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攻擊的影響因素之厭惡事件和喚醒水平

2020-10-05 不愛說話的PhD

能誘發攻擊的事件通常不僅包括挫折,還有一些令人厭惡的體驗:疼痛 、令人不適的炎熱 、受攻擊、過度擁擠等。

厭惡事件 :

 疼痛:在通過電擊引發疼痛的小鼠實驗中發現,電擊引起的疼痛越強烈,攻擊就越猛烈,同樣的結果在很多物種中都存在,疼痛同樣會提高人類的攻擊性。大概我們每個人在頭痛或者絆了腳之後,都曾有過那樣的反應。在人群中相似的實驗結果表明厭惡事件而非挫折才是敵意性攻擊最基本的誘發因素,雖然挫折確實是一類重要的不愉快事件,事實上,任何形式的厭惡事件,比如希望破滅、人身侮辱、軀體疼痛等,都可以激起情緒爆發,甚至沮喪狀態造成的折磨也會增加敵意性共計發生的可能性。

 炎熱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氣候對人類行為有著影響。但後續的證明文明的氣候理論在有效性上顯然有其局限性,但短時的天氣變化還是會影響人們的行為,令人厭惡的氣味、香菸味、空氣汙染都與攻擊性有著某種聯繫 。但得到廣泛研究的還是環境誘發因素還是炎熱。研究發現相比那些在室溫條件下回答問卷的被試,那些在炎熱房間裡回答問卷的被試感覺更為疲憊、更富有攻擊性,對陌生人表現出更為強烈的敵意,隨後的實驗還發現炎熱還可以引發報復行為。

而真實情況下的結果表明,炎熱帶來的不適與攻擊性行為相關。但是否二者之間存在 直接聯繫呢?後續的研究表明,二者的相關並不能說明炎熱可以直接刺激攻擊性。

 攻擊:受到攻擊或侮辱尤其容易引發攻擊。研究證實蓄意的攻擊將招致報復性回擊。

喚醒:

厭惡刺激可以喚起人們憤怒的情緒,是否其他形式的喚醒也能產生相似的效果呢?

而通過給人們注射腎上腺素的實驗結果表明,當告知被試這種藥物可能產生的效果,如使人臉通紅、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隨後讓其與一個充滿敵意或者歡快的人一起等待,結果顯示人們的情緒波動會很小,顯然,他們會把自己的軀體感覺歸因於藥物作用,但另一組卑職被告知藥物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同樣 ,他們被安排和一個充滿敵意或者歡快的待在一起,結果顯示和歡快的人待在一起時,被試過得很歡快,而和不友好的人在一起時,被時則會被激怒。由此總結出這樣的原則:一種軀體喚醒狀態會引發怎樣的情緒,取決於人們對這種喚醒的解釋和分類。

然而後續的實驗進一步深化上述的結論,認為性喚醒和憤怒等其他形式的喚醒狀態之前是可以相互增強的,性愛只有在打完架或者受到驚嚇之後才最富有激情。在實驗條件下,那些剛剛受到驚嚇的被試被色慾刺激喚醒的程度更高。

有一些人被稱為感覺狂,他們渴望高水平的喚醒狀態,喜歡冒險,需要持續超級帶來的興奮感。

挫敗、炎熱或者侮辱性的情緒都會提高我們的喚醒水平,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喚醒狀態就會與敵對的想法和情緒一起,促成攻擊性行為。

