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185家標準化菜市場大PK,你常去的菜市場排第幾?

2020-12-25 瀟湘晨報

臨近年末,

各行各業陸續公布「年底大排名」,

浦東菜市場行業也不例外,

日前第四季度排名新鮮出爐!

你常去的菜場排第幾?

一起來看看吧~

浦東新區商務委委託專業機構對全區標準化菜市場每季度開展一次實效測評工作。最近,2020年第四季度標準化菜市場實效測評報告公布,按2020年考評辦法對共計185個標準化菜市場開展測評。

本次菜市場測評內容涉及市場建設、市場管理、市場供應、市場安全、市場滿意度5大類,共計70項評估細則。

第四季度納入檢查的菜市場共185個,其中,11個菜市場因故未能參加本次考核,實際檢查菜市場174個,平均得分為906.67分。受檢的174個菜市場中,共有117個菜市場處於優秀水平,57個菜市場處於良好水平。

管理實效優秀的菜市場中,花木-浦商生鮮·錦博店、航頭-浦商生鮮·航陽店、唐鎮-正育中心菜場測評得分較高,排名靠前。按街鎮來看,根據檢查結果,惠南、唐鎮、航頭測評得分較高,分列前三。

浦東新區各街鎮標準化菜市場

實效測評得分及排名

(2020年第四季度)

(點擊可查看大圖)

浦東新區標準化菜市場

實效測評得分及排名

(2020年第四季度)

(點擊可查看大圖)

