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客家人是怎麼過的?

2021-01-08 hi小明同學218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午即五月初五。五月初客家人還稱端午節為"五月節",五月節是客家人非常重要的節慶,五月初,人們就抽空上山採摘包粽子的竹葉,採集葛藤、艾葉等晾乾備用。

客家人除了包粽子,還殺豬、宰羊、捕魚、宰殺雞鴨鵝兔等,同時還請阿公婆(祖先),到伯公廟燒香,備牲禮祭祖,這是客家人崇尚孝道,示人以不忘本的美德。

客家人對端午節十分重視

甚至有民諺稱

端午大過年

節前,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送節

大人要給小孩添置新衣

村莊之間開始相互宴請賓客

下面分享客家人過端午節的習俗

一、端午節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油茶殼灰、布驚灰、黃豆萁灰等淋出的鹼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鹼水粽。

二、端午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三、掛艾草與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四、飲雄黃酒

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

五、端午戴香包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六、端午吃鴨蛋

端午節要吃十二紅,顧名思義就是十二道紅顏色的菜,鹹鴨蛋因其蛋黃鮮紅,故為十二紅之一。故端午要吃鹹鴨蛋!

客家人還將菖蒲頭切片,加上大蒜瓣,用絲線把折斷的艾葉杆穿成一串,或裝進小布包縫好在香包,佩帶在胸前或腰上。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額上個「王」字,或將雄黃塗抹在小孩的額頭、鼻尖和腳上,然後把剩下的雄黃酒灑在屋角和牆角,以避蛇蟲。此俗在山鄉農村還十分盛行。

