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寶寶走得又好又快,這些大運動訓練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24 兒科醫生雨滴

假期閒暇,陪著老媽去小姨家做客。還沒到門口,就聽到屋內傳來一陣陣笑聲,原來,小姨家的老鄰居帶著小孫子也過來了。兩個老人家平時就經常各自帶著小孫子聚一起,邊看娃邊聊天。

小姨:這老話不是常說「三翻六坐八爬嗎?果然是有道理,我們家這孩子這兩天就會爬了,他現在正新鮮呢,正好多爬一爬,我也省得一直抱。

鄰居:我們家的孩子和你們家差不多大呀,他媽媽有時候給他放墊子上,讓他爬,他都懶懶地,原地不動啊。

鄰居阿姨語氣裡明顯透著些著急。

這一幕我也經常在小區散步的時候看到,一群家長嘮家常,聽見別人家的寶寶會坐了、能爬了、扶著床邊開始站了、要走路了……大家各自心裡都默默地對比著,如果落後別人家了,家長難免覺得焦急:「我家的孩子是發育比較慢了嗎?」

大運動是家長觀察寶寶成長的一個重要內容,正常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大運動發展很快,是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重要標誌。排除寶寶先天缺陷和疾病因素,絕大多數寶寶都會按照正常的發育進程成長。而每個寶寶又有其獨特的個體性,所以某些環節發育的快點或慢點,也都屬於正常現象,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引導,幫助寶寶更快掌握這些重要的大動作哦!

一、什麼是大運動,具體包括哪些?

大運動是指大肌肉群共同參與的運動,具體包括抬頭、抬胸、翻身、坐、爬、站、走、跑等運動。對於0-1歲的寶寶來說,主要是抬頭、翻身、坐、爬、站5個環節,且每個環節都必不可少。

寶寶大運動的發展遵循從上到下的順序,最早發展的動作是頭部的動作,其次是軀幹,再次是四肢,最後是手和腳。任何一個嬰兒在身體動作發展過程中,總是先學會抬頭,然後是翻身和坐,接著是使用手臂,最後學會使用手和足部運動,直到能夠直立行走。

二、如何訓練0-1歲寶寶五大運動

1、抬頭、舉胸(0-3個月)

大部分寶寶1個月大時,就應該能夠做到趴在平面上短暫地抬起頭。2-3個月大時,寶寶頭能夠向上抬45°,4-6個月的時候,能夠做到俯臥時舉頭90°。

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通過一些方式幫助寶寶抬頭:比如讓寶寶趴在平整的床上,在床頭唱歌或者用鮮豔顏色的玩具吸引寶寶,讓他抬頭;也可以在寶寶背上適度地擾動,讓寶寶抬頭。

趴著不僅可促進頸背部肌肉的發育,利於抬頭,而且通過刺激全身肌肉協調,促進大腦對運動功能的控制。開始訓練趴著的時候,一天做2次,每次1-2分鐘。

2、翻身(3~7個月)

此時,大多數寶寶已經可以在俯臥時很好地抬起頭,胸部也可以逐漸離開床面了。

寶寶的手和腿會有意識地擺動和踢打,當寶寶經常有把雙腳抬起,身體自然側倒後,下半身有扭動的動作,那麼這表明你的寶寶已經開始在學習翻身了。這個動作通常發生在4~8個月間,發育較早的寶寶可能會在4個月就學會了翻身,而有些寶寶8個月才學會翻身這些都是正常。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一是可以親身示範,「教」寶寶如何翻身哦;二是距離寶寶一定距離的地方用寶寶最喜愛的玩具逗引他,讓他扭動身體才能觸碰到玩具,這樣可以幫助寶寶來迴轉動,順勢將身體翻轉過來;三是可以試試將寶寶仰面放在床上,輕輕握著寶寶的兩個小腿,將右腿放左腿上面,促使寶寶的腰、肩自然扭過去,練習多了,寶寶就學會翻身了。

3、坐(4~8個月)

新生寶寶因為腰上的肌肉無力,坐起來時候腰背呈弧形;

