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如何禮賢下士,而其部下名將吳起為何又落的下場悽慘呢?

2020-12-23 波波推遊戲

趙、魏、韓三家將智伯殺死之後造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子孫魏斯、趙籍、韓虔又繼續瓜分晉國,而這三人分別被稱為魏文侯、趙烈侯、韓景侯。其中魏文侯最愛禮賢下士,使得當時很多的人都去慕名前去投靠他,包括名士段幹木和法家的開創者李克以及他最為器重的名將吳起等,而歷史上的西門豹治理鄴城的故事就發生就與魏文侯有關,戰國紛爭之中鄴城一直是中國北方或者說是中原地區非常重要的城池,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甚至做過六朝國都。話說回來,魏文侯之所以能夠崛起第一靠的就是能夠籠絡到當時的人才。對於得到人才,曾國藩曾經說過三段話,第一段是是經歷了這麼多的事情,覺得最為重要的就是在這裡面得到了很多的人才,曾國藩自己認為自己這一生為官帶兵,除了得人這一樣之外,別的什麼都不是主要的都靠不住。第二段話是:徵途上結識人才和做官同樣重要,第三段話是辦大事的人最為珍貴的就是有志和得人之才,究竟魏文侯是怎樣得人呢。

《資治通鑑》中記載魏文侯與段幹木的一段佳話。段幹木他是當時一名士,魏文侯於是想要讓他來輔助自己,可是這人卻淡泊名利,那魏文侯一想這也不是問題既然段幹木自己不肯來做官,於是他就到段幹木手下去當學生,於是他就經常的跑去向其請教問題,既然是請教問題,那當然不能向現在坐著請教,古人禮儀眾多,請教問題學生站著而讓先生坐著,站的腿酸了也要堅持,有時候魏文侯從段幹木的家門口經過,從車上坐著本來,但一看到了段幹木家了,立馬就站起來,向段幹木家行禮,正是因為魏文侯對於段幹木這麼尊敬,展現出這種禮賢下士的姿態,所以他不僅僅做給了段幹木看,更讓他重視人才的名聲越傳越遠,使得各地的賢能之士都衝著這一點紛紛來投奔他,一個尊貴的人可以放下身段表現得比貧賤之人還要謙卑低調,這樣的人是可以大得民心的,這也是道家智慧所強調的,道德經中很有名的一句話就是「江海所以能為百穀之王者,以其善下之」。

同時《資治通鑑》還強調了魏文侯的另一個品質就是守信,有一天正下著大雨,魏文侯正與群臣飲宴,正飲酒,忽然就起身對眾人說不在喝了自己玩去郊外打獵,而大臣們對於這就很不理解,外面下這麼大的雨,而魏文侯對於大臣們解釋說這雨天也是被迫的,但是和虞人部落的首領已經約定好了,不能不去,於是魏文侯就冒雨而去。作為一個國君,比守信不失於人更重要的還有另一個品質就是敢於信任其他人,敢於授權。當時與吳起一起齊名的有一人叫樂羊,魏文侯曾經派樂羊帶領大軍去攻打中山國,中山國在當時是小國家,可是這場戰爭打的卻很艱難,整整打了三年,終於將中山國給踏平了,樂羊就躊躇滿志以為自己立了不世之功,回來就要和魏文侯邀官請賞,魏文侯不動聲色扔給他一個大筐,樂羊一看裡面的東西立馬就冒汗了,這滿滿的一筐都是告狀信,狀告樂羊三年來攜兵自重、指揮適當,有謀反之心,總之給他安了各種各樣的罪名,樂羊看著看著撲通就跪地上了,還不住的磕頭,這時候他終於明白了能夠三年之後打下這麼一個小小的國家,其實都是君王在背後保護自己,都是靠主君的信任和支持。這是魏文侯對於樂羊這位人才的用人之道。

關於魏文侯還有一個故事被人津津樂道,魏文侯想在他手下的兩個親信大臣之中,從中選一個人出來做宰相,他就請教法家的鼻祖人物李克,魏文侯對李克說先生曾經說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而魏國現在充滿了憂患,特別需要一位良相來輔佐自己,問李克認為這兩個人誰合適,李克就回答「卑不謀尊,疏不謀戚」,意思是地位卑微即使別人問你,你也不能說和人家親近的人的不好的地方,畢竟你和別人沒有達到不計過錯的地步,表明自己不方便給魏文侯建議,魏文侯就說了先生臨事勿讓,可是李克依然是不明說,他認為兩個人誰很合適這很難講,但是自己可以送您一套識人之法,首先「居視其所親」,要看都和什麼人交往,其次「富視其所與」,這個人如果富有,要看他的錢花在什麼地方,第三「達視其所舉」這個人要是高官得看他舉薦的是什麼人。第四「窮視其所不為」這個人要是不得志要看他堅守怎樣的底線。第五「貧視其所不取」他要是一個窮人非常的窮困,這是要看他堅持什麼不要。李克建議魏文侯用這套識人之法一定可以有明確的答案。

