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話的音量,決定了孩子的幸福

2020-08-21 愛秀動漫英語

演員孫儷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錄音師都會表揚我,嗓門變大了,有穿透力了......進步這麼大,是媽媽的應該都懂,還不是這7年練出來的。」



這樣的場景讓很多媽媽都有共鳴,衝著孩子大喊大叫幾乎成為很多父母的日常。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大聲吼孩子也是無奈之舉,但這並不是可以把吼叫這種行為長期合理化的理由。


畢竟,大嗓門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大。



南京有小學曾經開了一場特殊的家長會,讓每個孩子都在黑板上寫下一句最想對爸媽說的話,有個孩子寫道:


「爸爸,請你不要對我大叫。」



大聲說話常常刺傷了孩子的心。


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大喊大叫的孩子,常常感受不到父母的溫柔和愛,甚至充滿不易被發現的緊張和焦慮。


面對你的大吼大叫,孩子的反應無非三種:順從、反抗、當耳旁風。


選擇順從的孩子,每天的心情就像過山車,戰戰兢兢地生活,看父母的臉色,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

選擇反抗的孩子,則越吼越叛逆。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

實驗者將媽媽們的大吼大叫以超過85分貝的音量讓10名7到11歲的兒童聽,聽完給他們發紙筆,要求孩子把喇叭裡的訓誡寫下來,結果,寫下來的正確答案只有13.3%。


研究表明,聲音越大,孩子注意力越是無法集中。


想要教育好孩子,靠得不是音量。



為人父母大可不必選擇用聲音去制服孩子,不如把聲音放低。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所以有一種教育方式叫做「低聲教育」,所謂低聲教育,就是處理孩子問題的時候,降低聲調,語氣平和,儘量理智。


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更加集中聽你說話,更重要的是,在壓低聲音的同時,也是你克制憤怒、緩衝情緒的過程。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控制住情緒,降下說話的分貝,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幸運。


