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設立情報網,掌握日軍行動,王近山虎口拔牙,全殲華北參觀團

2021-01-14 我的家在靈石

10月19日,花谷正率三萬大軍,天上以飛機相助,威風凜凜殺向太嶽山區。一路上,花谷正好不得意!可得意之餘,花谷正內心又生出幾分莫名的恐懼,他頻頻向後方向基地發報:務求謹慎防守,不得隨意出戰,如發現陳賡主力,速報勿誤。

10月21日傍晚時分,從四面八方合圍而來的三萬日軍在沁源縣城會師。鬼子進到城裡,四處搜索,卻不見一隻雞,一隻羊,不見一粒糧,更看不到一個人。

日軍此次行動,輕裝疾進,本來就沒有帶多少乾糧,士兵們肚子早已餓極了,想不到來到沁源城,不但找不到吃的,甚至連一口水都找不到,所有的井都被封死了。

花谷正茫然了。「無人區」,他猛然想起這個詞,不禁心中泛起一陣驚恐。怎麼辦?花谷正腦子一轉又想出一個新招:何不向縣城以外發展?於是他選擇大村大鎮為重點據點,重兵屯紮,每日以據點為核心,向外出擊,抓人搶糧。花谷正橫下一條心:來了,就不走了,定要與陳賡再打一次交道。

陳賡看道鬼子擺出了一副要長期駐紮的架勢,於是率部在白晉、同蒲鐵路兩側敵人後方頻頻出擊,目的是把日軍吸引過去。但是花谷正仍不為所動。

根據地的形勢不斷惡化,躲進深山溝的群眾開始斷糧,部隊給養也發生困難。而花谷正卻請來了「維持會」,妄圖拉攏部分群眾,這是花谷正的又一陰謀。

日軍將華北分為治安區、準治安區和未治安區。對治安區,以清鄉為主,建立各種偽組織,並實行保甲連坐;對準治安區,以蠶食為主,步步逼上偽化、特務化道路,防止八路軍的深入;對未治安區,是以掃蕩為主,實行三光政策。在治安強化中,日軍使清鄉、蠶食、掃蕩三者配合,以清鄉鞏固其佔領,以蠶食縮小我根據地,擴張其佔領區。

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陳賡決定實行長期包圍、戰勝敵人的方針。他把熟悉沁源情況的主力部隊陝一旅三十八團從外線調回,執行長期圍困任務。把全縣劃分為十一個戰區,以三十八團和二十五團、二十九團各一部為骨幹,結合全縣民兵群眾,組成十三個遊擊集團,開始群眾性的圍困沁源的鬥爭,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民群眾點子就是多,創造發明出了一系列的困圍新戰術。夏天的傍晚,當成群的蛤蟆聚集在河岸邊「呱呱」亂叫的時候,群眾扯來一串串蛤蟆,先把胡椒粒塞到蛤蟆嘴裡,再扔到鬼子據點周圍,蛤蟆受到刺激,通夜大叫不止,弄得據點的敵人無法入睡,這樣他們白天就沒精力出來抓人搶糧了。後來敵人出來捉蛤蟆,民兵又在蛤蟆腿上掛地雷,炸得鬼子窩都不敢出來了。這是所謂蛤蟆陣。

民兵還在城關通往四鄉的道路上埋上一種高大多刺的紅眼圪針,這種荊棘灌木在太嶽山區隨處可見。鬼子看見這玩藝害怕,只好一根一根地往外拔,可他們沒想到在這圪針的下面還帶著地雷手榴彈,隨著轟隆的爆炸聲,鬼子骨肉分家,嚇得哇哇直叫。這是所謂圪針戰。

1943年1 月24日,在沁源駐紮了三個多月的日軍六七九師團兩個大隊,因「實驗」毫無成就,還損兵折將二千餘人,連牲口都殺了吃光,補給難以為繼、而被迫撤回同蒲線。「實驗」任務便交給白晉線的三十六團駐沁縣之水川聯隊齋滕大隊接管。