魏文侯在問完李克如何選擇丞相後不久,又去問他要不要收留重用吳起,吳起最初是在魯國做官,而且很有才能。有一年齊國去攻打魯國,魯國的國君魯侯本想著任命吳起為大將軍,讓其帶兵去抗擊齊國,但是考慮到吳起的老婆是齊國人,對於吳起就不放心,所以任命就遲遲沒有下達,吳起太渴望這個施展才能得機會了,於是一狠心就把自己的老婆給殺了,於是魯侯就讓他當了將軍,吳起雖然是為了這場戰爭不惜狠心殺了自己的妻子,但是有人對魯侯講,以前吳起的母親死了,他不奔喪,為此他的老師曾參都和他絕交了,現在又為了當將軍就殺了老婆,這種人就是殘忍薄行,禽獸不如。不但不能重用反而還得殺了,避免養虎為患,吳起聽說後,知道自己在魯國待不下去了,待不下去之後就來投奔魏文侯,魏文侯問李克用不用吳起,李克就評論吳起貪而好色,但是此人有古之名將的才能,至於用不用此人,還得主君自己做決定。

魏文侯後來就用了吳起,任命吳起為大將軍,這也說明了有時候用人不能只看一方面,要看對自己究竟利是否大不大,而吳起也不負所望,很快就帶兵從秦國打下了五座城池。吳起此人做將軍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和最底層的士兵一樣吃穿,臥不設席,行不騎乘,睡覺的時候不鋪蓆子,行軍的時候不騎馬,和普通的士兵一樣背著東西負重前行。有一次有一個士兵的傷口化膿了,吳起竟然親自過去趴在地上用嘴給士兵吸出來了,士兵的老母親聽到這個事情之後就傷心的哭了,他哭是因為之前他的丈夫也曾在吳起的手下當兵,也曾經負傷被吳起吸過膿,於是打仗的時候腳不往旁邊偏,結果就戰死了,所以他認為吳起給她兒子也這樣做是在要自己兒子的命,所以這才是他哭的原因。吳起後來一共在魏國效力了十餘年,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後來魏文侯死後,吳起繼續輔佐他的兒子魏武侯,有次,他和魏武侯了兩人乘船遊覽,看著河兩岸的崇山峻岭,魏武侯大發感慨認為此等山河讓國防很穩固,而吳起沒有隨聲附和,吳起非常冷靜的回答「在德不在險」,那個帝王都有險要的山河,但是不得民心才會死路一條,從這裡可以看出他也是有丞相之德的,但是他一直沒有當上丞相,於是有一次對新任的丞相田文講比此誰的本領大,功勞大。吳起就和田文就開始做對比,結果不論從帶兵打仗還是治理國家,田文都甘拜下風,最後吳起就問憑什麼田文就是宰相,而田文就跟明白的告訴他,魏文侯剛剛去世,而魏武侯又這麼年輕,很多的野心之人都在躍躍欲試,所以魏武侯是用有能耐的人放心,還是沒能耐的放心呢。吳起聽後終於明白。

後來吳起不僅丞相沒有當上,就連魏國也待不下去了,逃到了楚國之後,得到了楚王的重用,治國和帶兵的才能都充分的發揮出來了,領導楚國的改革,使楚國成為了強國,但是他遭到了楚國貴族的嫉妒,楚王剛剛死後,吳起就被楚國的貴族給亂箭射死了,縱觀吳起的一生很難用普通的標準去衡量,一方面他為了什麼都不擇手段,但是在具體的帶兵上他又顯得很有才德,能夠和士兵同甘共苦,所以很難去評價吳起這個人怎麼樣。公元前371年,魏文侯死後,並沒有立下太子,使得自己的兩位公子爭奪王位,導致國內大亂,趙國和韓國就趁機組成聯軍攻打魏國,魏國大敗被完全的控制了,後來因為趙國和韓國沒有商量好怎麼處置魏國竟然各自退兵了。聯軍退兵之後,其中一位公子殺死了自己的兄弟,成為了後來的魏惠王。

