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
「其實我們需要的很少,想要的卻很多」。
欲望就是人的本性,大多數的人都渴望有所成就,追求人生的價值,都希望得到得到別人的尊重,體面的活著。但是往往我們想要的東西太多,讓我們變得迷茫,焦慮。
而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在名、利、夢想之間兜兜轉轉,花了很多時間,什麼都想做好,什麼都捨不得丟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渴望的太多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疲倦。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你什麼時候覺得失去了,那恰恰就是擁有了。
提到利智,很少有人不知道。從出道起就因為絕色的容貌而走紅香港娛樂圈,就連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倪匡都評價她為「半個世紀難得一見的美人」。但可惜的是她的童年是不幸的。在利智很小的時候,父母因為感情不和而勞燕分飛,利智則跟著父親相依為命,到處奔波。而在有了繼母以後,關愛更是利智最缺少和最追求的東西。
在利智正當紅時,追求她的明星、富商不在少數,就連大哥成龍和賭王何鴻燊都曾對她展開過猛烈的追求,她小心翼翼的嘗試著和追求著那份關愛,可是在一次次的情傷和忘不掉的家庭的傷害下,她的性格變得更加獨立強勢,不再去努力填滿她缺愛的內心,對愛慕者的追求也變得冷漠而淡視。
可是就在她放棄對愛的追求的執念後,李連杰的一次次努力和毫無保留的關愛徹底打動了她。多年後,利智在一次採訪中說道:「嫁給李連杰,我不枉此生」。就是因為離開了對愛情和關愛的執念,她才獲得了更好的愛。
人,就是在一次次的斷掉、捨棄和脫離下,擁有更好、更多、更愉悅自己的東西。
從這個意義上,斷舍離不只是「扔」,更是奢侈地愛自己。
斷舍離是一個動詞,不是一個量詞,每個人都可以對斷舍離有不同的理念,它僅僅是一種約束生活的方式。例如在居家過程中,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規劃室內雜物,減少不必要物品的堆砌,通過適當的斷舍離,可以提升我們的生活效率,減少我們的時間浪費,從而去做更多有益身心的事情。在生活當中捨棄一些不必要的社交!
如果真的非常喜歡,那麼請愉悅自己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你見過哪些情商很低的行為?
回答是:努力討好別人,一味委屈自己。
想要人生真正擁有幸福感,往往就需要我們擁有取悅自己的能力,要懂得善待自己。
如果一樣東西,你真的非常喜歡,那麼你是可以買的,但前提是不要超過自己所承受的界限,理性消費是必須的。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一個人,那麼你就去大膽地追求;如果你真的很喜歡做一件事,那麼你不要顧慮太多,遵循內心就好。
這樣的思維,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適用的。比如交友,如果一個人你不是很喜歡的話,那就不要與其交往,一場飯局不是很想去的話,那就不要去了。
兜兜轉轉以後,你會發現很多的人和事其實也就那麼回事,真的沒有必要委屈自己。
2. 想要太多,最後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小猴子丟西瓜撿芝麻的故事,但不少人卻難以從中吸取到教訓。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太多,想要抓住的太多,到最後的結果反而是能得到的少之又少。
在未來的路上,請始終保持理性,抓住那些真正需要的,寧缺毋濫,化繁為簡,去糟留精。
越是簡單,越容易專注、高效,越不容易錯失。
3. 適合你的,往往才是真正應該擁有的
在經歷過很多的人和事以後,往往會有這樣的深刻感悟:好的東西不一樣就值得擁有,適合你的往往才是最好的。
一樣東西再好,但如果不適合你,那麼它的價值其實就會非常低的了,這種思維同樣通用於人生中的很多事。
人啊,很多時候要學會認慫,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甚至是平庸,找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走,往往更容易見到生命之光。
老子說,大道至簡。
人生其實何嘗不是如此,簡簡單單,平平淡淡,乾乾淨淨,舒舒服服,就挺好的。
學會放手
我們一路成長,一路經歷的過程,難免會有很多捨不得、得不到的痛苦時刻。
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結果,不是所有的有情人終究眷屬,生活本身就有很多無可奈何,如落花,如流水,自然而然,不可勉強。
學會寬容與忍耐,學會等待與放手,當嘗試過所有的掙扎與努力之後,依然做不成的事,成全不了的人,放手也是一種選擇,對自己和他人都多一分寬容與理解。
我們活著,不只是為一個結果,也不是求一種答案,所謂幸福與成功,沒有標準答案。
生而為人,彌足珍貴,不必抱歉,做好自己,已是難得。
《斷舍離》一書就是山下英子的智慧結晶,這本書從出版以來,累計銷量達到了400萬冊。
稻盛和夫、張德芬、林夕、楊瀾、 李冰冰、蘇芩、林依晨、陳數等眾人都從書中得到啟示和力量,對本書盛讚有加。
人民日報評論本書:人生像一輛車,輕車簡行,不超載、不超速,就能順利抵達幸福車站。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學會做減法,學會捨得與放棄,方能獲得輕盈與靈動的人生。
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斷舍離的部分,但是我們卻又做不到真正的斷舍離,所以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看一下這本書,讓它告訴你,為什麼要斷舍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商品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