Ref: 《社會心理學》戴維·邁爾斯

相關焦點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群體對攻擊行為的影響
    當一場騷亂開始的時候,一旦有人開始對抗,便如同扣動了扳機,攻擊行動迅速蔓延,看著別人肆無忌憚地瘋搶,搬走電視機,守法的旁觀者可能會違背道德,仿效前者的行為。群體通過責任擴散使攻擊行為增大,在戰爭中,進攻決策是由遠離前線的戰略家做出的,他們下命令,但是由其他人執行,這種距離是否會讓下命令發動攻擊變得更為容易呢?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攻擊的理論:攻擊挫折和社會學習
    外群體的目標尤其容易成為攻擊的替罪羊。需要研究者指出,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是9·11事件後,美國需要對阿拉伯世界的某些人實行打擊,而之所以選擇薩達姆,原因很簡單,他罪有應得,而且 他處於這一世界的中心。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12)
    攻擊的理論●攻擊的生物學理論神經系統、基因、生物化學因素對某些人在面對衝突、挑釁時會不會做出攻擊反應,都有重要的影響。♢本能論和進化心理學♢神經系統的影響:腦區異常可能導致異常的攻擊行為。♢基因的影響:攻擊行為是由一種能夠改變神經遞質平衡的基因和童年時期的受虐待經歷共同決定的。基因會使某些兒童對虐待更敏感,反應更強。♢生物化學因素:①酒精。酒精使人們的個性弱化,降低我們的抑制能力。酒精可以降低人們的自我知覺和考慮後果的能力,同時促使人們將攻擊和酒精在心理上建立聯繫,進而增加暴力行為發生的可能。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攻擊的概念及其生物學理論
    攻擊在社會心理學的定義為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言語行為。攻擊還包括毀壞財產、撒謊等其他以傷害為目的的行為。對於人類攻擊行為又可分為敵意性攻擊和工具性攻擊,前者由憤怒 引起,以傷害為目的,後者只是把傷害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大多數恐怖活動屬於工具性攻擊。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如何減少攻擊行為
    宣洩理論認為我們可以通過情緒體驗來擺脫不良的情緒,如通過觀看經典悲劇而到達一種對憐憫和恐懼情緒情感的宣洩,該理論的原型起源於亞里斯多德的宣洩概念,他相信,讓某種情緒興奮,就是讓那種情緒得到釋放。在攻擊行為或幻想耗盡了被壓抑的攻擊能量這一假設下,一些臨床專家和群體的領導者鼓勵人們通過攻擊來疏導受壓抑的供給能量——用泡沫塑料棒互相痛打或一邊尖叫一邊用網球拍打被子。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媒體怎樣影響我們的行為
    一個曾經經歷了22年的對暴力節目統計的研究人員悲嘆道:「人類曾經有過許多更嗜血的時代,但是從來沒有一個像現在這樣暴力影響無處不在,我們被暴力作品的潮流所淹沒,這個潮流是前所未有 的……它用經過專業編排的殘忍畫面淹沒了每個家庭。電視對行為的影響:大量的例子表明,人們在實際生活中重演著電視上的犯罪。
  • 《社會心理學》讀書筆記(一)
    💪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14分鐘 💪本系列是戴維·邁爾斯所著《社會心理學》(中文第十一版)的讀書筆記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玩暴力遊戲對攻擊性行為的影響
    人們不禁要問,年輕人從無盡的襲擊和肢解他人的角色扮演中習得了什麼?之後的撤回暴力遊戲以回應殺戮行為的舉動是否又能有所成效?然而事實卻是,大多數的菸民並不是因為心臟病而死掉的,大多數受過虐待的兒童也沒有因之變得殘忍,從而虐待他人。大部分在兇殺模擬器上花掉數不清時間的人,其實過著文雅的生活。所以暴力遊戲的支持者可以宣稱,和人們對菸草、電視感興趣一樣,暴力遊戲是無害的。
  • 《社會心理學》--挫折攻擊假說讀後感
    社會心理學是指研究個體和群體在社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為發生及變化規律。社會心理學在個體水平和社會群體水平上對人際關係進行探討。其實不止社會心理學在研究社會行為,還有很多學科也會多多少少的研究社會,但社會心理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研究途徑。舉一個例子來說,有關一個城市的暴力犯罪案件來說,如果是社會學家,政治家,這些學者會試圖通過發案率來分析人們的行為。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為什麼觀看色情作品會導致不良行為
    在當今的美國,色情行業迅速發展,社會心理學對色情作品的研究著重於對性暴力的描寫。一個典型的性暴力場景中,一個男人強制一個女人性交,最初她會抵抗並試著擊倒襲擊她的人,但逐漸的,她被性喚醒,也停止了抵抗。最後她完全進入了一個愉悅的狀態,並不斷要求更多。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男女兩性在愛情中的表現差異
