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高壓、工時長,離職率卻是業界1/3,業內人士點出關鍵!

2020-12-10 深夜書評

臺積電在晶片代工的技術遙遙領先對手,今年7月底,市值一度突破12兆、擠進全球前10大企業,隨著強勁的市場需求,臺積電擴產腳步不斷,今年預估將徵8000人,啟動史上最大徵才活動,想擠進臺積電的窄門,除了學、經歷夠優秀以外,有沒有「任勞任怨」與「苦幹實幹」的特性,是更重要關鍵。

臺積電2019年營收再度破兆,並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彭博資料庫統計,臺積電是2019年在臺灣繳交所得稅金額最高的企業,金額達558億元臺幣,約佔臺灣2019年營利事業所得稅實徵淨額比例的7.8%,也讓臺積電獲得科技業界「護國神山」的美名。

要打造領先全球的技術,臺積電靠的是背後5萬多名員工,而這些員工面對高壓、工時長的工作環境,被網友暱稱「輪班星人」。不過,神奇的是,網友口中的「輪班星人」離職率卻僅有業界的三分之一。

臺積電公布的資料顯示,2019年員工離職率約4.9%,若以104人力銀行過去的統計來比較,公司規模500人以上的企業總離職率有15%以上,電子製造業的總離職率也有14%~15.7%,由此可見,臺積電顯然對留才相當有一套。

究竟臺積電能留住人才的秘密是什麼?首先當然是優渥的薪資。一位在臺積電工程部門服務約10年的R先生表示:「 以臺灣企業來說,臺積電薪水算不錯,除非出國工作,不然薪資能贏臺積電的不多。」

此外,臺積電為了留住人才,每年都會調查競爭公司給出的條件如何,以保持臺積電薪水高於多數公司的優勢,藉此吸引人才。根據證交所公布的2019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中位數」,在上市公司中臺積電排名第11名,員工薪資中位數為年薪159.6萬,其它薪資水平贏過臺積電的則多為IC設計公司,象是:聯詠(3034)、聯發科(2454)、揚智(3041)與瑞昱(2379)。

此外,臺積電員工離職率較同業低,也跟當初選才強調的特質有關。想要進臺積電,有漂亮的學、經歷幾乎只能算是敲門磚,R先生分析:「臺積電徵人時很看重求職者的個性跟配合度,比較不會抱怨,且有任勞任怨與苦幹實幹特質的人,較容易被錄取。」

不過,臺積電也不是完美職場,因為公司組織龐大,每個員工就象是小螺絲釘,每天執行著規律的工作內容,以R先生為例,過去曾因沒什麼成就感,想嘗試其它的工作機會,但因為一出臺積電,薪水可能就要打6折,「通常大家為了薪水,還是會留下來。」

然而,只有低離職率,還無法滿足臺積電對人才的需求,為了搶才,臺積電與包括交通大學、臺灣大學、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等7所國內學校,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等15所國外大學有產學合作研究項目,以2019年為例,已經有超過178位教授、2500位來自電子、物理、材料、化學、化工與機械工程等領域的學生,加入產學研究中心。

臺積電這塊響亮的招牌,對國內優秀人才來說,極具吸引力,不少上市櫃公司老闆也常感嘆:「人才都被臺積電搶走了。」無獨有偶地,日前還傳出臺大化學系教授倡議「廢除碩士班學程、只招博士班學班」,為的就是拒絕做臺積電工程師的職前訓練所。

