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這些動作寶寶不能少

2020-12-22 養娃寶典

1、培養孩子對舞蹈的興趣。經常讓孩子通過電視觀看少兒文藝節目、歌舞表演等,讓孩子用感官直接感受舞蹈的美,引起孩子對舞蹈的注意和興趣。成人發現自己的孩子喜歡「手舞足蹈」時,要積極地加以引導。

2、音樂是舞蹈之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成人要經常性地、有意識地讓孩子欣賞音樂,感受、體會音樂節奏,並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舞蹈的動作語彙反映音樂的各種形象。如孩子聽到高音區音樂,能模仿蝴蝶飛,小鳥飛;聽到低音區的音樂,能模仿大象走、熊走。

3、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孩子學習創編簡單的舞蹈。選擇可使孩子表演的歌曲,啟發孩子結合音樂歌詞編出相應的舞蹈動作。

4、對孩子進行舞蹈表演能力的培養。當孩子正在學習舞蹈時,成人應為孩子提供表演的機會,並根據舞蹈的音樂形象、節奏和舞蹈動作的語彙,啟發孩子在理解舞蹈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通過舞蹈表演的形式表現出來。造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舞步呢。

二、寶寶學舞蹈不是越早越好

有一位媽媽問:我家孩子快三歲了,特別喜歡跳舞,總嚷嚷著想和鄰居大姐姐一樣去學舞蹈。我諮詢了一些專業人士,都說三歲的孩子去學舞蹈太小了,不過,我們小區裡的藝術中心就有剛過三歲的孩子在學習舞蹈。我該不該送孩子去學呢?

專家說3歲前,不宜讓寶寶學專業舞蹈

幼兒舞蹈教育家黃世茂提醒家長,因為幼兒還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所以適合他們的身體舞蹈動必須得是簡單、自然的。規律性、專業性的舞蹈訓練對於三歲以前的孩子是不適合的。

兒科醫生也指出,很多成人後天的脊柱傷,都跟小時候的不當運動有關,學習舞蹈並非越早越好。

幾歲學舞蹈才合適

那麼,幾歲開始讓孩子學習舞蹈才比較合適呢?這個問題目前在運動醫學界還沒有肯定的答案。因為孩子生長發育的個體差異很大,年齡只能作為一個大概的判斷依據。一般情況下,孩子開始專業的學習舞蹈,應該在6-10周歲之間,這時,孩子的身體骨骼發育比較完全。

三、培養寶寶對舞蹈的興趣更重要

不能送孩子去舞蹈班學專業舞蹈,那孩子想學跳舞怎麼辦呢?其實,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培養他們對舞蹈的興趣就足夠了。我們來看看爸爸媽媽們是怎麼做的:

衝衝媽媽:讓寶寶根據音樂節奏做不同動作

衝衝對跳舞的興趣也很大,當她還是個嬰兒的時候,看到小區裡的老奶奶跳廣場舞,就已經會跟著節奏揮動小手了。現在她還不到三歲,我們每天都在家放不同的音樂來聽,衝衝會根據音樂不同的節奏做出不同的動作。

專家解讀:音樂是學習舞蹈的基礎

很多孩子都會聽著音樂自然地扭動身體。我們平時在家裡可以像衝衝的爸爸媽媽那樣,選一些適合0-3歲兒童的歌曲,和孩子一起邊聽音樂邊扭動身體,激發孩子對音樂和舞蹈的興趣。

瀝瀝媽媽:給孩子報舞蹈啟蒙班

我帶著瀝瀝參加了一個舞蹈班,說是舞蹈班,其實是專門針對2-3歲孩子和家長的舞蹈啟蒙班,課上有很多互動環節,其中瀝瀝最喜歡的環節叫「激情搖擺」。老師會放一些節奏十分明快的童謠,孩子們跟著一起做身體體操,非常有趣。

專家解讀:讓寶寶在音樂中發展動作協調性

三歲前的孩子多做一做音樂律動遊戲是非常好的。在音樂伴隨下的韻律活動,這幾乎是小寶寶們最喜歡的音樂內容了。家長們自己在家也可以引導孩子來做:用一些節奏鮮明、形象性強,能引起寶寶參與興趣的音樂為引導,讓孩子在聽一聽、跳一跳、做一做、扭一扭的律動活動中,變化動作的速度、力度、發展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動作的協調性。

