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也需要斷舍離:學會放手,女兒的路讓她自己去走吧

2020-08-14 曉木點點點點

女兒今年初二,如果忽略掉她回校複課的十八天,今年她擁有了自兩周十個月上幼兒園以來的最長假期。這個漫長的過程,因為她的學習,我們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

最初的時候,看到她每天端坐在電腦桌前,從早到晚一直上課,我是心疼的。漸漸的,我發現,她並沒有我想像中那麼熱愛學習,只是貌似在認真聽講,積極做練習,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的時候並不多。每周一次的小考,她像坐過山車一樣的成績,驗證了我的猜測。

於是,我開始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陪女兒。我假裝看不懂她的不情願,每天晚飯後就坐在電腦桌前陪她一起上課,周末更是成了陪讀媽媽,連早自習都不放過。堅持了兩周以後,我身心疲憊,因為有很多東西已經聽不懂了,需要私下惡補,我開始焦慮,但對女兒全身心的愛,讓我依舊咬緊牙關努力堅持。

或許是為了難為我一下,女兒把她解不出來的數學、物理題推給我,讓我教她。我硬著頭皮接過來,捧著課本一點點重新學起。每解出一道題,我發現原本以為早已遺忘的那些定理、公式和解題方法,其實依然深深刻在腦海裡,隨著學習的深入,日漸清晰。於是我陪著女兒從認真審題開始,然後抽絲剝繭,慢慢分析,竟也攻克了很多難題。我努力的姿態感染了女兒,她漸漸對理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時甚至為了做出一道題廢寢忘食。

一個周末的晚上,女兒在上第三節晚自習。看著在電腦桌前和物理題奮戰的女兒,我暗暗欣喜。悄悄退出女兒的房間,手機上閃過女兒英語老師的來電。我輕輕關上門,一邊下樓一邊接通了老師的電話。簡單問候之後,老師開始向我介紹女兒近期上英語課的表現和考試的情況,溫和的語氣中滿滿都是對女兒現在英語學習狀態的擔憂。

第二天,我給女兒請了英語家教,一個漂亮的女孩子,碩士研究生畢業,英語八級。家教老師告訴我需要給孩子做一個測試,看看她哪方面薄弱,然後對症下藥,效果會比較明顯。我像個小孩子似的,不斷點頭,反覆強調補什麼不重要,只要讓她喜歡上學英語,就行了。

補課第一天晚上,我和女兒發生了激烈爭吵。她對著我喊,說她不喜歡學英語,尤其是背單詞,背語法。她會努力讓成績單別太難看,但英語那一欄註定無法讓我滿意,因為她根本就不想在英語這個學科上付出努力。她甚至說學習是她自己的事,讓我別管太多……

抬頭望著早已比我高出一個頭的女兒,看著這張酷似我的臉,上面寫滿了倔強和不服氣,我有一瞬間茫然無措。用力深呼吸,想壓住心中熊熊燃燒的怒火,也許是平靜微笑的日子久了,我竟然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暴跳如雷。我慢慢脫下鞋,抬起了腳。愛人及時抱住了我和我踢向女兒的腳。

我掙不開愛人的懷抱,只能瞪大滿含怒火的眼睛盯著女兒,大滴大滴的眼淚從她眼中湧出來。那一瞬間,心疼,不斷地從我心底裡冒出來。那天,我在陽臺上坐了一夜。

第二天,愛人和我商量,想給女兒報個夏令營,讓孩子出去玩幾天放鬆一下,我在家裡也可以做點兒自己喜歡的事。

出發前,女兒眨了眨眼笑著對我說:「媽媽,來一個愛的抱抱吧!」我被女兒擁在懷裡,她在我耳邊輕輕地說:「媽媽,對不起!放心吧!學習上我會竭盡全力去努力的,一定還您一個優秀到發光的女兒。」那一刻,我抱著她淚流滿面。

