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初名朱見濬,漢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1464至1487年在位。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終年41歲。廟號憲宗,諡號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大明憲宗純皇帝
和父親英宗相比,他頗有略勝一籌之處,例如為冤死的于謙平反昭雪,恢復郕王朱祁鈺的帝號——恭定景皇帝。但是,這些德政掩蓋不了為人詬病的弊政。明憲宗朱見深具有強烈的俄狄浦斯式戀母情結。他竟然擅寵比他大17歲的萬貴妃,把內宮和外廷都攪得一塌糊塗。
明憲宗與萬貴妃
萬貴妃(1430-1487年)原名萬貞兒,山東諸城人,四歲時進入後宮,成為宣宗皇后孫氏的侍女。朱見深被冊立為太子,孫太后把他的侍女萬貞兒派去侍奉太子,使萬氏有幸成為太子的保姆。
萬貞兒
景帝即位後,朱見深被廢為沂王,一切榮華富貴離他遠去,與寂寞冷清的朱見深朝夕相伴的就是這個姓萬的宮女。兩人的年齡相差十七歲,卻滋生了超越年齡的複雜感情。英宗復闢後,十一歲的朱見深再度成為太子,萬貞兒的地位逐漸顯要起來。
明憲宗朱見深
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憲宗即位,對萬貞兒多年相伴的依戀之情,難以忘懷,戀母情結演化為情人關係,十八歲的皇帝把三十五歲的萬氏冊封為妃子。妻子比丈夫大十七歲,堪稱明朝歷史上離奇的皇室婚姻。憲宗娶了一個可以當母親的女人為妻,在常人看來,或許離奇,在憲宗心目中,最愛憐他的正是妻子與母親一身二任的女人,他最需要的不是剛剛認識的后妃,而是早已熟悉、形影不離的萬氏。甚至在皇后吳氏與妃子萬氏發生衝突時,憲宗毫不猶豫地站在萬氏一邊。
朱見深和萬貞兒
天順八年七月,吳氏被冊立為皇后,憲宗的冊文對她讚譽有加:「毓秀勳門,賦質純粹,有端莊靜一之德,有溫和慈惠之仁」。一個月後,這位「端莊溫和」的吳皇后就被廢掉,打入冷宮。其故何在?得罪了妃子萬氏。
影視劇照1
吳皇后畢竟只有十七歲,對後宮爭鬥的兇險估計不足,一上臺就擺出一副「母儀天下」的姿態,整頓後宮,首當其衝的就是得到皇帝擅寵的萬氏,尋找藉口,把她杖責一頓。這樣的事情,萬氏不能容忍,憲宗也不能容忍。憲宗的廢后詔書與先前語氣截然不同:「言動輕浮,禮度粗率,留心曲調,習為邪蕩」。箇中緣由,當然是萬氏在作祟。
影視劇照2
問題在於,憲宗何以對萬氏「從善如流」呢?從小和她相處十多年,衣食起居都在她的照料之下,已經須臾不可或缺,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萬氏對憲宗早已摸清脾性,投其所好,所謂「機警善迎帝意」,俘獲男人的心,在這點上,十幾歲的少女顯然不是三十五歲成熟女性的對手。她可以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皇帝很少去親近其他嬪妃,而頻繁到她那裡「進御」。每次皇帝駕臨,她都精心打扮,身穿戎裝前往迎接,讓少年天子充滿新鮮感而興致勃勃。
大明皇宮
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萬貴妃暴病而死,憲宗連續七天不上朝,傷心地說:萬貴妃去了,我也快要去了!八月間,憲宗果然追隨萬貴妃而去。由此可見,明憲宗朱見深對萬貴妃的俄狄浦斯式戀母情結之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