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文明,陝西藍田猿人遺址——人類發源地

2020-12-24 紫鷹淺析人文

陝西位於黃河中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史前文明,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追溯這片土地上遠古人類的足跡,就要從陝西藍田人遺址和半坡文化開始說起。

藍田縣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是聞名遐邇的美玉之鄉,藍田不僅因為有礦產資源而聞名的重要的是是這裡還發現了距今幾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直立人頭骨化石。處在今天的文明時代,我們很難想像人類進化歷史中直立人生活是什麼模樣?藉助學者們的研究,我們知道直立人的生活年代約在二三百萬年前到三四十萬年前。

直立人的出現,標誌著人類在史前時代實現了一次巨大跨越,直立人不僅腦容量增大了,腦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或許他們已經有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行為,根據考證直立人的大腦左右半球所出現的不對稱,表明直立人已經有了掌握有聲語言的能力,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直立人與智人,除了頭骨和牙齒差別明顯外,植骨的差別並不大,他們已經具備了人的特徵,雖然腦容量小,但是他們已經可以製造工具,並且可以直立行走。

陝西的藍田人化石最早發現於藍田縣公王嶺,藍田縣公王嶺位於藍田縣城東十幾公裡外的公王嶺村,是秦嶺山脈前面壩河左邊高的一級階地,一般認為公王嶺紀檢距今約100萬年左右。在公王嶺藍田猿人化石出土地附近,同時出現了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過的打制石器,包括堅壯氣雜氣和刮削器,器物以丹妙加工為主,手法及其粗糙,其中尖狀體一面有韌,另一面保持著實況原狀,適於手握此外,在公王嶺化石層理還發現了灰燼和詼諧學者們認為這可能是藍針人用火的遺蹟。

藍田猿人比著名的北京猿人早實數萬年考古學家,把藍田猿人歸為早期直立人,把北京猿人歸納為晚期直立人。藍田猿人在其質以及形態上與北京猿人有著不少差別,她們的容貌更接近猿猴智力和四肢,也不如北京猿人發達,藍田猿人的頭骨有許多明顯的原始特徵,最主要的就是美股比較碩大粗壯,額頭骨比較其平。

在公王嶺的紅土中,還同時發現了多種大動物的化石,有大熊貓水陸和獼猴,又有野豬劍齒虎和獵豹。公王嶺動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們具有強烈的南方色彩,像棋中的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華南巨魔官路和蘇和秦嶺蘇門羚,都是華南及南亞更新世界動物群的主要成員。一方面表明了當時的藍針氣候溫潤,草木旺盛,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那時候的秦嶺並沒有今天這麼高,並沒有妨礙到南北動物的遷移。

藍田猿人化石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作為目前發現的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藍田人已經能夠完全的直立行走,這一點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因為直立起來行走就是猿進化為人的重要標誌。

