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半年被切掉子宮,只因月子裡這件事沒做好

2020-12-22 騰訊網

經檢查,這位寶媽是得了子宮脫垂。

後來在交談中我才知道,老公因為工作原因,連她生孩子都沒辦法趕回來,月子還沒出就開始幫助婆婆賣菜,經常搬箱拎菜,還要蹲在地上擇菜,既要照顧自己和孩子,還要做家務,這也是她的子宮脫垂的原因。

唉,聽得我也是唏噓,本來女人生個孩子就受了不少罪,這生完孩子還沒法好好休養,實在是遭罪!

但菌菌還是想告訴各位孕媽,產後能休息就儘量多休息,別逞強。雖然不存在「月子病」,但產後不注意休息、乾重體力活,出現子宮脫垂的危險性還是存在的。

這病輕則腰酸背疼、尿失禁,重則可是需要切除子宮的。

關於子宮脫垂,菌菌寫的文章比較少,主要是這病的病理什麼的實在是太複雜,一兩千字還真沒法說清楚,不過你們只要注意這幾個問題就行。

一是它的症狀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陰道口之外,民間俗稱「吊茄袋」。

由於子宮脫垂往往會伴隨著陰道壁膨出,所以這兩個病往往是合併存在的,統稱為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簡稱POP)。

由於在陰道分娩過程中,胎兒擠壓盆壁,會造成盆底肌和神經的損傷,特別是出現難產需要用產鉗或胎吸下困難的情況、胎兒體重過大、第二產程過長都很容易出現POP。

此外,慢性咳嗽、便秘、腹型肥胖、持續性乾重活等造成腹腔壓力增加的行為,也會導致脫垂。

所以它的症狀一般表現在

1. 腰骶部酸痛或下墜感,久站或勞累後症狀明顯,臥床休息後就會症狀減輕。

2. 部分患者會出現壓力性尿失禁。但隨著脫垂加重,晚期陰道前壁或頂部脫垂會彎曲尿道,壓力性尿失禁會得到改善,轉為排尿困難。

3. 陰道後壁膨出或頂部缺陷常常表現為便秘、排便不盡,嚴重者必須要手助壓迫陰道後壁來幫助排便。

4. 脫出的外陰腫物如不及時治療,暴露在外的宮頸和陰道黏膜長期與衣褲摩擦,可致宮頸陰道壁發生潰瘍出血,感染的話還會有膿性分泌物。

二是治療方式

子宮脫垂的治療方式根據程度有4種:

1. 盆底肌肉鍛鍊

對於輕度的、症狀不明顯的脫垂,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可以先嘗試進行盆底肌鍛鍊,通過收縮盆底肌,加強盆底肌肉的力量,以緩解脫垂。

用力收縮盆底肌3秒以上後放鬆,每次10-15分鐘,每日2-3次。收縮肛門運動適用於Ⅰ~Ⅱ度有症狀的患者,也可作為重度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沒有子宮脫垂的產婦也可以進行預防。

2. 盆底康復治療

產後42通過正規的盆底康復中心進行肌電篩查,早發現,早幹預、早治療。脫垂如果伴隨尿失禁也可以進行電擊治療,並指導患者進行正確自主的盆底訓練,可增加盆底肌肉群的張力,對於尿失禁有一定效果。

3. 子宮託

子宮託是一種非手術的治療方案,它是通過在陰道內防止一個支撐的環來支撐子宮和陰道壁並使其維持在陰道內不脫出,分支撐型和填充性兩種。

子宮託是一種簡單方便的治療方法,適用於不適宜做手術、妊娠期和產後以及膨出面潰瘍手術前促進潰瘍面的癒合的患者。

但它也可能會造成陰道刺激進而潰瘍、嵌頓、出血、感染等,需要間斷性地取出、清洗並重新放置回去。

4. 手術治療

對於脫垂超出處女膜,或有症狀性脫垂一般經過保守治療無效或者拒絕保守治療的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醫生需要根據年齡、生育要求、是否存在著復發的因素,綜合考慮手術方式。