相關焦點

  • 日媒爆料:中國出兩倍價錢挖角,過百名臺積電員工跳槽中國細公司
    據《日經亞洲評論》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晶片代工巨頭臺積電(TPE:2330)自去年起,已有100多位高級工程師和管理人員被挖角到中國,以推動該國的半導體產業和晶片技術,達成晶片自製的目標,以降低中國對外國晶片供應商的依賴。
  • 國內公司2.5倍工資挖走100多位員工 臺積電回應:離職率低於5%
    半導體行業是個資本、技術、人才密集的行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對晶片生產來說尤其重要,此前有報導稱臺積電過去一年中有100多位員工跳槽到了國內半導體公司。據報導,這些員工跳槽主要是被國內公司的高薪吸引,為此不少公司開出了極為豐厚的薪水,是任職臺積電時期的2倍甚至2.5倍多。被點名的主要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兩家公司,都是2017年才成立的,目前正在研發14/12nm級別的製造工藝。
  • 「AI軍火商」齊聚臺積電30周年慶,張忠謀對半導體業界的最後囑咐
    圖丨臺積電開創了晶圓代工模式毫無疑問,臺積電的純晶圓代工定位,不論在什麼時間點都不會變成客戶的競爭對手,從而確保了客戶的智慧財產權,且因為專攻晶片代工,在工藝改進上的推進也更為積極。蘋果:與臺積電的合作是創意碰撞出的火花圖丨蘋果營運長Jeff Williams首先,要感謝臺積電,如果不是臺積電,那們的許多技術和構想就沒有辦法獲得實現,與臺積電的合作可以說是創意碰撞出的火花。當初決定把新款 iPhone 的晶片方案完全交由臺積電代工,主要就是看中臺積電在工藝與良率的進展可以滿足我們的方向要求以及階段性良率目標。
  • 日媒:去年起100多位原臺積電員工被挖角到大陸 近年度公司離職率都...
    8 月 12 日,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轉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 100 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中國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對此臺積電錶示,員工是臺積電最重要的資產,公司近年的年度離職率一直在 5% 以下;公司將繼續致力留住人才、培育人才,提供員工具挑戰性且正面的工作環境與長期職涯發展。
  • 工資2-2.5倍,臺積電100多名工程師,被兩家中國企業挖走
    通過有關報導,兩個企業除去分別聘請了50多名前臺積電職工外,其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一樣來自於臺積電,此次挖人的計劃是開發設計14納米技術和12納米技術的集成ic。一位內部人員表明:「弘芯提供的工資待遇是超出想像的,她們提供的薪酬和獎勵是臺積電薪酬和獎勵總金額的2~2.5倍。」
  • 中國最大的民企:日賺近2.4億,人均百萬年薪,離職率卻高達43%?
    不過,下半年的情況不容樂觀,由於美國全面封鎖,華為晶片供應鏈陷入困境,據了解,麒麟晶片庫存已經告罄,沒有臺積電等代工廠接單,麒麟晶片基本就停滯不前了。而近期又爆出一批半導體工程師集體離職,這無疑是雪上加霜。華為能夠有今日的成就,靠的就是不斷吸收和培育優秀的人才。
  • 去年來臺積電已有100多位員工跳槽到大陸
    摘要:8月13日消息,據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援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中國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8月13日消息,據臺灣地區媒體《經濟日報》援引《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稱,自去年起,已有100多位原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被挖角到中國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日經亞洲評論》根據多個未具名的消息來源指出,泉芯(濟南)和武漢弘芯這兩家半導體廠商,雖然知名度不高,但自去年以來,各自挖來50多位前臺積電員工,包括工程和主管層級人員來協助發展14nm和12nm製程。
  • 臺積電的研發實力有多強大?臺積電:希望能出諾貝爾獎得主
    眾所周知,臺積電因為具備世界領先的製程工藝和龐大的產能供給,備受業界信任與支持,包括蘋果、華為海思、高通、英偉達、AMD和聯發科在內的晶片大廠都是臺積電的客戶。臺積電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佔據的地位不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特殊。
  • 為何公司整體離職率正常,唯獨單個部門離職率太高?從這3點進透
    但是,如果一個公司整體離職率處於可接受的正常水平,而唯獨某個部門離職率太高,這就往往是綜合因素造成的結果,不能只歸因於某個人或某個原因。而且經常會把自己不想做的事、麻煩的事、容易出問題的事推給其他人做,出了問題就推卸責任。有幾個男下屬看不過眼,常常跟她對著幹,經常不理她,結果,一個個都被她排擠走了。
  • 臺積電晶圓瑕疵門風波,牽動14B廠和品管部門高層換將
