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成人 知行合一】朝陽區課程整體育人理念下課程成果的培育與推廣

2021-02-07 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
為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提升學校課程品質,促進內涵式發展,課程整體育人項目組走進首都師範大學朝陽小學。朝陽區教研中心課程室孟青博士,邀請浙江大學影視藝術與傳媒體學系林瑋副教授,帶領課程成果培育項目課程骨幹及學科骨幹教師前來參加第三場研討會。

早上八點,來賓們走進教室實際體驗和感受「習作教育」特色短課程展示——日記賞析、數學思維訓練。孩子們的日記內容、對日記的賞析、以及小主持人的對接,讓到訪的來賓們不禁點頭稱讚,孩子們的自信與陽光感染了他們。益智器具的速度比拼讓教室成為了激烈的戰場,讓人為之振奮。

接下來是「習作教育」實踐成果之課堂展示。同時進行了習作、數學、英語、音樂四個學科的課程展示。

白婧老師與五(2)班的孩子們帶來的習作賞析《照片背後的故事》。一張張照片、一個個故事,我們走進了孩子們的世界,那裡有溫暖、有歡樂、有紀念、有回憶,讓照片有了溫度,也讓我們透過了照片尋找背後的人和事,也讓我們對幕後工作的人產生了敬畏。齊小民老師是我們首師朝小的勞動技術老師,每每學校有活動的時候,都能看到齊老師的身影,無論春夏秋冬,無論嚴寒酷暑,齊老師用鏡頭記錄著每位老師的成果,記錄著每個孩子的笑臉。可是在鏡頭裡卻沒有齊老師的身影,他說「寧可多照一點,也不能錯過老師和孩子們的精彩瞬間」。這就是奉獻,也是我們首師朝小每一位老師秉承的信念。

高孟巖老師和二(3)班的孩子們上了一節數學課《乘法的初步認識》。學生對於乘法的認知程度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同學積累了一些用乘法解決問題的經驗,還有的同學是零基礎。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我們做出來一些調整,並不是按部就班的走教案,而是針對已會者採用不壓制他的分享,並表揚這種樂學愛學的精神的方式,使他們保有繼續探究新知的熱情;針對零基礎學生則採用低起點小坡度的方式,讓其在三個情境中逐漸認識乘法、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讓他們感受到學數學並不難還很有意思。課後聽課老師說:「這節課很好玩!孩子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並敢於表達,互相爭論中越辯越明。」

劉爽老師與二(5)班的孩子們呈現了一節英語會話課《I have long arms.》。教學中,劉老師整合相關教學資源,引導孩子們在主題下進行學習;運用多種手段,如圖片、歌曲、錄音、動作、遊戲、表演等多媒體和活動,創設了悅目、悅耳、悅心的交際情景。孩子們熱情、大方、積極,願意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知識,並勇敢地嘗試用英文表達自己的想法。

馬婧老師與五(4)班的孩子們帶來的音樂欣賞課《打字機》。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本節課從學生的聽覺體驗出發,教師充分關注尊重學生的聽覺感受,進而再從音樂本體的角度與學生共同探究了音樂要素對作品形象的刻畫作用。整節課學生不僅藉助圖形譜模仿打字員繁忙的打字工作,更通過自己的想像用動作表現了打字員悠閒的工作狀態。在課堂最後,馬老師還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抓手,引導學生像作曲家一樣去發現和創造,學生用益智器具的音效與樂曲結合進行藝術表現的時候,相信他們也一定理解了音樂源於生活的真諦。

課程結束後,來賓們參觀了特色自編課間操展示、圖書館、馬文化博物館,姜海榮主任對學校的文化及課程進行講解,學校中樓的馬文化博物館中,一個個小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解馬文化,將馬文化的精髓傳遞給了來賓們。教師樂隊的歡迎儀式中,老師們用學生版和教師版的校歌傳遞學校的溫情,用《海闊天空》表達了作為教師的願景。

研討會開始後,首先由孟青老師進行微培訓,在課程整體育人的理念下,進一步促進學校課程成果的提煉,以成果培育的思路引領學校規劃的研究方向,好的成果是什麼樣?孟老師進行了系統的講解,從共性問題到解決方法,從基本理念到實踐檢驗,將成果展現的方法細緻地呈現出來。

科研主任李芳老師對學校以及科研情況進行了「不忘初心十年路,『習作教育』再啟航」的介紹。「習作教育」已經走過了十年,這條道路中充滿了艱辛與坎坷,但在李福平校長的帶領下,我們始終保有一種情懷「聚一群好人,做一件好事」,這十年來我們做的就是「習作教育」這一件好事,卻也因習作聚集了很多「好人」。前段時間,教育部發表了《教育部關於加強新時代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我們看到科研工作的春天就要來臨了,將科研的態度、視角、能力融入工作之中,用科研引領工作的方向。用感恩的心將教育融入心中。

