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神農氏

2020-12-19 千謙君梓

《山海經》曰:「神農嘗五穀之所,山形像羊頭。」 《山海經》還記載: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他牛首人身,是一位慈愛的天神。傳說當時有丹雀銜九穗禾飛過炎帝頭頂,正好掉落了幾顆,炎帝將這幾顆稻穀拾起來,在合適的季節種在田中,等禾苗成熟後又將其分給百姓,並教他們耕種的方法,從此人間有了農耕,告別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於是人們便稱炎帝為「神農」。炎帝不僅是農業之神,還是醫藥之神,他有一條赭鞭,只要用它來鞭打各種各樣的藥草,這些藥草有無毒性、或寒或熱的性狀便能自然呈現出來,他便根據這些藥草的不同秉性,給人們醫治百病,並從中挑選出能吃的草,教百姓種下,使食品日益豐富。有傳說炎帝為了辨別各種藥草的藥性,曾經親自去嘗藥草,一天之內就中毒七十餘次,但幸好他的身體乃玲瓏玉體,是透明的,能看見五臟六腑,所以雖然中毒,卻能一眼就能看出中毒在什麼地方,從而對症下藥,找到解毒的藥方。但有一次,炎帝嘗到一種劇毒無比的斷腸草,終於腸子爛斷,無藥可解,從而獻出了生命。還有人說炎帝在嘗藥時嘗到了一種百足蟲,這蟲一吃到肚裡,一隻腳變成一條蟲,新變出來的蟲的腳又變成蟲,以致千變萬化,變成了數不清的百足蟲,從而殺死了炎帝。炎帝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幸去世後,人們將他葬在湖南茶陵,代代祭祀,以感念他的恩德。

炎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尊稱,號神農氏,又號魁隗氏、連山氏、列山氏,別號朱襄,少典部落之子,其母是有蟜氏之女名叫安(女)登,炎帝因生於姜水(傳說是神龍的子孫,因為龍頭長得像羊頭),故以姜為姓,名石年,其初國伊繼國耆,合而稱之故又號曰:伊耆氏。

古籍記載炎帝神農制耒耜,種五穀,立市廛,首闢市場,治麻為布,民著衣裳。作五弦琴,以樂百姓。削木為弓,以威天下。製作陶器,改善生活。還定曆法等等,炎帝對人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淮南子》記載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左丘明《世本·作篇》記載:「神農作琴。神農琴長三尺六寸分。上有五弦,曰宮、商、角、徵、羽。」

《莊子》記載:「神農之世,臥則民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據此而言,炎帝神農氏生活於「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呂氏春秋·愛類》又言:「神農之教曰:士有當年而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飢矣;女有當年不績者,則天下受其寒矣,故身親耕,妻親織,所以見致民利也。」這說明炎帝神農氏時代又已出現「身親耕,妻親織」的家庭形式,這又是父系氏族社會產生的標誌。根據以上記載,我們可以看出,炎帝神農氏時代是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時代,是人類社會文明初創的時代。

至於炎帝的出生地,至今沒有定論,炎帝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炎帝故裡目前有六地之爭,分別是:陝西寶雞、湖南會同縣連山、湖南株洲炎陵縣、湖北的隨州、山西高平、河南柘城。炎帝部落的活動範圍在黃河中下遊,在姜水(一說是今寶雞市渭濱區的清姜河,一說是今寶雞市岐山縣的岐水。)一帶時部落開始興盛,最初定都在陳地,後來又將都城遷移到曲阜。

炎帝跟黃帝同時代,且均帶有傳說色彩。從古到今,被視為中華民族始祖象徵的炎帝就是與黃帝齊名的炎帝神農氏, 阪泉之戰是黃帝與炎帝之間為爭奪大華夏部落聯盟首領而進行的戰爭,炎帝族戰敗,和黃帝族融合,炎黃勢力壯大。阪泉之戰發生於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之間,通過這場戰爭,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歸服了黃帝,同時黃帝取代了炎帝在黃河流域各部落中盟主的地位。因此,這場戰爭是華夏族形成的奠基之戰與關鍵之戰。

炎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息地,享有「神州第一陵」之譽。它坐落於株洲市炎陵縣城西十九公裡處的鹿原陂。現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陝西寶雞也有所謂的炎帝陵,但規模和影響力遠不如炎陵縣的炎帝陵,亦沒有得到歷朝歷代的官方認可。關於炎帝神農氏安葬地的記載,最早見於晉代皇甫謐撰寫的《帝王世紀》,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宋代羅泌撰《路史》就記述得更具體:炎帝「崩葬長沙茶鄉之尾,是曰茶陵。」