    社會心理學家一直在找尋衡量愛情的方法,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認為愛情是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不等長,分別代表激情、親密和承諾。激情之愛是情緒性的、令人興奮的、強烈的愛,是一種強烈渴望和對方在一起的一種狀態。• 關於激情之愛的一個理論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認為任何一種既定的生理喚醒狀態最終都可以被歸結為某種情緒,究竟被歸結為哪一種情緒,取決於我們對這種喚醒狀態如何進行歸因。從這個角色來看,激情之愛就是由於我們在生理上被有吸引力的人所喚醒而知覺到的心理體驗。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眾多他人在場對個體行為的影響及其原因
    他人的影響效應會隨人數的增加而遞增,有時候龐大的觀眾群體所激起的喚醒狀態和有意注意,甚至會干擾熟練掌握的、自動化的行為,例如講話。在極大的壓力情境下,我們很容易結巴。身處一大群人之中對個體的積極或消極反應都會有增強作用。當人們在一起做的很近時,友善的人會更受歡迎,而不友善的人會更令人討厭。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群體對決策的影響
    本篇將說明群體影響阻礙正確的決策的條件及原因,說明群體促進正確決策的條件,怎樣引導群體做出最好的決策。社會心理學家賈尼斯在分析了幾次重大決策失敗導致的歷史事件,即珍珠港事件、豬灣事件以及越南戰爭後,認為釀成這些大錯的原因是由於在群體決策中人們為了維護群體和睦而壓制異議,他把這種現象稱為群體思維。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性別偏見本篇談談性別刻板印象,即人們有關女性和男性事實上如何行為舉止的信念。性別刻板印象:從有關刻板印象的研究中,有兩個結論是毫無疑義的:存在很強的性別刻板印象,並且正如常常發生的那樣,刻板化群體也接受這種刻板印象。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個體對群體的影響
    • 說服的力量確實很強,但我們可以通過公開承諾和預估說服的感染力來抵制被說服。科技發展史往往是由一小部分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所譜寫的,事實上,如果少數人的觀點從來都沒能佔據上風,歷史將是一潭死水,什麼也不會改變。少數派影響的三大決定因素是:一致性、自信和背叛。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為什麼過度看電視會對思維產生影響
    持續觀看暴力會讓我們對殘忍的行為脫敏,它給了我們關於如何行為的心理腳本,並歪曲了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同時可能啟動了攻擊想法。• 脫敏作用重複呈現一個激發情緒的刺激,會導致我們的情緒反應消失,在看了上千遍的殘忍行為後,我們有同樣的理由會相信發生類似的情緒麻痺。最通常的反應會變成「一點也不困擾我」。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談談為何他人在場時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首先需要明確群體概念,什麼是群體,社會心理學家對群體的定義為兩個或更多互動並相互影響的人,此外群體成員將同一群體中的人看成自己人,而不是陌生人。僅僅是有其他人在場有時也會對個體產生影響,就好像一場體育比賽,人們會把那些和自己支持同一個參賽隊的人看做我們,相形之下,把那些支持其他對的人看做對手。
  • 社會心理學閱讀筆記:了解偏見的微妙形式和公開形式以及種族偏見
    偏見為我們的雙重態度系統提供了最好的證據,我們對同一個目標 可以同時擁有完全不一樣的外顯(有意識的)態度和內隱(無意識的,自動的)態度,500項利用「內隱聯結測量」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即對內隱態度的評價,你知道你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內容,這個測驗主要是測量人們聯想的速度。
  • 心理學筆記二:社會心理學是一門什麼樣的學科?
    社會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個體與群體在社會交互作用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及其從屬社會行為的學科,關注個體的想法、感受、行為如何受到他人的影響。社會心理學的學習有助於群體和社會對社會事件的預測、調控和疏導,有助於個體對自身某些心理活動的理解和調節。
  • 乾貨:《社會心理學(第11版)》戴維·邁爾斯(David Myers)著
    社會影響:文化、從眾的壓力、說服、群體。社會關係:偏見、攻擊、吸引力與親密關係、幫助。科學並非是全然客觀的,研究「社會心理學」的科學家們也會受到影響(價值觀、行為解釋等)。「所有重要的東西在很早以前就提到過了。」——懷特海一個好的學科應該是:能有效概括大量的觀察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