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迪歐-馬格裡斯:他寫了最好的歐洲遊記

2020-12-13 搜狐網
《多瑙河之旅》,(義大利)克勞迪歐·馬格裡斯著,蔡佩君譯,重慶出版社2007年1月版,28 .00元。

  馬格裡斯

  1939年生於義大利,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

  義大利作家克勞迪歐·馬格裡斯的《多瑙河之旅》是我讀過的最好遊記。雖說17世紀義大利人馬西裡已經寫了六卷本帶插圖的多瑙河之書,但多瑙河沿岸後來又出了多少人?茜茜公主、裴多菲、昆德拉、盧卡奇、海德格爾、策蘭、卡夫卡、弗洛伊德、穆齊爾……

  在有歷史意義的「景點」,馬格裡斯拜訪某地常常是出於誰也無法預測的怪念頭。他窮追某本旅遊指南裡提到的旅店,因為那裡「可以吃到全世界最美味的魚湯」,結局可想而知。普通人會憤懣,馬格裡斯不會,他找的可能就是這個。

  他尋訪某博物館,碰到了脾氣蠻橫的守門人的阻攔。「你們看,脾氣真的很壞。」他幾乎會寫下句,而這是珍貴的— 此書出版三年後,東歐劇變發生,講究繁文縟節的資本主義侵蝕了多瑙河兩岸,壞脾氣的計劃經濟服務業蕩然無存,想體會只能付更高昂的飛機票到亞洲來。想想看,這本書的寫作猶如一個大導演搶在九龍城寨被拆毀之前拍下了紀錄片。

  紐約時報書評版編輯在1989年發現了這本描寫社會主義歐洲的「傑作」,於是請了U CLA的歷史學家來寫書評。歷史學家EugenW eber在文中與作者調情、比拼冷笑話:「多瑙河是歐洲最長河流,如果我們排除掉沒有歐洲人居住的伏爾加河(我會和地理學家爭個夠)。」「每個維也納、布拉提斯拉瓦、布達佩斯的小詩人他都要提到,甚至包括布拉勒斯特(它的河不是多瑙河而是登博維察河)。」「馬格裡斯先生從來沒有好奇過為何維也納將這條偉大河流擋回,不讓它穿城而過,而僅僅允許它擦身而過。」

  相當精妙,但在雅量上稍遜一籌。可以原諒的是,E ugenW eber寫此文的時候是1989年10月1日,東歐多米諾骨牌才剛剛開始倒下。西方世界高興壞了。

其實離我們中國讀者很近。他的寫作與我們所擁有信息的公約數是昆德拉、中歐、裴多菲、匈牙利事件、茜茜公主……

  在馬格裡斯的寫作中,地域歧視是主要內容。

  他如果在一個小鎮上找不到可找的東西(比如說鐵鑄的陽臺和沉寂的噴泉、二手書店櫥窗的舊書、十六世紀建成的大學、圖書館,或者至少得有一個價格公道的中產階級飯館),至少要有一段血腥的歷史遺蹟讓他憑弔,否則他可能就會轉而開始地域歧視。下面是一個例子:「即使陷入情網,塞格德的居民似乎也無甚有活力,寧願看父親來挑選嫁妝夠分量的女孩,或至少是夠強壯、挑得動大麻袋的肩膀。」他往往引用別人的話,而這段話他認為是「厚道」的。

  關於東歐的記憶實在太枯燥。誰不知道茜茜公主呢?那害羞靦腆、離群索居、引起民眾諸般遐想的女子茜茜。馬格裡斯發現真實的她愛偷偷寫詩,頻繁地旅行和缺席,最後荒謬地死於日內瓦。