「我要在一個月內建立起『維持會』來」。大隊長齋滕一到沁源便誇下海口。齋滕的新方針是縮短戰線,軍事進攻與政治欺騙雙管齊下。

「皇軍換了防,要久駐下去,大家不要在山溝裡受罪了,快回去成立『維持會』吧!」

「快過年了,皇軍給大家準備了大米白面……」齋滕派遣特務漢奸化裝成冀豫兩省逃晉的災民,四處散布謠言。

當時,群眾正面臨著嚴重的春荒,部隊戰士吃不飽。針對於此,陳賡親自深入調查研究,組織領導採取各種措施解決糧食困難,組織部隊掩護群眾到敵佔區搶糧,進行搶耕搶種搶收。

「送糧怕見鬼門關,背糧怕走沁河灘;過了聖佛嶺,進入鬼門關,如若死不了,就是活神仙。」在鬼子中間廣泛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

由於措施得力,有效,群眾的吃住問題都解決了,從根本上安定了群眾的情緒,鼓舞了他們長期圍困的信心。這樣,齋滕的一個月實現『維持會』的夢想不但沒有實現,反而還損兵折將,沁源城變成了一個沒有人民的世界。城裡除一家合作社,一家蒸饃鋪外,其餘的都是大門緊閉。鬼子哀嘆:「日往紅波液,身在圪針巢,望虎深山虎不在,大城大鄉無人煙。」僅僅半年多,齋滕便呆不下去了,也灰溜溜地走了。

兩次慘敗,使岡村寧茨明知繼續進行實驗已不會有什麼結果,但就此撒手不管,未免太丟臉面,於是又硬著頭皮,從膠濟路調新編第六混成旅團木村大隊,來接替這個倒媚的任務。但木村大隊一踏進沁源的土地,就遭到遊擊大隊的襲擊。從此不敢主動出擊。

岡村寧茨眼看著自己精心策劃的絕妙戰術全被粉碎,氣極之餘,又制定了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

1943年10月1 日,日軍第六十九師團、六十二師團、三十六師團,配合偽軍第十一師、第二師,共五千餘人,由太嶽區從三個方面以三層兵力滾壓而來。

日軍東京參謀部非常重視岡村寧茨這一傑作,特地從各地抽掉二百名中隊長以上的軍官組成「戰地參觀團」,由他的親信服部直臣少將率領,前來太嶽區進行實戰觀摩。

陳賡通過密布的「窗口」,對日軍的動向早已了如指掌,面對氣勢洶洶的來敵,陳賡顯得從容不迫。

「窗口?」看到這裡,有些讀者可能會納悶,什麼窗口?原來陳賡為了知己知彼,早就在敵人的內部,安插了眼線。

這個眼線就是傑出的地下情報工作者高慶魁。這事還得從1941年講起。

1941年4 月,面對日偽頑固的夾攻,陳賡決定向白晉、同蒲鐵路再撒出一張情報網。他選中了高慶魁。

「首長好!」高慶魁見到陳賡,立正敬禮。

「你好呀,小高!」陳賡緊握他的手。

「首長召我來是有什麼急事嗎?」高慶魁開門見山地問。

「看把你急的!」陳賡以慈祥的目光打量著面前這位年輕人,「我準備調你去當情報隊長!」

「我能行嗎?」高慶魁疑惑地問。

「我們考慮你曾跑過天津、北平等大城市,與各種人物打過交道,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做這項工作是比較合適的。」高慶魁從陳賡的目光中得到鼓舞。「我們準備再搞一個情報隊到白晉、同蒲一線,特別是太原、臨汾、長治等地活動。這項工作由我直接領導,我的代號是一○一,你的代號是三○三,我們單線聯繫,情報隊下設三個分隊,三個分隊長同你也是單線聯繫。」陳賡說。

高慶魁認真地聽著,不時地點點頭。陳賡又說:「軍事情報工作,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不僅需要有勇氣、有膽量,而且還必須保全自己。為此,我規定了五戒:一戒白天大街上露面;二戒在敵佔區照像;三戒賭博;四戒去娛樂場所;五戒酗酒。我們給你配備兩部電臺,一部設於屯留縣餘吾鎮東北一帶遊擊區,代號豐隆號;另一部設於太原城北和城西一帶,代號大豐號,分別由第一、第二分隊使用。」

陳賡一邊交待,一邊遞給高慶魁一本工作手冊,「你的公開身份是太嶽軍區後勤部經濟科員,化名尚武。」陳賡又交待道。

「請首長放心,我高慶魁決不辱使命!」高慶魁舉起手來立下軍令狀。

1942年2 月14日,高慶魁潛入長治市。高慶魁在長治西關北街東面,看見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和一個五六的小孩擺著一個書攤。書攤後面屋子裡的窗戶上貼了一對紙剪的小貓。