相關焦點

  • 陝西名勝:「藍田猿人」遺址——公王嶺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裡處的公王嶺,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轟動世界的「藍田猿人」(簡稱「藍田人」),就是在這裡的公王嶺發掘的。 公王嶺是個東西走向的黃土梁,海拔855米。
  • 【這裡是陝西】西安市:藍田猿人遺址博物館
    藍田猿人遺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公王嶺,依託藍田猿人遺址發掘現場而建,總面積約13000多平方米,由遺址保護區、文物展示區、綜合服務區三部分組成。
  • 藍田猿人遺址
    「藍田猿人遺址」位於陝西省藍田縣東15公裡處的公王嶺和縣西北10公裡處的陳家窩村兩地。是中國直立人化石及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物出土地點。中國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屬古遺址類。 1963年9月,在陳家窩村厚30米左右的紅色土層底部,發現了一個老年女性下頜骨化石。
  • 藍田猿人遺址曾轟動全國 現免票也無人參觀
    1964年11月3日,中國科學院宣布,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技人員在陝西藍田縣發現一個猿人頭蓋骨化石。這是中國發現的第二個猿人頭蓋骨,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個之一。1979年,在藍田縣公王嶺建立了藍田猿人遺址保管所,並在1982年被公布為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藍田猿人遺址攻略
    1982年,國務院公布藍田猿人遺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5年,在大規模發掘中,又發現石製品及動物化石,主要以打制石器為主、1966年,北京召開的全國地層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決定全國十二個科研、生產單位和高等院校的幾十名科學工作者組成一支考察隊,再次對藍田地區開展多學科的新生代地質考察。1979年,在公王嶺建立了藍田猿人遺址保管所,陳列所。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藍田猿人到神農氏
    如雲南發現的元謀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的歷史;北京猿人,大約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猿人已經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他們在艱苦的生存鬥爭中不斷進化。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裡,發現了一種原始人,這種原始人的大體模樣和現代人已經很像了。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
  • 記錄發現:探訪藍田上陳遺址|尋找遠古藍田猿人足跡
    記錄發現|Record discovery探訪藍田上陳遺址尋找遠古藍田猿人足跡中國陝西省藍田縣玉山鎮上陳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來自中國科學院等機構的研究團隊宣布:在藍田上陳村發現了迄今為止中國最早的人類活動痕跡
  • 臺中市長語出驚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就在臺灣
    臺中市長林佳龍提出自己對於文化的新見解,語出驚人表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就在臺灣」。(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  海外網2月21日電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中將規劃舉辦「臺中百年會活動」,臺中市長林佳龍則藉此提出自己「對於文化的新見解」,語出驚人地表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就在臺灣」,並稱「很多人對這塊土地都沒有感受,腦袋裡反而都裝著『大中國思想』」,還提到他推動「臺中文藝復興運動」就是為了建構臺中下一個百年風華。
  • 又來了…臺中市長:人類文明發源地在臺灣
    【觀察者網綜合】事實證明,「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是臺灣」這種驚人之語,並不僅僅會出現在臺灣政論節目中
  • 蚌埠,珍珠城,華夏文明發源地
    蚌埠,珍珠城,華夏文明發源地(終身難忘自駕之旅之十七)蚌埠是我的家鄉,也是我們這次長途自駕之旅的終點。蚌埠,地處淮河中遊,古乃採珠之地,譽稱「珠城」。蚌埠是皖北重鎮,全國百個宜居城市之一,同時又是華夏文明發源地,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就誕生在這裡,大禹的兒子啟是中國第一個帝王。
  • 臺中市長說,臺灣是人類文明發源地……
    事實證明,「世界文明的發源地是臺灣」這種驚人之語,並不僅僅會出現在臺灣政論節目中。
  • 見證人類文明歷史的世界各地古城遺址
    巴比倫(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遺址和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它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公裡處,幼發拉底河右岸,建於公元前2350多年,是與古代中國、印度、埃及齊名的人類文明發祥地。博爾巴任古城堡遺址,位於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南部(圖瓦共和國,史達林1944年侵吞的中國領土唐努烏梁海)一個偏遠的湖中,屬唐式建築,應為回鶻人所建。
  • 西安:推進漢長安城大遺址保護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規
    、城固張騫墓);陝西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的文物共6處33個點,包括党家村古建築群(山陝古民居)、西安城牆(中國明清城牆)、靖邊統萬城遺址、神木石峁遺址、西漢帝陵11個、唐代帝陵18個。陝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非常悠久;陝西也是文物大省,文物遺存十分豐厚,尤以具有豐富性、完整性、至高性等特點的周秦漢唐文物資源在全國乃至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
  • 勞作文明的系列行為觸發
    上古時期,炎帝、黃帝兩部族居於陝西。黃帝部族順北洛水南下,東渡黃河,沿中條山、太行山向東北行進,在黃河以南形成了黃帝部族方國(古代聯邦);炎帝部族順渭水東下,沿黃河南岸向東行進,建立了炎帝部族方國。 涿鹿之戰後,上古華夏部族為爭奪有限的部族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在中原地區兵挫地削,棄甲負弩之部落皆流放至南蠻之地,與敗走南方的九黎部落聯盟的後裔、苗蠻部族融合,形成了三苗部族。 時至禹帝,三苗部族東進據守中原南下交通要衝南陽,企圖向北徵伐華北平原,爭奪華夏之地,禹遂率華夏部族大軍討伐三苗。禹師將領一箭射殺三苗首領,致使苗軍大亂潰敗。
  • 山海經的很多事情被證實,上古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有史前文明嗎?
    山海經的很多事情被證實,上古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有史前文明嗎?說到《山海經》這本書,我們大家一定都會覺得特別神奇吧,上古時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為什麼書中記載的那麼離奇,這些事情真的都存在嗎?,在上古時期的時候,真的存在某一種我們所不知道的文明嗎?
  • 這裡作為古希臘文明發源地,是歐洲文明的搖籃,也是奧運會的故鄉
    這裡作為古希臘文明發源地,是歐洲文明的搖籃,也是奧運會的故鄉作為一座歷史名城,雅典的名字不能沒有歷史。古時候,希臘的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個守護神。為了爭當雅典的守護神,智慧女神雅典娜與海神波塞冬爭執了起來。
  • 華夏與世界文明起源:以玉祭文化為標誌,以古良渚玉器為核心
    僅僅是以此為標誌來討論良渚文明的突出地位與影響力。玉器產生於先人祭祀的靈性精神之索求。亦是人類本能使然,有印度聖典《泰提瑞亞-烏帕尼沙德》(2.9)指出:生物體都有「進食本能、氣息本能、知性本能、自覺本能」,終極進化的結果是「極樂本能」。故此,上古人類各文明的祭祀活動乃是自覺本能的過程與體現。巫覡階層是早期人類中出類拔萃的高智商而具有靈性知覺的導師,神人溝通的媒介。
  • ...新跡——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
    7月15日,由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澄城縣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的「古芮新跡——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第七展廳對外開放,展期3個月。劉家窪遺址作為芮國曾經重要的都邑之一,地處古代交通要衝、秦晉爭鋒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關鍵。遺址是一處居址與墓地共同構成的聚落,總面積近3平方公裡。勘查發現了長達數百米的夯土牆與壕溝設施,合圍構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總面積10餘萬平方米,其內發現有高等級建築、鑄銅與制陶手工業遺存等。
  • 秦嶺尋根:大山中的人類文明演進遺蹟
    今年5月5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揭曉了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王社江主持發掘的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榜上有名。王社江說這一考古成果只是他大秦嶺考古工作成果的一部分,30多年來他和考古團隊從陝西商洛、安康、漢中,河南南陽、洛陽、三門峽,到甘肅隴南、天水,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秦嶺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