  在我看來,裴多菲也是枯燥的,馬格裡斯照樣能找出裴多菲動人的句子:「歲月飛逝如一聲槍響後的群鳥四散。」是的,他能從每個小詩人那裡引用一句詩打動你,然而正如紐約時報書評所說,這本書是在馬格裡斯沒有完全想好結構的情況下寫出的傑作,1986年的東歐,佔據記憶第一位的不是詩歌而是血腥的記憶。在某個小鎮的清晨,他寫下這樣的句子「這個小鎮,滿是血腥記憶的小鎮,真的很美。」

  在描寫匈牙利事件的最後一段,他從四處打聽來的故事中挑出一個近景給我們,史達林塑像被拉倒,眾人分揀碎片,「我還記得當坦克履帶隆隆轉的聲音愈來愈大時,兩名女工還在耐心地鋸著靴子。」

  2009年,馬格裡斯也進入過所謂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名單」,「賠率」與村上春樹一樣。他獲獎對文學有好處,參加歐洲遊的旅客會人手一本認真閱讀,比附庸風雅的故事愛好者更願意體會文字與細節。

  曾園(媒體人,廣州)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nandu.com/epaper/C/html/2014-10/05/content_3323256.htm?div=-1 report 2398 《多瑙河之旅》,(義大利)克勞迪歐·馬格裡斯著,蔡佩君譯,重慶出版社2007年1月版,28.00元。馬格裡斯1939年生於義大利,著名作家、文藝評論家。義大利作