「這是安全信號!」高慶魁想起陳賡的交待。「掌柜的,有《水滸》嗎?」「有,要舊的,還是要新的?」

「要舊的!」

「這裡缺了兩個角,給你少算兩毛錢吧!」

「缺兩隻角,應少算六毛!」

「行,就賣給你吧!」

暗號全對上了,高慶魁被引進屋裡,出示了陳賡的親筆介紹信,就這樣,高慶魁潛入長治市。從此,有關日軍在長治駐防、指揮官變動情況等,陳賡都通過高慶魁了如指掌。為進一步了解敵情,陳賡指示,抓住時機打進敵人內部。

有一天,高慶魁向陳賡反映了這樣一件事,他說,長治日軍司令部有一個掌握軍事機密的大佐,是山西榆次人,自幼父母雙亡,由姑母撫育長大,講一口流利的日語,被日軍選用。此人作風正派,又講孝道。

陳賡聽後忙問:「他叫什麼?」

「紀群。」

「他姑母是幹什麼的?」

「一般群眾,住在榆次,她還有個兒子,比紀群小。」

「那就先做他姑母和表弟的工作!」陳賡指示。

高慶魁立即派人做通了他姑母和表弟的工作。陳賡派情報員陳華到長治,與紀群交上了朋友,並結為把兄弟。不久,陳華又將紀群的姑母專程接到長治,讓她對紀群進行勸說。

這一天,陳華到紀群家串門,恰遇其子發高燒,急需上醫院,可紀群家生活清苦,無錢醫病。陳華見狀,連忙背起其子就送往醫院,並代交二百元醫藥費。這件事深深地感動了紀群。

當晚,紀群請陳華和表弟來吃飯。席間,紀群的表弟先提出了話頭:「哥,你看、日本鬼子和漢奸把咱老百性害苦了。不過他們的日子不會太長了,你將來怎麼辦呢?」紀群沉默未語。

「我也早有幾句話想對你說,不知當講不當講?」陳華接著說。

「你我生死之交,兄弟有話儘管直說!」紀群說。「我有兩個同學在八路軍多年了,現已當上了大官,如若你有意,我可同他們聯繫一下。」

「行,我雖是有罪之人,但今後八路軍只要用得著我,我願效犬馬之勞。」紀群急切地表示。

就這樣,紀群成為打入長治日寇心臟的第一人。從此,紀群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軍事情報,陳賡根據這些情報,一次又一次地擊退了敵人襲擊,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對根據地的掃蕩。

陳賡就是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裡,在日偽頑夾攻的形勢下,他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傑出的情報工作才能,通過巧設「窗口」,靈活地掌握敵情,一次又一次地粉碎敵人的掃蕩和襲擊,使太嶽根據地不但沒縮小,反而成為從太行到延安的重要橋梁。

這一次也是如此,陳賡及時的掌握了日軍的動向,做出了周密的部署,戰前會議就在熱烈的氣氛中召開了。

陳賡對參謀長周希漢說:「這一次,我把七七二團和二十團交給你,走路時腳步輕點,別把鬼子給嚇跑了啊!」

他說完後,又對王近山說道:「近山同志,你可是出了名的虎將,再加十六團這隻老虎,能不能把鬼子那個什麼『戰地參觀團』給咬一口呢?」

陳賡最後對三十八團團長蔡愛卿說:「我呢,就只能再當一次你的累贅了,這麼大的雲蓋山,我實在背不走啊。鬼子來了,就和他捉捉迷藏,鬼子不來,我們正樂得多療養療養幾日。」一席話,頓使緊張萬分的作戰會議輕鬆起來。一場重大的作戰部署就在這樣輕鬆詼諧的氣氛中布置下去了。

1943年10月18日夜,就在長治、長子沿線日軍留守部隊放心睡大覺的時候,七七二團和二十團在周希漢參謀長的指揮下,已完全包圍了日軍在這一帶的重要兵站基地——大堡頭。

零點時分,隨著一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埋伏已久二十團的戰士們,像下山猛虎一樣,衝向日軍兵站,在二十團的強有力的衝擊下,不到半小時兩個大隊的偽軍就全部投降。

天亮之後,數千偽軍在裝甲車、坦克的引導下,從長治、長子等地增援來到大堡頭。可此時八路軍已全速轉移得無影無蹤。

服部直臣少將率領的「戰場參觀團」,個個都是正牌的日軍野戰部隊中隊長以上的軍官,他們成天坐在汽車上在太嶽山區東遊西轉,但是卻總也看不到皇軍取得重大勝利的動人場面,服部直臣少將好不失望!