對於宮頸延長、宮體無病變的2.3度脫垂者,可以考慮曼氏手術(Manchester手術),修補陰道前後壁,並縮短主韌帶,切除部分的宮頸,韌帶加固可以通過陰道或者腹腔鏡下完成。

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可以根據膨出的具體的位置,可以行局部陰道壁的修補或者自身宮骶韌帶縮短縫合加固,子宮切除或保留。

對於重度或復發的患者,也可以考慮陰道網片置入加固手術。此外,把子宮或者陰道壁懸吊到骶骨的骨膜上也是一種比較經典的手術方式。

對於高齡且沒有性生活要求的患者,可以考慮行陰道半封閉術和全封閉術,也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防患未然永遠比亡羊補牢重要

菌菌寫科普並不是單純想告你們注意哪些產後問題,真的出了問題要怎麼辦,相反的,比起治療我更希望的是你們提早了解提早預防。

預防子宮脫垂的方法其實特別很簡單,產後記得進行盆底肌鍛鍊,遇見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壓的疾病時儘快治療,還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別逞強,重活累活一律留給老公幹。

都說為母則剛、當媽後都是女超人,但菌菌很想心疼的說一句,沒有人要求你們產褥期的時候就像個鐵人一樣工作,如果有人這麼要求,那就根本不是人!

菌菌闢謠的無數次,月子裡根本就不存在受風著涼的月子病,那些阻止你下床洗頭的陋習,早該摒棄。

假如這世上真有什麼算是「月子病」的話,那么子宮脫垂就是最容易在產後落下的病,而且很有可能會影響你年老後的生活質量。

媽媽們更應該關愛自己,特別是產後,不要急於扛起家庭的重擔,你的身體決定著之後一輩子的幸福,重活累活該說不時就得說不!

參考資料:

