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保險巨頭交答卷!香港、內地表現兩重天 中國成布局核心區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 鄧雄鷹

在香港保險業務持續低迷的同時,中國內地市場持續成為保險巨頭的利潤引擎。

近日,友邦保險發布的2019年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年化新保費增加2%至65.85億美元;稅後營運溢利上升9%至57.41億美元。其中友邦中國內地市場再次憑藉強勁增長領跑: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7%,年化新保費同比提升22%,2019年稅後營運溢利同比增長28%,首次突破10億美元。

英國保誠於11日發布的2019年全年業績數據亦顯示,於香港境外,公司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錄得 17%的增長,而新業務利潤則上升29%。中國的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增長53%。中國內地旅客減少令香港的年度保費等值銷售總額下降11%及新業務利潤下降12%。

香港地區保險業務下滑

受2019年下半年香港社會動蕩的嚴重影響,保險巨頭2019年在香港地區的保費下滑非常明顯。

友邦保險2019年年度數據顯示,2019年,友邦保險在香港的業務錄得5%的新業務價值下降,至16.21億美元,上半年的強勁增長,被下半年中國內地訪港旅客客戶群的大幅下降所抵銷。

其中,由於下半年中國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減 少,對香港零售獨立財務顧問業務構成影響,夥伴分銷新業務價值減少1%至11.42億美元。不計入香港業務,夥伴分銷新業務價值增長19%。

香港業務下滑亦拖累了友邦保險集團業務增長勢頭。友邦保險集團2019年新業務價值增長6%至41.54億美元,而不計入香港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增長16%。

友邦保險表示,在2019年,公司業務所在的部分市場面對不少挑戰,包括消費者信心下降,以至政治及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尤其是下半年中國內地訪港旅客人數減少,對公司最大市場的新業務銷售構成影響。

英國保誠亦同樣受到香港業務下滑影響。數據顯示,中國內地旅客減少令香港的年度保費等值銷售總額下降11%及新業務利潤下降12%。

香港保監局臨時統計數字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的毛保費總額(壽險+產險)為4369億港元,較2018年前三季度同比上升12.5%。但從單季度來看,第三季度新單保費收入出現了明顯下跌,從第二季度的136億港元下跌至第三季度的97億港元,跌幅達28.8%。

今年一季度情況也不樂觀。疫情爆發以來,人身險公司營銷員的線下展業難以開展,影響新單增長。根據香港特區政府17日公布的業務展望調查結果,總體而言市場預期今年第一季度的業務狀況將下滑,較去年第四季度為差。

中國內地業務增長強勁

受益於經濟發展和民眾保障意識增強,內地業務增長相當喜人。

友邦保險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按固定匯率基準計算,友邦新業務價值增長6%,不計入香港業務的新業務價值增長16%;年化新保費增加2%至65.85億美元;稅後營運溢利上升9%至57.41億美元。

其中友邦中國內地市場再次憑藉強勁增長領跑:新業務價值同比提升27%,年化新保費同比提升22%。基於新業務的攀升,友邦中國內地市場2019年稅後營運溢利同比增長28%,首次突破10億美元。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自2014年以來,中國內地業務常年是友邦保險的「利潤引擎」。2014年~2018年,友邦中國內地業務稅後營運溢利增幅分別為38%、28%、29%、39%、32%,增幅一直位於友邦集團各市場之首。

英國保誠在中國市場的增長也相當搶眼,該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在中國,公司繼續加快合營企業的業務發展,年內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增長53%,推動新業務利潤增長38%。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中國內地市場保險業務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壽險開門紅遇冷、新單負增長、財險業務萎縮等問題並存。

從承保端來看,短期新單下降和賠付上升並存。例如,疫情爆發以來,人身險公司營銷員的線下展業難以開展,不僅影響新單增長,也引發代理人脫落、險企增員難等問題,銀代渠道、團險渠道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今年前兩個月,壽險業銀保市場新單規模保費同比下降超40%,其中2月份單月新單規模保費同比下降達69%,新單規模保費降至七年來低點。

