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這樣的「夾菜」習俗,你聽過嗎?

2021-01-08 客家幫

客家「夾菜」習俗

客家人非常熱情,有客人來,會幫客人夾菜,但今天所說的夾菜,不是幫別人夾菜,也不是自己夾菜,而是「夾菜」。

舊時客家人由於擇山而居,耕地面積相對較少,所以產糧也就不多,因此客家人更加愛惜糧食,深深地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一粒飯一根菜掉在桌上也會撿來吃下去。

在他們眼中,糟蹋糧食的人是敗家子。暴殄天物,那是罪過。在客家地區的一些山村,從前有一種奇特的「夾菜」之俗:在偏僻山村舉辦的婚嫁、生子滿月、老人壽誕等喜慶宴席上,男賓女客常常分席入坐。

席間,女客吃食甚少,而把各種菜餚夾進事先準備的食器裡,帶回家去給未能赴宴的老人和孩子吃。

相傳,這種敬老愛幼的風俗,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

從前,有個名叫小鳳的姑娘,十分聰明賢慧。她出嫁後不久,公公、丈夫皆相繼去世,只能與家婆相依為命。一天,村裡有人大壽,小鳳前去幫忙幹活。席間,小鳳惦記著在家的家婆,她只喝了一些湯,而將肉菜夾在空碗裡。

散席後,她急忙送菜回去給家婆吃。誰知走得太急了,進門時不小心摔倒了,把一碗肉也撒了。小鳳傷心難過極了,家婆勸慰她,把肉菜夾起來,洗淨後煮過就可以吃了。

後來有一天,雷電交加,小鳳以為自己給婆婆吃了「倒地肉」,雷公來懲罰她了。她唯恐禍及婆婆,便冒雨跑到村外一棵古樹下去躲避,婆婆急忙去叫小風回家。

這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古樹被雷電擊倒了,而小鳳卻躺在一堆白銀上。婆婆叫醒昏過去的小鳳,搬回銀子,婆媳從此過上了好日子。從此,賢孝的小鳳和她的「夾菜」之舉,遠近傳為美談,並相沿成俗了。

勤勞儉樸的客家人會創造生活,也會享受生活。他們吃下去的不僅是山珍美味,還有日月精華,人間溫情,一半是物質,一半是精神。

如今,客家人的生活水平跟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慢慢地變好了,雞鴨魚肉已經成為了百姓們飯桌上的家常菜。

人們到別人家吃喜宴時,已經很少人會「打包」回家了,但客家人那些古而有之的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客家地區卻從未曾消逝過!