朋友說,愛,也需要斷舍離。一直以來,我用愛的名義束縛著女兒,也束縛了自己,或許是該學會放手了。讓她去學會選擇,選擇她想過的生活,讓她去學會把握,把握她自己的人生。無論她是鮮衣怒馬賞烈焰繁花,還是素麵白紗享恬淡年華,在我眼裡她都燦爛得一如整個世界的陽光。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總有一段路要自己走——成長從學會放手開始
    在孩子的人生中,總有一段路要自己走,勇於放手的父母,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他常鼓勵女兒發揮自己的才能,盡力做到最好。就連他們新家門前的石板路都完全交給女兒們去修。現在丹丹已經落戶北京,找到了愛他的老公,有一個可愛女兒,事業也蒸蒸日上。她很慶幸有支持她的父母,讓她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 愛她,就讓她學會更多的生活技能,學會放手
    今天同事來我家吃飯,我算得上比較愛下廚的那種吧,孩子煮飯,幫我做些準備工作,做菜期間同事陪孩子在客廳玩,雖然我同事是第一次來我們家,但孩子性格開朗,再加上這個假期太長,孩子沒有經常和朋友們玩,阿姨來家裡願意陪她畫畫她肯定是喜歡得不得了,
  • 她愛的曹禺因愛而放手,她因愛曹禺而放手,有一種愛叫成全
    彌留之際,她一直心心念念想讓家寶來看她一次,她嘴裡喃喃呼喚著的,依舊是「家寶,家寶……」可她心裡永存的家寶直到最後,也沒有出現在她的眼前,她終是帶著遺憾眷戀和無限的幽怨走了……一切都隨著時間,愛消散了,恨增加了,曹禺對鄭秀再無半點愛的留戀。
  • 父母學會放手,是最大的智慧,也是最深沉的愛
    視頻裡,我們問起她怎麼解決吃飯問題?外甥女說:"自己做,有時候也點外賣。"大人們一直驚奇到:「你會做飯?」外甥女笑笑說:「會做一些簡單的。"視頻裡她在掃地,收拾屋子。大人們都說,離開父母,獨自一人在外地,也過得不錯,學會了很多的東西。
  • 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你能得到更多!
    在利智正當紅時,追求她的明星、富商不在少數,就連大哥成龍和賭王何鴻燊都曾對她展開過猛烈的追求,她小心翼翼的嘗試著和追求著那份關愛,可是在一次次的情傷和忘不掉的家庭的傷害下,她的性格變得更加獨立強勢,不再去努力填滿她缺愛的內心,對愛慕者的追求也變得冷漠而淡視。
  • 焦慮,煩躁,迷茫,你需要學會斷舍離
    很多時候焦慮、焦躁、著急,解決不了任何事情,平靜下來,想想辦法,你會發現,其實沒有什麼事情是處理不了的,遇事再急再焦躁,不去想辦法處理,都是無濟於事的。 當你學會解放自己的焦慮,緩解自己的焦慮,你會發現生活是很美好,有那麼多愛你的人,還有什麼煩惱是不能忘掉的。
  • 真正厲害的女人,都在用「斷舍離」的方式,去經營愛情和婚姻
    想要體驗這種生活,你需要學會「斷舍離」。看淡了一切,才能做到真正的瀟灑。學會「斷舍離」,用一種簡單的方式體驗生活中忽視的美。簡單精緻的人生,愛情和婚姻會更加幸福。很多人慾望太多,想要在愛情中得到一切,但兩全其美的事,又有誰能夠真正做到呢?學會「斷舍離」,好好體驗生活中的靜態美。
  • 真正的母愛:給孩子無私的愛,更要學會適時放手
    每天早上去上班,我都會看到家長送孩子上學。有一次,樓下的吳女士背著書包,送讀五年級的兒子去上學。 旁邊一位老爺爺笑著說:「都長這麼大了,還要媽媽送啊?兒子個頭都跟你一樣高了,書包可以讓他背。」 「他背書包走得慢,還是我來背走得快,不會遲到。反正我也沒什麼事,就送一下。」吳女士笑著解釋說。
  • 吾家有女初長成:學會放手!她不再是我抱在懷中的那個孩子了
    後因多次戰鬥,兩敗俱傷後,我首先服軟,聽從孩子爸的建議,放手,不管女兒。讓女兒按著自己的想法與思路去學習,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爸說,要相信她的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要總以為她還是那個你天天想抱在懷中的孩子。她的想法和思維其實超出我們的想像,放心吧!果然,後來的一切,證明了孩子爸還是比我更了解女兒。
  • 《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學:學會取悅自己及放棄,聽從潛意識召喚
    這是西安歐亞學院董事長胡建波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的評價。這本書創造了出版史上的奇蹟,連續近20年上榜《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真正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是自我完善的意願。作者認為「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真正意義上的愛,既是愛自己,也是愛他人。首先要愛自己,才能去愛別人。
  • 學會斷舍離,過快樂生活
    沒過多久,有個朋友在下面評論了3個字:斷舍離。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思緒。《斷舍離》是日本作者山下英子創作的關於家庭生活類的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全書共四章,分別是:你之所以無法放手的原因;這就是斷舍離的工作機制;斷舍離改變人生;斷舍離怡然生活。