up to date

婦產科學第9版

RECOMMEND

相關焦點

  • 產後堅持做好這5件事,子宮恢復如初不是難事
    生完孩子後女人的身體格外虛弱,如果沒有休養好在後期會帶來各種疾病,尤其是子宮,在承受胎兒10個月的發育以及生產時的擴張,讓它格外虛弱,因此在產後需要做好措施來讓子宮快速恢復,了解清楚才能正確採取措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產後媽媽做好這4件事,能讓惡露排更快,子宮恢復好
    10月懷胎,一朝分娩,看起來簡簡單單一句話,這其中的辛苦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生孩子消耗了媽媽大量的體力和精力,所以產後需要通過坐一段時間月子來讓身體更好的恢復,只有月子做好了,媽媽身體才會健康,否則就容易患上各種疾病。所以月子期間,媽媽一定要護理好自己的身體。
  • 產後這3件事寶媽要做好,不然惡露難排乾淨,子宮恢復也會很慢
    寶寶在肚子裡呆了將近十個月,會在寶媽的身體裡遺留許多物質,而在寶寶出生後,這些物質也要徹底的排出體外,不然的話寶媽的子宮就一直不能恢復,而這些物質有一個統稱的名字就是惡露。那麼,產後這3件事寶媽要做好,不然惡露難排乾淨,子宮恢復也會很慢。
  • 產後要堅持做好的5件事
    生完孩子後女人的身體格外虛弱,如果沒有休養好在後期會帶來各種疾病,尤其是子宮,在承受胎兒10個月的發育以及生產時的擴張,讓它格外虛弱,因此在產後需要做好措施來讓子宮快速恢復,了解清楚才能正確採取措施,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產後想要恢復好,這幾件事媽媽們可要做好了,一件別落
    孩子出生之後,除了要照顧好孩子,媽媽們還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做好產後恢復工作。如果產後恢復的話,可以幫媽媽們重獲第二次生命;如果產後沒有恢復好的話,就有可能會留下各種後遺症。想要產後恢復好的話,這幾件事媽媽們可要做好了,一件都不要落下。
  • 產後這幾件事沒注意,小心月子病纏身
    子喬歐巴談育兒 2020-04-15 09:49:12媽媽們做月子的日子裡,看上去每天不用上班開啟休閒時光,實際上要比上班可辛苦多了24小時緊繃著,隨時準備伺候孩子餵奶、換尿布等活。很多新晉媽媽在馬上生產的時候,都幻想過生完孩子以後的生活,可是理想最終都被現實給打敗,每天要被孩子折騰的死去活來。
  • 產婦坐月子期間,這4件事沒做好,不僅恢復緩慢,還會落下病根
    #坐月子#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產婦坐月子期間,這4件事沒做好,不僅恢復緩慢,還會落下病根!,這4件事沒做好,不僅恢復緩慢,還會落下病根,要對身體負責!,而坐月子的話,其實一般都是以30天為一個周期,但是現在也有提倡要坐滿42天,這樣更有利於孕媽的恢復,這段時間其實長輩都會要求產婦要多躺床,這樣才有利於恢復,但是呢其實這並不完全正確,休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只躺床,只要身體恢復了,那麼其實需要下床走動,這樣才會有利於恢復,如果一天到晚都躺床的話,那麼反而可能會躺到骨頭髮酸,而且也不利於排惡露,所以走動有利於子宮恢復。
  • 產後坐月子,這4件事不能做,會傷元氣,別讓月子白坐了
    #坐月子#本文由蘿爸原創分享,歡迎關注、留言,本期蘿爸分享的內容是:產後坐月子,這4件事不能做,會傷元氣,別讓月子白坐了!,這4件事不能做,會傷元氣,別讓月子白坐了!可別落下月子病了!所以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4件事到底是什麼吧,希望對幾件進入月子的孕媽們有幫助!
  • 產後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子宮恢復,這件事做不對,子宮很難恢復好
    這樣說的話,綁束縛帶確實是有必要的,但是這是產後最重要的事情嗎?其實不是。產後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是排惡漏。這也是幫助子宮快速恢復的方法。首先,關於產後恢復這件事,很多人關心的可能是外在的形象,覺得懷胎十月,身材走樣,容貌憔悴,生完孩子之後要好好恢復一下才行。但是內在臟腑的恢復是比外在形象的恢復要跟重要。特別是媽媽們子宮的恢復。
  • 產後12小時內,寶媽若能做好這幾件事,月子就算坐好一半了