    臺積電這次的光刻膠產生晶圓報廢事件,是源自於一批原物料廠商供應的規格與過去的規格有相當誤差,意思是採用了規格不符合的原物料產品,事件發生之初,業界揣測臺積電會向供應商求償?還是自己承擔損失金額?蔡能賢負責臺積電全球所有晶圓廠的品質可靠性檢測工作, 1977 年畢業於臺灣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 1983 年獲麻省理工學院材料工程博士,曾任職美國貝爾實驗室等, 1989 年加入臺積電後曾歷練研發部經理、 12 寸試產線專案協理、封裝測試資深處長、品質暨可靠性部門資深處長,之後升任品質暨可靠性部門副總, 2000 年曾帶領臺積電的12吋晶圓團隊成功開發製造出第一批
  • 臺積電(TSM.US)興建8英寸生產線的思考
    臺積電(TSM.US)總裁魏哲家在一年一度的供應鏈論壇上宣布將在南科6廠旁邊新建一座8英寸晶圓廠,這是繼2003年上海松江廠之後,臺積電15年來首次再興建8英寸晶圓廠。儘管魏哲家並未透露投資的具體金額,但有業內人士預計,該晶圓廠的投資金額將超過新臺幣500億元(約合16.2億美元)。
  • 臺積電在3nm製程工藝研發遇到瓶頸,3nm量產要「遲到」!
    推遲的3nm早在去年4月,受到疫情的影響,EUV光刻機等關鍵設備在物流上受到延誤,這也導致臺積電在設備安裝上遲遲無法按期完成,原計劃在6月份風險試產的3nm FinFET工藝,延期到10月份。目前尚不清楚臺積電在3nm工藝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關鍵瓶頸具體指什麼,但如果想順利在2022年完成量產,臺積電必須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 臺積電關鍵人物!復旦高材生入籍臺灣!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帶領臺積電1400人團隊,進行跨部門合作,歷經3年的堅持努力,突破高介電材料/金屬閘技術,並創新採用雙重曝光技術,成功開發20納米製程技術。20納米能順利投產的另一個關鍵技術是雙重曝光(double patterning)技術,這也是臺積電首次採用這項技術。
  • 臺積電十年磨一劍,要讓三星再輸一次
    更讓競爭對手豎起寒毛的是,臺積電在今年首度揭露一種全新的封裝架構,同時也賦予一個獨特名字:「SoIC」(system-on-integrated-chips)。然該技術細節一公布,業界便議論紛紛指出,「這不就十分接近 3D IC 架構嗎?」,業內人士指出,臺積電從來都是「事做成了才會說」,這次敢公開講這個技術,一定是有十足把握才會提。
  • 臺積電不仁在先,大陸企業雙倍工資挖牆腳
    臺積電在美國限制下將斷供對海思晶片,但大陸的晶片產業正處於加速發展狀態。據日媒報導,中國大陸兩家新成立晶片企業從去年開始大量從臺積電挖人,吸收了百名臺積電資深工程師以及經理。兩家企業過去鮮為人知,但通過大量引進人才有望加速晶片產業,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
  • 日媒稱陸企挖走百人,臺積電董事長:疫情嚴重,沒人離島
    (文/呂棟 編輯/周遠方)一周前,日媒放出消息,自2019年開始,中國大陸兩家企業通過提供優厚待遇,已招攬100多位臺積電工程師和經理人員,前往大陸從事晶片研發製造項目。 對於被大陸企業「挖人」傳聞,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日(8月18日)首次回應稱,該傳言與事實不符。他還表示,近半年來疫情嚴重,沒人會離島。
  • 臺積電獨吞iPhone處理器訂單的秘密
    不過,2020年下半年開始,精材會扮演臺積電體系晶圓級測試廠的角色,原有的影像感測先進封裝業務將逐漸縮小,外界傳出,臺積電將把毛利較低的晶圓級測試業務交給精材,由第3方將設備移轉給精材,精材則負責營運及管理。   「蘋果希望降低成本,臺積電希望拉高毛利率,精材因此成為最佳選擇。」業界人士透露,精材近期股價震蕩,因為市場對2021 年精材是否會有新訂單,看法不一。
  • 離職率下降80%後,我發現留住人的9個關鍵點
    但實際上,真實的離職原因遠比這個要來的複雜,我們之前分析了10幾家公司的離職率問題,然後邀請了人力資源專家共同研討,和我們的用戶深度交流,給出了具體留人建議後,離職率平均下降了80%左右。 留人背後,有9個關鍵點,和你仔細分享一下:
  • 工資2到2.5倍,國內兩大晶片廠被曝大舉挖走臺積電工程師
    自去年以來,中國兩家晶片廠商被曝從臺積電聘請了 100 多位資深工程師和經理,開出的薪水多達臺積電的 2 到 2.5 倍,而臺積電本身已經是晶片行業薪資待遇的「排頭兵」。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弘芯給出的待遇是驚人的,他們給出的薪資和獎金是臺積電薪資和獎金總額的 2~2.5 倍。」臺積電非常擔心人才流失,儘管人才流失可能不會立即影響其在該行業的領先地位。」一位知情人士告訴日經新聞,當濟南泉芯在臺灣南部開始運營研發基地時,臺積電感到不安,因為臺積電 5 納米工藝晶片的生產工廠就在那附近。
  • 離職率的計算方法
    通過上面的討論,可以發現,在計算離職率時如果能將分子定義為在某一時期內的離職人數,分母定義為該時期的累積在冊人數,即該時期內的在職員工最多時的數量(離職率=離職人數/累計在冊人數×100%),這樣求出的離職率將更為科學。一方面應用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得人們更加容易理解離職率的含義,另一方面,不論員工什麼時候辭職,都可以在離職率上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