文字:張詩歡

編輯/製圖:姜天瑤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浦東這182個菜市場排名來了,你常去的排第幾?
    菜市場也有排行榜?當然!浦東新區商務委委託專業機構對全區標準化菜市場每季度開展一次實效測評工作。最近,2020年第一季度標準化菜市場實效測評報告新鮮出爐,按2020年考評辦法對共計182個標準化菜市場開展測評。
  • 鄭州建成40家標準化菜市場 分區經營大牌入駐
    改造後的市場,就像進入了寬敞明亮的大超市。記者 馬健 圖  活禽區全玻璃封閉、水產區隔離式宰殺  解決了生鮮區歷來衛生整治的難點問題  本市40個標準化菜市場全部建成並開始向市民開放  設在家門口的標準化菜市場啥模樣?
  • 天津菜市場最新排名來了!你家門口的怎麼樣?
    其中,河北區宜景菜市場、河西區大梅江菜市場並列第一,排名前10位的得分在98分至93.3分之間,他們是紅橋區和苑菜市場、河東區大直沽菜市場、河西區天塔菜市場、河西區麥稻香菜市場、和平區新興菜市場、西青區華城菜市場、和平區貴陽路菜市場、南開區林苑菜市場、紅橋區清源道菜市場。
  • 上海亞細亞食品集團打造標準化菜市場「標杆」
    全市唯一獲得「上海名牌(服務類)」、上海「標準化企業」稱號的副食品公司、旗下11家菜市場均完成標準化改建,其中七家菜市場通過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多年的穩步發展,讓上海亞細亞食品集團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副食品供應和菜市場管理的「亞細亞模式」。
  • 日本3大菜市場,改變你對菜市場「髒亂差」的看法
    在我們印象當中,菜市場裡很髒、很亂、有異味。但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你去過日本的築地市場、錦市場、黑門市場,你會發現菜市場原來也有乾淨的,甚至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築地市場,面積超過23萬平方米,是日本最大的海鮮交易市場。
  • 淪陷的三源裡菜市場
    作為第一批被升級的三源裡菜市場,網際網路在這裡產生的效應不只是革新了工具手段這麼簡單,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讓三源裡和其他菜市場相比,它的功能性可能不止是賣菜。毗鄰使館區,讓市場吸引的流量來自世界各地;貨品種類國際化,使得交易面向更寬闊的市場;30年的資歷,讓零售商戶擁有黏性超強的客戶群。
  • 菜市場規劃與設計_2020年菜市場規劃與設計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主通道處燈光設計極富古典文化韻味,地面還精心設計「萬」字圖案與之相對應,取吉祥寓意。 農貿市場服務臺處設計青山遠黛背景牆,輔以墨色市場名稱,原木材質的櫃檯上,洋洋灑灑幾排書法大字依稀可見。   據了解,河北區通過「一減一精」的轉型升級,完成了由粗豪開展向精細化辦理的轉型。
  • 去了一趟菜市場,我讀懂了人生
    古龍曾寫過,一個人如果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就會重新萌發對生活的熱愛。大作家沈從文筆下也寫過鄉間的菜場,那裡的空氣、聲音、顏色,都會帶給人們滿足,相當於一個個人用各樣官能吃了很多東西。你走過再多地方,都少不了個心生親近的去處——菜市場。
  • 廣州人熟悉的菜市場,每年約消失5家……以後去哪買菜?
    廣州人熟悉的菜市場,每年約消失5家……以後去哪買菜?說起城市的煙火氣你會想到什麼地方呢萌萌噠腦海裡立馬浮現的是:市場小時候總是不太喜歡去市場嫌髒亂,每次跟去都緊抓大人的衣角年齡漸長,卻越來越覺得菜市場有種撫慰人心的神奇魔力生雞活鴨、鮮魚水菜
  • 汪家拐菜市場的糖油果子,糖油果子的天花板
    位置沒變,菜市場,一直也都挺臨時。稍微有點年頭的成都菜市場,都是從臨時過來的。汪家拐菜市場不例外。沿街叫賣,後來搬進現在的大棚。室內不算大,狹窄逼仄。線繩在頭上纏繞糾結,灰黑色的顏色,更像是進了盤絲洞。繩子拿來掛菜,遠遠地吸引人的目光,很有一套。
  • 去澳門,逛菜市場!
    澳門是查查很喜歡的一個城市,去了幾次還是不膩,以後也還會去。對於我來說,澳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各大賭城,也不是大三巴牌坊這些著名景點,更加不是各種購物大商場,因為這些地方,是不能代表整個澳門的。反而是菜市場和一些老街,我每次去都會逛上半天,去感受一下本地的味道。菜市場是我最有興趣去逛的,澳門地方小,大的菜市場不多,我經常去的是紅街市菜市場,這邊很熱鬧,也很有生活氣息。第一次去的時候,發現他們這邊賣的蔬菜,跟我們家那邊是差不多的,我家是廣西的,還看到他們賣有廣西芋的,覺得好親切。
  • 朝陽區最大的菜市場!重新回來了!又新鮮又豐富又便宜
    你去過那種一眼望不到頭的市場嘛?你去過那種乾淨的可以穿白鞋逛的地上連個菜葉子都沒有的大市場嘛?就那幾個國際知名大超市你問它的直線長度才多少!這望不到頭的菜市場懶人來了,可能都會絕望啊什麼時候才能逛得完!!!
  • 臥虎藏龍的菜市場|原來你看不起的賣菜的都是百萬富翁
    新發地作為全國乃至亞洲規模第一的菜市場,去年的年交易額高達1319億,其中年交易額達到千萬級別的商戶就有數千家,上億的更是有數十家,僅僅聽數字還是以為是淘寶公布的數據。絕大多數的民眾沒想到一個菜市場的經濟規模能達到這個地步,其實類似規模的批髮菜市場中國還有幾家,更別說規模次之的,更是不計其數。
  • 餓了麼「孵化」菜市場,PK美團買菜?
    換句話說,消費者由於掌握採購的主導權,很容易被線下場景的各種因素左右自己的選擇,比如因為要過條馬路去買菜而放棄,因為要從小區東門走到西門去買菜而放棄。所謂自來水模式是指,水可以無孔不入。叮咚買菜通過前置倉模式,它的服務就像水一樣全面滲透,可以最大程度的消弭這種線下用戶場景的差異和障礙。
  • 逛菜市場,人生一大樂事
    但當你去往菜市場,你仿佛就可以卸下身上的偽裝,攤販才不管你是千萬家產的富豪還是口袋裡幾個銅板也掏不出的窮鬼,他們只會問你「買點兒什麼不!都新鮮著哩!」。攤販們不會因為你富有而諂媚,也不會因為你清貧而輕蔑,對他們來說自己的瓜果蔬菜才是全部。若是你在同一菜販裡買過幾回菜,那麼你就算是他的熟人了。
  • 去到菜市場不知道買什麼菜,下次這樣逛菜市場就對了
    久沒去大菜市場買菜,今天頂著大太陽去逛了一下菜市場,發現好多地方都變了。以前在角落賣五毛錢一根的冰棍老奶奶不在賣冰棍了,變成了人家吃飯的地方了,以前專賣手撕雞的那家店也不復存在了,換來了一個小型的商場了。
  • 年輕人為何不喜歡去菜市場
    原來在這裡買菜的大都是附近城中村的租客們,以前雖然環境差,但是價格相對便宜,中國現在喜歡去菜市場買菜的大都是五、六十歲的人,它們時間充裕,為了一兩塊錢都可以跑半個城市,生意當然好。菜市場升級後,環境質量上去了,價格也跟著上去了,而這筆費用卻都需要消費者去買單, 所以去的人也就少了。
  • 帶你見識不一樣的菜市場,看看零下52度的菜市場賣什麼菜品?
    對於顧家的新青年來說,最常逛的地方不是迪廳也不是酒吧,而是菜市場。真正的高手,能夠在販菜的阿姨手裡砍下幾毛錢的天價,也能夠縱橫於菜市場等地。不過,有這樣一家菜市場你一定沒有光顧過,那就是位於俄羅斯北部的雅庫茨克,這裡是戰鬥民族俄羅斯最著名的冰城,天氣最嚴寒的時候,能夠低至零下52度。在零下52度的天氣裡,雅庫茨克菜市場上都會有哪些菜品呢?這裡存放著各種各樣的肉類,只不過因為天氣原因,新鮮的肉到了室外也會在極短時間內成為「凍肉」,砸一下疼死人的那種。
  • 在長沙這幾個菜市場,別和老闆聊網際網路!
    隔著屏幕,摸不到菜品,看不到新鮮度,也感官不到顏色味道,但能送到家,價格便宜,品類多樣化的優勢也能顯見。以前每天不去菜市場溜達一圈就不舒服的親戚,開始使用小程序買菜,平時根本不想做飯的媽媽,開始用團購給家裡添購各種五花八門的小物和食品,我們的生活方式,在不斷地被網際網路改變著。
  • 【記錄】劉克襄的菜市場哲學
    「實在抱歉,我只帶了幾件T恤,沒襯衣。」想想也對,逛菜市場,不就應該這副打扮嗎?逛菜市場是劉克襄每到一地的「必修課」,他還就此寫了本《男人的菜市場》。按他的說法,菜市場是一座城市「最大的交流平臺」,其品種比超市豐富得多。「你很難在超級市場看到白鳳菜、八月豆、角菜道理很簡單,考慮到栽種、裝運和口味,果菜公司的採購意願不強,那麼,它籤約的菜農就不會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