孩子傳遞混淆的信息,最終仍會導致父母之間產生衝突。
  • 入秋後給孩子的添衣指南,「春捂秋凍」靠譜嗎?
    入秋了,天氣也漸漸涼了下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收到媽媽寄來的棉衣棉褲呢?不過,現在大街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還是挺抗凍的,就算是晝夜溫差大,路上一些上班的人穿著還是比較清涼的。但大多數的學生,早就被自己的爸爸媽媽們穿的厚厚的送到學校。
  • 孩子喜歡咬人,比起說「不可以」,用這 5 招更有效
    更頭疼的是,爸爸媽媽明明是「受害者」,卻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管?不管吧,孩子就會像小野人一樣動不動來一口,不禮貌也不衛生。管吧,他好像咬得更厲害了,到底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請來擁有 10 年幼兒園教學經驗的常潤老師,針對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生理髮育特點,跟大家一起找找孩子咬人的原因和方法。
  • 家長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賺錢辛苦、我們家不富裕」的態度嗎
    前言今天在 KFC,看到一個爸爸帶著孩子來買兒童套餐,坐下吃的時候爸爸和孩子說:「你吃這一頓飯就花了我半天辛苦工作的錢」,孩子看起來有 7、8 歲了,雖然沒說話,但感覺孩子是聽懂了的。一旦父母對孩子有了「付出感」和「犧牲感」,就會自覺十分不易十分偉大,潛意識裡認為孩子虧欠了自己。當這種感覺傳達給孩子,孩子隨之產生的就是負疚感,以及安全感的嚴重缺失。吃一頓肯德基——這頓飯得花我多少工資。買一個玩具——為了你這個玩具爸爸媽媽想要的什麼什麼就不能買了。
  • 立秋後到了給孩子「秋凍」的季節,如何給孩子穿衣、選衣更科學?
    又該如何給孩子選擇衣服、穿衣服呢?如果有拿不準的家長可以來了解了解。有一天下雨,我們都冷得不行,去幼兒園接孩子,出來之後有個孩子凍得瑟瑟發抖,她的媽媽說要秋凍,這樣能增強抵抗力,結果第二天一早她就跟老師請假說孩子發燒了。你看,這種不變通的,反而傷到了孩子。某一天特別冷的話,還是根據氣溫的實際情況來穿衣服吧。
  •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你可別把孩子凍感冒了
    趁著這個時機,鈞媽就跟大家聊聊「春捂秋凍」吧。 鈞媽之前見過一個新手媽媽帶孩子,因為她完全是自己摸索著帶的,沒有老人幫忙,反倒是養的更科學。在別的奶奶都給孩子穿外套的時候,她只是讓孩子穿稍微厚一點的長袖,別人都說她給孩子穿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