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普及一些葡萄酒知識吧,畢竟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於葡萄酒還是比較陌生。
◆ 葡萄酒是用葡萄榨汁並經過發酵釀製而成的;
◆ 葡萄酒按照顏色可以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或者桃紅葡萄酒;
◆ 不同的葡萄酒適合搭配不同的食材,需要在不同的溫度下飲用;
◆ 法國是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生產國,但是法國國內不同的地區生產不同種類的葡萄酒,並有各自不同的評級標準。比如波爾多、勃艮第、阿爾薩斯、香檳……
◆ 勃艮第就是法國知名的葡萄酒產區,主要生產兩種葡萄酒:黑皮諾(紅)與霞多麗(白)
◆ 五個葡萄酒產地:夏布利、夜丘、博訥丘、沙隆丘、馬貢(含博若萊)
◆ 四個葡萄酒級別及96個酒莊
好吧,以上所說的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無論你是葡萄酒的狂熱愛好者,還是小白,甚至聲稱自己滴酒不沾,到了勃艮第,一定要去酒莊,一定要品酒!
我要說的就是從第戎到博訥,一百多公裡的勃艮第頂級葡萄酒之路(Route des Grands Crus)。
這幾乎是我幾千公裡從中國飛來法國的最原始目的。
唔……我有說過,因為狂熱地喜歡葡萄酒,所以非從業人士的我專門去考了一個全球通用的葡萄酒二級認證嘛?
Grands Crus其實是勃艮第四個葡萄酒級別中最高的一個等級,一般被翻譯成頂級或者特級葡萄酒,這是勃艮第的最高榮譽,代表著勃艮第最頂級的葡萄園與最好的自然條件下生產出來的最優質的葡萄酒。
從第戎出發,會途徑尚貝丹 Gevrey-Chambertin夜聖喬治 Nuits-Saint-Georges阿洛克斯-科爾登 Alox-Corton博訥 Beaune波瑪 Pommard莫爾索 Meursault最後達到桑特奈 Santeney。
每一個名字,都足以讓葡萄酒愛好者眼前一亮,所以有朋友也戲稱這條路為「勃艮第大區的香榭麗舍大道」!
我想將自己偽裝成一個酒商,而不是遊客,這樣其實大概會有更多一些的機會品嘗到來自於酒莊的第一手葡萄酒。
然而,我的各種攝影攝像設備暴露了我。這讓我遇到的所有的人都主動跟我說英語,然後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勃艮第紅酒的歷史。
我順著當地人的指引,首先來到這個克羅德武若城堡。
每個人都跟我隆重地推薦它,當然不止是因為這裡曾經發生過很多有關於勃艮第貴族的有趣故事,而且還因為這裡現在是勃艮第的葡萄酒博物館,是遊覽勃艮第葡萄園不容錯過的第一站。
這座始於16世紀的鄉村城堡最初歸西多會隱修院所有。後來法國大革命之後收歸國有,之後又賣給了農民,幾經變革,現在城堡歸好幾個家族共同擁有,並將經營權交給了騎士會。
可以看到整座城堡被成片的葡萄園所包圍,如果不是因為冬天的蕭瑟,廣袤的綠色葡萄園一望無際,點綴著寧靜的石頭城堡,也是一種風景。
又或者是更冷一些,白雪覆蓋金色山坡,又會是怎樣的一種風景。
這座城堡不僅與周圍的葡萄園融合在了一起,而且還增加了葡萄園的風採。
直到現在,騎士會每年傳統的美食美酒盛宴還是會在這裡舉辦的。
在這裡,還可以看見當年的紅酒釀造的設備與存儲的木桶。
當年將這個建築建在地面之上,考慮到葡萄酒避光陰涼儲存的原則,還特意建設了寬大的迴廊和高挑的屋頂,可以很好的防治太陽輻射,保證適宜的溫度。
然而在城堡裡轉了一大圈,除了看到很多當年的建築、圖片以及釀酒的工具等等,並沒有看到任何的葡萄酒!
給我們解說的工作人員樂了:這裡只是葡萄酒博物館,如果想要試酒,就得去酒窖!紅酒,那都是埋藏在地下的稀世珍品,需要去專門的酒商或者酒農處才有!