4個月時寶寶基本就可以把頸部豎起來了,到6個月左右時,寶寶可以靠雙手支撐坐穩片刻,7個月的寶寶就可以坐穩了,8-9個月的寶寶完全坐穩後,可以背部豎直,可以左右轉動。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當寶寶仰臥時,家長拉住寶寶的雙手,感覺到寶寶主動拉大人的手,並可以挺起頭離開床面時,說明寶寶就有點想坐起來了。一定要注意,只有在感覺到寶寶主動用力了,才「順勢」拉起寶寶。如果家長在拉寶寶的過程中,感覺寶寶身體沒有配合用力,呈現出一種「軟綿綿」的狀態,那就說明此時寶寶還不適合拉著學坐,家長千萬不要僅憑自己的力量拉起寶寶。

4、爬(5~13個月)

爬行對於以後寶寶的行走,平衡性,以及智力發展,精細運動的開展都是有很大好處的,所以,爸爸媽媽不要覺得爬可以一帶而過,直接讓寶寶學走路,這樣做並不合適。

一般來說,5~6 月大的時候,寶寶上下肢力量越來越強,便逐漸可以開始用四肢爬行了。寶寶最初往前爬行的方式通常是匍匐,從匍匐到能用腿部支撐爬行可能需要幾個月。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用寶寶喜歡的玩具來吸引他,讓寶寶有向前的動力,然後另一位家人可以在寶寶身後用手頂住寶寶的小腳丫,注意是頂住而不是推,以此來訓練寶寶下肢的力量。

如果發現寶寶使勁蹬腿,就說明他是在練習腿部力量了!

5、站立(7~16個月)

相比較翻身、爬行,家長更關注寶寶的站、走。一般來說,大部分寶寶的站、走遵循這樣的規律:

扶站:寶寶 7~8 月大的時候;

抓著東西自己站:寶寶9~10個月大時;

獨自站立:寶寶12~14個月左右時。

但有些家長看見其他孩子都會自己站了,自己家寶寶還不會,就會很著急,想盡一切辦法「幫」寶寶,比如藉助學步車。我們已經強調過,不要讓寶寶使用學步車,多讓寶寶爬一爬,練習站、走,鍛鍊寶寶的上下肢和腰部的力量,有利於寶寶運動的協調性,學站學走路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寶寶大運動發育的幾個要點

1、多趴一趴

寶寶離開媽媽的產道後即可開始俯趴。沒錯,是「離開媽媽的產道」就可以開始俯趴了。有數據顯示,出生後一周內就開始俯趴的寶寶,頭頸部發育更好、情緒更平穩、睡眠能力也發展的較快。

抬頭是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個大運動,但寶寶不是天生就會抬頭的,是從趴著這個動作中慢慢發展來的,所以說寶寶大運動的起點應該是趴著。

多趴,不但可以促進大運動的發育,同時也是精細運動的起點。寶寶在趴著的過程中,寶寶為了支撐自己的身體,小手掌也會從握拳狀態逐漸打開,為這一打開,小手的精細動作也就開始發展了。

2、少抱一抱

在寶寶不哭鬧的前提下,少抱就是最初促進大運動發育的最好方法。因為抱的太多不但不利於寶寶脊柱發育,還會無形中束縛寶寶的手腳,使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運動」。

時間久了,不僅會影響大運動發育的進度,還可能導致寶寶不愛動了。

3、學翻身、爬行

不要覺得翻不翻都一樣、爬不爬都一樣。

翻身對於身體的左右協調具有重要意義,爬行更是對身體協調、手部發育、視覺發育等都有較大影響。寶寶到了正常月齡還不會爬行?教你3招讓寶寶更快學會爬行!