相關焦點

  • 指南| 書單:他是寫遊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旅行作家
    他穿越了至今仍然戰亂頻繁的非洲,穿越了孕育人類文明的兩河流域,穿越了他流淌著血液的印度……在他的遊記中,這些地區複雜的矛盾衝突被毫不遮掩地展現出來,讓我們得以看到一塊塊被遺忘的大陸的文明與痛苦。或許在中國,奈保爾最出名的作品是《米格爾街》以及他的旅遊文學「印度三部曲」——《幽黯國度》、《受傷的文明》及《百萬叛亂的今天》。
  • 中國旅遊的傳奇 他寫遊記那天被歷史永遠銘記
    作為古代偉大的旅行家之一,在寫《徐霞客遊記》之前他就已經開啟了遊歷之旅。在「學而優則仕」的年代,他無意於仕途卻流連於名山大川之間。在交通如此不便利的條件下,他能走遍大半個中國,其困難可想而知。若只是遊山玩水也罷,他帶著考證、探求的目的前往每一個地方,最終寫下了《徐霞客遊記》——這是一本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著作,詳細記載了中國地理,水利、地貌、人文的情況,被譽為十七世紀最偉大的地理著作,被翻譯成幾十國語言,流傳世界各地。
  • 古代人們是怎麼寫遊記的?
    是在這一時期,我們看到中國傳統中現存的第一部關於中亞、南亞和東南亞的遊記。作者釋法顯(約340-421)是一位僧人,在公元399年從長安出發,前往印度取經,在長達十四年的漫遊之後,他從斯裡蘭卡搭乘商船踏上了回鄉之路,把他的冒險經歷寫成了一部極受時人歡迎的遊記。
  • 從《威尼斯小艇》學寫遊記的一種寫法
    很顯然,編者編排這一組文章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學習寫作遊記。小學生寫遊記初始狀態往往是所謂的「春遊體」。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敘事的幾個要素都具備了,條理似乎還算清晰,但什麼都寫,什麼都沒寫好,易寫成流水帳。課堂上老師也會講一些寫遊記的技法,比如移步換景、定點換景、定景換點等等。這些技法可以幫助學生觀察得更全面,更細緻,對寫好遊記很有幫助。
  • 如何通過寫遊記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你有沒有讓孩子寫過觀後感以及遊記?這些看似常見而普通的文章,其實背後也是大有學問的!該怎麼引導孩子思考,該怎麼和孩子探討問題,該怎麼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那不如看看這篇文章吧!去年國慶,堂姐帶著10歲的孩子到山西旅行,想幫助孩子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同時更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遊記作業。旅行過後,孩子如期完成了遊記作業,但堂姐看後不是很滿意。
  • 一個時代的傳奇,馬可波羅和他的傳世名作《馬可·波羅遊記》
    我們都知道曾經在義大利有一個人遊遍世界,寫出了一本《馬可·波羅遊記》的驚世之作,在當時那個時代,這本書的流傳都被當是的歐洲人成為異想天開,那麼在後來,這本被他們稱之為「天方夜譚」的《馬可·波羅遊記》卻被奉為至寶。
  • 遊記怎麼寫?趁著假期出去遊玩,順便學一學遊記作文吧!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選擇「遊記」來記錄這些美好的瞬間。哪怕時過經年,一篇好的遊記,仍然能感動一代又一代的人。 但要明確好的遊記絕不是流水帳,更不是雞湯文。遊記也不等於攻略。遊記是有主題有邏輯關係的,攻略就很簡單了,比如從a地到b地,在哪乘車,車費多少,用時多久。 那麼,究竟怎麼樣才能把遊記寫好呢?
  • 遊記怎麼寫才精彩,遊記寫手該注意什麼?
    隨著旅行人數的增多,寫遊記成為很多旅行者記錄自己行程的一種方式。但是我相信很多遊記寫手在旅行之後都有動筆的衝動,但卻不知道如何下筆?不排除有些人只是單純的想記錄自己的旅行經歷,隨便記下自己想記的部分即可,自己看著開心就好;可是有些人卻想把自己的旅行經歷寫給別人看,展現自己的同時幫助也想去這裡旅行的人們。
  • 馬家輝:「恐遊症患者」愛寫遊記
    和很多專業的遊記作家或旅行家不同,馬家輝是非典型背包客。他怕黑、怕冷、怕餓、怕飛、怕人,容易生病,心靈「嬌嫩」,充滿矛盾。    比如,到黃鶴樓,他不登樓,「站在黃鶴樓入門處,感冒頭暈,沒法子也沒興趣拾級登樓。只圖尋個溫暖之地,等待朋友遊畢高樓,齊齊跳上旅遊車返回酒店衝涼睡覺。」
  • 拜見幽默遊記作家布萊森
    拜見幽默遊記作家布萊森桂濤比爾·布萊森作為英文作家,是一個響噹噹的名字。他是美國人,在英國生活40年,出了好幾本幽默遊記。記者和來自中國一個英語遊學營的學員們一起去「朝聖」,一路上遐想布萊森今後在他的自傳中會如何描述這一天……布萊森筆耕不輟,緣於「海妖之歌般的蠱惑」,誘他一次次上路:他在英國寫《小島札記》,在美國寫《失落的大陸》,在澳大利亞寫《走遍「烤焦國」》,連原本不想記錄的阿巴拉契亞山小徑之旅都寫成暢銷書《林中遠足》。
  • 90後美女作家出版歐洲遊記 尋找藝術和旅行的意義