正在這時,洪洞縣東面日軍據點韓略村方向,傳來一陣陣激烈的槍炮聲,那是王近山的釣魚部隊對日軍據點發起攻擊呢!

日軍六十九師團司令官清水中將一聽說八路軍攻擊韓略村,不由得喜出望外,立即電令中村中隊長,以小股出擊,吸引八路軍,糾纏住他,不使之溜掉,一方面向洪洞、趙城的日軍發出命令:各火速抽調一個大隊兵力,於24日十時前到達韓略村據點集結。

清水中將又親自帶領了另外兩個大隊的日軍,在24日一大早,就乘坐著汽車直奔襲韓略村。清水中將心中異常激動,想著自己創功立業的機會來了。但是他卻沒有料到,等待他的是八路軍的大大伏擊圈。

王近山率領的十六團的指戰員們,早已悄悄地進入了韓略村以西十公裡處的伏擊陣地。颼颼的寒風在呼嘯,稀疏的星兒在天空閃爍。輕快的腳步,一個緊跟一個,戰士們隱沒在指定的陣地上,靜靜地等待著。

時間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初升的旭日變成了白色,埋伏著的戰士們,開始悄悄地議論:到了這個時候,仍不見敵人的影子,今天恐怕要撲空了!

正在這時,啪啪兩聲,信號槍響了,大路上煙塵滾滾,敵人來了。王近山一聲令下:「打!」剎時,平靜的小高地上槍聲大作,狹窄的公路變成火海。一刻鐘之前還得意洋洋,耀武揚威,做著美夢的服部直臣少將,頃刻間已成了炮下之鬼。

轟!轟!一輛汽車爆炸了。本來是保衛「戰地參觀團」的兩車衛兵,還未進入實戰就已報銷殆盡。儘管服部直臣少將陣亡,但是這個參觀團的成員,都是久經沙場的老手,他們紛紛和八路軍展開殊死的抵抗。

「必須在二十分鐘內解決戰鬥!」王近山大聲命令。

「保證完成任務!」營長一甩帽子,大聲喊道,「衝啊!」不到二十分鐘,「戰地參觀團」被全部殲滅。

岡村寧茨得知他的「戰地參觀團」被全部殲滅的消息後,氣得臉成了豬肝色。他大罵清水無能,謊報軍情的中村該死。清水中將因此被降職,中村中隊長則被以軍法處置。

虎口拔牙,王近山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日軍「戰地參觀團」,除三人受傷裝死逃跑外,一個少將旅長、六個聯隊長、一百八十名大隊長和中隊長全部斃命。而太嶽軍區十六團和二十五團總共傷亡不到一百人。

