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藍田猿人到神農氏

2021-01-10 小七探史

從藍天猿人到山頂洞人

我國科學工作者依據發掘的猿人遺骨和遺物化石發現,我國境內發現的原始人距今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了。如雲南發現的元謀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的歷史;北京猿人,大約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猿人已經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他們在艱苦的生存鬥爭中不斷進化。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裡,發現了一種原始人,這種原始人的大體模樣和現代人已經很像了。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們能夠製造出石斧和石錘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有了骨針,人們能把獸皮縫製成衣服,不再赤身裸體。

山頂洞人依舊過著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係穩定下來了。社會進入到了氏族公社時期。

在這個時期,傳說出現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半坡遺址中出土的骨針

有巢氏

原始社會有很多猛獸,人類經常受到猛獸的侵襲,有巢氏有感於鳥類在樹上做窩,猛獸爬不上去,於是他也研究了做窩的方法並傳授給人們。

燧人氏

原始人一開始不會用火,他們對火的認識來源於火山爆發,雷電等,他們對火的態度是恐懼和逃避。據說,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並教會了人們使用火燒東西吃。人工取火是人類文明極其重要的進步之一,有人說,火的發明對人類的影響不亞於蒸汽機的發明。除了鑽木取火外,燧人氏還教人捕魚等。

河南商丘燧皇陵

伏羲氏

後來又出現了一個伏羲氏,伏羲教人們用繩子結網進行漁獵,還發明了弓箭,這樣捕捉來的鳥獸多半是活得,吃不完還可以留著以後吃,人們又學會了飼養。伏羲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人首蛇身,與女媧兄妹通婚繁衍後嗣。他根據天地運行的規律,發明了八卦。傳聞伏羲稱王一百一十一年去世,留下了大量的神話故事。

神農氏

人類文明越來越進步,傳說中的神農氏出現了,神農氏教人們在適當的時候把穀子灑在地裡,到了第二年就可以收穫更多的穀子。後來神農氏還發明了耒(lěi s),用耒耜翻整土地播種莊稼,作物的產量更高了。隨著農業的發展,人們又將耒發展成犁。

傳說神農氏還親嘗各種野草,區分出來有毒的和沒毒的。在這個過程中他不但發現了許多食物,還發現了許多治病的藥材。中國醫藥事業的開端傳說就是神農嘗百草,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神農本草經》相傳起源於神農氏,秦漢時期的眾多醫學家整理成專注,其中的許多中醫學理論在我國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半坡遺址

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這些人是真的在歷史上存在過還是傳說?目前我們掌握的資料還無法佐證。有人推測這些事情都是真的,但是創造者並不是他們這幾個人,而是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推動了人類發展的歷程。這些傳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從原始人到三皇五帝時期的發展史。

1953年春,在陝西省西安市滻河東岸發現了半坡遺址。半坡遺址是有6000—6700多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留下的村落遺址,佔地約5萬平方米。從半坡遺址中發掘出來的遺物可以發現當時的人過著以農業為主,漁獵為輔的生活,而且他們還有較強的審美觀念,在彩陶上繪製各種圖案。