4、少控制多引導

前面我們講了大運動發育遵循自上而下的規律,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我們要尊重寶寶原本正常的發育進程,只有寶寶的骨骼和肌肉能夠熟練完成某一動作時,我們才能稱其為會了,而這一過程必須是寶寶自己經過多次練習並逐漸習得的,而不是外界力量能夠控制的,急於求成反而還可能會對寶寶造成損傷。

所以,大人們要做的是,多些引導,少些控制。不要人為控制寶寶訓練的時間,更不要過度幹預他的發育節奏,讓寶寶自己掌控就可以了。讓寶寶經過了前面充足的俯趴、翻身和爬行後,自然而然進入獨坐、扶站、行走的階段。

5、尊重寶寶的個體差異性

要尊重寶寶的個體差異,既不盲從某些發育裡程,也不盲目與其他寶寶對比。 「三翻六坐八會爬」只是個綜合平均數,並不代表你的寶寶一定要按照這個時間節點發展,若寶寶不按照這個時間節點來發育也不代表他就存在什麼問題。

有些寶寶先會做後會爬,而有的寶寶卻反過來,先會爬後會做,但只要不影響他大運動發育的整體發展,家長就不必太在意,也不用刻意糾正。

總的來說,0-1歲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是一個「從上到下」「水到渠成」的過程,家長要做的就是創造一個安全又豐富的環境,讓寶寶有足夠的機會自由鍛鍊。

四、什麼情況下,寶寶的發展可能遲緩了?

運動發育遲緩,是指運動發育裡程碑明顯滯後,是嬰幼兒發育障礙性疾病最常見的表現。引起的原因很多。這裡媽媽們要注意的是,「明顯」,這兩個字。寶寶們的發育軌跡各式各樣,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前面提到的時間段也只是個平均值,並不代表寶寶非得在這些年齡做出某項動作。

WHO就給了寶寶大運動「窗口」。所謂窗口,就是說在這個月齡段裡能夠完成某個大動作的寶寶,都是健康的。

但是,圖中虛線標出來的時間是窗口的上限,如果月齡超過這些虛線,而寶寶還不會相應動作的話,要諮詢醫生了。我們的《中國實用兒科學雜誌》裡提到,粗大運動發育遲緩的警示性指標有:

