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猿人遺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西安市藍田縣九間房鎮公王嶺,依託藍田猿人遺址發掘現場而建,總面積約13000多平方米,由遺址保護區、文物展示區、綜合服務區三部分組成。
博物館入口
藍田猿人是我中華民族最遠古的根,今天的民族巨樹就是從這遠古的根上開始發芽的。1963年,距今115萬年的人類祖先——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顯露,這一發現震驚中外,被譽為20世紀60年代國際考古界的重大科學發現,按照國際學術命名規範,被命名為「直立人藍田亞種」,簡稱「藍田人」。伴隨化石出土的50餘件舊石器及1200多件動物化石和第四紀黃土剖面,為研究人類進化史、古生物學、古氣候學、古地質學及第四紀地質活動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文物展覽廳為「凹」字形建築,屬明清建築風格。1984年建立展廳,1988年對外開放。
仿古展覽廳
展覽廳建築
展覽廳內部
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
陳家窩人下頜骨化石
藍田巨劍齒虎
公王嶺大角鹿
展覽廳現有展出文物百餘件,包括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陳家窩人下頜骨化石、舊石器,以及比舊石器時代更為古老的地層石等各類化石、石器百餘件,另有藍田劍齒虎、三門馬、野牛、納獁象、豬豹等30多種動物化石,被譽為「中華民族之根、人類之魂」。
藍田猿人遺址紀念亭
「藍田猿人」紀念亭建在公王嶺的山腰上,這是一座飛簷高翹,精緻玲瓏,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六角碑亭,亭內豎立著藍田猿人化石出土紀念碑,碑上雕刻藍田猿人的復原胸像,碑身下刻「藍田猿人頭蓋骨化石出土處」。
新生代地層剖面保護廳
新生代地層剖面保護廳內的黃土剖面是「藍田人」和「公王嶺動物群」化石的產地。經科研工作者對剖面地層的劃分:包括上新統灞河組(N2),下更新統三門組(Q1)和中更新統的洩湖組上下部的總厚度為62.80米的堆積物,自下而上劃分為19個地層。第九層淡黃色粉沙質,含大量零星的鈣質結核,有的地方呈板狀,「公王嶺直立人」頭蓋骨化石即發現於此層。與人化石同層發現的還有「公王嶺動物群」25個屬種,層面厚2.3米。這個重點保護剖面,對研究「公王嶺直立人」和「公王嶺動物群」,提供了有力質證。
發展至今,藍田猿人遺址已成為集遺址保護管理、文物陳列展示、社會教育、旅遊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秦嶺終南山世界教科文組織地質公園景區、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藍田工作站。
1、門票價格:免費(憑有效證件免費領票)。
2、交通指南:
(1)乘車路線:在西安三府灣客運站乘坐西安一藍田一許廟客運班車,前程站下車,向南步行1000米到景區。
(2)自駕車路線:
①西藍高速→312國道→101省道→景區;
②西藍高速→環山公路→景區。
3、設施服務
(1)停車場:提供91個標準停車位,按次收費,小型車(7座以下,含7座),5元/輛/次;大型車(8座以上,19座以下),10元/輛/次;超大型車(20座以上),15元/輛/次。
(2)講解收費:1一20人,50元/次;20一50人,100元/次;超過人數分批講解。
(3)遊客中心:覆蓋WIFI信號、提供開水、旅遊宣傳資料閱覽等。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