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川菜如何助力鄉建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讓「邊緣川菜」助力鄉村振興

    12月3日,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迎來入冬後第一場雪。在一個熱鬧的火鋪邊,食客們團坐一起。

  「二毛哥,你能回來,太好了!」黔江、酉陽等地多名餐飲協會會長將目光投向坐在中間的二毛。

  「鑽研了一輩子川菜,我堅持認為,武陵山區的菜屬『邊緣川菜』。」二毛稱,「邊緣川菜」兼容並蓄,融合了川菜、黔菜、湘菜、鄂菜的味型,承襲了土家族、苗族的韻味,在中華美食圖譜中應該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毛本名牟真理,與他相熟的人愛叫他「二毛」。他是一位資深美食文化學者,擔任央視《舌尖上的中國》顧問。3年來,他與團隊深入武陵山區10餘個區縣,編寫了《桃花食記》一套3冊菜譜,並創研特色火鋪菜,希望以美食之名提振旅遊消費。

  盯上消費變量

  用美食助力武陵山區旅遊升級

  在旅遊消費「吃、住、行、遊、購、娛」六要素中,「住、行、遊」是定量,隨著交通更加便捷、景區擺脫「門票經濟」,遊客在這一部分的消費成本在降低。同時,「買買買」時代已「退燒」,「吃、娛」就成了最大的消費變量。

  「食在中國,味在川渝。」二毛認為,川菜作為中國傳統菜系之一,技法繁多、調味多樣,傳統川菜有4000多道。不過,也因技法複雜、口味繁多,目前保留下來且為人熟知的川菜只剩下300多道,需要傳承、弘揚和創新。

  2017年,在酉陽旅投集團支持下,二毛帶著數十人的團隊一頭扎進武陵山區的茫茫大山中,探訪了數個鄉鎮村,於近期編寫完成《桃花食記》一套3冊菜譜,共收錄了100多道特色美食。

  「我做這件事,是希望用美食來提升旅遊消費,助力武陵山區鄉村振興。」二毛說。

  烹飪如詩

  獲評「十大感動川菜人物」

  「30多年來,你堅持不懈地弘揚川菜文化,撰寫美食著作10多部,在中外引起巨大反響……」上月,第三屆世界川菜大會在成都舉行,二毛獲評「十大感動川菜人物」,當主持人念出上述頒獎詞時,現場掌聲如潮。

  「回想起來,不管是寫詩、開餐館、拍紀錄片,還是收藏老菜譜,我跟川菜打交道了30多年,熱愛川菜是原動力。」二毛說。

  1962年出生在酉陽的二毛,大學畢業後當了一名數學老師,因喜歡寫詩,結識了一大幫詩人朋友。「那時,我們常常三五成群一起喝酒作詩。錢不夠,就在家裡吃,我是掌勺人,被稱為『詩人中最會做飯的人,做飯人裡最會寫詩的』。」二毛回憶,之後詩人朋友圈越來越大,聚餐越來越頻繁,在朋友的建議下,他開了一家餐館。

  再後來,他的餐館從酉陽一路開到成都。在成都,他創立了「川東老家」餐飲品牌。「筆下生花」「筆走龍鳳」「一條站著的魚」都是他店裡的菜名。他認為,創造一道好菜如寫出一首好詩,需要才氣和想像。

  2004年,為進一步弘揚川菜文化,二毛又在北京798藝術區、皇家糧倉等地創辦了「天下鹽」食色空間,很快成了北京一個美食文化地標。國內外不少知名導演、影視明星是他的座上賓。

  除了做菜、寫詩,他還收藏老菜譜,藏量達4000多本(冊)。通過對老文獻的挖掘、整理、研究,他撰寫出《碗裡江山》《媽媽的柴火灶》《味的道》《民國吃家》《二毛美食詩選》等10餘部美食著作。

