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烏託邦:來自於25號宇宙的警示錄

2021-02-26 文典精選
死於烏託邦:來自於25號宇宙的警示錄

張芻兔

wubba lubba dub dub

2,753 人贊同了該文章

讓我們假設一個世界:一個沒有貧窮,沒有疾病,不存在饑荒,不存在資源不足的世界,一切都是充足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這就是烏託邦最基礎的定義。烏託邦,人類最終的夢想,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是也許,烏託邦,也是一個讓靈魂死亡的地方。

1947年,John B. Calhoun,大學教授,負責以人口密度為課題進行實驗。他在大學的實驗室裡製造了一個小小的老鼠居住地。在為期28個月的觀察期內,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本應繁衍到50000隻老鼠的居住場,老鼠的總量卻未能突破過200隻。由於沒有充分的貫徹和研究,這個現象一直在他頭腦中圍繞著。究竟是什麼阻礙了老鼠數量的增長,是人為因素,還是自然因素?

1968年,Calhoun教授決定披上上帝的袈裟,製造一個烏託邦。他租了一個農場倉庫的二樓。在那裡他搭建了一個長寬2.57米,高1.37米的老鼠居住地。

這是一個完美的居住所,有著所有老鼠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以盒子中央為點均勻劃分出的16個居住區域裡,每個都有獨自的飲水器,食物倉,以及休息窩巢。按照設計的計算,只有當老鼠數量超過3840隻時,窩巢才會出現短缺。6144隻老鼠時,水資源才會不足。9500隻老鼠時,糧食才會成問題。除此之外,最早引入居住地的八隻老鼠都經過了疾病的篩選,以確保居住地的實驗不會因為外來疾病而出現差錯。居住地本身的溫度也通過風扇和供暖保持在20C到31C之間,以確保溫度不是導致宇宙25出現問題的原因。除此之外,25號宇宙也沒有任何老鼠的天敵。

這是個沒有天敵,沒有疾病,沒有飢餓,沒有居住問題的世界。一切可能導致人口衰減的原因都被排除在外。那麼,這個宇宙能夠持續多久呢?

1780天。

1973年5月23日,伴隨著最後一隻雄鼠的死亡,老鼠們徹底失去了任何繁衍的可能。25號宇宙宣告了他的終焉。

發生了什麼?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1968年7月9日,回到25號宇宙開始的第一天……

美麗新世界

1968年7月9日,25號宇宙實驗第1天。四隻公鼠,四隻雌鼠被放入了居住地中。這8隻只有48天大的小老鼠們有幸成為了25號宇宙的亞當與夏娃們。從而宣告了

這些小老鼠們在美麗新世界中闖蕩了3個月後,總算安定了下來,開始劃分自己的領地,擇偶,交配。在25號宇宙實驗第104天的時候,第一窩小鼠出生了。

隨後,小鼠人口開始迅速的增長。在第100~第300天的時期內,平均每55天小鼠的人口就會加倍。20隻,40隻,160隻,320隻,640隻。直到620隻的時候誕生速度才從55天加倍減緩到145天加倍。

但是25號宇宙中的小鼠們已經出現了很多科學家們意想不到的事情:

實驗開始後第86天到第338天是小鼠誕生最頻繁的時期,在這時期科學家們統計了每個領地中誕生的小鼠數量。有意思的是,儘管所有領地都按射線狀從中央平均劃分開,每個領地中誕生的小鼠數量卻不相等。

東北角的領地在252天之間只誕生了13隻小鼠,和其相對的西南角卻生下了111隻,8.5倍之多。

是的,就算是在一個全新的宇宙中,弱肉強食依舊存在。強鼠得妹子生孩子,弱鼠只能在角落裡不受妹子青睞。

止步

伴隨著人口爆炸階段的結束,25號宇宙進入了緩慢期。從第315天開始,小鼠數量的成長從55天增加一倍減緩到了145天一倍。

正是在這一階段的時候,小鼠的人口達到了整個實驗的最高峰2200隻。而正是在這時,社會中的問題顯現了出來。儘管25號宇宙理論上將需要達到3840隻老鼠才會出現窩巢短缺,6144隻老鼠時才會出現水源不足的問題,但是在人口尚未突破2000隻的時候,這個烏託邦,卻滿了。