有話好好說,永遠是一個家庭難能可貴的財富。

相關焦點

  • 職場中,你說話的音量,決定了你的層次和地位
    職場中,很多人都有一個行事準則:少說話多做事。但很多時候,說好話、好好說話也能助你一臂之力。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衡量一個人水平和能力的尺子,更是一個人脾氣和修養好壞的直接反映。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言談見真人,你說話的方式,就代表你的層次和人品。
  • 你說話的音量,暴露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層次
    眾所周知,很多公共場合,都會看見有個告示牌,請保持安靜,著名作家梁實秋曾說:「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說話的音量是可以控制的,在大聲說話如有打擾到他人,我們應該察覺到,並減低音量。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夜市街邊的大排檔,不管人多人少,往往是鬧哄哄的,夏天的大排檔,更有甚者,甩開胳膊,上衣,大聲吆喝著幹完一杯再來一杯,似乎大聲喧譁,能帶給他們愉悅,完全不考慮周邊人的感受,但是,當你走進西餐廳,或者咖啡廳的時候,裡面的就餐的人都自覺保持低聲說話,以免影響到其他人,而高檔的餐廳,就更不用說了,待在那樣的環境裡就餐就是一種享受。
  • 你說話的音量,散發著你的修養
    你說話的音量,散發著你的修養一個人的素養不是單憑某一個指標就能斷言,就像人們經常疑問看書到底有沒有用,短時間裡是無法體現的,但是時間長了,你讀過的書就融合在你的氣質裡,你的修養體現在舉手投足間。而你在平常說話的音量就能體現出你的修養。
  • 在職場你說話音量的大小,暴露了你在公司的地位,很準!
    在職場你說話音量的大小,暴露了你在公司的地位,很準!你有沒有注意過在職場,你說話音量的大小?我就注意過這個事情。我發現在職場,有些人說話聲音大,有些人說話聲音小。像我在職場,就屬於說話聲音大的那一類人,因為我對自己足夠自信,所以我的聲音自然就會非常鬆弛,能夠用最自然的狀態去展現自己。當然這也和我們本身的特質有關。今天我們就先忽略掉本身的聲音特質,來談一談在公司,你說話音量的大小,暴露了你在公司的地位。
  • 說話音量的高低關乎一個人的素質,你的聲調和音量會反映你的內心
    說話的音量就像一個量尺,量出一個人內在修養的深度。噪音無疑會帶給人不適的感受。梁實秋曾說:「一個人大聲說話,是本能;小聲說話,是文明。控制自己的音量,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一個人的自我修行。」蔡康永也說:「講話時最好自覺的降低音量 ,不光是因為太大聲會吵到別人, 而是因為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音量都控制不好,會讓別人很難信任你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古人說貴人聲音低,便是這個道理。
  • 說話的音量,決定了你的高度,也就定受你尊重程度
    在我的印象中,這個老先生說話總是溫溫吞吞的,沒有一點我堂叔那種大嗓門的豪氣。他帶頭開個會,竟然把我堂叔都解決不了的事情給解決了,實在是震撼到我了。另外,那些成功的、有修養的、有社會地位的人,通常都是敏銳聰明之人,相互直接交流,不費勁,更用不著大力氣嚷,所以音量也就自然而然低下來了。
  • 家長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幸福 | 精選
    文章授權轉自 | 錢志亮工作室(ID:qzlgzs)好的家庭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說話的語氣,不僅影響家庭的幸福,也影響孩子出門在外,為人處世的態度。可以說,家庭溫不溫暖,看父母說話的語氣就知道。
  • 能降低音量說話的人,都是嚴於律己的人
    孩子父母聽完倒是不樂意了,「你就耳機調大點聲,這孩子不給看動畫片,他就鬧,他鬧起來的話,給你管,你要不要?「聽完,我默不出聲的轉過頭了,同事跟我說,何必跟這種人計較呢,我們還有一個小時不到就到站了。但很快,其他乘客開始也有意見。一個接著一個也開始在讓這這對父母能好好管教下孩子。
  • 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養
    有人回答:只要是大聲說話我都不愛聽,因為我害怕。別人的音量一上來,我就下意識地想要躲,因為我腦子裡縈繞的全是媽媽從小到大對我大聲嚷嚷的情景。我一度懷疑媽媽不喜歡我,甚至討厭我,不然為什麼總是對我大聲說話?
  • 音量大小控制好,孩子溫文爾雅有教養,「音量表達」培養得重視
    明明自己都跟小朋友強調來強調去,在公共場所扯著嗓子大聲喧譁是非常自私的,然而孩子還是老樣子。在不適合的場合裡大喊大叫,會讓大家覺得這個小朋友怎麼那麼調皮甚至都不喜歡他。反而有些孩子會觀察注意場景的不同,在安靜的說話會小聲一點,顯得溫文儒雅有教養,當在需要大聲講話的說話就會提高音量,顯得十分有氣場。