  創研火鋪菜

  致力振興「邊緣川菜」

  酉陽火鋪菜館,一棟土家風情的吊腳樓,擺滿了由火鋪盆演變的煨鍋桌子,食客眾多。這既是二毛的「書房」,也是他創研「邊緣川菜」的試驗場。

  「在武陵山區3年的探訪中,我發現這裡的菜與川菜或渝派川菜不完全相同,我把它稱為『邊緣川菜』。」二毛稱,武陵山區地處渝、黔、湘、鄂四省(市)交界處,有靠山吃山珍的武陵山系,也有靠水吃河鮮的酉水河、烏江和阿蓬江,美食自然而然地融合了川菜、黔菜、湘菜、鄂菜的口味。又因山高路遠,交流融合相對較慢,至今還沿襲著中華大地上不多見的古老美食加工技藝,如倒撲壇、碓窩等,並由此形成獨特的菜系。

  「在重慶美食中,火鍋譽滿全國,非常值得肯定。」二毛認為,隨著消費升級,顧客的需求已不再只是填飽肚子,一桌菜需要色、香、味、形、器、意整體和諧。重慶美食在「色、香、味」上做得極好,但「形、器、意」還有待提高。「形」即呈現形態,「器」即裝菜器皿,「意」即神韻。

  結合「邊緣川菜」技藝,二毛已創研出「媽媽的回鍋肉」「牛肉火鋪雞」等多道特色美食,並在酉陽、黔江等地推廣,希望以實際行動提升「邊緣川菜」品質,提振餐飲消費,助力旅遊消費升級。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相關焦點

