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黑科技時代

2020-12-16 騰訊網

盤古孕育在渾濁的大雞蛋裡,撐起了天地

女媧手拿藤枝輕捏起了泥人,創造了人類

精衛用嘴銜起了一塊塊石頭,改變了大海

點擊播放 GIF 3.5M

如果說火改變了人的飲食天地,

那麼你知道嗎?

有一種比火更遠古的烹飪方式叫「發酵」

古書記載,人類掌握髮酵技術遠遠早於人類掌握火的時間,同時也早於人類馴化穀物的時間。無論農耕文明、遊牧文明、海洋文明,其背後都有著一個若隱若現的「 發酵文明」。不同的歷史、地理條件,造就了風味各異的「發酵文化」,這一科學文明被世界更多的學者在專研證明。

NATURAL

▼自然發酵 萬物皆靈

看過動物世界,老是想為什麼老虎獵取一隻羊後,三分之一美餐一番,三分之一掛在洞穴,三分之一埋在潮溼處,腐肉通過大自然微生物的分解、改變、轉化,食材悄悄發酵成了食物。這便是20億年前地球歷史上便存在的自然現象。

聰明的人類後來發現穀類靠天然野菌種自然發酵,發酵過的麵食鬆軟並且容易消化,礦物質在酸化的過程中能被舒適吸收、利用。自然發酵,是一場大自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運動。

鬥轉星移,世界各地開始用發酵來儲存食物:德國的酸菜、西班牙的火腿、韓國的泡菜、歐洲的酵母麵包、西方的葡萄酒,東方的白酒、茶葉、腐乳、泡菜、牛肉、豆瓣、醋……在長時間的自然發酵進程中,更精妙的人類智慧開始滲透進這場發酵的進化中來……

自然發酵,是我們因為匱乏,

而意外發現發酵食物的美好。

SCIENCE

▼科學發酵 萬物重序

和所有人一樣,在沒有深刻了解發酵之前,認為「新鮮」是食物的至高殿堂。然而在新鮮現食和天然發酵之外,還有更多美食專家正在研究「科學發酵」。這是人類文明進化到可以和地球另一大霸主「菌群」的和平共處。通過「科學發酵」,不僅可增加和改善食品不同風味、香氣和組織結構。還可以增加食物生物元素,如維生素、胺基酸、脂肪酸、益生菌等,同時也可以在科學發酵中,分解和去除食品原料中的有害物質。節約烹飪時間減少燃料,達到炊煙上的環保。

食物科學發酵過程導圖

在多數天然發酵工藝中,微生物菌群複雜且發酵過程難以控制,而「科學發酵」可以通過控制微生物之間互生、交替、平衡、 制約、酶系互補,代謝產生多種風味和營養物質,使發酵產品具有獨特性和多樣性。充分激發和釋放發酵食品對人體所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抑制腫瘤﹑延緩衰老﹑防止腸胃疾病等保健作用。見證科學與餐桌的接軌,「科學發酵」實實在在改變著人類的飲食品質。

科學發酵,是我們因為富足,

而刻意創造發酵食物的偉大。

Fermentation banquet

▼川菜酵宴 南貝揭秘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打破傳統思維,重序川菜「科學發酵」的宴席。如果給您」川菜酵宴「這個命題,您會做出怎樣的菜餚?南貝徐孝洪老師用「三生酵品 五味篇章」抒寫了一桌川菜新品類的序章。

餐廳如實驗室

宴如故鄉的雲

餐廳如實驗室

宴如故鄉的雲

三生酵品,寓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同時,也是「科學發酵」中溫度、溼度、時間三大維度的象徵。除此之外,本次宴席通過川菜、川茶、川酒三種不同發酵的工藝匯集一桌,相得益彰。