相關焦點

  • 客家人從哪裡來?他們是中原人嗎?你的祖先是客家人嗎?
    說到「客家人」,大家也許都聽過這個詞,作為漢族八大民系中唯一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由於方言和習俗都相當特立獨行,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是少數民族,那麼客家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又是從哪來的名字?為啥這麼奇怪?
  • 立夏時節,客家人的習俗
    客家人,從秦末將領趙佗領兵下嶺南時期就從中原地區移民過來,因此,客家的傳統節日習俗,往往也帶有明顯中原漢民族傳統文化特色。客家人那麼,經過這麼久,客家人自己的習俗還在流傳嗎?一起來看下客家人立夏習俗與風俗。
  • 梅州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梅州作為客家人最集中的聚集地,她的民俗風情富有魅力。「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在客家過春節我感覺到異常的熱鬧,客家人很重視春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都會在自家門前或陽臺上掛著內存帶著燈的紅燈籠,甚至在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夜晚休息時主人會告誡你,無論如何紅燈籠裡的燈,不能關掉。
  • 客家人是這樣過中秋的
    那麼客家人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呢?有很多習俗與我們知道的不一樣,下面大概簡單介紹一下,歡迎大家指正,也可在留言區評論補充。客家人過中秋時有吃月餅、賞月等習俗,與全國其它各地大致相同。中秋節,客家民間也稱「八月節」或「八月半」。客家人十分重視這一節日,月亮在這一天最圓,客家人傳承「圓」的文化,賦予其親切的情感。
  • 「交春」「接春」豐富多彩的客家人立春習俗
    客家人不僅具有語言上的獨立性,更具有獨特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傳統。客家的立春習俗豐富多彩,以下介紹的就是客家常見的立春習俗。交春贛南、閩西地區的客家人習慣將立春這一節氣稱之為「交春」。客家的「交春」不包括立春節氣的三侯(五天為一侯),而特指立春日「春」到來的時刻。
  • 尋根系列(序):漂泊的客家人,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叫客家人嗎?
    客家圍龍屋去年十一,安昕媽媽帶Cathy姐妹倆回湖南,Cathy經歷過幾次和鄰居朋友這樣的對話:「小妹妹,你從哪裡來的啊「你是深圳人,為什麼來我們湖南呢?」「因為湖南是我媽媽的老家啊,我們跟媽媽回老家的。」「湖南是你媽媽的老家,那你的老家在哪裡啊?」「我的老家在梅州,我是客家人。」「你是客家人啊,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嗎?
  • 客家人的二次葬習俗:遠古的繼承和對祖先的敬畏
    筆者是一位廣西客家人,從小就聽長輩說,我們從廣東遷移而來,而廣東的祖先又是從北方遷移過來的。 而這之上更遠的祖先從何而來,族中長輩也說不清楚。隨著年齡的增長,筆者逐漸了解到客家人這個群體的與眾不同,其中不得不提及客家人的二次葬文化。
  • 「粄」,一個具有傳承精神的客家人美味,你想要嗎?
    這是客家人的懷舊米是用米做的,這些皮類似於彈簧卷的東西,事實上他們和春卷大不相同,做客家人時,你可以放一些食物進去,比如胡蘿蔔玉米,或者韭菜蛋,這是小吃和菜餚的結合。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粄」的概率也很大。
  • 你知道,洛帶客家人的來歷嗎?
    2006年,剛來洛帶的時候,對洛帶客家文化一無所知,聽到客家人講話個咯個攏的就感覺好笑,後來多聽慢慢也習慣了,並且還能學著去聽懂客家話,去說一句客家話,對客家人的感受也更深一層。洛帶鎮政府著重在打造客家文化,在洛帶仿照福建土樓興建了博客樓土樓,打造了博客小鎮、中國藝庫、溼地公園等景區。
  • 端午節,客家人是怎麼過的?
    五月初客家人還稱端午節為"五月節",五月節是客家人非常重要的節慶,五月初,人們就抽空上山採摘包粽子的竹葉,採集葛藤、艾葉等晾乾備用。客家人除了包粽子,還殺豬、宰羊、捕魚、宰殺雞鴨鵝兔等,同時還請阿公婆(祖先),到伯公廟燒香,備牲禮祭祖,這是客家人崇尚孝道,示人以不忘本的美德。
  • 客家人:我們真的不是少數民族
    中國幅員遼闊,很多地區的人民在一代一代的生活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客家人就是這樣一個有著鮮明文化特徵的群體。長大後,對客家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在外地跟很多人介紹說「我是客家人」時,很多人都誤以為客家人是少數民族,只能說非常汗顏了!
  • 客家人坐月子
    我是個梅州客家人,坐月子期間深切感受到客家傳統文化的對我的產後月子生活的影響。因此,今天來說說我這位客家人是怎麼坐月子的。關於吃,在坐月子期間,客家人一定會給產婦做娘酒雞。什麼叫娘酒?娘酒也叫黃酒,糯米酒,甜酒。
  • 春分都有啥習俗?你聽過「豎蛋」的講究嗎?春分將至不妨看看
    春分都有啥習俗?你聽過「豎蛋」的講究嗎?因此,很多和春分有關的習俗流傳下來,最流行的便是「豎蛋」。「豎蛋」這個習俗追溯起來那可就是很久以前了,有大約上千年之久,是一個比較有古老的習俗。而這個習俗也非常簡單,到了春分這天,人們會選擇剛剛出生四五天左右,圓滑勻稱的雞蛋,洗乾淨將其立在桌面上即可。
  • 【客家歷史】你是客家人嗎?客家人的歷史,你一定要轉!
    《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相傳在4世紀初(西晉末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因戰亂南遷渡江,至9世紀末(唐朝末年)和13世紀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漢人南遷粵、閩、贛、川……即現在的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臺灣等省區以及海外。為了與當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區別,這些外來移民自稱自己是「客戶」,是「客家」,是「客家人」。
  • 在深圳,客家人讓人心服口服!
    「客家是少數民族嗎?」已經不是一個人問起這些話了。 客家不是少數民族,而是漢族分支,也是漢族分布較廣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 或許你對客家還很陌生,但你一定吃過鹽焗雞,看過大圍屋,讀過文天祥,聽過張國榮,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曾和客家人擦肩而過。
  • 冬至是客家人過年的日子
    暖陽高照,今日冬至是客家人過年的日子,雖非法定假日,可在客家人聚居區按傳統習俗是要放假的。我和客家人一起工作過,熟悉他們的生活習俗,他們的祖先本是中原人,期待春暖花開回中原,至今他們死了先入土為安,一年後挖出來裝入壇中,存入陰城,期待隨時提著祖先的骨頭回中原,中國人的祖先情節是難以根除的。
  • 經得起千錘百鍊,方能配得上客家人三個字
    如果你身邊有客家人,你會發現他們低調、實在、不排外,這也許是因為客家人在歷史上就常常「獨在異鄉為異客」,性格沉穩而不張揚。客家的遷徙過程中,聚散離合,出走回歸,不變的是客家人的文化和血脈,以及那個永遠留在名字裡的「客」字。
  • 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客家人都會怎麼過呢?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說法。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 豬腸糕,沒有豬肉也沒有豬大腸,是客家人中秋佳節的必吃的甜點!
    它只是一種用糯米粉加糖壓製成形似豬大腸的小圓柱圓形糕點,香甜柔韌,是客家人中秋佳節的必備甜點。「豬腸糕」是客家的傳統小吃之一,口感清香可口,柔軟有嚼勁,好吃不粘不膩。以前是梅州地區客家人中秋佳節必備的小點心,現在不過節也常吃。中秋節是中國人們的傳統佳節,自古有吃月餅、賞月的習俗。
  • 為什麼有的客家人在中秋前後掃墓?
    縱觀現今的漢文化圈,已經基本沒有春祭和秋祭的文化習俗,唯有客家人罕見地還保留有中秋掃墓祭祀的習俗。無論是閩西北地區的客家人,還是粵東一帶的客家人,都有一部分選擇在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後進行拜山祭掃,也有部分是在重陽節的時候祭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