相關焦點

  • 王童: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特徵
    今天跟大家所匯報的內容,是文明的起源與特徵,也就是中華民族的這個傳統文明的起源和特徵。而要講這一點。我今天把它拆分為四點,首先先跟大家進行這個羅列:第一點,就是我們的文明的起源的模型是什麼?其實第一點就是文明起源的模型政教合一。這一點就是在這政教合一之下,我們的中國思想的理論模型。
  • 中華文明起源——人類文明的初祖——三皇之伏羲篇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講講歷史《中華文明起源》。中華五千年文明,我們從三皇五帝開始講起,三皇是哪三皇呢?有兩派人說:第一派說:1.伏羲;2.神農;3.燧人氏,第二派說:1.伏羲;2.神農;3.女媧,我個人認為比較接受第二派的說法,因為事跡記載了很多。
  • 《山海經》——神農氏
    但有一次,炎帝嘗到一種劇毒無比的斷腸草,終於腸子爛斷,無藥可解,從而獻出了生命。還有人說炎帝在嘗藥時嘗到了一種百足蟲,這蟲一吃到肚裡,一隻腳變成一條蟲,新變出來的蟲的腳又變成蟲,以致千變萬化,變成了數不清的百足蟲,從而殺死了炎帝。炎帝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幸去世後,人們將他葬在湖南茶陵,代代祭祀,以感念他的恩德。
  • 上古文明,陝西藍田猿人遺址——人類發源地
    陝西位於黃河中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早在遠古時代,原始人類就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史前文明,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追溯這片土地上遠古人類的足跡,就要從陝西藍田人遺址和半坡文化開始說起。
  • 中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是什麼?
    說起中醫藥就不得不提起作為開山鼻祖之一的《神農本草經》。 神農氏大家都熟悉,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這個「炎」字就是指炎帝神農氏。根據周代史官記錄的家譜《世本·帝系篇》記載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代的《淮南子》也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之弊。」
  • 雲中吟系列·炎帝神農氏
    「仰惟神農,植藝五穀。斯民有生,以化以育。慮及夭傷,復嘗草木。民到於今,悉沾其福。」炎帝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姜姓,長於姜水,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感神龍首而生炎帝,生而龍顏。有聖德,都陳,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種穀,故號神農氏。
  • 2018年寒假童子軍:《神農帝國—冰封王座》——探秘中華文明系列
    2018年齙牙兔童子軍《神農帝國—冰封王座》——探秘中華文明系列即日起,招兵買馬,正式開始!
  •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落幕 共徵集作品5286件
    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頒獎典禮。湖南臺辦提供中新網長沙12月19日電 (付敬懿)以「崇敬中華始祖,弘揚炎帝文化」為主題的中華炎帝神農文化創新創意大賽19日舉行頒獎典禮,大賽歷時近六個月,面向全球華人共徵集到LOGO類、IP形象傳播設計類、產品設計類文化創意作品5286件,最終評選出金獎、銀獎、銅獎及優勝獎共34名。祭典Logo類最佳設計獎頒獎。
  • 《史記》神農氏世衰裡面的「氏」和「世」怎麼理解?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五帝本紀》裡面有記載「神農氏世衰」,現在很多人對這個記載迷惑不清,因為這五個字存在歧義,歧義之字就是氏字和世字,正因為世存在世系的含義,所以有的人認為神農氏可能不止一人,而是類似一個朝代,而神農則就是這個朝代的創造者、擁有者。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到了炎帝神農氏,"火"又變成了生產能源。炎帝起於烈山,故又號"烈山氏"。《說文解字》:"烈,火猛",其形態為猛火。烈山就是"烈山澤而焚之"的造田活動。    "制耒耜"、"殖五穀"    《增補資治綱鑑》:"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