儘管25號宇宙中依舊有著充足的居住空間和食物,但是一項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卻被佔滿了:社會責任。在充滿危險的自然中,成年小鼠能夠終老的機會並不多。那些成年的小鼠們便會接過長輩的擔子,成為保護領地,保護雌性,繁衍後代的角色。若一個領地上所居住的成年小鼠已經超出領地所需要的數量時,這些小鼠便會向外轉移,去開發新的天地。然而這兩點在25號宇宙裡都是不可能出現的。成年卻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未知的成年小鼠們開始迷茫了。這些不屬於任何領地的雄鼠們開始在25號宇宙的中央聚集。

這些小鼠們逐漸開始對生活失去興趣,不和其他任何小鼠社交,相互之間也不聞不顧。逐漸的,另一個特點開始在這些無所事事的小鼠之間顯現:暴力。通常只是因為進食回來而打擾了其他人的小鼠會突然變成被攻擊的目標。被攻擊者也不會逃避或反擊,但是當其他小鼠打擾了她的寧靜時,被攻擊者也會變得異常暴力起來。

這些小鼠們最明顯的區分方式就是全身的傷痕,被攻擊過多次的尾巴。

同樣在社會中找不到位置的雌性小鼠則會選擇在較高,那些在生育幼鼠的雌鼠不會選擇的巢穴中隱居。她們中看不見暴力的痕跡,也看不見社交的跡象,就如同與世隔絕的隱士們。

隨著無處可去的小鼠們的數量越來越多,擔任起保護領地工作的雄鼠們對於自己領地的意識也越來越薄弱。但是對於雌鼠來說,對領地保護的降低就意識到了自己哺育用的巢穴被侵犯的機率越來越高。隨著領地概念的逐漸淡化,負責哺育的雌鼠們的攻擊性也變得越來越強,甚至直接代替了本應負責保護領地的雄鼠們。這種攻擊性不僅僅是對於外人,雌鼠們的攻擊性也漸漸的轉移到了自己的後代上。許多尚未斷奶的幼鼠們也成為了雌鼠們的攻擊對象,甚至被逐出巢外。在此階段的後期,小鼠們的生理期被打亂了,受孕率下降了,就連每胎的出生數量也下降了。在雌鼠們頻繁轉移巢穴的過程中,有許多幼鼠被遺忘,被拋棄。很多幼鼠「消失」在了每次統計之間。正是這些原因,導致了這個階段生育率的下降,以至於完全停止。

死亡,無法阻止的死亡

最後一隻小鼠誕生的那一天,便是死亡階段開始的第一天。實際上死亡階段開始的比他早得多。從第560天的時候,小鼠的人口其實就勉強保持在生死平衡的狀態,但是從600天的時候開始,幼鼠的誕生數量開始大幅度下降。第920天是最後一隻小鼠誕生的日子,而從這之後,25號宇宙就進入了緩慢,但是持續穩定的死亡。

在1973年5月23日的時候,最後一隻雄鼠死亡,25號宇宙的終焉來臨了。臨近滅絕的時候,事情也不想一些樂觀人士所設想那樣,會有一組小鼠會重新復興25號宇宙。一切都太晚了,大家……都老了。在第1588天,最後一隻小鼠誕生668天之後所做的調查中顯示,還活著的小鼠們的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776天,超過了絕經期200天。就算有小鼠出現了本應有的能力,小鼠們也已經過了繁殖的年齡了。那種在種族頻臨滅絕的時候,有一小支集團重新振興整個物種的故事,果然也只是個美好的幻想。

這個宇宙沒有經歷過災難浩劫,也沒有經歷過疾病的洗禮,不用擔心飢餓,也不用擔心住所。小鼠們都非常健康的活到了終老的年齡。若外界沒有任何原因的話,那麼就必須進入到社會當中去尋找問題。

問題實際上在第三階段,人口增長緩慢起來的時候就已經初露端倪了。少數幸運的沒有在出生時就被母親拋棄的幼鼠們也早早的被趕出了巢穴。他們中絕大部分在還沒有建立起任何親情和感情就被迫加入了社會之中。而接受他們的社會也早已人滿為患,在社會中不僅沒有能他們的一席之地。任何和其他小鼠進行社交的企圖也不斷的被匆匆路過的小鼠們機械性地打斷。在沒有基礎社交的情況下,更複雜的社交關係也就無從談起。對於這些小鼠來講,無論是愛情關係,母子關係,還是競爭關係,都是遙遠而陌生的。在另外一個持續了300天的小型實驗中,解刨表明148隻雌性小鼠中僅有20%只小鼠有受孕痕跡(子宮中有胎盤疤痕)。而在正常情況下絕大部分雌性小鼠們應該已經孕育了超過五隻小鼠。遠超於實驗的數值。