    一個90後作家將自己留學瑞典期間遊歷歐洲的經歷寫成一本旅遊文學書籍《一個人的歐洲》。該書近日由中國旅遊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周婉京,1990年12月生於北京,久居香港。是一個二十多歲留學至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中國女孩。她自2009年其從事電影劇本創作及藝術評論,也是一位遊走列國的文字工作者。  談到寫這本書的原因時,周婉京說,她在旅遊過程中,一直在想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 古人是怎麼寫「遊記」的?
    【古人是怎麼寫「遊記」的?】長知識「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當好文筆遇上出遊的好心情,便有了這些廣為流傳的經典「遊記」。一起去詩詞世界中走走吧。via@微言教育
  • 微習作 | 如何寫好一篇遊記?
    今天我們就要來談一談關於「遊記」這一類作文該怎麼寫。如果一定要給「遊記」下個定義,簡單地說,就是把你遊覽時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來,這樣就至少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遊覽的經歷。你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 詩歌鑑賞與寫作:讀杜甫的《登高》學寫遊記
    他說:山河遠闊,人間煙火,無一是你,又無一不是你。他說:即使褪色,即使枯萎,但只要再看一眼,萬般柔情便會湧上心頭。他說:我什麼都沒忘,但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不能想,卻也不能忘。猶記得熱播劇《慶餘年》中小範先生一首杜甫的《登高》,這被清代楊倫稱讚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明代胡應麟更是推重此詩為「古今七律第一」,筆落文成,為他贏得身前身後名。登高望遠,借景抒懷,以遊寄情,這是古典詩詞的常態,即使是現在,我們寫作也離不開這個方向。如何寫好遊記呢?
  • 英語菜鳥走世界 童話作家寫遊記
    我很好奇,童話作家周銳會以怎樣的文字書寫他的旅行經歷;更好奇,作為一個英語菜鳥,周銳在行走世界的過程中會發生哪些有趣故事。我想,熟悉周銳的讀者,一定都會被這樣一種好奇心驅動,產生閱讀這套書的興趣。在這些遊記作品中,作者以日記體的形式記錄了自己在歐洲和紐西蘭的生活經歷和旅行見聞,文字簡潔、凝練,充滿畫面感和幽默感,體現了特有的周式風格,滿足了我的閱讀期待。雖然是一隻英語菜鳥,卻能夠自由飛翔在英語國度;儘管在重病之後留下了腿疾,卻享受著行走世界的快樂;就算行程忙碌,卻依然每天辛勤寫作,不斷記錄創作靈感。
  • 五一遊記怎麼寫(附範文),教你全套秘籍!
    寫遊記一定要有一條合理的線索貫穿其中,選擇恰當的線索將遊記中各個要素聯結起來,整篇遊記才不會支離破碎、雜亂無章。怎樣安排遊記的線索呢?最常見的就是以遊記者的行蹤為線索,也就是常說的移步換景,即按照遊覽的先後順序來寫。 對景物的描寫是遊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遊記中要寫的景物不只一處,記遊時千萬不可平均用墨,應根據寫作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寫。
  • 王源寫歌寫遊記文筆很出眾,粉絲說他將來寫情書也毫無壓力!
    王源十四歲的時候就獨立作詞作曲寫了一首送給粉絲的歌《因為遇見你》,真情實感充滿了對粉絲的感謝與愛,十四歲就有獨立作詞作曲這樣的嘗試真的是才華橫溢了。王源為了《環球人物——王源說》寫的第二篇文章也出爐了,上次源哥寫的是挪威,而這次寫的是巴黎。看了文章之後,很多粉絲表示,超想去巴黎,get一下源哥同款!
  • 從古至今,中國文人如何寫遊記?
    1566年陰曆12月24日,他從安寧出發,經碧雞關,入華庭寺,沿古道爬到太華寺夜宿,次日遊覽各名殿一番後,下山乘舟返省城。這一天的遊覽鍛鍊,被他寫作《遊太華山記》。和所有流水帳一樣,遊記第一段是說抵達方式和過程。雖比今天少了個纜車,但可看出陸路景觀極大的變化。
  • 遊名山大川,寫遊記文章,老師說有5個技巧
    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你可以對自己的出遊經歷進行一下比較,如果某個景點自己非常喜歡,印象又非常深刻,有一種想把那段經歷寫出來的衝動,那就毫不猶豫的寫這個景點。因為只有這樣的景點,你寫起來才能帶著激情,如數家珍。比如梁衡之所以能寫出《壺口瀑布》這樣的好文章,顯然與他兩次參觀壺口瀑布,被深深震撼有關。
  • 小學生遊記怎麼寫?記住3個重點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記錄旅遊見聞的遊記吧!遊記是描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是通過對自然風光、人物景觀以及其中的人與事進行描繪,來達到記事、抒情、說理等目的。所以寫遊記時,一定要具備「遊」的經歷。沒有「遊」,也就不切記一、切記:交代主體與地點主體指的是做這件事的人或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