南貝外景

參觀餐廳科學發酵展區

五味篇章,以傳統發酵和現代發酵的工藝流程中的關鍵詞為名,分別為「自然、接種、熟成、融合、酵藏」組成。從視覺、嗅覺、觸覺、味覺、感覺上給品鑑者,耳目一新的新意感。科學發酵實驗室箱,也首次隨川菜酵宴亮相南貝。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神奇的箱子?一桌看起來既傳統又超前的酵宴將會由哪些菜餚組成呢?好奇心已隨竹扁菜單提到了嗓子眼。

四川複雜多樣的地形特徵,以及四川盆地獨特的中亞熱帶溼潤氣候,使四川形成一個天然發酵池。廣元酸菜、夾江腐乳、冕寧火腿、蒲縣豆瓣、甘孜風乾牛羊肉、中壩醬油、閬中醋、瀘州老窖、雅安茶、自貢鹽、宜賓五糧液……「酵」在四川,根植已久。

南貝學院派徐孝洪老師團隊將烹飪中的發酵文化與元素提煉整理,打破傳統,創新出「南貝·川菜酵宴系列篇章」。通過將川菜發酵沉浸式體驗空間的呈現,並成功掌握川菜科學發酵的原理。為川菜發酵類食物實現標準化、健康化、世界化推進了一大步!

餐廳如實驗室

宴如故鄉的雲

南貝店內環境

餐廳如實驗室

宴如故鄉的雲

能有如此奇思重序川菜的構想並得以實現的人,不得不提他赫赫大名:中國烹飪大師徐孝洪老師。

徐孝洪

1986年考上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現四川旅遊學院)時,曾因為「全村第一個大學生竟然是做菜的」被鄉裡傳為笑談。後從錦江賓館的實習生到郵政局人才引進,再到放棄編制下海,開啟成都首批菜籽油魚頭火鍋先例,2004年成為母校四川旅遊學院烹飪學院的一名正式在編烹飪老師,後轉向專攻川菜,把教學理論轉為烹飪實踐,創立了赤香、銀芭、南貝等餐飲品牌。

2018年,徐孝洪率領學院派大廚團隊沉積30餘年創立的南貝,取義「成都最南,興隆湖之水,水生貝,貝生珠」,希望集教書育人與實際傳承於一體,以四川為根,致力天府味道研發。傳奇且堅定的信念讓徐老師把人生的酸甜苦辣鹹和味蕾的五味融合在一起。讓他感知到沉澱和包容的力量,感受五味相通、味味相生的魅力。一切美味來自於「自然」、又「播種」於自然、「熟成」於萬物的發酵和諧中,「融合」升華成新的產物。我們在希望中孕育,在成熟後收成,在懂得時「酵藏」。萬物如此,萬味皆是。

五味篇章,千絲萬縷。一改前期科學的刻板,反而多了徐老師幾許思鄉的情愫。徐老師在開宴前介紹:「小時候自己在農村,看到媽媽做醪糟、豆腐乳,好奇於其中的奇妙變化,那個味道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媽媽的味道最好吃。」後來他進入餐飲業後,對川菜的重味加深了認識,但是味道的奇妙變化到底在哪裡?其實是發酵使食物千變萬化,讓菜餚具有了獨特風味和口感。

科學發酵,是我們因為富足,而刻意創造發酵食物的偉大。

Master commentary

▼大師鑑評 川菜酵宴

宴會受到中國烹飪大師的一致好評,盧朝華大師、王開發大師、藍其金大師說,與傳統筵席「用頭菜來命名宴會的主題」不一樣,今天的宴會讓大家看到了川菜的現在與未來,不僅是菜品的創新,還有知識的力量、科學的態度、工匠的精神。用王開發大師的話說叫「今天我們真正明白了烹飪學校在教什麼學什麼」,真正體現了什麼是「學以致用」。

肖見明大師點評到,「這場酵宴理念很不錯,可以看出主創團隊花了心思,整場宴席加入了有氧、無氧的發酵,融入西餐的手法,加上傳統川菜的元素,科技含量很高,是一場值得同行來學習的川菜創新範本。」

