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 潛龍越江!世界首條特高壓電力管廊在江蘇投運

2020-12-20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訊(通訊員黃蕾記者 戚阜生 李志華)9月26日,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高、最長距離GIL創新工程——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在江蘇正式投運,它的投運標誌著華東特高壓交流雙環網正式形成,對支撐區域電力供應、改善能源供給側結構,促進地區經濟、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意義。

圖為剛剛投運的蘇通GIL綜合管廊內部場景

GIL是氣體絕緣金屬封閉輸電線路的簡稱,它將高壓載流導體封閉於金屬殼體內,注入絕緣性能遠遠優於空氣的SF6氣體,極大地壓縮了輸電線路的空間尺寸,實現高度緊湊化、小型化設計,成為替代架空輸電線路的緊湊型輸電解決方案。

圖為管廊投運後,運維人員對GIL氣室壓力等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檢查

圖為應用氣體絕緣輸電技術的GIL單元示意圖,其內部充滿SF6氣體

這是我國在特高壓交流輸電領域取得的又一個重大技術成果。建設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形成華東特高壓交流環網

之後,華東地區將更加有效地接納區外來電,受電能力達到6980萬千瓦,每年可以減少發電用煤1.7億噸,減排二氧化碳3.1億噸、二氧化硫96萬噸、氮氧化物53萬噸、煙塵11萬噸,顯著改善華東地區環境質量,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對於促進華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在世界電網輸電技術和電工裝備製造領域的領先水平和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圖為蘇通GIL管廊投運後,正式形成的華東電網特高壓雙環網

這條隧道起於南岸蘇州引接站,止於北岸南通引接站,全長5468.5米,開挖外徑12.07米,最大坡度5%,最大水土壓力高達9.5倍大氣壓力,是目前國內埋深最大、水壓最高的大型水下隧道。工程採用德國海瑞克集團製造的世界上最先進的盾構機,錢七虎院士為首的國內資深專家團隊指導下,破解了隧道超高水壓、高石英含量沉積砂層、有害氣體等多個施工難題,為世界同類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經驗智慧財富。

管廊隧道工程挖掘示意圖,左側為南通,右側為蘇州

圖為蘇通GIL綜合管廊南岸接引站外景

基於泛在電力物聯網理念,國網江蘇電力將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全力打造成一個「智慧」工程。該工程內部配有功能強大智能化控制系統,包括光纖監測系統、配電設備安全預警系統、GIL伸縮節帶電運行狀態在線監測系統、管廊軌道自動巡檢車輛系統等,對管廊數據進行統一管理、在線監測、智能識別分析,實現設備診斷全過程自動化處理和人員智能化管控,全面提升GIL管廊安全穩定運行水平。

圖為運維人員在監控指揮中心,監控管廊內設備運行情況

工程著力共享共建,主體打造世界領先的盾構綜合管廊,蘇通GIL綜合管廊工程還擁有兩回500千伏電纜以及通信、有線電視等市政通用管線空間,未來將成為長三角一體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為蘇通GIL綜合管廊剖面圖,管廊不僅包含1000千伏GIL設備區,還建有500千伏電纜區及市政通用管線區。

據悉,作為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建設的12條輸電通道之一,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於2014年4月21日獲國家發改委核准,同年7月全面開工建設,2019年9月10日全面建成。工程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立足自主創新,開發應用多項新專利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建設指標達到世界一流。