  •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學會放手
    有人說,成長是一段孤獨的旅程,只有自己跨過黑暗,才能遇見光明。 你可以做孩子的眼睛,但有些路只能他自己走。我們要學會放手,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幫助孩子去感受自己可以獨立,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價值感和重要性,放手是愛和信任的結果,是打心眼裡信任你的孩子。
  • 家庭斷舍離……
    她覺得那些既無實際作用、又佔用地方的破爛早就該處理了。於是她就把孩子的玩具重新整理,並把沒用的玩具扔了。然而沒有想到的是,孩子放學回來後,發現自己的玩具沒了,大哭起來。奶奶知道後,又從垃圾堆裡找回了玩具。事後,孩子奶奶還對她兒子說:「你媳婦有事沒事兒就喜歡往外扔東西,那些東西在家放著有什麼不好!」。結果一家人因此產生了隔閡。
  • 父母學會對孩子適當的放手,才是真正的愛!
    學校離家有將近一個小時的距離,需要倒三趟地鐵,步行一公裡。媽媽前兩天一直陪著她坐地鐵,告訴她要記住從哪站下,然後再倒幾號線哪站下,出了地鐵怎麼走。第三天,孩子一個人去上學,要求七點二十分到校,她怕自己走迷路會遲到,早上五點就起床並拒絕媽媽送她到地鐵,自己一個人走了,6點50分給媽媽發了個簡訊:「我到了」。看,孩子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也能順利完成自己個人獨立的行走。
  •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放手!
    可老媽的眼淚最終也沒能擋住弟弟的腳步,不放手也得放手了,弟弟義無反顧地走了。十多年過去了,弟弟在北京有房有車有家有愛。老媽終於意識到,孩子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遠走高飛,而父母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放手。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他的路,還是讓他自己走吧。
  • 真的愛你的孩子,就要學會放手
    然而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你雖然生下了你的孩子,並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由你替他決定,他應該有自己的選擇,過自己的人生。你是時候放手了!但也只是想想,孩子終會長大,他需要長大去面臨他的人生,也渴望長大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 斷舍離:給思維、認知和行動,來一場變革,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作者指出了「無法放手」的三個原因:逃避現實、執著過往、憂慮未來。而那些無法放手的人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對時間的意識比較淡薄」。當我們面對一件物品時,頭腦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想法:它還可以使用,而不是我現在需要它;留著它或許以後有用,而不是現在我需要它。
  • 《清平樂》的父母之愛:給她全世界,不如讓她做自己
    他愛女兒,從徽柔一出生,就給她全世界最好的,連重話都沒有對她說過。天長日久,女兒會品出他的好來吧。未來代替父親愛你的男子,心裡只有你一個,他一定不會給你委屈受,我也就能放心了。可惜,仁宗沒有發現(或者不願承認),女兒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只需要接受愛和被滿足的小女孩了。
  • 一個女人堅持五年斷舍離,多扔少買,家裡漂亮極了,進來看看吧
    我自己種的玫瑰王妃日本有一位女性,一直無法走出喪夫之痛,後來她接觸了斷舍離,開始慢慢收拾自己的家,當她最後下決心扔掉丈夫的假牙後,她終於徹底從過去走出來了,開始以全新的姿態迎接生活比如很久之前買的旅遊紀念品、上次買茶具送的贈品、已經找不到支架的芭比娃娃……這些,都曾經給我帶來快樂,但是都已經Game over了,它已經履行完了它的使命,那就果斷放手吧!中級階段:難度增加了一些,就是有一些東西,既沒有壞,也好像以後還能用得上。不捨得扔。怎麼辦呢?
  • 《斷舍離》:家裡寶寶的物品太多了,需要斷舍離
    山下英子《斷舍離》這本書並不是極簡生活的倡議書,也不是收納整理的指南手冊。它最大的目的是撼動我們根深蒂固的「物品價值觀」,鼓勵我們甩掉惰性,採取行動,促進生活和生命的新陳代謝,從而迎來煥然一新的人生。山下英子首次提出斷舍離的理念,一時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她開始不斷地推廣她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