以上圖文均為作者整理加工,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一起讀故事,學歷史,品人生,明道理.謝謝大家閱讀評論收藏加關注.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的「神農氏」是什麼?
    說起中醫藥就不得不提起作為開山鼻祖之一的《神農本草經》。 神農氏大家都熟悉,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這個「炎」字就是指炎帝神農氏。根據周代史官記錄的家譜《世本·帝系篇》記載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代的《淮南子》也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炎帝神農氏長於姜水,始教天下耕種五穀而食之,以省殺生之弊。」
  • 雲中吟系列·炎帝神農氏
    炎帝神農氏。炎帝神農氏,姜姓,長於姜水,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登,為少典妃,遊於華陽,感神龍首而生炎帝,生而龍顏。有聖德,都陳,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種穀,故號神農氏。鳳鳴岐山。對於神農氏名稱的由來,《白虎通》曰:「古之人民皆食禽獸肉,至於神農,人民眾多,禽獸不足,於是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農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謂之神農也。」神農之時,民多疾病,神農氏遂「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農氏亦「磨蜃鞭茇,察色,嘗草木而正名之。
  • 《史記》神農氏世衰裡面的「氏」和「世」怎麼理解?
    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五帝本紀》裡面有記載「神農氏世衰」,現在很多人對這個記載迷惑不清,因為這五個字存在歧義,歧義之字就是氏字和世字,正因為世存在世系的含義,所以有的人認為神農氏可能不止一人,而是類似一個朝代,而神農則就是這個朝代的創造者、擁有者。
  • 略述炎帝神農的歷史功績及炎帝神農文化特徵
    從炎帝神農族代代相襲神農之號可以看出,炎帝神農氏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一個時代的標誌。①《世紀·帝系篇》云:"神農,代號也。是知,古人已經知道,神農是時代的標誌。其歷史功德傳說是整個氏族世代創造的總結。主要包括:"烈山而焚之"    炎帝神農氏把"火"的使用由生活能源變成了生產能源。發明人工取火是伏羲的一大貢獻。
  • 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從藍田猿人到神農氏
    在這個時期,傳說出現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半坡遺址中出土的骨針有巢氏原始社會有很多猛獸,人類經常受到猛獸的侵襲,有巢氏有感於鳥類在樹上做窩,猛獸爬不上去,於是他也研究了做窩的方法並傳授給人們。
  • 超新星爆炸下的山海經
    起因山海經,首先是帝江。帝江源自《山海經》的帝江的形象為識歌舞的神鳥。有的本子為「有神焉」,繁體的「鳥」與「焉」寫法相近,傳抄中可能有差錯,但都講得通。裡面載有燧人氏家族。為什麼他們會從帝江裡逃出來?山海經說了「倏」、「忽「二帝給帝江鑿七竅,把帝江鑿死了。如果帝江是星球,怎麼能讓一個星球毀滅呢?那就是隕石。
  • 《山海經》揭示的「女媧補天」與「精衛填海」真相
    郭璞注《山海經》講「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首蛇身,一日七十變」。這裡需要指明的是,「一日七十化」的女媧,不是講女媧像《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二郎神一樣有七十多種變化,是講女媧曾經在一天之內頒布過七十多條民俗民約。是講女媧為人類做過許多事情,比如說她曾教給人們婚姻,還製作笙簧樂器用於勾通天地神靈等。《太平御覽》引《帝王世紀》說,「女媧氏亦風姓,承庖犧制度,亦蛇身人首,一曰女希,是為女帝」。
  • 炎帝神農 重農興商 嘗百草
    神農氏也在苦苦思索解決溫飽的問題,有一天,他走在山間的小路上,突然一隻滿身通紅的神鳥,銜著一顆五彩的九穗谷從天空中掠過,在經過神農的時候,九穗谷掉在了地上,神農氏以為這是上天的恩賜,所以捨不得吃,隨手埋在了土裡,沒想到半年過後,穀子竟然長成了非常茂盛的一大片。
  • 為什麼一日遇七十毒而無恙的神農,最後還是死在了斷腸草上?
    除了太一之外神農還有一個老師叫老龍吉。神農和妸荷甘一塊在老龍吉門下學習,具體學什麼就不得而知。神農經常喜歡白天閉著門睡大覺。某一天大中午妸荷甘推開神農的房門大喊道:「老龍吉死了!師父死了,你還睡呢!」神農聽到妸荷甘的喊聲抓起手杖站了起來,良久,他突然扔了手杖大笑著說了一句:「他老人家知道我心智淺短用心不專,所以撇下我自己死了。老師啊!你為什麼在臨死之前不說些啟發我的話呢?」神農在說這一番話的時候應該是又哭又笑的。
  • 你所不知道的關於神農炎帝的故事!