相關焦點

  • 爺爺給孫子買了小雞,寶寶手舞足蹈,做出的動作卻讓爺爺急了
    孫子看見毛茸茸的小雞,別提多高興了,伸胳膊蹬腿手舞足蹈。爺爺在一邊看著也是樂開了花。可是接下來,小寶寶的舉動卻讓爺爺擔心壞了開始小寶寶用兩隻小手笨笨地撫摸著小雞,爺爺在一邊看著大孫子,終於讓大孫子逮住了機會,兩隻小笨手抓住了小雞。
  • 寶寶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別錯過培養音樂神童的時期
    就拿音樂來舉例,大部分的寶寶從小都會對音樂特別敏感,聽到音樂就不自覺地手舞足蹈,家長們應怎么正確看待?這裡有兩個需要區分的點,了解一下:·學樂器並非越早越好很多家長都比較著急,寶寶還小的時候就送去各種音樂興趣班,學習樂器。但其實這樣並不科學。
  • 想要寶寶走得又好又快,這些大運動訓練一個都不能少
    這個動作通常發生在4~8個月間,發育較早的寶寶可能會在4個月就學會了翻身,而有些寶寶8個月才學會翻身這些都是正常。2、少抱一抱在寶寶不哭鬧的前提下,少抱就是最初促進大運動發育的最好方法。因為抱的太多不但不利於寶寶脊柱發育,還會無形中束縛寶寶的手腳,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運動」。時間久了,不僅會影響大運動發育的進度,還可能導致寶寶不愛動了。
  • 逗寶寶玩的時候,這些動作不能做,會傷害寶寶,太危險
    因為孩子在一部分大人的心中就是一個尚未獨立的個體,所以這些大人不會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當他們看到了可愛的小孩兒時,就想看到孩子更多的萌態,以至於會產生逗逗孩子的這種想法和行為。他們在逗小孩的時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樂趣。
  • 新手爸媽:寶寶不能亂摸!牢記「三少摸兩多摸」,寶寶聰明又健康
    我們所做的這些其實就是給寶寶愛的觸覺刺激,讓寶寶心理上得到滿足。寶寶保持愉快的心情,為未來良好的性格發展、健康人際交往、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打好基礎。有三個部位要小心對待①寶寶的臉要少摸寶寶的臉圓圓的,看上去萌萌噠可愛極了,都會忍不住捏捏臉蛋。豈不知滿足於大人的私慾,卻傷害了寶寶。
  • 滿月寶寶的發育是否正常?除了身高體重外,四種能力一個都不能少
    相當於滿月寶寶一個月就能比上一個青春期,實在是太讓人驚訝了!有些寶寶甚至一個月長了六釐米,七釐米甚至八釐米的都會有,當然,至少也能長上三釐米四釐米。孩子出生到滿月這段時間的生長發育,是一生中最快的時間,也是我們家長不能錯過的一段時間,錯過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家長再去做兒保的時候,如果醫生評判孩子的身高,體重是中等,說明孩子就是中等生長發育和50%差不多。
  • 新手爸媽:寶寶不能亂摸!牢記「三少摸兩多摸」,寶寶聰明又健康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抱起寶寶,輕輕拍拍他的後背進行安撫,寶寶很快就會停止哭聲,這種擁抱、撫摸的力量非常強大。我們所做的這些其實就是給寶寶愛的觸覺刺激,讓寶寶心理上得到滿足。寶寶保持愉快的心情,為未來良好的性格發展、健康人際交往、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打好基礎。
  • 你的這些動作極易引起寶寶脫臼
    那麼,寶寶的胳膊真就這麼脆弱嗎?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動作容易引起寶寶脫臼呢?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發現,原來這些動作,我們經常做!哪些動作容易導致寶寶脫臼呢?像日常生活中,給寶寶穿衣動作太用力;寶寶摔倒時拉著寶寶的一隻手幫助寶寶站起來;和寶寶做諸如拔蘿蔔、拉大鋸之類比較劇烈的遊戲;掉床、緊急情況時突然拉寶寶胳膊等,都容易導致寶寶脫臼。
  • 0-3歲寶寶大動作發展順序和規律,家有寶寶的快來收藏吧
    ,第一年末大部分寶寶已掌握了各種運動的基本動作。大動作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周歲以內寶寶大動作的發育可大致概括為:二抬、三翻、六會坐、 七滾、八爬、九扶立、一周歲會走。,最後發展都手指靈活的動作。04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孩子出生前就會上肢和下肢的動作,上肢的揮動,下肢的踢蹬,出生後手的小肌肉動作能力逐步的發展。
  • 0-3歲寶寶大動作發展順序和規律,家有寶寶的快來收藏吧!
    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是運動快速發展的階段,第一年末大部分寶寶已掌握了各種運動的基本動作。大動作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周歲以內寶寶大動作的發育可大致概括為:二抬、三翻、六會坐、 七滾、八爬、九扶立、一周歲會走。