不過,當前短期困境並不改變保險業長期發展前景。此次疫情的突襲,一定程度上也為保險業加快轉型「練好內功」以及健康險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例如,疫情之下,險企普遍意識到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且高效的線上渠道將是未來競爭的關鍵之一。長期來看,保險公司將持續加大線上的投入布局,並且通過線上營銷資源的整合,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線上服務體系,進一步釋放保險行業的線上銷售潛力。

此外,疫情的發展也持續提升客戶對健康保險市場的關注,對於健康險的短期突破和長期發展均將產生積極影響。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近日發布的報告認為,參照非典疫情結束後保險市場的爆發,可以預見,本輪疫情結束後,市場的回補式增長,也會極大減弱甚至抵消當前階段疫情對保險公司業績的影響。

保險巨頭看好亞洲保險前景

友邦保險和英國保誠非常看好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內地市場未來發展前景。

友邦保險認為,儘管業務受到短期影響,但友邦保險的長期增長機遇仍然龐大,公司將繼續受惠於亞洲市場踏上日趨繁榮的康莊大道,以及私人保險滲透率和社會福利覆蓋偏低的情況。

英國保誠則表示,公司業務圍繞各項長期結構性機遇展開。在發展迅速的亞洲市場,人們對健康及保障、儲蓄機會及投資途徑均有強勁且不斷增長的需求,而能夠滿足上述需求的相關產品仍存在明顯缺口。據其預計,健康保障缺口估計達1.8萬億美元。

亞洲市場增長迅速,為公司帶來各種長期結構性機遇。區內人口持續增長,對公司所提供的產品的需求清晰且日漸增長。在亞洲,保險滲透率僅為國內生產總值的2.7%,而英國則為7.5%。同時,亞洲的互惠基金滲透率僅為12%,而於美國則高達96%。

保誠預計,預計未來十年約有三分之二的全球壽險增長將來自亞洲,及至2029年,其佔全球保險市場的份額將由現時的僅32%增至42%。亞太區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的管理資產規模預計亦將於2020年至2025年間增加約13萬億美元。

中國市場更是成為險企積極布局的核心區域。

例如,隨著中國金融業開放提速,友邦在中國內地市場的布局明顯加速。2019年7月,友邦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莊市成功增設營銷服務部,這是該公司17年來首次在中國內地擴張業務地域。2019年11月,友邦保險2.5億元(2億"轉會費"+5000萬年薪)天價挖角中國平安李源祥的消息震驚金融圈,此舉被認為是友邦為加速推進中國內地業務進行人才儲備。2019年底,友邦披露了擬設立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籌建方案。友邦最新披露了擬設立友邦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的籌建方案。