3 個月不能伏臥抬頭豎頭

6 個月不能扶坐

8 個月不會獨坐

12 個月不會扶欄站立

18 個月不會獨走

大家注意,獨坐、扶欄站立和獨走的指標,基本和WHO窗口圖中的那些虛線一致,所以對照這些時間點,如果寶寶還不會做相應的動作的時候,就應該要諮詢醫生了。

對於此類問題,您還有什麼看法,你的醫生朋友雨滴期待你的精彩留言。

相關焦點

  • 想要寶寶走的又好又快,科學訓練寶寶抬頭、坐、爬、站很重要
    很多媽媽聽過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的說法,這是說明寶寶的大運動發育,所謂大運動就是身體對於大動作的控制,比如抬頭、坐、爬、站、走、跑、跳等。大運動做的好的寶寶說明大腦成熟度越高,而且有利於建立寶寶的自信心,讓寶寶更獨立,聰明。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 寶寶粗大運動發展有規律,家長不能拔苗助長,也不能袖手旁觀
    >2歲:會踢球,能上下樓梯2.5歲:雙腳跳,從梯級跳下家長們可以把以上數據做為參考,看看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情況,但不能死摳標準,寶寶們的個體差異很大,比如有的寶寶前期爬行足夠了,12個月就開始獨立走路,13個月就已經走的非常穩了,有的寶寶
  • 16個月寶寶大動作發育想快人一步,4項訓練不可少,父母早知道
    家裡有一個寶寶,對於他成長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父母格外注意,尤其是大動作的發育,很多父母覺得,寶寶會走路了,大動作的發育已經到了一定階段。其實,想要寶寶更好的發育,讓寶寶的大動作發育得到更好的延展,父母日常需要多陪伴寶寶成長,經過一些遊戲和訓練,寶寶會比同齡的娃更優秀。
  • 寶寶大運動慢就是發育遲緩?如何科學促進寶寶大運動發育
    在寶寶的不同成長階段,會學習到新的不同的本領,比如寶寶學會爬、坐、走、站等等,叫做寶寶大運動。老話說「3抬4翻6坐7滾8爬」,很多家長都以此為標準。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相應的時間還沒有學會某項「能力」的時候,就會很著急擔心,孩子是不是存在什麼問題?會不會是發育緩慢?兒科醫生為您解答!
  • 寶寶1歲還不會走?新手媽媽莫急,寶寶學走攻略,快來收下
    嬰兒1歲時不能走路嗎?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也比較正常。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所以他們的生長發育規律也是不一樣的,寶媽寶爸真的不用擔心,今天,我媽媽為寶寶的大運動技能的發展安排了一個時間表。讓我們快速學習~Δ嬰兒大運動技能發展時間表1、翻身:寶寶出生後3-4個月學會翻身大約100天,寶寶的身體發育越來越好,比剛出生時強壯多了。
  • 手舞足蹈,這些動作寶寶不能少
    二、寶寶學舞蹈不是越早越好有一位媽媽問:我家孩子快三歲了,特別喜歡跳舞,總嚷嚷著想和鄰居大姐姐一樣去學舞蹈。規律性、專業性的舞蹈訓練對於三歲以前的孩子是不適合的。兒科醫生也指出,很多成人後天的脊柱傷,都跟小時候的不當運動有關,學習舞蹈並非越早越好。
  • 寶寶入園4大準備,一個都不能少,少做一個寶寶多哭2周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最為煎熬的時候。寶寶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家,脫離爸媽,脫離長輩,入園的第一天都會哭得撕心裂肺,爸媽也是心疼極了。面對寶寶入園的分離焦慮,爸媽一定要提早提前做準備,4大準備一個也不能少,少做一項,寶寶多哭2周。
  • 寶寶大運動和精細動作訓練,從遊泳開始
    經常關注育兒知識的家長都聽過,寶寶的大運動和精細運動能力發育很重要,特別是0-3歲的嬰幼兒,其運動發育能力是全方面的,寶寶的平衡、協調、抓握、反應、控制能力等都是這個時期打基礎的,想要全方面的提高寶寶運動能力,不妨從嬰幼兒遊泳開始。
  • 一個多月的寶寶適合做哪些運動?運動能力訓練分為兩大類
    一個多月寶寶運動能力訓練分為兩類:1、訓練寶寶的抓握能力新生兒時期寶寶的手呈握拳狀,還不會抓握。隨著他的成長,寶寶會把手放進嘴裡吮吸。滿月後,寶寶會把手放在眼前,仔細看。但此時的小手還不能主動張開。除了這些訓練方法外,還可以讓寶寶去觸摸某些物體。如抱著寶寶時,前面放一些玩具讓寶寶觸摸,以幫助寶寶進行早期的感知訓練,一段時間後寶寶就會主動抓取玩具。
  • 想要寶寶吃得好,4種零食不能少,你家準備了幾種?
    &34;說到零食,家長們一般都持有兩種態度。一種,家長覺得孩子吃零食沒關係,不能什麼都不給孩子吃。還有一種家長,什麼零食都不敢給孩子吃,擔心對孩子身體不好,每天只有三餐。在兩種極端的情況下,其實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發育。孩子吃零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再加上孩子胃容量小,還沒到飯點,可能就餓了。
  • 專家:想要孩子的發音不準變準確,該做的語言訓練不能少