  • 媽媽的音量,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每個媽媽都該看一看!)
    心理學家默娜·舒爾認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父母音量越大,越吼,孩子越不聽話,你讓他往東,他偏偏往西,效果甚微。長期在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孩子會能通過磨磨蹭蹭、唱反調這樣的方式進行反抗。當孩子也朝著你大聲喊叫時,不是他的翅膀硬了,而是你讓他受傷了。大吼大叫,有些孩子看似沒反應,但其實在悄無聲息中破壞了孩子的大腦結構,傷害著孩子,讓孩子的成長受阻。
  • 降低自己說話的音量是對人最基本的禮貌
    在公共場所不管不顧地大聲說話,其實很丟人。大家都靜悄悄的,就你大聲喧譁,還覺得自己很有魅力,這樣的人,是不是傻?說話音量代表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就是說話音量奇大。離得近了,震得耳膜都疼。所以小城裡有人總結: 三個老婆,一個炒鍋。說要是三個老婆家湊一堆兒,比炒菜都熱,能把天吵塌。一般來說,愛喳喳的人,都愛抬槓。好好的話為啥就不能心平氣和地說?
  • 孩子不懂控制音量,學學這「5級音量教育」,養出有教養的小孩
    我們成年人都懂在公共場合是不應該大聲說話的,即使是說話也應該小聲的說,不能夠影響到別人的;但是,很多的時候,小朋友是並不懂得;或者說即使他們也懂得在公共的場合是不能夠大聲喧譁的,可是他們不懂的需要怎麼去控制自己的音量;也許學學這&34;則能夠養成有教養的孩子。
  • 你說話的語氣,決定了孩子的路!
    放下控制欲望,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你的嘴,決定孩子的路。當你喜歡命令孩子、控制孩子時,他不僅僅回應給你的是「懶得搭理」,他還學會了你的命令和控制。在網上看到一位網友的分享:我媽什麼都好,但有一樣,卻是非常的不好,那就是跟爸爸說話的語氣非常不耐煩,動不動就吼的那種。
  • 想孩子聽話?就小聲說話
    哈哈,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很有趣啊快來看看為什麼 因為心理專家研究發現了,說話的音量,和我們對對方的相信成反比。說話的聲音越大,越是代表了一種不信任,而說話的音量越小,裡面的信任度越高。小派來翻譯成我們爸爸媽媽的語言:刻板印象的意思是孩子在做某件事情之前,就已經對孩子下好了定義。這個定義往往是刻板的,錯的,和孩子不符合的,但一旦孩子感受到,你是這麼認為他的,他就以為自己真的是那個樣子了。
  • 你對父母的態度,決定你的幸福指數
    你對老人的態度、對父母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幸福指數。聽到媽媽這麼說,小果急的連跺腳,最後加重音量嚷道「我說的是微信的」。後來因為手機壞了,電話就中斷了。心情不好的媳婦走過來,生硬的說:媽,你小心點,都驚著孩子了。轉身離開時,臉色很臭還嘴裡嘟囔:吃飽沒事幹!婆婆雖然年紀大,但耳不聾,眼不花。
  • 人們說話的語氣、語調、音量,我們可以看清一個人的內心!
    而且說話不僅僅是一門藝術而且還是一個最為神奇的魔術了,而且說話的音量就像一桿量尺,標示出內在的修養的高低度,就想一個用來衡量人們修養的程度的標尺。而且一個人的底氣還有能力是跟說話的音量沒有任何的關係的,而且不要去試圖用自己大聲說話去引起別人的注意的,那個樣子只能顯示你修養的根本是明顯的不夠的而且說話的聲音是需要分場合的如果你在不合適的場合去大聲的說話,還有高聲歡笑的時候,是給別人帶來了非常非常大的不變還有困擾的
  • 說話的音量,能看見一個人的靈魂,讓人感知到你是兇狠還是善良!
    控制自己大聲說話的本能習慣性的大聲說話說話的音量有溫度從說話的音量裡,能看見一個人的靈魂,能讓人感知到你是兇狠還是善良。
  • 你在辦公室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養
    你有沒有碰到那種人:在辦公室大家都安安靜靜工作的時候,突然扯著嗓子說話,生怕別人聽不到,不管是公事還是私事,絲毫不顧及場合,恨不得有擴音器。其實說話音量的高低,反應了一個人的素質與修養。平常大家儘量不和她說話溝通,萬一不得已也不會相隔太近,生怕被劉姐的音量炸到耳朵疼。大部分人對於說話聲音大的人,都有種不自覺的下意識躲避。在相互溝通之時,又不是在戰場上打仗,不是聲音大的一方佔理,如果對方同樣聲音很大,簡單的交流會變成氣勢洶洶的「爭吵」,嚴重影響正常的溝通及公司的氛圍。
  • 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你的音量
    結果,說著說著,我的音量越來越大,我的怒火也越來越高。 看著孩子低頭不語,一動不動,最終,氣急的我,拿起書,往孩子頭上拍了下去。孩子的頭一下磕在了桌子上,痛得大哭起來。誰不想當個溫柔媽媽,但是孩子不聽話呀! 我大聲吼孩子都沒放心上,好好跟孩子說,孩子就更不當一回事! 我能怎麼辦?像這位網友一樣,我們很多父母都認為,只有自己大音量,孩子才會重視自己說話的內容,才會把自己說的話聽進去,並乖乖按自己說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