任重而道遠

「川菜酵宴」體現了學院派大廚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質、細節把控,四川旅遊學院教授、川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莉點評道,「與其它宴會不同,這一市場高水準的教學科研成果的立體表達,美名、美器、美境的元素都考慮到了。」四川省文旅廳專家李建華從文化賦能、文旅結合的角度高度評价川菜酵宴,她說以前到北京經常要去大董,感受大董對烤鴨的創新和意境菜。現在,成都有了自己的名宴,川菜第一次有了「酵宴」,這個美食新IP一定會成為美食的新名片,值得推介給全世界。

四川省美食家協會會長麥建玲說,川菜酵宴的首次提出,刷新了川菜的認知和形象,開闊了川菜人的視野,值得學習和借鑑。相信後續幾家的名宴創建與推介還會有新的立意、新的亮點、新的高度,在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全力推動和氛圍營造中,將樹立標杆,形成翹楚,帶動我省美食產業與文化整體向上發展。

Reporter's notes

▼記者小札 :

有時看著其他菜系在不斷被報導,被市場認可,就很為川菜鳴不平,但川菜到底該如何使力,如何被世界看見?這是我們每一位川菜美食工作者的命題和使命。進入到徐老師的廚房天地,發現他在搞科研,在對食物各種黴菌演變進行科學實驗,並完成了論文《中餐之味的起伏》。率先倡導發酵帶來的味型起伏標準化體系,並由此開設相關課程。這生生不息與國際接軌、與健康美味握手言和的舉動,深深的鼓舞人心,川菜的未來有了更深層更豐富更遼闊的展示可能,流年笑擲、未來可期。而作為「酵」,它是一種工藝,也是川人的生活態度。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發現美妙,化腐朽為神奇。或許這是徐老師締造「川菜酵宴」的初心吧……