李福平校長也對其辦學思路和理念進行傳達。作為學校的引領者,李校長感謝生命中的每一段經歷,正是因為這些或驚險、或平凡的多種經歷,也影響了李校長的思想和行為方式,「習作教育」的大膽開展才有了首師朝小的今天。「習作」不是教學而是教育,「習」是習得、學習、閱讀(閱讀力的培養),「作」是實踐、體驗、思維(思考力的培養),「習作」是分享、交流、表達(表達力的培養),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追求真實的教育,知行合一。哪裡有問題就研究哪裡,用科研引領學校的發展。

林瑋副教授進行了《國家教學成果獎案例分享與培育途徑》的報告,分享他所研究的《重構校園生活:普通高中大美育課程體系建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經驗。從學校原有的資源與思想出發,進行整合、融合及綜合。用實踐與理論、過程與結果、寫作與情感相結合的方式,建構模式從而引導教學成果一步步成型最後成功。最後林瑋副教授也對「習作教育」,以及這半天對學校的了解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學以成人」,成人謂之自我生長,如何「成人」,這是作為教育工作者始終面臨的問題,我們的工作始終是情感投入的過程。「習作教育」為孩子們提供了思考與表達的平臺,讓學生與老師成為一個共同體。在「習作教育」的引領下讓孩子們「寫以成人」。

科研,作為學校和老師發展源源不竭的動力,為未來充電續航。學校也明確發展規劃,通過建立三個基地,即課程培訓基地、課程研究基地和實習生基地,用研究促發展,為儘快打造成為辦學特色鮮明的優質名校,全力奮進。

