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時刻謹記潛移默化的作用,其實父母在不經意間便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了孩子,包括怎麼分辨事物的好壞,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也就是說,在家長的領導下,在日常生活中,要讓孩子慢慢知道和了解什麼是重要的事,什麼是完全沒必要的事,因為這些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學習的。
有些父母習慣以權威身份來向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例如家長一邊要求孩子要講禮貌、懂道理,一邊卻又總是發號施令、對孩子不尊重、對別人沒禮貌。其實,要想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成長,家長就應該先做好榜樣,不要停留在單純的說教上,想讓孩子對別人尊重,家長就應該首先尊重孩子、尊重他人,想讓孩子懂禮貌,家長要十分注重言辭,和孩子說話,要溫柔而不要表現得很惡劣。當孩子還小時,對家長的各種鼓勵、愛護都會接受並學會。
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變得強大不被欺負,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欺負別的孩子,你可能會覺得他做得不對,在行為表現上卻是對孩子微笑,然後還溫柔第說:「你怎麼可以打人呢?」這樣便表達了一個難以控制的信息:「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此,家長的表現是孩子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孩子的行為也代表著家長的個人價值觀。
不讓孩子吃一點點虧的教育往往最失敗。因為這樣的孩子在父母的過度保護下,往往沒機會跟別人交往,孩子不懂得如何與人交流,更別說跟別人友好相處了,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受到大家的排擠,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不利。孩子都是通過跟其他小孩子一塊玩然後慢慢掌握為人處世的道理的,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吃虧是福」是沒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