    所以,產後有一個月的時間來休整和調理身心,很有必要。不過,生完孩子的恢復關鍵期不僅僅在坐月子期間,其實在產後12小時內,寶媽若能做好以下這幾件事,月子就算坐好一半了。產後半小時:要給寶寶餵母乳如果打算母乳餵養寶寶的產婦,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在產後半小時,給寶寶進行第一次母乳。首先,寶寶的吮吸可以刺激子宮收縮,對排惡露很有幫助。其次,吮吸也可以刺激乳汁分泌,免得時間長了產婦以後開奶困難。
  • 產後出了月子就能「為所欲為」?這四件事不注意,坐月子等於白坐
    坐月子的好處不言而喻,坐月子做好了,寶媽可以看上去再年輕五歲,所以人們都會格外注意坐月子的各種注意事項。,等於月子白坐第一件事;不注意健康,進行「夫妻恩愛」一般來說:產婦產後想要「夫妻恩愛',順產的寶媽至少要等到產後42天以後,剖腹產的寶媽至少要等到產後3個月以上才可以。
  • 產後不做以下三件事,月子做得再好也沒用,容易落病根
    其實呢,相比於坐月子,以下三件事更加重要,如果做不好這三件事很容易落下病根。沒辦法才去醫院做了相關檢查,一檢查才知道:子宮一直沒恢復到原來大小,同事去複查的子宮還比正常子宮大將近一倍。結果還沒出月子就發燒了,發燒原因是乳腺堵塞,就是因為沒有做好開奶工作,又喝了很多下奶的湯水,結果就導致乳腺堵塞發燒。
  • 產後第一天再難受,也要做好這四件事,能為坐月子減少很多煩惱
    ,是否能夠會承受不住,不過她最擔心的還是自己在生完孩子之後,能不能過了「坐月子」這關。那麼最後剩下的,就是關於自己坐月子的事情了,孫女士聽到很多人說,如果女人坐月子的時候沒坐好,那麼可能就會落下月子病,將伴隨自己一生。
  • 月子期間,準媽媽要能做好這4件事,可助你產後恢復的又快又好
    坐月子是為了讓準媽媽們在分娩過程中身體所遭受到的創傷,在這期間能恢復好。畢竟分娩耗損了準媽媽們太多的精力和氣血,身體的抵抗力也是大不如從前的,是需要一個時間段來恢復的。以至於很多孕婦直言太難熬,此生不想經歷第二次;其實關於坐月子,準媽媽只要能做好這4件事
  • 美媽咪產後恢復中心——產後第一天,咬咬牙要做好的五件事
    但別以為生完寶寶就可以完全放鬆休息,生完寶寶的第一天,有些事還得咬咬牙趕緊做。這樣才會在接下來的月子甚至整個哺乳期,新媽會更輕鬆。從產房出來的那一刻,新媽就已經開啟了月子模式。那麼美媽咪今天來說一下新媽生產後的第一天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 產後24小時:及時完成這5件事,讓月子病遠離你
    在傳統觀念中,老輩人認為「月子」大過天,但其實生完寶寶後,這四件事可是要比坐月子還重要。  寶媽們成功地將肚子裡的貨卸了下來,取得了第一步的勝利,但戰鬥遠遠還沒有結束,因為還有產後24小時大關、月子大關、帶娃大關等等各種難以對付的關卡。
  • 產後做這5件事,對子宮的傷害很大,媽媽們千萬要忍住
    而且女性產後的身體很脆弱,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尤其是子宮,懷孕期間被撐得像個氣球一樣,現在一下子「放氣」了,更要好好的恢復。如果產後在這5件事上注意不到的話,就會對子宮造成很大的傷害,媽媽們可不要不在意啊。1.
  • 不想落下月子病,產後第一天需做好這幾件事,新手媽媽要知道
    老一輩的人,因為條件不好,很多人生完孩子沒過多久就起來幹農活了,月子也是沒有休息好。現在的人都比較注重產後休養。這幾件事,媽媽在產後第一天,再苦再累也要做完。第一件事是給孩子吸奶媽媽剛生完寶寶如果沒有馬上給孩子吸奶,就容易錯失餵奶良機。奶水是會越吸越多的,越早給孩子吸奶,就會越早有奶水。
  • 坐月子期間,產婦別做這三件事,不然惡露排不乾淨,子宮恢復也慢
    跟女性朋友聊天時談到一個坐月子的話題,發現月子坐不好的人後期會引發很多病症,比如說本來很好的牙齒可能因為月子裡沒注意而後期鬆動了,本來沒有腰疼的毛病,就是因為月子裡的不注意而犯上了。月子裡的惡露遲遲排不淨也是子宮沒恢復的一個表現,這一個月之內是有很多講究的,在坐月子期間,產婦別做這三件事,不然惡露排不乾淨,子宮恢復也慢。第一:月子期間勞心勞力可能我們覺得懷孕的時候就已經很辛苦了,但是月子期間的辛苦一點都不比月子裡少。很多產婦在剛生完孩子以後很不適應,最明顯的就是晚上睡不好覺,白天還得照顧孩子。
  • 為了自己和寶寶的健康,產後這三件事要做好
    產後身體恢復很重要,為了寶寶和產婦的健康,產後這三件事忍著疼痛也要做好。1、按壓腹部排惡露產後按壓腹部排惡露是非常痛苦的環節。特別是對於剖腹產寶媽而言,腹部傷口還沒恢復好,醫生就通過按壓肚子排惡露。雖然痛苦,但這件事要配合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