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大學畢業時,我和許多畢業生一樣,迷茫的同時又覺得自己前途無量。世界雖然無邊,但可以靠著自己的腳步一寸一寸去丈量。
借著這種沒來由的自信,想著工作三年內成為團隊主管、拿著六位數的年薪帶父母去馬爾地夫的沙灘上曬太陽。
工作一年後,加過無數次班,有過兩次10%的薪資漲幅,小小升遷過一次。
看著從部門經理、區經理、區域經理、大中華區總監這樣一長串title以及每一個頭銜背後相匹配的三年、五年、十年,才知道馬爾地夫離自己還很遙遠。
28歲時,算算自己還有七百多天就要到達傳說中的分水嶺了,希望自己在30歲這天做一件於人生而言有意義的事。
比如,給熱愛文字的自己一個交代,能夠接到出版社的出書邀請,能夠為喜歡抽菸的父親每個月買一條中華煙,能夠讓愛美的母親每半年飛次日本埋個線、打個美白針。
後來,30歲的這天我照舊像往常一樣吸著霧霾、擠著地鐵去上班了,想像中的美好一樣都沒發生。
小時候我們都有過美好的野心,18歲進入一流大學,25歲開始有自己熱愛的事業,35歲實現財務自由,然後遇到非TA不可的那個人,一起去環繞地球,累了就擇一城,看山看水看夕陽。
總之終其一生都自由、快活。這才是不白活的一生。
而現實是,想像中的美好總和自己有萬裡之遙,每一天都像30歲的生日——平凡、倉皇又喪失意義。
為什麼現實中的我們沒能像想像中那樣成功?
本文為LinkedIn原創,作者思小妞,坐標美帝,LinkedIn專欄作者、新浪微博讀書籤約作者。微信公眾號思小妞的犄角旮旯(id:sixiaoniu523)。
永遠是最後一個離開公司的人,下班再累也堅持讀五頁書,節假日不是進修就是在進修的路上,每天都會了解行業內的最新趨勢,堅持和業內大牛定期溝通交流,我怎麼可能不是真的想成功?
在麥可·喬丹的傳記「Playing for keeps」這本書裡提到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教練在一次籃球賽上看到賽場上的九個球員都在「例行公事」,而只有一個孩子在全力以赴。
這位教練看他打得那麼拼命以為這個球隊正以1分落後,而比賽還有兩分鐘結束。然後他扭頭看了一眼記分牌,發現他的球隊落後20分,而比賽還剩一分鐘!
這個孩子就是喬丹。
喬丹、科比、C羅、菲爾普斯、博爾特這樣的世界頂級運動員無一例外對贏充滿了巨大的野心。在他們的世界裡,對失敗的痛恨遠超過優秀的運動員。
「不過是一場比賽,還有下次」是我們常人的思維,因為我們認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你跑贏前100米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堅持跑完全程。但對於頂級運動員來說,他們既要職業生涯的漫長,也要每一次比賽的贏。
有多少人能在敗局已定時還堅持頑強反抗?
聰明人說他們愚蠢、不懂變通,就像我們在工作中都會遇到被領導否定方案,遇到和同僚競爭失敗,然後就開始感嘆人心不古、生之艱辛,開始蛻變成「老油條」,讓自己符合趨勢,過得舒坦些。
但只有那些真正想贏的人知道,為了贏,可以做任何艱苦、突破極限的事情。
不管是科比看到的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還是博爾特訓練到變形的雙腳。
對於從事媒體工作的人來說,2016年是讓人羨慕嫉妒恨的一年。
這一年,宇宙第一網紅咪蒙的頭條廣告能賣到65萬;Papi醬靠吐槽視頻獲羅輯思維1200萬投資;還有更猛的,知名星座博主同道大叔一夜套現1.78億,成為30歲以下的創業新貴。
這不免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得來全不費功夫嘛。
而真實情況是:
咪蒙日更2000到5000字的文章,而此前她在南方系的報業集團做了12年記者、編輯;畢業於中戲導演系的Papi醬從十年前就開始擔任娛樂網站的網絡主持人;躋身成功人士的同道大叔,更有考上清華美院的本事和在微博日更的堅持。
可有真水平的人多了,為什麼只有這幾位能成功?
我想是因為他們特別擅長「見縫插針」吧。平時練功夫,碰到風口馬上把功夫搬上舞臺,發光發亮,而我們普通人卻只會繼續觀望,等待天賜良機。
其實哪有什麼良機,不過是看誰比誰更能快準狠罷了。
這個時代,自信已經不那麼好用了,必須要過度自信才更有成功的可能。
過度自信者們能高估自己能力、敢於嘗試去做很多能力範圍之外的事情。
根據2011年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表明,就平均值而言,過度自信的人比能正確評估自己能力的人更容易成功。引用萬維剛老師的話來說就是有種「僥倖的成功」。
過度自信的人不太去計算風險,遇到機會先做了再說。
由此可能產生三種結果:
運氣好,碰到膽兒小的恰好沒人爭,白賺;
有人和你爭,但能力未必比你強;
當然,第三種結果就是慘敗。
但有很多時候是太有自知之明的人還在計算成功的概率時,過度自信的冒險者已經捷足先登了。
看看那些明著暗著號稱要改變世界的人:比爾·蓋茨、謝爾蓋·布林、馬克·扎克伯格、史蒂夫·賈伯斯、埃隆·馬斯克,哪一位不是自信心和冒險精神噴井式爆發的人。
這個世界是屬於冒險者的,他們會比「正常人」有更多的失敗,但只要還活著、還繼續,最終成功的可能性也比常人大很多。
反觀自身,在面對機會、挑戰、風險和決定性選擇時,通常是自告奮勇挺身而出?半推半就?還是乾脆抱著「小富即安」、「知足常樂」的想法,就此滿足於現狀?
後兩者我見過很多,我也是其中一份子,所以我們的世界才被選擇前者的那20%的人掌控著,留下一點空間讓我們剩餘的80%的人爭立足之地。
本文為LinkedIn原創,作者思小妞。
你做過哪些冒險的事?結果怎樣呢?
在評論區給我們留言吧,今天的值班小編艾莎會及時來翻牌子噠!
漫畫新欄目《職場你萌說》,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體替你們鳴出一件職場上的不平事!嗷~~
第131集:「老闆提出問題,員工解決問題,主管隱藏問題,這才是問題。」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mexu@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訂閱每日必讀的職場乾貨。
©2016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