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以健身目的學太極拳的人,一般是採用速成學習的方法。速成學習的主要特點是三個「超越」:基本功站樁超越不練;基本技術如手法、步法等超越不學;基本知識超越不提,直接上套路。上套路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舉辦短期學習班,有的買個光碟自己在家練,有的跟別人身後照葫蘆畫瓢。
速成學習的最大缺點是學的是楊式太極拳,打出來的是「胡式」太極拳,有的只是近似太極動作的廣播操。因為現在使用的教材大都是按廣播操的方式編寫的,老師也是按教廣播操的方法來教的,初學者一般不知道打太極拳的一些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更不懂得動作的武術含義,只是機械的模仿。
造成這種狀況的責任不在學員,也不能怪老師,這是速成學習太極拳的必然結果。
問題是在速成以後下一步怎麼辦?是繼續這麼模仿花拳繡腿,似操似舞地長期打下去,還是適當地補補課,增添點太極拳的基本知識,逐步擺脫廣播操的影響,逐步向規範的太極拳方面靠攏?結論當然應當是後者。
為此,筆者根據個人的學習經驗教訓和心得體會,提出幾點看法和意見,供有志練習太極拳的中老年朋友們參考。
速成以後一方面要增添一點太極拳理性方面的基本知識,弄清楚太極拳是什麼,太極拳的風格特點和太極拳拳法的原則等,這對於理解太極拳、掌握太極拳的一般規律和打好拳都有好處。另一方面,在實際練習中還應該掌握和落實好下列一些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
意 念
意念在太極拳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意念在不同階段要求不同,初學時以意導動,使動作隨著思想想像,儘可能把動作做到位;在動作較為熟練之後,要意動勢隨,思想要轉到理解動作的目的意義上,轉到勁力的運用上,逐步做到神形兼備,內外合一。
呼 吸
打拳時呼吸要和動作相配合,反過來,動作節奏要靠呼吸進行調節。呼吸配合原則為,開呼合吸或者說開吸合呼,其實這是一回事,是從不同角度說的,做起動作來並沒有兩樣,即起立、抱球、蓄勁等吸氣,下蹲、推掌、發力等呼氣。
太極拳的呼吸方式為腹式呼吸,即所謂深呼吸,要求為深、長、細、勻。
太極拳規矩較多,如能抓住下面幾點,打拳會順當得多。
➤ 身型方面:
心靜體松、尾閭中正,這是打太極拳的前提條件,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心靜,指思想要集中,要排除一切雜念;體松,全身關節要放鬆,全身肌肉要放鬆。在打拳的全過程中,無論前進後退,左旋右轉,始終要保持尾閭中正,即脊梁骨要中正,上體要中正,不要一做動作就前俯後仰,七歪八斜。這一點對初學者來說十分重要。
手法的基本要求。轉腰帶臂手走弧線。腰是關鍵,要以腰帶臂運動而不要以手帶動腰轉動,手的運動軌跡非圓即弧,定勢時也要保持一定的彎曲度。
➤ 對步型的要求:
開胯圓襠,重心穩定。這裡要特別注意的是弓步,用得很多而做錯的不少,主要錯在前後腳腳跟之間橫向沒有距離或距離過小。一般要求順弓步為10釐米,拗弓步要大於20釐米。至於步法,拳書上說:邁步如貓行。步法為貓步,但不是服裝模特那樣扭屁股走直線,那是洋貓。
太極拳的貓步與洋貓相反,既不扭屁股,也不走直線,而是弧線上步。弧形上步,開胯圓襠,可以避免出現夾襠的毛病。為什麼說太極拳的步法是貓步?貓的腳上有爪子,人的腳上有腳趾。貓的爪子幹什麼用的。抓老鼠時爪子伸出抓牢老鼠用的,而打太極拳時用腳趾抓牢地面,就像貓抓老鼠一樣。
太極拳的身型技術裡有「腳心含空,腳趾抓地」的要求。腳趾抓地從武術意義上講可以增加下肢的穩定性;從健身的角度看可以刺激腳底反射區的反射活動,對與腳趾經絡相連的脾、胃、腎等臟器有調和氣血的作用。不過,在現在的規範教材裡,對腳趾抓地沒有明確規定,但筆者認為,腳趾抓地對打拳有利,對健身有利。
➤ 眼法的要求:
眼法使用是否得當,可以看出對動作的理解程度,反映出打太極拳的水平。眼法的要求比較簡單,一是眼隨手轉(大多數);另一是目視前方。常見錯誤是眼不看手,如雙峰貫耳,悶頭不看手;左右蹬腳(分腳)時,不看手而看前方等等。
我們是用速成法學習太極拳的,是按廣播操的方式接受太極拳的,一般不了解動作的武術含義,只會機械地模仿,所以存在著一些問題,試以海底針為例說明。
我們常會看到有的人把海底針做成「童子拜觀音」似的彎腰凸臀,低頭垂手,這樣做是錯誤的。造成錯誤的主要原因是誤解「海底」的含義,把地面當成海底。其實海底針的海,指的是武術上的氣海,也就是會陰穴。海底指會陰前的要害部位。這個動作的目的是打擊男子漢的雄風,進攻男子漢身上最薄弱的部位。
從上述例子可知,打太極拳要做到柔中寓剛、綿裡藏針,就要對所做動作的釋名和目的意義有個大概的了解,否則動作就不容易做好,甚至可能做錯,就有可能做成動作輕飄、軟綿無剛,影響太極拳的健身效果。
推薦(太極人生路)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或者微信掃描關注,謝謝。