所以,想要坐在城堡裡品嘗紅酒,
嗯……這只是我想像中的美麗童話。
當然,想要在勃艮第參觀幾個酒窖那還是相當容易的,在Route des Grands Crus一路上,有很多酒窖都是免費開放參觀的。
愛酒之人,甚至可以不用進什麼城堡,直奔酒窖,切入正題才是王道。
而整個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酒窖莫過於博訥城內的Patriarche。
相傳其實早在幾百年以前,整個博訥小鎮的地底下都已經被挖空成一片酒窖,走進Patrarche的地下你就會明白,全長超過五公裡,想要一次性都走完也是不現實的。
正午,我們穿過酒窖的大門進入地下,這是勃艮第地區頗具代表性的一個地下酒窖,處於地表巖層的正下方,綿延開闊幾百平米,全倚仗厚實的巖層保持著酒窖溫度和溼度的穩定。
每人分得一個淺口的銀色容器,這是勃艮第特有的品酒器。
在傳統的勃艮第陰暗酒窖裡,銀色酒盞在微弱的光線下也可以清楚地看見酒的邊緣,而裡面小的圓點凸槽可以觀察酒體的顏色,而凹槽則是為了沉澱準備的。
以前品酒師出門攜帶器皿不方便,利用這樣一個小小的容器來做品酒器,可以掛在腰間,攜帶方便也不怕磕碰,非常科學。
酒窖裡大多數是這樣的圓拱形設計,可以更好地支撐著上層的巖層,以免塌方。
站在這些巨大的木桶前,想像著釀酒時熱火朝天的景象,如果有一天能夠參與到釀酒的整個過程之中,想必也是很有趣的。
今年走了兩個葡萄酒的產地,從紐西蘭到法國,從春天到冬天,總沒踩到點上。未免有些遺憾……
許許多多的已裝瓶的葡萄酒就藏在這酒窖裡,但是並沒有貼標籤。
這裡面也許不乏來自於特級莊的頂級酒,但是你卻無從得知,只有每個隔間裡擺放的編號才暗藏著所有的玄機,而編號的解釋,只在酒窖老闆的手中。
葡萄酒的存放與收藏,也是一門學問。
在酒窖陰暗乾燥的深處,需要壓暗燈光,減低噪音,參觀時也應要斂聲屏息的,怕驚醒了醞釀的美夢。
我感覺這樣的地方,自己一個人來應該也會有些緊張害怕的吧!
有些酒窖還提供試酒的服務,有些可以免費試一兩種,有些需要費用。
Patriarche的品酒是包含在參觀的費用裡面的,
一人19歐元,可以品嘗十款在勃艮第非常有代表性的葡萄酒,個人感覺相當地超值。
不同于波爾多的混合調配,勃艮第無論紅白葡萄酒,都慣用單一葡萄。
比如白葡萄酒,「永遠、永遠」是百分百的霞多麗。
這款白葡萄酒,口味細膩燙貼,層次不複雜卻坦坦蕩蕩的,讓我印象深刻。
其實喜歡白葡萄酒,好像並不是為了餐飲或是社交宴請的,就像是為了一段獨處的時光,一個可以放空心思的下午,沒什麼工作,閒適地翻幾頁書,最好是海邊,或是雪山腳下,就著陽光喝上幾杯,自然而然地便陶醉於風景之間。
這,仿佛才是我最愛的白葡萄酒的適飲場景。
而說到紅葡萄酒,來自於玻瑪的這款更是驚豔。
香氣相當地豐富之餘,卻糅合地一點都不突兀,每一個層次都感覺很有力量又不失親近。單寧強勁,果酸豐富,有著秋天灌木叢林一般的野趣。
玻瑪這個酒莊,曾經有過很多的故事,入選過特級莊卻因為想要少交一點稅而放棄,如今估計莊主腸子都悔青了。
總的來說,作為一級莊,玻瑪的表現遠超所值,值得收藏。
不管怎樣,現如今的勃艮第因為其葡萄園的「風土」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而越來越廣泛地被世人所了解與關注。
特別是羅曼尼.康帝,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破世界葡萄酒拍賣最高成交金額的紀錄,幾乎可以算是全球的葡萄酒之王了。
來到法國,像本地人一樣的生活,來幹一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