相關焦點

  • 洗護合一時代,擁有這些黑科技洗衣機便能輕鬆每一天
    2017年,人工智慧進入了大邁步時期,各行各業都在不斷推出自己的特色產品,不管是攜帶了智能語音還是智能操作,凡是和智能相關的,一定成為了這個時代令人羨慕的產品。而日常生活的我們,即使人工智慧時代,衣服髒了還是得我們來洗。那在洗護合一時代,洗衣服又變成什麼樣呢?相信擁有這些黑科技洗衣機,讓你洗衣服也能輕鬆每一天。
  • 手遊《愛情公寓消消消》新版本開啟「黑科技時代」
    《愛情公寓消消消》7月版本將要開啟「黑科技時代」,快來體驗一下吧!
  • 少女時代允兒做川菜 「淋熱油」姿勢老練震驚網友
    允兒做川菜秀廚藝。允兒親手做的川菜。允兒在個人社交網站曬視頻。據臺灣媒體報導,韓國女團少女時代成員允兒長相甜美、氣質出眾。影片一出,許多網友紛紛驚呼:「哇,感覺好好吃哦」、「哈哈哈哈 看上去不錯」、「允兒可能吃不慣麻的味道,沒放花椒」、「隔著屏幕都能聞著水煮肉片的香味」、「還會做川菜了 真厲害」、「看得好餓」、「告訴我,有什麼是林允兒做不到的!」、「哪裡可以買到林允兒牌的麻辣燙」。
  •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傳統和創新,共存與相對麻辣豆腐是傳統民間川菜,但當廚師薛祥順在豆腐中加入煵酥的牛肉臊子後,它就變成了陳麻婆豆腐店的創新川菜。糊辣雞丁本是丁寶楨愛吃的貴州菜,在家廚宋駝爺藉助四川本地食材進行改造後,就成了丁府的創新川菜。白片肉原本是滿人祭祀後的精神寄託,但在本地廚師的調教下,也成了極富特色的創新川菜。
  • 打造意境川菜新繁榮時代 子非「魚麗之宴」 亮相成都名宴
    川菜誕生於民間,在家常製作中,人們多化繁就簡,注重味道好不好吃?顏色好不好看?菜形完不完整?但明清以來的官府宴席和名仕家府菜式中,川菜對器皿選擇和造型表意的要求,絲毫不落於其它各派系。特別在民國時期,川菜外輸和與其它菜系融匯成海派川菜、潮式川菜、揚州川菜......節次林比的各類高端川菜館,在味型上減麻辣、推清鮮;在造型上也八仙過海,表達出與地域文化或品牌特色相契的精緻優美!
  • 粵菜和川菜同屬四大菜系,為何川菜卻更受歡迎?
    粵菜和川菜同屬四大菜系,深受吃貨朋友的喜愛。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吃這方面同樣如此。四大菜系代表的是中國不同地域的美食,就無法選出所謂的「四大菜系」之首。但是粵菜和川菜在國內分布情況就有很大差距,川菜明顯要比粵菜分布更廣,這是為什麼呢?
  • 百年成都記憶,川菜中的硬店——隱廬古法川菜
    隱廬古法川菜店內沉香繚繞,古琴悠揚,伴隨不同節氣而自製的茶飲、菜品,提倡「不時不食」的養生之道;隱廬古法川菜,看似大麻大辣,實則取起香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講究五味調和,在傳統的基礎上又做出創新。  周子鈴求教川菜大師級人物彭子瑜等老前輩
  • 第三屆川菜論壇在蓉舉行 餐飲「新青年」成為川菜迭代主力軍
    在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川菜產業發展也遇到瓶頸期,400位川菜產業代表及專家與會,圍繞當前川菜發展的諸多熱點話題展開了分享與討論。論壇現場  本次論壇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成都餐飲同業公會、成都市食品商會、萬達廣場成都錦華聯合主辦,新希望華西乳業、成都聖恩、美好食品、川娃子共同協辦。
  • 「榮派」川菜全省傳人集結 紀念「川菜之父」藍光鑑133歲誕辰
    「川菜之父」嫡長孫藍雨田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張紅霞 文/圖)這是「榮派」川菜傳人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次全省集結,第一次以紀念祖師爺藍光鑑的方式,共同探討川菜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這也是「榮派」川菜傳人半個多世紀以來,第一次實現傳人與藍光鑑後人的聚會。
  • 曾經火爆一時的川菜餐廳,紛紛退市!如今川菜什麼最火?
    曾經火爆一時的川菜餐廳,紛紛退市!如今川菜什麼最火 曾經餐飲一個爆品闖天下,幾乎一個菜品帶紅了一條街,形成了重慶餐飲史上著名的柴火雞,花江狗肉,來龍巷家庭小火鍋一條街、六公裡啤酒烹製系列一條街、歌樂山辣子雞一條街、南山泉水雞一條街、太安鎮太安魚一條街和兩江碼頭的豆花魚船等,大都好景不長,各領風騷一二年後,基本上消失不見了。先以柴火雞為例。
  • 瑣談川菜(一)——川菜前世與今生
    因此,往後如何發揚光大川菜,也就更值得同行們認真研究。二是因為近些年川菜出現了一些需要同行們去認真思考的問題。開篇前,我想先講幾件「小事」。第一件。十幾年前,有幾個來成都辦事的北京客人,他們吃了幾次川菜後,疑惑不解地問我,為啥成都的川菜還沒有北京的正宗?一時,我無言以對。我想了一會兒才回答道:「去到北京的川菜師傅,都是烹飪川菜的精英。」