相關焦點

  • 區域推進學校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北京市朝陽區經驗為例
    推進學校自主課程建設,提供豐富可選擇的課程資源,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轉變教與學方式,積極推進選課制、走班制、學分制等探索,加強選課指導和學法指導,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區域課程建設的指導思想的引領之下,朝陽區的課程建設工作在區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由區域課程研究部門主要負責,其他教研部門鼎力配合,團結合作,共同完成。
  • 寓綜合育人目標於知行課程體系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因此,學校從德育課程建設開始,嘗試在系列化的德育課程中找到守正之路,堅持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並重。在這一理念主導下,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德育課程作出細分:知行學堂課程,讓知行合一引領生命成長。此類課程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體現多元主體和多樣化內容特點。
  • 課程育人的「金水路徑」
    課程育人是回歸教育本真的核心路徑。如何尋找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面育人的新路徑?多年來,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大力推進德育一體化建設,積極構建新時代金水課程育人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 課程領導| 朝陽區如何推進課改落地生根?朝陽經驗亮相全國課程學術研討會
    朝陽區教研中心主任楊碧君在大會主論壇上做了題為「朝陽模式——基於學生發展的區域課程改革推進策略」的報告。楊主任圍繞朝陽區課程改革的特點,就課程育人文化引領下區域課程改革的一系列推進策略進行了闡釋,主要從文化價值引領策略、教研共同體支撐策略、評價導向策略等三方面做了具體介紹。
  • 【學力視線】學力課程 鋪設創新育人康莊路
    面對我國教育事業進入轉型發展關鍵期遭遇的標準化、現代化、法治化、智能化挑戰,學校以課程充實學生、以活動豐富學生、以文明薰陶學生,在「為學有方、為人以誠」的核心辦學理念指引下,秉承「以生為本、服務育人」 的信念,構建和完善了「三大課程、四個基地、五項節會」素質教育新體系,鮮明地提出了「德智俱佳、身心兩健、學創兼備」的培養目標,並以小學生學力發展研究為基礎,大力推進學力課程體系建設和學力課堂建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思路和管理模式
  • 「立德樹人 實踐育人」綜合實踐課程研發成果展示
    人民網訊  7月15日,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與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發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在京舉行。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家瑞首先觀摩了以京劇為龍頭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課例。
  • 西安研學一一長歌行「知行課程」體系建設概述
    西安研學一一長歌行「知行課程」體系建設概述西安長歌行教育長期以來,認真貫徹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行貫徹「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的要求。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前提下,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的,構建了研學特色課程體系一一「 知行課程」。
  • 收穫新時代背景下的勞動育人成果
    2013年9月,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研究出臺《勞動教育實施意見》,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的特色育人項目,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並將勞動課程納入學生學分管理,必修0.5個學分勞動教育課程。學校作為重慶以工為主、以信息技術為特色的獨立學院,致力於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學校自2012年開始探索實踐書院制教育,實施「書院+學院」雙院制,全校學生生活在書院,專業在學院。
  • 從課堂走向課程 從課程走向全面育人
    我們從雙峰小學學校發展歷史中提取「儒勵」二字,凝練出「儒行勵志 崇文尚德」的校訓,確立了「以儒行立德而成人、以勵志好學而成才」的辦學理念,在培養方式上,以「培養崇文、尚德 、體健、行雅、善創的雙峰學子」為育人目標,堅持以「儒」為本,以「勵」為法。
  • 新課程如何撬動高中育人方式變革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明晰了高中育人方式必須進行變革。在這一視野下,每一所普通高中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可以根據學校已有基礎與實際,既形成高品質實施新課程的大格局謀劃,也關注普通高中多維分類發展的要求,關注共性要求下的個性、特色凸顯,發揮學校的能動性與創造性,為高中育人方式變革提供學校智慧,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注入學校推動力。
  • 中等職業學校的課程思政如何實施
    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要求整體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和中小學學科德育,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和中小學語文、歷史、地理、體育、藝術等所有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解決好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相互配合的問題,發揮所有課程育人功能,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
  • 深化改革推廣經驗,華東政法大學成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
    據悉,華東政法大學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在學校黨委統籌協調和指導下成立,掛靠在教務處,中心主任由黨委副書記、校長葉青擔任,聘請校內外知名專家、教授擔任顧問及研究員。通過建設,中心將培育一批師德高尚、教學能力突出的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發表若干有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改課題及論文,建立科學有效的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及管理考評機制,總結一套課程思政特色做法和典型經驗,形成在上海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課程思政教學成果。
  • 校園裡的「創新實驗場」 | 教學成果獎推廣④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是中國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的最高獎項。為充分發揮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示範引領作用,推動各地各校主動學習借鑑,積極推廣應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教育部啟動了「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計劃」,組織部分獲獎單位對成果進行了總結凝練。
  • 蜃蛟小學「鄉情育人」德育課程成全省「典型培育案例」
    指導學生考察蜃蛟古村的各個景點,並設置古村文化大衝關,成績優秀者獲頒「小遊俠」證;品嘗擂沙肩、灰汁團等特色米食,更要了解、傳播這些美食背後的米食文化……海曙區古林鎮蜃蛟小學的「鄉情育人」德育課程體系,備受學生歡迎。    前不久,在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的全省首批「三全育人」德育落實機制典型培育學校名單中,蜃蛟小學成為寧波5所入選學校之一。
  • 課程立校成就學校卓越發展
    課程是育人的重要載體,科學規劃課程,尊重生命成長。正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所指出的,要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這與人大附中聯合總校劉彭芝校長「愛與尊重」的育人理念不謀而合。
  • 推進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認識、策略與著力點
    本文載於《中國大學教學》2020年第10期[摘 要]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貫通人才培養全過程的有效手段,專業思政與課程思政耦合育人有利於整體提升協同育人效果。課程思政理念逐漸成為共識,課程思政建設經驗逐漸得到積累,一部分學校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例如,華東師範大學[1]、北京聯合大學[2]等。然而,熱鬧場面的背後,也需要冷靜思考。課程思政建設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深入思考。(1)課程思政全覆蓋的建設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基因式的建設路徑尚未形成,結果是教師疲於應付,學生受益甚少。
  • MSW人才培養——「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在全國高校的廣泛開展,高校思政課的育人效果正日益顯現。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國內學界對「課程思政」如何運用於非思政專業教學展開了熱烈討論,並形成了一批可喜的成果。然而,筆者發現,已有成果多偏重於本科教學,作為高校研究生階段的思政教育研究則相對滯後和薄弱。
  • 長郡中學校長李素潔:下好課程這盤棋,全面推進立德樹人
    1912年長郡公學首任校長彭國鈞,制定「樸實沉毅」校訓。1928年,著名教育家王季範任長郡校長,提出「成材必先成人」的育人主張,教導學生「明大義而有專長」。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學校積極推行「只只螞蟻爬上樹」的全員育人理念,「五個輪子一起轉」即思想品德、科學文化、藝術體育、勞動技術和心理素質五種素質並舉的全面育人理念。
  • 教研轉型的先行者 課程改革的引領者
    下一步,朝陽區教研中心計劃進一步對基於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的命題進行研究,從而使命制出的試題更能體現學科能力,更符合能力立意的試題理念,從而用評價來倒逼課堂進行真正的改進,實現高效課堂。區教研中心在深入學習《北京市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完善了《朝陽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施方案》,以教學評價促進課堂育德。堅持學科主渠道育德,堅持統籌各學科,充分發揮學科課堂教學的綜合育人功能。以改進和修訂的《朝陽區中小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為指導,引導課堂教學整體落實三維目標,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強化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教學目標中的落實。
  • 博雅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建設與實踐
    他歸納出博雅教育的五個要素:第一是博:文理融合,學科交叉,在廣博的基礎上求深度;第二是雅:做人第一,修業第二;第三以學生為中心,學校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第四鼓勵質疑,「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第五是非常豐富的第二課堂,做到知行合一。博:博大,博學,廣博,淵博。雅:雅致,雅度,典雅,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