友邦保險在年報中表示,中國仍是公司增長策略的核心。中國政府宣布進一步取消對外資擁有權限制的措施,並繼續開放中國壽險業,為友邦保險締造一個歷史性的機遇。公司已就改建上海分公司為子公司事項提交監管批准申請。如獲得監管批覆,新成立的子公司將為友邦在中國內地把業務拓展至其他區域奠定新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內地地產的真正巨頭,不是許家印楊國強,而是靠嶽父發家的香港仔
    說起今天內地內地的地產巨頭,許多人可能只會想到恆大跟碧桂園這些公司。事實上內地有一個地產的隱形巨頭,這家公司就是平安集團。許多人可能只知道平安是賣保險的,事實上平安在地產領域已經布局多年。
  • 香港保險成內地居民新寵:業務員井噴 可拿7%佣金
    香港保險的銷售數據越來越漂亮,保險監管部門的管控也絲毫沒有放鬆。從今年9月1日起,按照香港保險監管處的要求,內地消費者投保香港保險,需要額外籤署一份「內地人士在港投購人身/壽險保單重要資料聲明書」,該聲明書主要是向消費者進行風險提示,核心目的是為了避免誤導銷售。
  • 香港首批虛擬銀行最快年底發牌,內地互金巨頭磨刀霍霍逐鹿港島
    因此若香港真發出如此數量牌照,這將是一個相當可觀的規模。 但這個戰場,很可能是內地網際網路金融巨頭逐鹿稱霸的戰場。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披露,自公布虛擬銀行開放申請以來,有 70 餘家公司向曾向其洽詢或表示有意申請。
  • 香港/內地保險「選擇障礙症」都看過來
    開香港銀行帳戶,買香港保險,打9價HPV—這就是現在的「赴港三件套」。開香港帳戶有什麼用?這裡說的香港帳戶,其實約等於海外帳戶。只不過,對於內地人來說,香港帳戶是最容易開的海外帳戶。因為大多數香港帳戶,可以在內地見證開戶,如果實在開不了,跑一趟香港也是可以搞定的,相對還是簡單的。經濟學裡,有個不可能三角,指的是,在資本自由流動、貨幣完全獨立、固定匯率,三個政策裡,只能追求兩個,不能兼得。中國大陸,選擇了獨立的貨幣政策,保持相對穩定的匯率,而放棄了資本流動。
  • 保險巨頭進軍醫療產業呈四大模式商業健康險業務表現強勁
    在「健康中國」大背景下,商業健康險業務表現強勁,目前正在與健康風險管理、預防醫療融為一體。近日,泰康保險集團宣布戰略投資拜博,進軍口腔醫療市場,成為保險業進軍醫療的又一典型案例。目前,包括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泰康保險集團、新華保險等保險巨頭紛紛通過多種模式進軍醫療產業,通過與醫療融合擴大業務範圍,實現增值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模式1 入股醫藥企業保險公司加碼醫療並非一朝一夕,只是當今更為盛行,投資入股醫藥企業動作頻頻。
  • 香港這類保單仍是內地投保人最愛 2019一季度保費同比增長兩成
    內地居民一季度赴港九成買醫療保障類產品內地居民赴港買保險更青睞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從保單數量來看,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內地居民購買的保單總數為11.3萬份,同比增長了10.4%。醫療保障型產品一直是內地投保人最愛。香港保監局數據顯示,2018年,內地投保人購買醫療或保障型的保險產品的數目達44.43萬份,較2017年的38.77萬份同比增長14.6%。而對香港儲蓄/投資型保單的購買熱情有所減退,2018年,內地投保人購買香港儲蓄/投資型保單為125.64億港元,較2017年的180.94億港元,同比跌了30.6%。
  • 內地與香港保險比較研究——從保誠事件回頭看香港保險的定位
    編者按保誠事件再一次把香港保險推到了風尖浪口。關於內地保險和香港保險的優劣,業內一直爭議很多。一句俗語,「**決定腦袋」,其中孰優孰劣,大多數業內人士又何嘗不清楚。保險經營最大的基礎就是大數法則,當累計的數目足夠大的時候,很多規律的東西就會展示和發酵出來,保誠事件亦是如此。
  • 香港美心集團加碼內地布局 粵菜品牌「翠園」進軍成都
    (贏商網記者報導)近日,贏商網記者獲悉,香港美心集團旗下的高端粵菜品牌「翠園(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酒家」即將亮相天府之國-成都,計劃將同時開出兩家新店,分別位於成都國際金融中心和成都遠洋太古裡。
  • 內地客香港被忽悠,買了保險成基金,4億港元半年跌光還欠錢
    多年前,他們從中國內地等地區的不同中介公司得知,安盛發行的EVOLUTIONHKIF保險產品收益穩定,資金安全,主要投資香港物業租售和二手房買賣中的增值服務。然而由於香港安盛保險公司「涉嫌違規操作」,他們的數億港元保費被虧空殆盡。他們歷數了安盛保險四宗罪:首先,安盛從未主動寄送該保險的相關資料。
  • 保險巨頭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換帥,羅熹接棒王濱