相關焦點

  • 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魏文侯之所以能在戰國初期稱霸一時,和他禮賢下士麾下人才濟濟有莫大關係,其中文有李悝、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武有吳起、樂羊、翟角,今天就來說一說魏文侯麾下三大名將:一人破秦,一人敗齊,一人攻滅中山國。
  • 戰國四大名將都是誰,誰又最厲害,為何沒有吳起?
    在一系列的兼併戰爭中湧現了數位名將和軍事家,其中白起、李牧、王翦、廉頗被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其中白起、王翦是秦國人,李牧、廉頗是趙國人。再一個就是吳起,吳起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改革家,政治家,通曉儒家,兵家和法家近乎全才,是兵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後世把他與孫武並列稱為:「孫吳」。其著有《吳子兵法》。
  • 吳起5萬士兵大勝50萬秦軍,是什麼原因讓他沒有被選入四大名將?
    我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他一生未嘗敗戰,且在陰晉之戰中以5萬魏軍擊退50萬秦軍,但是這個人卻沒有被列入戰國四大名將,這個人就是吳起。吳起是誰?吳起有多猛吳起是公元前409年來到的魏國,當時的魏文侯也是珍惜人才,立馬就任命吳起為主將帶兵出徵秦國,最後在吳起的帶領下,軍隊成功攻克秦國河西地區。次年,吳起又帶兵再次出徵秦國,這次也是一路連戰連勝,最後秦國只得退守至洛水。
  • 商鞅範雎送秦國,魏文侯死後氣哭
    自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魏國於公元前344年稱王。魏文侯可謂魏國170餘年歷史中最優秀的君主了。魏文侯作為魏的開國君主,三家分晉以來,賢明而善治。尤其非常善於用人,對於優秀的人才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重法制,教法理,使百姓和官員遵紀守法。
  • 兵家七聖第三位,亞聖吳起,在魏國揚名殺妻求將,為何慘死在楚國
    而魏武卒的創建者吳起,雖然有殺妻求將、母死不侍等私德有虧的行徑,但是仍然被後世稱為一代名將。吳起本是衛國人(和以後的商鞅是老鄉),年少時家境很不錯,但是他一心想當官揚名於天下,為此花光了家裡的積蓄。鄉裡人覺得吳起自不量力,嘲笑他是個敗家子。吳起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氣,氣憤之下,把嘲諷他的人都殺了,不得不離開衛國逃亡。
  • 樂羊攻下中山國,戰功赫赫,卻遭到了魏文侯的質疑,原因竟是這個
    樂羊,戰國初期魏國的將領,勇猛善戰,因此遭到魏文侯的賞識,並被任命為攻打中山國的將領。按道理說,這麼勇猛善戰的臣屬,又戰功赫赫,主君應該是非常欣賞並信任的。但當中山國一攻下時,樂羊便遭到了魏文侯的質疑,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樂羊的兒子在中山國當將領。
  • 戰國時期兩敗秦軍的五大名將:齊國一位,趙國一位,魏國有三位
    ,今天就來說一說戰國時期兩敗秦軍的五大名將:齊國一位,趙國一位,魏國有三位。魏國:吳起、龐涓、信陵君戰國初期秦國公室內亂不已,三家分晉後獨立出來的魏國卻在魏文侯的銳意進取之下國力蒸蒸日上,強大起來的魏國首先盯上的就是秦國的河西之地,前409年魏文侯以吳起為將攻略河西,前408年吳起盡奪河西之地並出任魏國首任河西郡守
  • 魏文侯為何要跨過趙國攻打中山國?《吳子》這本兵書裡給出了答案
    戰國疆域圖打開一張戰國時期的地圖,我們會發現,中山國對於魏國來說,那就是一塊真正意義上的飛地,中間隔著趙國,那麼魏文侯為何要跨過趙國攻打中山國?《吳子》這本兵書裡給出了答案。中山近趙而遠魏,魏國為何執意要打這塊飛地?其實原因也沒有那麼複雜,只是因魏文侯想立威而已,具體說這場戰爭的原因之前,我們還得從飛地說起。韓趙魏頻繁換地的因由。什麼是飛地呢?
  • 陰晉之戰:戰爭史上的傳奇,吳起以一當十戰勝秦軍
    吳起是衛國人,在魯國做過將軍,聽聞魏文侯的賢明來到魏國求職,魏文侯問李悝吳起為人怎樣,李悝說:「吳起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論行兵打仗,司馬穰苴(讀居)也比不過他。」穰苴是齊國名將,曾經擊敗過晉、燕軍隊,官拜大司馬,所以被稱為司馬穰苴。
  • 戰國頂級武將世家:六大名將縱橫五國,一連輔佐了四位雄主