和深居高處的隱士雌鼠們相對應的,則是被我們稱為「美麗鼠」的雄鼠們。他們拒絕打鬥,也從來沒有帶著性意圖接近過雌鼠。這些小鼠沒有任何傷痕,也沒有任何凌亂的地方,就好象完美的樣品一樣。他們的行為中僅有吃,睡,和打理自己,對除了自己身邊以外的事情均顯得漠不關心。在這個擁擠的社會中,這些小鼠們徹底喪失了一個年輕鼠該有的性格,而變成了對一切都冷漠,對一切不問不顧,只對自身喜好感興趣的獨居者們。在研究者看來,這些只剩下最基礎生存需求的小鼠們,就如同靈魂死亡後所遺留的軀殼一樣。

25號宇宙中後半段出生的小鼠幾乎都納入於這些」美麗鼠」。當他們的前輩小鼠們逐漸衰老的時候,25號宇宙也就逐漸的畫上了終止符。在人口增長衰減期時,上一代的小鼠們已經過了生育的年齡,但新一代的小鼠們卻根本就沒有培育出生育的能力。

所以,沒有爭鬥,沒有戰亂,沒有疾病,沒有災難。25號宇宙就在一片平靜和安詳中,迎來了死亡。

1972年,在實驗臨近末期的時候,Calhoun教授的同事,Halsey Marsden博士從25號宇宙中借出了幾隻小鼠做了幾個自己的實驗。他將選中的,從25號宇宙中生長的「美麗鼠」們作為新的亞當和夏娃,放入了只屬於他們的新「宇宙」中。然而就算進入了一個低人口的環境中,所有的」亞當「和」夏娃「們也喪失了任何重組社會,或者重新繁衍人口的能力。Marsden博士甚至將「美麗鼠」和在正常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雌鼠們搭配起來,但也沒有任何效果。這些表面上十分高貴優雅的小鼠們,在心中卻已喪失了任何的溝通的能力和欲望。他們的"靈魂",死了。

留給人類的警示

三年時間,2000隻老鼠的命運和他們的故事並不是一個絕對的預言。但是其中的警示性不容忽視。無論是人口密度過大導致的社交能力崩潰,還是因為責任職位的飽和導致社會構建的倒塌,都能從現實中看見端倪。而25號宇宙興衰過程中的歷史痕跡(雄鼠能力的衰退,雌鼠開始擔當起雄鼠的地位,對後代的關心和培養的下降,新小鼠們社交能力的退化,「隱居士」和「
美麗鼠」)都能在現實中看到他們的影子(男女平等,女權的崛起,丁克一族,朋友圈化,草食系男子)。而隨著大城市的興起和發展,世界人口越來越傾向於集中在生活便利但身口密度高的城市中居住,間接的促進了人口密度的上升。

圖中深色部分所居住的人口相當於美國總人口的一半。

最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遠低於25號宇宙所能承受的小鼠數量上限時。就算在小鼠數量最密集的時期,作為上限中最低的巢穴,也總有20%的巢穴無小鼠居住。人們可以通過設計和統計來得出一個地區可以承受人口數量的硬上限,但是什麼時候人口算做過於密集,單純的數字和統計是無法得出來的。

當然,對於小鼠們來講,戀人關係,母子關係和領地關係已經是他們社會中最複雜的社交關係。對於有著更錯綜複雜的人類社會來說,沒有人知道人類在人口過剩的社會中,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也許人們會想出一個對路,成功的生活下去,也許人們會踏上25號宇宙的道路,最終死於安樂之中。烏託邦,人類最終的夢想,一個完美的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烏託邦,是一個讓靈魂死亡的地方。

"起名為25號宇宙的原因是?因為之前還有24個宇宙嗎?"

"對。"

"那他們的結局呢?"