  • 開發寶寶潛能,少了這些敏感動作,還會影響他的身體平衡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會對外界的一切新鮮事物感興趣,看到任何東西都想用小手去摸,想抓在手裡,觀察一會,再把它扔開,隨著他的成長,運動機能開始發育,一些更精細的動作和姿勢也逐漸出現。你每天都會看到寶寶的進步,讓你驚喜不斷,這就需要給寶寶安排一些多樣性的活動,來滿足他的發展需求。
  • 寶寶嗆奶時,這兩個動作不能做!
    一般是先少後多。一個人在家面對四面白牆。一定都有原因。我們都在等能一起欣賞世界的那個人.讀書多了。毫無保留。惹人喜歡。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交朋友的能力很差。嬰兒嗆奶並不像成人喝水嗆著那麼簡單,如果不能使嬰兒及時將吸入呼吸道的奶咳出,很有可能會引起嗆奶窒息,嚴重者會造成猝死。所以大家還是應該多了解一些急救措施,下面就一起看看吧~新生寶寶嗆奶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剛出生的嬰兒還很弱小,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一些反射還很弱。當吃奶的姿勢不正確或吃奶速度過快,將會導致吐奶,並使吐出物隨呼吸進入呼吸道。
  • 教寶寶說話,那些不能闖的誤區(二)
    ·太勤快,不給寶寶自己說話的機會比如,當寶寶想要吃香蕉,他的眼睛剛剛瞄向水果盤,爸爸媽媽就趕緊拿過來遞給寶寶。寶寶有什麼需求,用手指指,或者嘟囔一句「那個那個」,大人就心領神會,馬上滿足他,這是不可取的。身邊有一個萬能保姆,誰還會那麼麻煩地開口呢?這不是在幫助孩子進步,而是在幫助他後退。 有幾個聰明的家長在啟加APP上分享自己的帶娃經驗:燁燁小的時候剛剛開始咿呀學語,媽媽就會及時回應他「是這個嗎?
  • 要想寶寶發育好,哪些營養不能少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讓家長操碎了心,尤其是補充營養這塊。大家都知道,嬰幼兒時期是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的營養補充對寶寶智力發育有著重要影響。尤其是三歲前寶寶的大腦在發育、在開發,會消耗大量能量,充足且均衡的營養補給,能使寶寶的大腦發育更加全面。
  • 「拿起西瓜」「撿起芝麻」,寶寶精細動作發展父母千萬不能忽視
    但涵涵還不能很好地用手撿起紐扣之類的東西。有一次涵涵不小心把旺仔小饅頭撒到了桌上,她想撿起來吃,試了好幾次都沒成功,不是剛拿起來就掉了,就是用力過大把小饅頭捏碎了。家長們可能發現了,很多寶寶在1歲之前,都和涵涵一樣,可以很好地用手拿較大的東西,如海綿填充的皮球,但不能靈巧地用手撿起小珠子、葡萄乾之類的小東西。
  • 寶寶精細動作不僅是手,精細動作不好對孩子影響大,這些方法有效
    寶寶精細動作不僅是手,精細動作不好對孩子影響大,這些方法有效孩子精細動作發育不好,影響很大,家長要這樣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直到她10個月大之前,你的孩子可能都很高興媽媽用勺餵她蔬菜和穀物。然後,她就登上了「我來做」的舞臺。
  • 孩子有這些表現,趕緊去做聽力檢查!不能拖
    剛出生的寶寶通過測試法來判斷(1)吸奶測試法餵奶時,最好在寶寶吃得最盡興的時候製造1秒左右的短暫敲擊聲。正常情況下,寶寶吸奶的節奏或動作會有所改變,甚至停止吸奶,有時也會眨眼睛,面部和手足抽動等。(2)睡眠測試法寶寶剛入睡時(淺睡狀態),在其兩耳側分別搖鈴,觀察寶寶會不會被響聲驚醒或出現眼皮跳動、眨眼、身體抽動等情況。當寶寶熟睡時,可捏鼻子「催醒」,在寶寶快醒時重複上述測試。
  • 人家說,懷孕了要少做這些動作,其實都是為了你和寶寶好!
    就像下面要說的這些小習慣,可能平時你覺得沒什麼,但是為了胎寶寶的安全和健康,還是儘量少做為好!1,伸懶腰一般來說,幅度較小的伸懶腰,對胎兒是不會造成影響的。事實上,在機體疲勞時,有時人體會不自覺地做伸懶腰動作。
  • 肚子裡寶寶忽然安靜,寶媽無需太擔心,寶寶的行為和這幾件事有關
    肚子裡寶寶忽然安靜,寶媽無需太擔心,寶寶的行為和這幾件事有關一個女人在懷孕的過程當中,對於新手孕媽來說感覺是非常奇妙的,尤其是當腹中的胎寶寶偶爾手舞足蹈踢自己肚皮的時候,就會讓人感覺非常的幸福。但是也有一些孕媽會提出一些疑問,為什麼有的時候能夠感覺到寶寶在動,但有的時候卻完全感覺不到呢?這是不是寶寶出現了什麼問題呢?其實對於這種狀況指媽媽也無需太過擔心,因為腹中的胎寶寶活動與否, 和下面這些情況有著莫大的關係。第一、寶寶的胎動與媽媽的活動息息相關在正常情況下,腹中胎寶寶的胎動狀況和準媽媽的活動是息息相關的。
  • 過來人告訴你:和低月齡寶寶溝通這幾樣工具不能少
    我家寶寶剛七個月,最近get到的一個新技能是張開嘴大聲喊:「啊啊啊——」,表情和聲音有意思極了。從最開始的啼哭,到現在的開口拉長音,能明顯感覺到寶寶在溝通上的進步。無論是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情緒,還是對大人的動作給出回應,寶寶都越來越熟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