    戰國時期不乏名將世家,比如滅了五國的王翦、王賁父子,以及蒙驁、蒙武、蒙毅和蒙恬祖孫三代,又比如趙奢和趙括父子,但是論底蘊卻都比不過今天要說到的戰國頂級武將世家:六大名將縱橫五國,一連輔佐了四位雄主,這個家族就是武廟十哲之一樂毅所在的樂氏家族,來看看樂氏出了哪些名將?
  • 從主觀原因入手,分析魏國為何人才流失嚴重?魏王缺乏憂患意識
    導言:魏國沒有制度約束,為何對排斥人才?從主觀原因入手,分析魏國為何人才流失嚴重?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魏國的這種狀態呢?本篇文章重點分析一下魏國為何人才流失,看一看魏國這種排擠人才的行為,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 作為戰國首霸的魏國,為何人才流失現象這麼嚴重?
    比如在秦國變法的商鞅,或者是在楚國變法的吳起,他們本來都在魏國工作,但後來卻因為一些原因,紛紛離開魏國,前往他國,並在他國幹出了一番大事業。此消彼長之下,魏國的衰敗也在情理之中了。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魏國的人才流失現象如此嚴重呢?
  • 來看春秋戰國名將哪家強?
    來看春秋戰國名將哪家強?春秋戰國時期,諸子文化百家齊放,同時戰事也十分頻繁,國家分分合合,那麼這個時期的大將誰更勝一籌呢?孫武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衛國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
  • 為保魏相之位,公叔痤設計陷害吳起,卻使魏國遭受巨大的損失
    吳起是戰國時期的衛國人,也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和改革家。他曾經擔任過魯國的官員,卻一直鬱郁不得志,於是投奔魏國。吳起在魏國很快獲得魏文侯的賞識和提拔。在魏文侯的支持下,吳起在魏國進行軍事改革,建立強悍的「魏武卒制度」。吳起實施的軍事改革,使魏軍戰鬥力迅速大幅提高。
  • 山東省一個縣,人口超170萬,是戰國名將吳起的故鄉!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小新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歷史上著名人物的故事和歷史上的趣事還有歷史上最冷的冷知識,讓您在輕鬆閱讀的同時增長歷史知識,喜歡歷史的朋友關注我就對了~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墨子、軍事家吳起等,均出生於魯國。
  • 魏文侯的氣量與擔當
    魏文侯是戰國初期第一代霸主,魏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翟璜、魏成等賢臣良將大力推行變法,富國強兵,短時間內國家實力迅速上升。在位50年,選賢任能,內修德政,外治武功,向西攻佔了秦國河西地區,向北越過趙國,伐滅中山國,向東打敗齊國大軍。
  • 明末發現完整人皮,主人是開國名將藍玉,為何他的下場如此悲慘?
    話音剛落,周圍的人都驚呼跳開,那幾個撬開盒子的人更是面露難色走得遠遠的。活剝人皮這在古代是等級非常高的酷刑,全國也沒有幾個人受到過這樣的懲罰。聯想到這個蜀王府的主人身份,大家頓時明白這張人皮的主人就是開國名將藍玉的。了解明朝歷史的人都知道。藍玉是和朱元璋一起打下天下的開國功臣,為何他的下場卻如此悲慘呢?
  • 歷史上真正的渣男,不是陳世美,而是名將吳起
    其實,陳世美的所作所為,和歷史上真正的渣男——吳起,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因為"拋妻"的陳世美,好歹只是變心,並沒有害命。而,吳起則是手起刀落間,直接把自己老婆給了結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歷史故事:魏文侯攻打中山國
    魏文侯問群臣:「我是什麼樣的君主?」大家都說:「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說:「國君您得了中山國,不用來封您的弟弟,卻封給自己的兒子,這算什麼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離開。魏文侯又問翟璜,翟璜回答說:「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問:「你何以知道?」回答說:「臣下我聽說國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剛才任座的話很耿直,於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