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到清朝的滅亡,以及我國領土被分割,許多人將矛頭直指慈禧和乾隆。慈禧則是因為心心念自己手中的權利和富貴,卻變相的賣國,將清朝陷於困境之地。至於乾隆,則是中國百年羞恥的罪魁禍首。
眾所周知,乾隆是清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然而本人卻好大喜功,頻繁遊歷江南,打著視察的旗號,將清朝國庫消耗了個精光。
此時的大清王朝已呈現陳舊迂腐的跡象,雖然乾隆延續了康乾盛世,但其實盛世的背後並非欣欣向榮,反而是清朝走下坡路的開端。
乾隆的閉關鎖國政策,令中國無法進入現代化的軌道,逐漸落後於西方國家。而此時的英國早已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已經漸漸成為世界強國。
在鴉片戰爭前夕,歷史曾經給予了清朝大好的機會,當初馬嘎爾尼曾為乾隆賀壽送上大禮,試圖可以打開中國的大門,但卻被乾隆無情地拒絕。
嘉慶皇帝更是將英國使臣無情地驅趕出國外,只因英國使臣見了皇帝不下跪。最終在道光年間,改變清朝命運的鴉片戰爭最終爆發。
鴉片的貿易,令清朝國力迅速下降,而洋人則在貿易中獲取到了巨大的利益。道光年間,皇帝下令嚴治鴉片貿易,林則徐開戰了禁菸運動,收繳了大量的鴉片,並且集中銷毀。
英國政府對此十分不滿,並且向道光皇帝遞交了國書,其實這封國書實際上便是宣戰書。英國人不留情面地指責了道光皇帝損害了英國人的利益,並要求嚴懲林則徐。這封國書令清朝官員非常不滿,沒想到英國人竟這麼大的口氣,顯然是在向清朝示威。
清朝官員向皇帝解釋了這封國書的內容,沒想到這些官員卻避開尖銳的詞彙,呈現給皇帝的反而是另外一種意思,這封國書最終成為了英國人祈求中國保護的文章。
道光聽後龍顏大悅,認為英國人還算懂規矩,不久之後,鴉片戰爭爆發,戰爭的結果便是清朝大敗,籤訂了割地賠償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