  • 當中式熱辣川菜遇上優雅葡萄酒,川菜愛好者,如何搭配葡萄酒?
    其實這位粉絲問的問題不太實際,因為我們中國人吃飯是一桌子菜一起上的,這裡我們換一個思路,用菜系去配葡萄酒,今天先拿麻辣重油的川菜菜系來開刀。當中式熱辣川菜遇上優雅葡萄酒,川菜愛好者,如何搭配葡萄酒?針對川菜不好的搭配是優雅或者嚴肅型的葡萄酒,比如說波爾多,勃艮第這些,因為川菜的口味比較重,會把任何美好的細節給壓制掉,那麼好的搭配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 70%的川菜不辣?看川菜名廚怎麼說!
    川菜即四川地區的菜餚,是中國傳統四大菜系之一,也是最具有特色的菜系,民間最大菜系,同時被冠以「百姓菜」。說起川菜,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麻和辣。事實上,麻辣只是川菜的一小部分。「正統川菜,其實70%都不放辣椒的!」
  • 川菜是如何徵服全世界吃貨的?
    如果你在國外,看到路邊一家家川菜館子人流不息,千萬不要感到驚訝。川菜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菜系,越來越受到國外食客的歡迎。那麼川菜是如何徵服全世界的吃貨的呢?我們來看看《南華早報》的分析文章。Sichuan-style deep fried lobster is Hutong head chef Wang Fei's signature dish.
  • 瑣談川菜(一)——川菜前世與今生
    因此,往後如何發揚光大川菜,也就更值得同行們認真研究。二是因為近些年川菜出現了一些需要同行們去認真思考的問題。開篇前,我想先講幾件「小事」。第一件。十幾年前,有幾個來成都辦事的北京客人,他們吃了幾次川菜後,疑惑不解地問我,為啥成都的川菜還沒有北京的正宗?一時,我無言以對。我想了一會兒才回答道:「去到北京的川菜師傅,都是烹飪川菜的精英。」
  • 在以前辣味川菜只是窮人美食,燕窩魚翅才是川菜代表菜
    從歷史的角度看,四川人「食辣」(以辣椒為主)的歷史很短。   然而請注意,這一時期「辣味」川菜更多是出現在勾欄瓦舍的市井,還沒能登上大雅之堂。比如今天風靡全國的「回鍋肉」、「水煮肉片」這些菜餚,在當時都屬於上不了臺面的菜式。   在當時四川高檔餐廳和上流社會宴席裡還是以淮揚菜、官府菜為主,這一點從當時成都本地餐館和近代有名有姓川菜大廚擅長拿手菜就能看出來。
  • 弘揚川菜文化 川菜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於昨日召開
    如何正確的定義川菜?如何講好川菜的故事,走出國門?如何將傳統與工業結合,促進川菜的推廣?如何將川菜文化梳理好、傳承好、傳播好?由四川省經濟文化協會主辦的「川菜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學術研討會」昨日(25日)在成都環球中心舉行,並同時宣布川菜文化研究與國際傳播工作委員會正式成立。
  • 借傳統川菜和創新川菜,談繁體字與簡體字:守住靈魂
    川菜,傳統和創新,共存與相對麻辣豆腐是傳統民間川菜,但當廚師薛祥順在豆腐中加入煵酥的牛肉臊子後,它就變成了陳麻婆豆腐店的創新川菜。糊辣雞丁本是丁寶楨愛吃的貴州菜,在家廚宋駝爺藉助四川本地食材進行改造後,就成了丁府的創新川菜。白片肉原本是滿人祭祀後的精神寄託,但在本地廚師的調教下,也成了極富特色的創新川菜。
  • 川菜黑科技時代
    Fermentation banquet▼川菜酵宴 南貝揭秘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打破傳統思維,重序川菜「科學發酵」的宴席。如果給您」川菜酵宴「這個命題,您會做出怎樣的菜餚?南貝徐孝洪老師用「三生酵品 五味篇章」抒寫了一桌川菜新品類的序章。
  • 助推川菜產業迭代升級 第三屆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
    新華網成都9月12日電 12日下午,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2019第三屆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共分為「川菜·大數據」「川菜·迭代」「川菜·出海」「川菜·供應鏈」四個篇章,13位業界大咖分別圍繞當前川菜發展諸多熱點話題展開對話碰撞,共謀川菜產業迭代升級之道。
  • 第三屆川菜論壇在蓉舉行 餐飲「新青年」成為川菜迭代主力軍
    論壇共分為四個篇章,分別是川菜·大數據、川菜·迭代、川菜·出海、川菜·供應鏈,現場有13位大咖分別圍繞以上主題展開對話,精彩觀點不時綻放。  從餐飲大數據洞察行業商機  餐飲新時代,離不開大數據來賦能。章魚小數據創始人兼CEO譚海林現場為大家分享了其最新的餐飲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洞察餐飲發展最新趨勢和潮流。