    可如果使用得少了,語言的發展自然就會停滯下來,甚至還很有可能出現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發音不準。一般意義上的發音不準指的就是說話發音時的一種吐字發音不準確狀態,並且在不同孩子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是單個的字音說不準確,但有的孩子可能是大部分字音說不準確。
  • 這些健身小知識,讓你健身路上走得更順暢,少入雷區!
    掌握這些健身小知識,讓你健身路上走得更順暢,少入雷區,獲得更好的身材! 很多人剛開始健身的時候會過度訓練,一呆健身房就是幾小時,而這樣訓練的後果,會讓你十天半個月都不想去健身房鍛鍊了,慢慢的就放棄鍛鍊。 建議:每次健身時間控制在1-2小時左右即可,每周保持4-6次鍛鍊頻率,讓身體勞逸結合,你才能在健身路上走得更遠。
  • 寶寶翻身遲,可能是訓練環境不舒適,媽媽注意這些細節,娃學得快
    隨著月齡增加,寶寶們睡眠間隔中清醒的時間逐漸拉長,身體的協調能力也在不斷改善,僅僅仰面睡在床上,已經無法滿足調皮軟糯的小傢伙去探索這個精彩的世界。翻身,就成了寶寶們大運動發展要翻越的第一座山頭。事實上,並非所有的寶寶都會按照育兒指南中所總結的月齡發展大運動,那些滿三月齡還不會翻身的小寶貝,很有可能出現了以下幾種表現。
  • 寶寶大運動發育比同齡人慢,家長該做些什麼?
    對於寶寶的大運動發育,家長真的不用這麼心急!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寶寶的大運動發育。這雖然是一件好事,但也免不了會有心急的家長,想要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幫」孩子發展得「快」些。寶寶的大運動技能,真的需要家長的幹預才能發展得好嗎?
  • 豎抱過早過遲都不好,看準一個信號,寶寶大運動發展快心智更聰明
    02引導得當寶寶有兩點發育得更好1)大運動發展順利>抬頭是寶寶今後大運動發展的基礎一步,2個月時,寶寶還只能顫顫巍巍的抬頭;3個月後,通常就可以抬頭很穩當了;到了第4個月,寶寶在趴臥時可以將頭高高抬起,甚至能與身體平面呈90度角。
  • 寶寶的第一次重要體檢,這些項目一個都不能少!
    然而,到了該體檢的時候,有的家長覺得寶寶吃得好、睡得香,自己身體也恢復的不錯,就把42天的檢查丟到腦後了。其實,無論是對新生兒和產婦,這次體檢都意義重大!關於新媽媽的體檢方面,我們以前詳細介紹過!2、帶齊證件需要帶的證件包括:戶口本、父母身份證、寶寶的出生證明、母嬰健康手冊、疫苗本等,如果寶寶生後患病在門診或住院治療過,需帶好寶寶的出院診斷證明書及相關的資料。這些證件最好裝到一個固定的文件袋裡,千萬別隨手一揣。另外,爸爸媽媽可以提前總結一下這段時間遇到的問題和疑問,在體檢後向醫生諮詢。
  • 寶寶的大運動訓練要遵循規律,父母避免三個錯誤做法,別誤傷孩子
    聽到這些,林姐心裡出現了一絲擔憂,為了不讓孩子落後,她決定開始訓練孩子站立,便常用雙手支撐著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學著站立。但實際上,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狀況都各不相同,對於那些腿部肌肉和骨骼都發展緩慢的孩子來說,過早地培養他站立是不利於成長的,甚至還會導致寶寶出現腿部畸形,形成o型腿或x型腿。
  • 抬頭、翻身、坐、爬、走,1~12個月寶寶大動作訓練指南
    坐起、爬行、走路,這些「大動作」被認為是寶寶成長發育的裡程碑。大動作的發育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嬰兒大動作的發育可大致概括為: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體操運動:寶寶清醒狀態時,給寶寶做四肢被動體操。將寶寶置於鋪好墊子的硬板床上,室內保持空氣新鮮。雙手輕輕握住寶寶的手或腳,和著音節節拍,做四肢運動,讓寶寶感到舒適、愉快。如果寶寶緊張、煩躁,可以暫時停下來,改為皮膚按摩,讓寶寶慢慢適應。
  • 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很正常,沒必要著急!
    最近有一位寶媽向我求助:「我和閨蜜前後腳生娃,兩個寶寶身高和體重也差不多,現在兩個寶寶都一歲了,閨蜜家的走起路來穩穩噹噹,我家卻還要扶走,這可怎麼辦?」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發育規律,家長真沒必要為此著急。育姐今天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寶寶大運動技能發育時間表,趕緊來學習一下吧~
  • 兒童發育遲緩精細訓練總結:寶寶精細運動的訓練方法
    0-3歲寶寶精細運動的培養,玩轉指尖上的學問!孩子動作發展敏感期在0-6歲,其動作發展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大肢體動作發展和手部精細動作發展。 寶寶出生前三年,大部分媽媽更關注的是寶寶大運動的發育情況,只有少部分媽媽會關注到寶寶精細運動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