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是有這個感覺,孩子投胎到你家裡來了,這是你的榮幸,但是他不屬於你,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
——周國平
老話說:「天地寬大,父母恩大」。每一對父母都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不計較十月懷胎的漫長和艱辛,不埋怨起早貪黑養家的奔波和勞碌,只心甘情願的把一顆心放在孩子身上,毫無保留的付出。誰都不會懷疑,父母的愛是偉大的,孩子傾其一生可能也無法償還。
孩子要不忘父母的恩情,父母卻不應該用這份恩情來裹挾孩子的成長和選擇。中國的父母普遍操心很多,總想著我能安排好,孩子聽我的準沒錯。然而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你雖然生下了你的孩子,並不代表所有的事情都由你替他決定,他應該有自己的選擇,過自己的人生。你是時候放手了!
你創造了他 他卻不屬於你
孩子藉由母親的肚子來到這個世界,當他們呱呱墜地時,不能言語,不能行走,只能啼哭,那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全部。你給他吃的他全部接受,給他穿的他也都能將就,那時的他習慣在媽媽的懷裡和爸爸的肩上打量周圍,認識世界,你給他什麼他才能看到什麼。
可是這只是暫時的,當他抓周時選擇了一個你不喜歡的物品的時候,當他牙牙學語喊著要別人抱的時候,當他搖搖晃晃跑到別人懷裡的時候,你就知道了,這個孩子其實並不屬於你,也不會按照你想要的去生活,他終將走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而父母所能做的,不過是成全。
你覺得最好的 在孩子看來卻未必
「父母之命不可違」的古訓雖然在逐漸被現代社會所拋棄,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父母在孩子心中依然象徵著權威,他們有時甚至會強勢的為孩子做出選擇。
高考填志願時,孩子想選中文類,結果因為爸爸一句學經濟類才好就業,孩子掙扎之後也只能無奈的去研究自己完全不敢興趣金融、市場、貿易。
好不容易在煎熬中混到了大學畢業,以為終於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跟著同學一起到自己喜歡的城市打拼,媽媽卻說,「沒事瞎折騰什麼,還是回來好,我讓你舅給安排個穩定點的工作。」
家長作為過來人,在關鍵時刻為孩子提出建議當然沒錯,但是不能依仗著一句「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不顧孩子的意願自己拿了主意。孩子可能出於孝順,不忍讓父母傷心,也可能出於畏懼,不敢忤逆父母心願,但總難免會給自己留下遺憾。
孩子長大的過程 就是父母放手的過程
相信很多的父母都有過這樣一個願望:希望我家的小寶貝永遠不要長大。孩子不要長大就可以一直陪在父母身邊,做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想想就覺得開心。但也只是想想,孩子終會長大,他需要長大去面臨他的人生,也渴望長大去實現自己的價值。
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父母放手的過程,當他蹣跚學步時,無論多麼害怕他會摔跤,你只有放手他才能學會走路;上幼兒園時,無論你多麼擔心離了你他會哭泣,你只有放手他才能進入校園學習;女兒出嫁時,無論你多麼畏懼別了家她會委屈,你只有放手她才能擁抱新生活的甜蜜。
這個放手不是從此撒手不管,只是暫時的離開,孩子只有摔跤後才能學會怎麼爬起來,在離開裡的這段時間裡,他才能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然後在你最需要的時刻,以最幸福的姿態奔入你的懷裡。
愛他 讓他成為他
父母對孩子總是有著太多的不放心,恨不得孩子的一切都能攤在自己眼前,沒有秘密。所以有些父母喜歡偷看孩子的日記本,想要從中發現一些苗頭,掌握孩子生活中任何的風吹草動,也有些習慣不敲門就進入孩子的房間,想看看孩子有沒有在裡面「做壞事」。
小的時候父母這樣做孩子尚且不能夠忍受,要不時與父母爭吵要求尊重隱私,成年後如果父母還有天天查崗、事事把關哪有子女能受得了。
真正愛孩子,就給他一定的空間和自由,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哪怕在你的視線之外他犯了錯誤,跌了跟頭又有什麼關係,有誰的成長是一帆風順的呢?
有人說:「青年要看遠,中年要看透,老年要看淡」,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一樣的,別把孩子看的太緊了,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所有物,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擁有獨立的靈魂,他不屬於你,不屬於任何一個人,除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