    炎帝和神農氏的聯繫;2.嘗百草的神農與黃帝時期的炎帝的聯繫。《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這是中國歷史最早記載炎帝、黃帝誕生地的史料。意思是說,「少典氏」取「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姓姬,炎帝姓姜。這段話意思是說炎黃二帝是兄弟。
  • 《山海經》證明中國夏朝的主體是先越之民原因有三點
    《山海經》記載了良渚先越之民因洪水北遷中原的歷史事件,與20世紀80年代良渚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得出的結論吻合,證明了建立中國第一王朝的主體為先越之民。一、夏朝臣民是稻作民族學術界把古代中國的民族分為三大地域集團,分別是以仰韶文化為代表、以中原粟作農業區為主要活動範圍的「神農氏華族」集團;以紅山文化為代表、以燕山南北地區為主要活動範圍、以漁獵為主要經濟方式的「黃帝集團」;以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為代表、以東南沿海稻作農業區為主要活動範圍的「虞(夷
  • 學者籌建華夏神農氏國土地博物館 赴多地採集土壤
    羊頭山採集現場  為籌建「華夏神農氏國土地博物館」,晉城市的兩位本土學者計劃在10年至15年中,利用節假日休息時間,到全國近3000個縣採集土壤。  土壤採集在高平啟動  提起籌建「華夏神農氏國土地博物館」之舉,是高平市長平之戰研究會副會長、神農氏炎帝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傑,神農氏炎帝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陳明太幾年前就有的念頭。  高平羊頭山被歷史上稱作「華夏之先都」「天地之農皇」,是神農氏炎帝開國之基,是發明五穀嘉禾的聖地。祖籍高平的李俊傑、陳明太雖然都在晉城工作,但對家鄉熱土感情深厚。
  • 炎帝神農政權:神農、臨魁、姜承、姜明、姜宜、姜來、姜克、榆罔
    炎帝神農氏的先祖與炎帝魁隗氏的先祖同源,皆出自於少典氏,他們早期共同居住在姜水,因比皆以姜為姓。公元前4766年,崛起於洛水流域(今陝西省及河南省)的炎帝神農氏以討伐叛亂為由,率領中原各部落聯合西徵,擊敗了魁隗氏族,迫使炎帝魁隗氏政權第六任帝共工讓出帝位。
  • 《新山海經》人皇氏:元始天尊后裔,伏羲女媧之父,開創了火文明
    一,天皇氏≈元始天尊 天皇氏即盤古與太元聖母之子,姓望,名獲,字文生,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天尊、元始天王、中天皇君。共有兄弟十二人(一說十三人)。原始天王只有兩個人用過這個稱呼,盤古氏與元始天尊。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天皇氏就是元始天尊,但這裡也不難推斷出天皇氏就是元始天尊。
  • 山海經:聊一聊《大魚海棠》中人物的名字出處
    ——《山海經·西山經》 祝融 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山海經·海外南經》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沃,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山海經·海內經》黃帝生昌意,昌意生韓流,韓流生顓頊。
  • 中國文化中的「羊基因」:伏羲神農最早以羊為圖騰
    東漢班固《白虎通義》主張是燧人、伏羲、神農;東漢皇甫謐《帝王世紀》則稱是伏羲、神農、黃帝。這兩種說法的差別在於燧人與黃帝二者之間,但伏羲和神農地位穩定,他倆被列入「三皇」從未出現過分歧。
  • 神農氏教的耒耜在此,與仰韶文化同等重要,是中國母系文化搖籃
    神農氏教的耒耜在這裡,仰韶文化同等重要,是中國母系文化搖籃【原創文章,切勿抄襲,全網監測,違者必究】(本文在《龍觀歷史》編號:1--23,文化奇葩--原始社會--華夏五千年)歡迎朋友們來看古書上說:「神農氏制耒耜,教天下種五穀」,可是幾十年來在黃河流域發現的原始農具只有石斧、石鏟、石鐮等等,從來未能確知耒耜為何物,欣喜的是這次河姆渡遺址發掘中出土了幾百件骨耜,有的骨耜出土時,並與耜結合的地方繩索捆縛痕跡還清楚可見,這是考古工作中的一項重大發現,對研究長江流域的原始經濟與社會形態有著重大的意義,
  • 炎帝神農的傳說
    他用木製作耒、耜,教民農業生產, 又曾嘗百草,發現藥材,教人治病, 從而使人類步入了健康生存發展的軌跡, 這位地皇炎帝神農氏,用他的一生促進了人類文明發展。
  • 湖南澧縣城頭山遺址依華漢六書為神農都城
    大智慧之喻),並且有先賢種植的稻米以及帶有壕溝的古城均作圓形,這個具有日中之市與酒肆的城桓壇臺到底是哪位先賢建造的城池,確實需要依據中華從未斷流的「六書」史料文化給予認真考證……數千年傳下來的澧縣城頭山彭頭山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城頭山」其「城」也「成」也「橙」為秉承炎黃先祖血脈之共融,湖南澧縣城頭山遺址依據物語圖語甲骨漢字及地名學證明其本是中華先祖之居,這就是炎帝、姜姓(姜:兲女、姜/將、匠、江)、連山氏(
  • 天帝:神農!what are you 弄啥嘞?
    自打神農甩出了藥,人慢慢就多了起來。人一多,吃就成了大難題。 神農想了想,這不中,我還得上天一趟,要些吃的東西。 這種叫法始自西漢。 本文內容摘編自《先農崇拜研究》《周口神話故事》 炎帝神農氏傳說  湖北省神農架地區傳統民間,關於神農氏的傳說故事極為豐富多彩。炎帝神農氏搭架採藥、懲惡揚善、為民謀利的事跡,在這裡家喻戶曉,人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