  • 煮酒說川菜【17】
    把近代川菜的掌故逸聞這麼一捋(音:lǚ),發現近代川菜在成型期,被注入了大量外菜系的優秀基因,採取了要麼移植,要麼仿製,要麼嫁接的學習手法,產生了大量在今天被視為傳統的川菜,似乎感覺川菜的血統似乎不太純正,怎麼看,怎麼像隔壁的老王。事實上,倒也並非如此,只是很多菜餚被我們跳躍了沒提。比如合川肉片,合川的。涪陵榨菜,涪陵的。棒棒雞,樂山的。
  • 《航拍中國》第二季:川菜+川劇2分鐘一鏡到底如何拍攝?
    川菜+川劇?航拍?   起初在創意四川篇的內容點時,川菜和川劇是分開的兩個內容點,如何用航拍表現川菜,又如何用航拍表現川劇,可真是難壞了導演組。前期工作團隊在成都堪景的時候,一直在找尋適合航拍的戲臺和供應地道川菜的室外餐廳。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在成都市區找到了一個別致的小院—蜀王府。
  • 石光華:文人美食家的川菜生活
    你看杜甫、蘇東坡、陸遊甚至更早的商代宰相、廚神伊尹,中國儒家文化的始祖孔子,都是美食家。因此,不存在身份轉變的問題,只不過我最近幾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飲食上,放在川菜文化研究上。 記:原因是什麼? 石:也是一個機緣。我的朋友劉太亨在重慶開了一家餐廳,叫香積廚,自己印了一套給客人看的小刊物,他曉得我喜歡做,喜歡吃,問我能不能寫點小文章。
  • 守正與創新 如意宴「川菜的24味型」為川菜正名
    如意宴的核心精神來自南唐名作《韓熙載夜宴圖》,看一眼畫作上文人墨客夜宴的几案茶席擺設,更能體會如意宴此環節的致敬深意。繼而落座大圓桌。內桌可自動旋轉,服務生會永遠讓你的茶杯保持溫暖。不反光的黑色褶皺面料中央的花藝擺設,替換成紅綠二荊條辣椒和如意系列盛器,簡約之中映襯中國菜的美。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川菜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走出...
    一路向北開川菜館從重慶到成都再到北京傳播川菜文化。」11月17日晚,在2020「天府杯」世界川菜頒獎大會上,二毛被評選為「十大感動川菜人物」。「回想起來,不管是寫作、開餐館、拍攝還是收藏,我三十多年來一直在和川菜打交道。」二毛說。
  • 川菜界的槓把子?I 六家正宗地道川菜館子走起!
    大大小小的川菜可謂說在天府之國大放異彩 今天小編就給各位安利下老成都川菜館子 沒吃過的小夥伴可要仔細留意了 店內每個菜品幾乎都五星好評,無骨雞爪,小煎蛙,火爆鱔段......很中規中矩的川菜館,麻辣指數真的不要太高了,算是川菜館界的業內良心了,能把川菜麻辣真髓真正領悟的小編就服這家了
  • 羅江:川劇樂民川菜富民
    ,讓優秀傳統文化惠民樂民,讓特色川菜產業富民強民,為鄉村振興增磚添瓦。   「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如何樹立孩子們的審美現、文化觀尤為重要。作為川劇之父李調元的故裡,羅江近年來將川劇的傳承和發展作為重要內容來抓。」在區文化館館長範春蓉看來,優秀傳統文化的壯大和發展既是時代的需求,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對於萬安鎮朝聖社區的劉大媽來說,她和一群老年朋友更是找到了晚年的樂趣。
  • 川菜的另一種華麗
    林述巍開始研究川菜,走出自我的舒適區。林述巍稱當時自己學習川菜的狀態,就像一塊幹的海綿,「不停地吸收,思路很快打開。我做的一些川菜,不能說最傳統,不能說最正宗,也不能說最新。我是根據不同宴會的主題,做不同主題的川菜,然後在保持原有味道的同時,讓川菜國際化,更適合在宴會上食用。」
  • 每日新書 | 陳曉卿重磅推薦:做川菜,只看這一本就夠了
    這是一本獻給川菜愛好者的指南;你可能吃過川菜,但不一定知道四川人的廚房裡有什麼;作為美食學家的作者扶霞,進入川菜的世界探了次險,這本書裡,記錄下了她所發現的一切「川菜秘密」。20多年前,她到四川大學讀書,卻被川菜吸引得著了迷。課業結束以後,索性在一所烹飪學校,當起了學生。而且,她對川菜的好奇還不止這些。四川人為什麼嗜辣如命?川菜何以廣為流傳?川菜的原料能夠追溯到哪個朝代?四川人的廚房裡有什麼?
  • 川菜的經典是什麼?去川菜館必點的4道菜,吃出川菜的「靈魂」
    提起中國的八大菜系,大家經常吃的當屬川菜,它不像粵菜、徽菜那樣選用山珍海味,很多常見的蔬菜都能被其所用,所以川菜的價格比較親民,也因為其麻辣爽口、十分美味的特點倍受大家青睞,所以很多人在外出聚餐時都會選一些正宗的川菜館去吃,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說幾道去川菜館裡一定要點的菜,如果大家沒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