  • 羅江:川劇樂民川菜富民
    ,讓優秀傳統文化惠民樂民,讓特色川菜產業富民強民,為鄉村振興增磚添瓦。在區文化館館長範春蓉看來,優秀傳統文化的壯大和發展既是時代的需求,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對於萬安鎮朝聖社區的劉大媽來說,她和一群老年朋友更是找到了晚年的樂趣。「以前閒時沒事幹,就只能打麻將消遣日子,現在大家愛上了聽川劇、學唱川劇,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川劇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在如今的羅江已然成為常態,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加豐富多彩。
  • 守正與創新 如意宴「川菜的24味型」為川菜正名
    1995年修訂再版時,增加了茄汁味,川菜24個基本味型概念得以定論傳播。隨著時代的發展,川菜的味型進一步發展,遠遠超出了24種,但「24味型」已然成為川菜區別中餐其他菜系乃至世界餐飲的最顯著標誌之一。如意宴創辦人張聰出身瓷器世家,自小受餐具設計與製作環境薰陶,深諳食器與菜餚間的互動關係,致力於提升中餐質感與國際影響力。
  • 看川菜如何助力鄉建
    「鑽研了一輩子川菜,我堅持認為,武陵山區的菜屬『邊緣川菜』。」二毛稱,「邊緣川菜」兼容並蓄,融合了川菜、黔菜、湘菜、鄂菜的味型,承襲了土家族、苗族的韻味,在中華美食圖譜中應該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毛本名牟真理,與他相熟的人愛叫他「二毛」。他是一位資深美食文化學者,擔任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顧問。
  • 【八大菜系】(六)《川菜》樟茶鴨子
    川菜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鬱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四川省會成都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的榮譽稱號。現在的川菜是起於清代和民國兩個時間段,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得到創新發展得到的成果。
  • 一大波塗料黑科技來襲
    之前慧聰塗料網也有介紹一些塗料黑科技,如變色塗料及一種任何東西塗上它都能刀槍不入的塗料。今天,筆者再為大家介紹幾種塗料黑科技,絕對顛覆你的認知。通上電,亮瞎你的眼——電致發光塗料首先被拉出來的是電致發光塗料,顧名思義,這種塗料只要把它塗覆在任一物體表面,通上電流,表面就可以發光。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市場上還真有這種塗料。
  • 川菜的經典是什麼?去川菜館必點的4道菜,吃出川菜的「靈魂」
    提起中國的八大菜系,大家經常吃的當屬川菜,它不像粵菜、徽菜那樣選用山珍海味,很多常見的蔬菜都能被其所用,所以川菜的價格比較親民,也因為其麻辣爽口、十分美味的特點倍受大家青睞,所以很多人在外出聚餐時都會選一些正宗的川菜館去吃,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說幾道去川菜館裡一定要點的菜,如果大家沒有點
  • 70%的川菜不辣?看川菜名廚怎麼說!
    川菜即四川地區的菜餚,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也是最具有特色的菜系,民間最大菜系,同時被冠以「百姓菜」。說起川菜,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麻和辣。事實上,麻辣只是川菜的一小部分。「正統川菜,其實70%都不放辣椒的!」
  • 24與川菜的關係?「如意宴」一宴道盡!
    從鄂菜水域躍入川菜的大江大河,許家新川菜的創始人許凡驚喜地觸及到菜系中最廣博的味覺體系;川人川菜包容兼合的性格基因、四季豐饒的物產,讓一度局限於以水產為本,魚饌為主的湖北硬菜烹飪格局的許凡,尋找到讓天賦和積澱開花結果的沃土。撒播新川菜的種子,象春的訊息照見希望;探詢味覺密碼,用夏的雨澤滋養破疆的新芽;創立體系和新尚,似秋的實成豐收滿載;抱持初心和恆毅,如冬的雪色潔淨無雜。
  • 石光華:文人美食家的川菜生活
    出版社派了一個很好的攝影記者,版子也做得很考究,這就是《我的川菜生活》,出版後反響很好。現在想起來覺得有些黑色幽默,之前寫了那麼多純文學的詩歌散文評論,都是名不見經傳,寫了一本川菜,反而火了。 破而後立,誕生全新的川菜文化 記:今天的川菜與古代川菜有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