相關焦點

  • 開國中將王近山,誤入敵軍包圍,提著大刀率一個團全殲敵一個旅
    當時紅軍嫌他長得太過瘦弱,都不想要他,但是王近山很快就證明了自己,在參軍不久後的一場戰鬥中,王近山和國民黨軍的一名大個子士兵遇到了,但是他並不害怕,打紅眼後抱著這名國民黨軍士兵摔下了懸崖,國民黨兵當成死亡,王近山只受了輕傷,後來王近山的戰友都叫他王瘋子。參軍僅僅三年,由於作戰出色,王近山就升任了團長。1933年,王近山被任命為紅28團團長。
  • 《亮劍》中李雲龍與原型王近山的相似度有多大?
    此戰是八路軍115 師楊成武指揮下進行的,擊斃了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不過此役與王近山無關。 《亮劍》中,李雲龍違抗上級命令,從鬼子正面突圍,在反衝鋒的過程中,由神炮手柱子一炮幹掉了鬼子的聯隊長坂田,軍銜為大佐。
  • 人格富魅力 韜略謀勝局——陳賡大將
    8月5日,在賀龍的第20軍第3師第6團第1營擔任營長,8月下旬,陳賡在會昌戰鬥中身負重傷,後輾轉至上海。     1928年4月,陳賡任中央特科的情報科科長,領導情報科創造出了一連串的奇蹟。他將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派駐上海的特派員吸引到自己直接領導下,從而控制了國民黨在上海的特務機關;把情報人員錢壯飛派進國民黨中央組織部調查科,搜集到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
  • 李雲龍原型王近山:他是開國中將,打起仗來不要命,被戰友稱為「瘋子」
    結果王近山帶隊連夜潛入敵軍側背,成功擾亂了守軍陣型,佔領軍營。長徵結束後,年僅21歲的王近山因英勇善戰被提拔為93師師長,在抗日戰場上的他同樣令敵人聞風喪膽。王近山可沒有把這些人放在眼裡,他率領部隊一邊突然向敵人發起攻擊,一邊又銷聲匿跡隱藏在叢林間。當時的日軍華北總司令岡村寧次為了巡視掃蕩的成果,率領大量日軍軍官來到韓略村觀戰。10月23日,王近山從望遠鏡中看到公路上行駛著13輛汽車,車上裝滿了日軍,有說有笑。
  • 陳賡麾下的四猛一瘋五位猛將,四位是中將,為什麼他只是少將
    之前寫過很多關於陳賡大將的文章,陳賡大將是一位讓人喜歡的將領,戰功卓著不說,為人幽默風趣,經歷相當豐富,在解放軍中找不出來第二個人,一直到今天還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故事。陳賡畢業於黃埔一期,不僅如此在黃埔軍校的時候他就是黃埔三傑之一,名氣很大。
  • 此人偷襲打掉王近山一個旅部,一年不到,被王近山全殲他一個軍
    王家店一戰,胡璉靠偷襲打掉了肖永銀的一個旅部,正在養傷的6縱司令王近山聽聞後氣的暴跳如雷,6縱還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大的虧,上上下下都憋足了氣要找胡璉報仇,很快他們就找到了機會。
  • 2小時斃敵1400人,陳賡怎麼打的日軍寫標語自勉,敵將:他的戰法看不懂
    當此消息傳回386旅,戰士們無不欣喜異常,全旅上下更是鬥志昂揚,而作戰股股長周希漢也在晚間將最新偵查到的情報向陳賡做了匯報。 第二天上午,陳賡結合所獲情報召開了團以上幹部的作戰會議,並總結眾人所提意見將伏擊地點選在了一個名為神頭嶺的地方,因為從地圖上看,此地正好處於潞城於黎城之間,且兩邊都有高地,雖然壕溝並不算深,但已是平原伏擊戰最理想的地形了。
  • 他的名字跟陳賡只差一個字,人稱他是「陳賡的影子」,為什麼?
    提起八路軍386旅,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它的首任旅長陳賡大將,還有日軍那條標語-「專打386旅」。能讓小鬼子如此痛恨,386旅有多強悍就不用多說了。筆者習慣使用「五筆字型」輸入漢字,在輸入「陳賡」二字的時候,經常會誤輸為「陳康」。陳康不是陳賡,他們不是同一個人,但是,有人說「陳康是陳賡的影子」。
  • 王近山三戰兩敗,錯失上將,李德生甘當綠葉,晚年成就最高
    1951年3月,第三兵團緊隨楊得志19兵團入朝參戰,但是司令員陳賡因病沒有到職。副司令員王近山在第五次戰役指揮失當,把180師推到了風口浪尖。不過,在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中,王近山再次與範弗裡特掰手腕,終於贏得了第二階段的關鍵一戰。 西南軍區4個軍參戰,低開高走。
  • 瘋子將軍王近山:14歲當兵,20歲師長,34歲軍長,49歲婚外情降職
    01 1915年10月29日,王近山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桃花區程河村許家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很小就沒了母親,為了維持生計,他8歲起給村裡的地主放牛,13歲開始當長工。 1930年6月,14歲的王近山投身革命,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 他身為日軍翻譯,傳出關鍵情報,保住了29萬中國軍,做了一件好事