千裡故鄉 粽味飄香

端午將至,你家裹粽掛葛藤了嗎

遠方的遊子,你吃粽子了嗎

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客家人的灰水粽,軟軟糯糯,咬一口,滿滿的媽媽的味道!
    食物是鄉愁最好的慰藉,端午節將至,粽子飄香,你還記得客家人的灰水粽嗎?現在仍然記得以前過端午節幫媽媽包粽子的情景,雖然當時不會包,但是總記得媽媽手把手的教自己包,卻始終沒有成功,後來自己慢慢琢磨媽媽教的方式才學會的。過端午,吃粽子,一定要吃自己親手包的,因為那是媽媽的味道!
  • 端午節客家人的蛋黃肉粽,肉香濃鬱,蛋香撲鼻,那是小時候的味道
    農村客家人以一顆延續古法製作的心、傳承著傳統配方製作出來的粽子,沉澱著客家人質樸的匠心味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客家地區,客家人稱端午節為「五月節」。「五月節」這天,客家人都喜歡包鹹肉粽,與親朋好友一起感受節日的氛圍。
  • 端午節,回家吃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 在廣東過端午,有著獨特的節味 今天我們就從飯桌開始 帶大家了解這個傳統節日 「最會吃」的廣東人除了粽子, 還準備了哪些應節美食?
  • 客家人是這樣過中秋的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節日過完一個又一個,走到「中秋」,不知不覺秋天都已經過了一半了。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拜月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亦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是我國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廣東客家人的年是這麼過的
    客家人是一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的群體,現在居住在廣東的客家人有兩千五百多萬,主要居住地是梅州、韶關,惠州等。廣東的客家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與潮汕,廣府群體的某些文化相融合,但也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客家人的風俗習慣在春節中又有怎樣的體現呢?
  • 給客家人一把糯米,他們能還你一桌小吃
    油炸食品耐保存,成為梅州客家人極為鍾愛的小吃及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鹼水粽鹼水粽是客家地區知名的小吃,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家裡的老一輩人都會包鹼水粽,以此迎接端午節的到來。一般直接蘸著白糖吃,吃起來帶著淡淡的甜味和糯米的清香。
  • 北川人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薰依夢帶你了解
    北川人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薰依夢帶你了解 可鹽可甜的端午粽情飄香「端」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是「初五」。《風土記》提到「仲夏端午。端者,初也。」來看一下,北川人的端午節是怎麼過的。永昌街頭好熱鬧!一大早,薰依夢妹子就來到了安昌街上,路邊已經擺放了好多艾草、石菖蒲、八角風......這些可都是中草藥哦,是附近農戶自己種的,純天然、無汙染。
  • 廈漳泉龍怎麼過端午:包粽子、吃滷麵、艾葉洗澡(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你要怎麼過節?  「端午節是富有剛健氣息的節日,是龍舟節、詩人節、民間體育節。」昨日,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表示,閩南地區端午節活動有異有同,具有歷史積澱、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  「今年端午節,我要到兒子家去過,家裡剛添了一個小孫子,5個月大。」傅惠燕說。(晉君賴雪瑩)漳州 打午時水洗澡防長痱湖內新村鄭惠聰一家  划龍舟、掛艾葉、吃粽子,這是全國各地端午節的普遍習俗,但老漳州人過端午節時,還有很多本土特色的活動。
  •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廣東大浦客家人如何過冬至? 2020年12月21日 10:21   來源:南方日報
  • 幼兒園端午節優秀教案《粽子裡的故事》《端午節的由來》《歡歡喜喜過端午》
    四、延伸--孩子們,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回到家,和奶奶一起吃吃粽子,聽奶奶講講故事,也可以把你的故事講給奶奶聽。(當然如果家裡面父母長輩有在包粽子,小朋友們也可以觀察學習,粽子是怎麼包成的喲)篇二:《歡歡喜喜過端午》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
  • 農村這種小樹,曾被認為是害草,見到就砍掉,客家人卻當它是寶貝
    這種樹的學術用語叫做「牡荊」,是客家人的傳統草藥之一,有治療中暑,感冒,急性腸炎的功效。樹有五個葉子的,也有少數七葉的。不認識的農民,嫌它是害草,怕它和農作物爭奪營養,因此在過去的時候,一見到它就看到,實在令人可惜。 布驚樹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客家人代代相傳,因此把它當作寶貝。傳說在唐末的時候,軍閥混戰,哀鴻遍野。
  • 忘不了的客家味道,端午節每一個贛州人都要吃的贛南客家美食
    "粽兒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節即將來臨,看龍舟吃粽子作為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我相信每一個贛州人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一邊看著龍舟賽,一邊吃著外婆包的粽子,那種記憶對我們來說彌足珍貴,值得回憶。
  • 除夕年夜飯,梅州客家人會吃這些菜,你全吃過了嗎?
    對中國每個地方的家庭來說,每年的年夜飯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聚餐,廣東梅州人也是一樣,即使遠隔千裡過年也一定要回家,一家人團團圓圓才好過大年。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春節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
  • 梅州客家人過年的習俗
    2015年的春節,我是隨嶽父嶽母和我一家三口去他們老家過得年。妻子老家是廣東梅州大浦縣,是個客家人。由於妻子坐車暈車,儘管嶽父嶽母此前多次回家探親,那年47歲的她,還是第一次回老家。嶽父家共兄妹6人,四個兄弟,嶽父排行老二,妻子的大伯曾擔任過江西省的副省長,離休後享受正省級待遇,他早幾年去世了,之後嶽父就成為他們家的長兄,家中的大事都要讓嶽父定奪。據妻子說,早年他大伯參加革命,解放後大伯留在南昌做官,就將下面三個兄弟一個妹妹安置在江西工作生活。
  • 臺灣媒體人在大陸過端午:同樣的習俗 就像在家裡一樣
    臺灣媒體人在大陸過端午:同樣的習俗 就像在家裡一樣 2018-06陳耀恩 攝   中新網贛州龍南6月19日電 (記者 蘇路程)18日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當天,來自臺灣的媒體人在「中國客家圍屋第一縣」江西贛州市龍南縣,與大陸鄉親共同過端午節。  「我們家過節也是包粽子、划龍舟、喝雄黃酒。」
  • 端午節過後剩下的粽子怎麼處理?
    每年 的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的季節,粽子就是端午節特定的美食,就和餃子一樣,是春節特定的美食,幾乎家家戶戶在當天都會吃粽子,來慶祝端午節的到來。每年都會包很多粽子,原因是我家愛吃粽子,一般都會包紅棗餡的,葡萄乾的,蛋黃的,牛肉的也包過,家人不太喜歡吃,就愛吃紅棗和葡萄乾的,還有純糯米的,再好吃的食物,也有吃膩味的時候,何況是糯糯的粽子,我每年端午節過後,粽子就換著花樣吃了。端午節過後剩下的粽子怎麼處理?
  • 【客家歷史】你是客家人嗎?客家人的歷史,你一定要轉!
    《辭海》中是這樣解釋的:相傳在4世紀初(西晉末年),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因戰亂南遷渡江,至9世紀末(唐朝末年)和13世紀初(南宋末年)又有大批漢人南遷粵、閩、贛、川……即現在的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南、臺灣等省區以及海外。為了與當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區別,這些外來移民自稱自己是「客戶」,是「客家」,是「客家人」。
  • 端午節,應該這樣過才有意義
    明天就是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很多,但是最為普遍和易於接受的就是紀念屈原。那麼,這個意義重大的節日該怎麼過呢?有人說吃粽子,感受過節的氣氛,有人說一家人吃飯,團團圓圓,還有人說讓孩子感受節日氣氛最好。
  • 客家人這樣過冬至!
    客家人都會怎麼過呢? 客家人有「冬至酒,留到明年九月九」的說法。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柔和爽口。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 客家人從哪裡來?他們是中原人嗎?你的祖先是客家人嗎?
    說到「客家人」,大家也許都聽過這個詞,作為漢族八大民系中唯一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由於方言和習俗都相當特立獨行,有時甚至會被誤認為是少數民族,那麼客家人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又是從哪來的名字?為啥這麼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