相關焦點

  • 世界首條特高壓GIL工程完成首次全面「體檢」
    7月29日,「萬裡長江第一廊」——世界首條特高壓GIL管廊完成工程投運以來首次全面「體檢」,有力保障了今夏用電高峰期華東地區能源供應安全,更好地促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自2019年9月投運以來,累計輸送電力149億千瓦時,為長三角地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483萬噸。圖:專業人員在蘇通GIL管廊工程內分析聲學成像裝備所檢測的GIL設備結果。「GIL技術如同電力領域的5G,最大優勢是輸送容量大,在同等隧道條件下,其輸送能力為500千伏電纜的3倍。
  • 白鶴灘—江蘇±800千伏 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
    12月1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白鶴灘—江蘇工程」)開工。今天開工建設的白鶴灘—江蘇工程,是國家電網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工程受端的虞城換流站將成為世界首座採用常規直流和柔性直流混合級聯接線的換流站。建設白鶴灘—江蘇工程,將為我國壯麗的版圖,再添一條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對於優化能源配置、保障電力供應、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綠色發展、引領技術創新等具有顯著的綜合效益和長遠的戰略意義。推動四川水電大規模開發與外送。
  • 途經四川等地的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
    國網四川電力提供 攝中新網成都12月10日電 (記者 劉忠俊)12月1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白鶴灘—江蘇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在北京、成都同步舉行,工程的開工將為中國再添一條橫貫東西的能源大動脈,對優化能源配置、保障電力供應、拉動經濟增長、推動綠色發展、引領技術創新等具有顯著綜合效益和長遠戰略意義。
  • 國家電網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
    12月1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白鶴灘—江蘇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召開。白鶴灘—江蘇工程建成後,可以保證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大規模外送,促進四川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西部經濟崛起。工程還可利用通道的夏季富餘送電容量,每年增送四川豐期富餘水電約40~60億千瓦時,極大緩解四川棄水問題。二是有力保障江蘇電力安全可靠供應。
  • 西藏首個EPC綜合管廊在山南市竣工投運
    2020年12月1日,西藏自治區山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和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援藏幫扶技術人員在山南市乃東區澤當大道一處地下綜合管廊進行檢測工作。當日,西藏自治區首個城市地下綜合管廊EPC項目在山南市竣工投運,項目的建成投運增強了高原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
  • 特高壓「超級工程...
    時隔5年後,四川重啟特高壓工程建設。  12月18日,設在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的四川省2019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主會場,四川水電外送第四回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雅中(雅礱江中遊)-江西±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簡稱雅中工程]順利開工。以雅中工程開工為標誌,未來四年,四川將新建3條特高壓線路,掀起新一輪特高壓建設高潮。
  • 每年輸送清潔電力175億千瓦時,內蒙古錫盟五站五線工程投運
    每年輸送清潔電力175億千瓦時,內蒙古錫盟五站五線工程投運 修治國、陳曉東/央視新聞 2020-12-22 14:11
  • 蒙東電力公司強化運維人員培訓 全面做好特高壓生產準備工作
    蒙東電力公司強化運維人員培訓 全面做好特高壓生產準備工作 2016-01-20 來源:本站編輯
  • 砥礪攻堅特高壓主戰場
    面對建設規模最大、投資比例最高、建設強度最大、投產時間最密集等重重壓力,國網山東電力全面推進「特高壓入魯」的「三交四直」7項工程、4項50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  龐大的工程規模,給國網山東電力帶來巨大的考驗與挑戰。針對特高壓工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多、挑戰大的現實,國網山東電力總經理蔣斌在年初「兩會」的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統籌推進「三交四直」特高壓、配套送出和調相機工程建設,在項目管理、工期控制、施工技術等方面再創「山東亮點」。  「直流線路絕緣電阻測試、感應電壓感應電流測試已完成,線路通段測試已完成,確認線路無接地點。」
  • 濰坊市政府強力推進特高壓建設-特高壓要聞-電力行業要聞-國際電力網
    濰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鄒慶忠,山東省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劉冀邱出席會議並講話。濰坊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改委負責人、濰坊供電公司總經理參加會議。鄒慶忠指出,「特高壓入濰」工程對濰坊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電能保障,對優化全市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落實大氣汙染防治要求的重要舉措。
  • 七大特高壓直流運能閒置超三成
    白鶴灘-江蘇±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動員大會12月10日召開,標誌著該工程正式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這也是落點江蘇的第四個區外特高壓直流工程。 憑藉大容量、低損耗、節約土地資源等優勢,特高壓直流工程有效解決了電力跨區遠距離輸送難題。同時,工程建設可以有力帶動上下遊產業發展,近年來已成為多地追捧的投資熱點。在此背景下,僅今年以來,就有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陝北-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等項目加速推進。另有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提出訴求,希望將一批新建外送通道納入國家規劃。
  • 瞭望丨特高壓:電力珠峰
    我國第一條特高壓輸電工程於2009年1月6日正式投入運行,標誌著我國電力輸送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世界各國引起熱烈反響。特高壓輸電技術解決了我國電力跨區域遠距離輸送的難題,為大規模開發西部風光水可再生能源創造了條件,是我國能源革命的標誌性技術成果和我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大突破。
  • 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工程(松江段)前期建設工作啟動
    陝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20日在陝西和山西兩省交界處成功跨越黃河。這條跨越四省的線路建成後,能源資源富集的陝北每年將向湖北直輸440億千...
  • 明年夏天,它將成為世界最大的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電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瞧 通訊員 姬文慧 羅浩核心提示丨中國有「三高」在世界上的頂尖地位是公認的,那就是高拱壩、高鐵和特高壓。如今,特高壓已從一個全新的事物成為一張令世界矚目的中國名片,特高壓工程的建成和投運讓中國佔領了世界高壓輸電的制高點。
  • 溪浙直流特高壓工程大負荷試驗成功,投運在即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6月23日訊,從國家電網公司獲悉,6月20日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 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為期兩天的雙極大負荷及過負荷試驗圓滿成功,送端最大負荷達到840萬千瓦,工程投運在即。
  • 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線加強工程投運
    本報蘭州12月22日電(記者付文)甘肅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線加強工程日前正式投運。該工程起於敦煌、止於白銀,是繼西北聯網第一、第二通道工程和甘肅首條特高壓直流800千伏祁韶(酒泉至湖南)之後,連接甘肅省河西新能源基地與中部負荷中心的又一條清潔能源輸電大通道。
  • 國家電網:在「三型兩網」建設的開局之年 泛在電力物聯網試點建設...
    9月26日,公司兩項領先世界的開創性工程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蘇通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GIL綜合管廊工程投運。這兩項工程是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工程,在我國電力工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裡程碑意義。
  • 世界首條清潔能源外送通道人工短路試驗完成
    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通訊員 何炳勳 甘嘉田12月21日14時30分,青南換流站交直流人工短路試驗順利完成,此舉標誌著±800千伏青豫特高壓直流工程高端投運後能夠抵禦系統接地故障,驗證了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能源大通道在
  • 不要浪費了"世界風庫" 特高壓為中國風電尋出路
    結合三峽的水電特性,三峽電能逐月分配到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廣東等9個省市。在三峽電站建設的同時配套建設相應的輸變電工程,保證了三峽電能的順利消納。  與世界其他主要國家發展新能源的情況不同,我國一次能源分布與生產力發展很不平衡,風能、太陽能大規模集中開發,當地電網規模小、無法就地使用,需要遠距離輸送、大範圍消納。
  • 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特高壓800萬千瓦運行輸電能力居全球第一
    7月24日,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的特高壓直流——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準皖直流),輸電功率由600萬千瓦提升到800萬千瓦,是全國目前在運的26條特高壓線路中功率最大的,輸電能力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