    羅熹國內保險業巨頭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今日換帥。據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官網消息,9月4日上午,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召開幹部大會。羅熹提到,今後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落實黨中央對經濟及金融工作的一系列戰略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落實從嚴治黨責任、保持清正廉潔和風清氣正;充分發揮金融保險企業保險保障和管理風險的作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香港發展,堅持質量效益優先,推動產品科技創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 2017港股掘金:香港連鎖診所進軍內地
    不過要說港股過去的一年,實際上表現是優於內地A股的。這年頭誰都知道恒生指數失真,大部分的內地企業去香港上市,其價格走勢根本就不和恒生指數並駕齊驅,「炒股不炒市」全球流行,不單單在香港市場明顯,即便是在流動性很好的美股和內地A股也非常突出。尤其是下半年的次新股小市值板塊裡面出現一些牛股被資金炒作,這點和內地A股有異曲同工之妙。
  • 內地客買香港保險續保退保兩難
    近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2016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內地居民赴港投保熱情高漲,去年前三季度其向內地居民所發出的新保單保費為489億港元,同比猛增1.32倍。但是,與保費節節攀升相對的,則是監管部門對於香港保險各項政策的收緊。
  • 香港零售巨頭集體受創:房租太貴 內地客銳減
    香港零售巨頭周大福和莎莎國際近期相繼發布2016財年中期業績報告,周大福利潤銳減三成,莎莎國際則暴跌接近四成。一個是香港知名的珠寶商,一個是香港的化妝品零售集團。兩者的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卻很相似:受到內地赴港遊客減少的嚴重影響。
  • 一場「香港保險」的「殺豬盤」!
    2013年12月開始,詐騙團夥操縱香港某保險經紀公司的10多名經紀人,遊說200多名受害人購買一款於開曼群島開設的「香港投資基金」,還聲稱是AXA安盛保險旗下的公司,並將該基金包裝成高回報的保本房地產基金,稱年均回報率達9%-12%。 哇!
  • 香港保險遇冷,內地訪客三季度新單保費收入下跌近三成
    來源:國際金融報近期,香港保險業監管局公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臨時統計數字。2019年前三季度,香港保險業毛保費總額為4369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2.5%。值得注意的是,內地訪客前三季度的新單總保費收入仍同比上升5.5%至360億港元。但從單季度來看,第三季度新單保費收入出現了明顯下跌,從第二季度的136億港元下跌至第三季度的97億港元,跌幅達28.8%。「第三季度內地訪客新單保費下跌主要受到近期香港社會事件的影響。」
  • 友邦保險靠內地業務強力支撐 疫情之下前平安幹將將挑大任
    受香港社會事件衝擊大友邦歷史悠久,最初1912年在上海租界成立一家代理公司,它是友邦公司的前身,真正在中國大陸的發展始於1992年,並於同年在上海設立分公司,於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友邦保險集團目前業務範圍覆蓋亞太區內18個市場,包括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內地、南韓、菲律賓、澳洲、印度尼西亞、中國臺灣、越南、紐西蘭、澳門特別行政區、汶萊、柬埔寨和緬甸擁有全資的分公司及附屬公司、斯裡蘭卡附屬公司的99%權益及印度合資公司的49%權益。
  • 在城市核心區建養老社區!大家保險公布養老「城心模式」,已在北京...
    6月24日,在成立滿一年之際,大家保險集團首次公開該公司養老產業布局思路。這是一條不同於同業的差異化之路——城心模式,即在城市核心區布局。此前,大家保險早已透露將「健康養老」作為集團三大賦能板塊之一,養老在其業務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 中國版CRS落地:買香港保險要交稅了?真相在這裡
    這意味著,由於同屬於CRS籤約地區,香港的保險公司也要將境內人士具有現金價值保單資產的信息報給內地稅務局,不僅僅是新買的保單需要披露,對於已經購買的存量保單同樣也要披露。那麼,買香港保單要在內地交稅了嗎?
  • 2017年內地保費跳水 350萬年薪80後代理人講述香港保險江湖變局
    原標題:2017年內地保費跳水 350萬年薪80後代理人講述香港保險江湖變局 摘要 2018年1月13日早晨,友邦保險位於香港海港城驗證籤單點的人數屈指可數,
  • 日清香港IPO 布局內地高端方便麵
    1984年,日清正式在中國香港設立營業據點,並逐步將業務擴張至中國內地市場,如今已是香港市場最大的方便麵公司,不論是從銷售額還是銷售數量來看,日清的市場份額均已超過60%。只是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日漸飽和的香港市場對公司業績增長的拉動效果越來越不明顯,內地市場的作用日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