"滅亡。"

作者張芻兔自認為自己就是一隻「美麗鼠」,但是如果有漂亮妹子願意和他當亞當和夏娃的話,他還是願意為振興世界拼一把的。

參考:

Death squared: the explosive growth and demise of a mouse population.

youtu.be/0Z760XNy4VM:

Death By Utopia (但我的標題真的不是抄他的……我發誓是我自己想出來的才發現很相似)

The Behavioral Sink

相關焦點

  • 死於烏託邦:來自於25號宇宙的警示錄(白鼠的社會實驗)
    25號宇宙宣告了他的終焉。發生了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1968年7月9日,回到25號宇宙開始的第一天……美麗新世界1968年7月9日,25號宇宙實驗第1天。四隻公鼠,四隻雌鼠被放入了居住地中。這8隻只有48天大的小老鼠們有幸成為了25號宇宙的亞當與夏娃們。從而宣告了
  • 25號宇宙——一個令人恐懼的烏託邦實驗
    今天我給大家侃一個很有意思的科學實驗——25號宇宙。25號宇宙在當時被譽為是預言了人類命運的實驗,但是在後來卻有無數人抨擊這個實驗。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裡蘭州的一所實驗室中誕生了25號宇宙,一個叫做約翰·卡爾紅的人成為了這個宇宙的造物主。他將4隻公鼠和4隻母鼠放到了25號宇宙當中,這裡面有老鼠們永遠也吃不完的食物和水,而且實驗人員也會時刻保護著這些老鼠,讓他們遠離一切外來的傷害,比如說疾病氣候陷阱等等。
  • 關於長生不老以及有趣的25號宇宙
    終點關於25號宇宙1968年,美國的Calhoun教授決定披上上帝的袈裟,製造一個烏託邦之後,他將無病的四隻公鼠,四隻雌鼠被放入了居住地中,作為這片宇宙的亞當和夏娃。這片被他命名為25號宇宙的區域擁有充足的水源,恆溫以及富餘的休息窩巢,堪稱老鼠的烏託邦。
  • 消防宣傳月丨2020年火災警示錄
    消防宣傳月丨2020年火災警示錄 2020-11-04 22: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地球生命奧秘三,稀有地球與類地行星普遍說,黑暗森林與25號宇宙
    當然也說到了,銀河系有適居帶行星五億顆,宇宙中的恆星更是多達一千萬億顆,這又似乎是在用事實在印證類地行星的普遍學說。我們在銀河系中位置我們從來沒有放棄過對宇宙中生命的探索,從六十年前至今,人類一直不斷的升級技術來探索和接收來自宇宙其他文明的電波,但現在仍然一無所獲。
  • 預言 | 從25號宇宙實驗:老鼠烏託邦,到人類的「奶嘴樂計劃」
    刷到這樣一條視頻:第25號宇宙。        看後我幾乎徹夜未眠。        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裡蘭州的一所實驗室中誕生了「第25號宇宙」。    一個叫做約翰 . 卡爾洪(John Calhoun)的人,成為了這個宇宙的造物主。
  • 25號宇宙「老鼠烏託邦」實驗告訴我們什麼?
    在Mortality-Inhibiting Environment for Mice系列實驗中,最著名的一次實驗名叫「Universe 25」,老鼠數量的峰值超過2200並在600天內走向毀滅。Universe 25的初始老鼠是雌雄共4對,經歷了104天的適應才開始指數增長,數量每55天翻一番持續到第315天,此後逐漸放緩並出現各種心理病態但數量還在增長,在第560天達到峰值2200,新生兒死亡率在這之後一路衝到了96%。從第600天開始,沒有新生個體存活。
  • 1968年,美國科學家用一個實驗預測人類走向,被稱為:25號宇宙
    1968年7月9日,馬裡蘭州的一所實驗室當中,誕生了一個叫做25號宇宙的老鼠之城,實驗室將4隻公鼠和4隻母鼠放入其中,這裡面有吃不完的食物和水,溫度適宜,並確保他們遠離一切疾病和外來傷害。這座完美的老鼠烏託邦,唯一的缺點就是空間有限,鼠城是一個正方形的盒子,長和寬均為2.6米,高為1.3米,最多只能容納3800隻老鼠,但牆壁中設有許多隧道和房間,可供老鼠居住和移動,但誰也沒有想到,僅僅5年之內,這座原本不愁吃喝的老鼠天堂,卻變成了老鼠的墳墓,這座25號宇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25號宇宙實驗,讓你細思極恐
    一切準備完畢後,他們挑選了非常健康年輕的4隻公老鼠和4隻母老鼠,放入實驗的盒子,那麼這個環境對8隻老鼠來說完全是天堂一樣的存在,而這個天堂就叫25號宇宙。
  • 國外學者表示:25號宇宙的烏託邦悲劇,是人類不可避免的結局