  • 為什麼說伏羲打開了中華文明之門,神農種下了中華文明之根
    這也是我國遠古文明一直是「聖人」文明的原因,因為彼時的確是極少數天資卓絕的道德完人,帶領普羅大眾向前邁步的歷史時期。八卦的發明與使用,說明當時的人類不僅可以發現天地之間的規律,而且可以用符號來表徵這些規律,並進而應用這些規律。所以說,文明的真實含義就是用八卦這樣的文系統來指導人類社會實踐的過程。這在中國文化裡是這麼表述的:「剛柔相摩,謂之天文,文明以止,謂之人文」。
  • 中華屈氏起源,自豪我姓屈!
    屈氏起源 簡  介:
  • 陶的前世今生和文明起源
    最早的生活用陶關於陶器的起源,也有很多神話傳說。有人說是神農氏發明的,有人說是燧人氏,有人記載虞舜在河濱制陶,但顯然史實比這些早很多。陶器的誕生,應該得益於人類對火與土碰撞的奧秘發現並加以利用,而鑽木取火的發明最早可以追溯到七十萬年前。對火的使用,象徵著原始先民開始向文明邁進。而從火到陶,他們又走了一段相當漫長的歷程。最早的土坯燒制沿仿土塊偶然落入火堆的狀態,都是平地露天燒,直到利用了窯。商代橫穴窯和豎穴窯已經普遍出現,它們由火膛和窯室兩部分組成。這樣的構造提高了燒制溫度,使反應更加充分。
  • 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起源:世界最早水稻在哪
    到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考古學應運而生。經過80多年的發掘研究,新的考古材料對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歷史有了一個輪廓性的記錄。同時,人們也認識到,《史記》中有關五帝時代的記載,絕非憑空杜撰,其中的確傳遞著一定的歷史信息。20多年前,夏鼐先生曾提出進行文明起源的研究,並不斷有研究者對中華文明起源問題進行探討。
  • 學者籌建華夏神農氏國土地博物館 赴多地採集土壤
    羊頭山採集現場  為籌建「華夏神農氏國土地博物館」,晉城市的兩位本土學者計劃在10年至15年中,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到全國近3000個縣採集土壤。簡單的儀式過後,二人揮鍬將「五穀畦」母土緩緩裝入一個紅色布袋中,標誌著「華夏神農氏國土地博物館」國內採土活動正式啟動。  2013年6月,民政部發布的《2012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稱,2012年全國共有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852個。時隔3年,全國縣級行政單位也發生了變化。「現在縣級單位有近3000個。」
  • 賀雲翱:中國文明起源研究與三位考古大師的殊途同歸
    他認識到安特生發現的仰韶文化、吳金鼎發現的龍山文化都是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材料,認為彩陶民族的文化可能為夏朝所繼承和發揚。夏鼐先生夏鼐先生同樣主張「探索中國文明起源,主要對象是新石器時代早期或銅石並用時代的各種文明要素的起源和發展」。與李濟先生一樣,夏鼐先生把中國早期文明的存在定位於夏商時代,認為「對於中國文明的起源,可以從殷墟文化向上追溯到鄭州二裡崗文化,還有比這更古老的偃師二里頭文化,它們之間是一脈相承的關係」。
  • 吳氏的起源(姓與氏,從軒轅到棄)
    因此,在遠古時期,大家都有姓,而未必有氏。氏的起源,應當是從母系社會進入到父系社會以後。氏的來源,一般是指父系分封地或者國,或者對於某個行業發展有特別貢獻,或者說是創始人。前者有吳姓,就是因為分封為吳國,所以產生了吳氏,比如易氏,是因為其分封居住地在易水,所以就以易為氏。而後者,比如神農氏,伏羲氏等。
  • 也談河南是大象的樂園,試論各地中華文明從水澤邊誕生
    如今中華大地已經進入農耕時代,需要大量耕地,有許多地方與水澤爭地盤,圍湖造田。賴以生存的的水有時候又成為了發展的阻礙。一萬年到五千年前的的河南平原地區,因為氣候水澤密布,是大象樂園。許多網友據此認為河南平原地區無法誕生文明,可是我們數千年前戰天鬥地的祖先,想盡辦法與自然做鬥爭。
  • 天帝:神農!what are you 弄啥嘞?
    到了天庭,天帝問他:「神農你說說,地上還缺啥,我想法幫你辦辦。」 神農說:「自打天塌地陷以後,世上光禿禿的一片荒,啥也沒有。自從有了藥草,世上的人有病算是不發愁啦。」這種叫法始自西漢。 本文內容摘編自《先農崇拜研究》《周口神話故事》 炎帝神農氏傳說  湖北省神農架地區傳統民間,關於神農氏的傳說故事極為豐富多彩。炎帝神農氏搭架採藥、懲惡揚善、為民謀利的事跡,在這裡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 炎帝神農的傳說
    他用木製作耒、耜,教民農業生產, 又曾嘗百草,發現藥材,教人治病, 從而使人類步入了健康生存發展的軌跡, 這位地皇炎帝神農氏,用他的一生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