    血戰臺兒莊是中國在對日作戰中樹立起的一座豐碑,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的偉大戰役,一寸山河一寸血,他讓當時的國人看到了日本軍隊並不是不可戰勝的神話,一舉打破了日軍亡華的野心,日軍主力部隊損失慘重。他問夏文運:你生於東三省,現在你的家鄉全部淪陷,難道你就無動於衷,甘願為日軍服務?夏文運再也難忍傷痛,他比任何人都難以接受家鄉慘遭日軍蹂躪的現實。李宗仁趁熱打鐵,當即和夏文運約定,繼續潛伏在日軍參謀部,做一名情報人員。
  • 陳賡大將去世時僅58歲,他的子女後來怎麼樣了?3個少將,2個教授
    陳賡,原名陳庶康,出身將門。他是開國大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秀領導者,為新中國的成立和建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是新中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可惜的是,陳賡大將去世的太早,年僅58歲。那麼,他去世後,其家人怎麼樣了?
  • 日軍對中國軍用地圖的盜搶測無所不用其極,但卻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他們攜帶羅盤和測高氣壓計,分頭行動,主要沿道路對周圍地形進行細部測量。他們以羅盤測定方位,以徒步、馬車、轎子等一小時的平均行進數來對距離進行概算。1883年,日軍參謀本部少佐梶山鼎介潛入中國,撰寫《鴨綠江紀行附圖》,並繪製鴨綠江至奉天(今瀋陽)沿途地形圖。他在中國「旅行」日記中觀察所到之處的人口、駐軍、城池的兵要地誌情報,並校正英國人繪製的大連灣地圖。
  • 開國中將王近山從「王瘋子」向「吳下阿蒙」的蛻變!
    王近山是共和國開國中將,也是電視劇《亮劍》主角李雲龍的原型之一,正如電視劇中的李雲龍一樣,王近山將軍打起仗來也是勇猛無比,完全是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態。 有一次,在和國民黨軍的戰鬥中,王近山和一個大個子國民黨兵搏鬥,雙方都打紅了眼,纏鬥到了一起,結果兩人一同滾下山崖,國民黨兵當場身亡,所幸的是,王近山卻倖免於難,只是頭部被一個圓錐狀的石頭戳了個洞。
  • 裕仁天皇的親外甥,日軍華北特務頭子,卻在開封死於國共聯合出擊
    1940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此時的華北地區已被連年戰爭洗劫得苦不堪言。為了打壓華北地區的抗日勢力,侵華日軍開始了瘋狂的掃蕩活動,華北各地區一度被摧殘得蕩然無存。而在這時,一位日本軍官在河南開封被刺殺的消息傳遍了中國,不禁使中國人民抗戰決心高漲,大大鼓舞了士氣。而這位日本軍官並不是其他人,而是當時日本天皇的親外甥吉川貞佐。
  • 新四軍如何用一封普通書信,送出重要情報,使日軍掃蕩次次落空?
    一張小小的郵票成為諜報戰中「心理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情報史上具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在中國戰場上,郵票也是被敵我雙方經常利用的諜報工具之一。當時的信息傳遞以人工為主,需要寫在紙上交給自己人,這樣非常容易暴露。而郵票可以貼在信上,公開往來於各地,是非常理想的信息載體。
  • 顧祝同的外甥鄙視王近山:不過如此!軍神:「請君入甕」
    劉伯承把誘敵的任務交給了6縱司令王近山,並當面吩咐:「千萬不要戀戰,但要把戲演足、演好,越逼真越好。」 王近山心領神會,帶了兩個團,迎著國民黨整編第3師就上去了。 王近山慣常的作戰風格是:要麼不打,一旦出手,絕不手軟。
  • 王近山入朝首戰失利,損失七千餘人,彭德懷:你是劉伯承的兵嗎?
    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對美軍的行動並沒有太過意外,這雖然是他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但志願軍在第三次戰役打過臨津江,推到三七線佔領漢城,取得勝利後,彭德懷並未被衝昏頭腦,在蘇、朝兩方友軍催促他一鼓作氣,將不可一世的美軍直接趕下海時,果斷下令:志願軍停止追擊,全線撤退回三八線休整。
  • 「瘋子」王近山:一把大刀砍出生路,戰場上橫衝直撞,靠紅旗定位
    那是在40年代初期,當時紅軍既要面對國民黨壓力,還得防範日軍的動向,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的困境中。王近山當時也因為戰功升任團長,領著手下一大群人打仗。肖永銀還記得,王近山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班的士兵來保護紅旗,這個人倒下了,那人就接上。只要王近山部沒有打完,那紅旗就一直飄揚在戰場上空。肖永銀說完,看了看王近山,並問道自己說的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