    新生的老鼠對這樣的社會也充滿恐懼不再交配,將它們拉出25宇宙與正常鼠群相處也如此,就這樣1973年,最後一隻老鼠死去。因此學者說:25號宇宙的烏託邦悲劇,是人類不可避免的結局。
  • 「25號宇宙實驗」:現代孩子可能身處在即將摧毀世界的烏託邦中
    科學家們做過不少關於烏託邦世界可行性的研究,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25號宇宙實驗」。25號宇宙實驗1968年7月9日,John B. Calhoun將只有48天大的四隻雌鼠和四隻雄鼠放進了,溫度、空氣、環境、食物等都非常完美的烏託邦中,他想知道在這樣完美的世界裡,老鼠能否延續完美?
  • 二十五號宇宙
    我最近仔細地看了那個著名的「二十五號宇宙」的老鼠實驗。其實,連老鼠都很複雜。並不是只要物質條件充裕,就可以快樂地過一生。 「二十五號宇宙」是一個方形盒子,長寬各2.57米,高1.37米,共設計有256個巢穴,每個巢穴裡可容納15隻老鼠,最多能容納3840隻老鼠。
  • 警示錄 | 消防宣傳月:每天一部消防安全警示片,越看越安全!
    警示錄 | 消防宣傳月:每天一部消防安全警示片,越看越安全! 2020-11-30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電影《網絡沉迷—警示錄》重磅首發!奔跑吧,少年,與網絡沉迷說no!
    今天(3月25日) 由亳州市文化旅遊體育局組織拍攝的 《網絡沉迷—警示錄》
  • 地球:「我們生產水」也來自於宇宙的「搬運工」!
    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水地球大量的水來自於地球本身:有科學家認為地球是由富含水分的灰塵演變而來,灰塵的自我融合形成顆粒而且實驗證明宇宙中微小的塵埃在一百萬年的時間裡就可以聚集大量的水了。也有網友認為地球深處本來就蘊藏大量水資源,經過小行星和隕石的撞擊,撞開地幔引發火山爆發,火山爆發加劇地殼運動從而形成最初的四大洋。
  • 為什麼26號元素鐵,可能是宇宙最後一種元素?
    從第1號元素氫(H)到第98號元素鉲(Cf)都可以在地球上找到,更重的元素則是通過人工合成出來的。理論上,人類還可以合成出更重的元素,最重的元素有可能是第184號元素。在地球上,氧、矽、氮、鋁、鐵等都是十分常見的元素。但在宇宙中,最為常見的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兩種元素——氫和氦,其中氫的質量佔比為75%,氦的質量佔比為24%。
  • 維珍銀河又雙叒失敗:「宇宙飛船2號」主引擎未能成功點火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據外媒12月13日報導,英國商業航天企業維珍銀河(VirginGalactic)旗下太空飛行器「宇宙飛船2號」(SpaceShipTwo)」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美國太空港發射場開展第三次載人試飛。不過,當「宇宙飛船2號」被高空釋放後,其火箭主引擎點火程序出現故障,主引擎未能成功點火。
  • 「九號」宇宙航天科普研學基地
    「九號宇宙」的建設獲得了中國國家教育部、中國航天機構、中國科學院認定與支持,作為專為6-18歲青少年兒童設計的互動式航天科普研學基地。在「九號宇宙」一二層,公眾可以感受神奇的九號旅行,跟隨我們的星際探險家小九一起,乘坐太空梭,從2030年的阿爾法星球回應母星地球的召喚,一路穿越,回到地球母親的懷抱,既能領略宇宙的浩瀚,又能了解星際的奧秘,激發每一個體驗者的無限好奇。
  • 親愛的星際旅行家們,歡迎來到九號宇宙!
    親愛的星際旅行家們歡迎來到九號宇宙——1月29日晚,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調研九號宇宙九號宇宙是什麼先來和小布了解一下吧——王永康先後參觀了太空餐廳、海王星教室、飛控大廳、太空拍照等區域,詳細了解「九號宇宙」的教學模式和內容。
  • 人類的意識靈感或是一種量子反應,它鏡像或來自浩瀚宇宙
    但我們要知道,浩瀚宇宙無奇不有,我們的認知遠遠不夠去看透這充滿神奇的世界。就說人的大腦真的很神奇,它的一個想法可以映照出無數種可能性,這種想像力甚至超過了任何現實的可能性。人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一直是科學界的難題。似乎任何解釋都顯得蒼白無力,直到我們發現量子理論。意識的本質是一種信號傳輸,它的傳輸手段有點類似於感應現象,瞬時傳達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